乙酸乙酯的鹼性水解不是皂化反應嗎?

時間 2021-05-06 01:19:50

1樓:陳潔

在高中的知識體系中,皂化反應要求兩點,一,油脂。二,鹼性條件。

油脂要滿足兩點,一,甘油三酯。二,是高階脂肪酸形成的甘油三酯。

高階,是指十碳以上。脂肪酸要求是直鏈。

所以乙酸乙酯不是油脂,不算皂化。

補充一下,有人認為高中給的定義較狹隘。但我要說的是,高中的定義是針對工業的概念。所以並沒有錯。

2樓:Studio TBsoft

酯在無機酸鹼的催化下都能水解,但在無機鹼催化下,酯水解生成的酸與鹼反應成鹽,使得酯的水解平衡向右移動,在加入足量鹼的情況下,能使得酸幾乎全部成鹽,水解反應向右進行到底,成為不可逆反應,實際上此時進攻酯羰基的親核試劑已經不是水而是OH-,因此嚴格說酯在鹼作用下完全生成醇和鹽的反應已經不屬於水解反應,但仍習慣稱為酯的鹼性水解反應,既然酯的鹼性水解反應可以認為不屬於水解,另外起個名字也是理所當然的做法。

最早的肥皂估計在古羅馬時期已經出現,是動物油脂與草木灰的混合物,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鉀,與動物油脂混合後,特別是在加水加熱的情況下,碳酸鉀水解產生的OH-導致動物油脂中的高階脂肪酸甘油酯水解,生成高階脂肪酸和甘油,儘管高階脂肪酸酸性很弱,但碳酸在加熱情況下極易分解為CO2逸出,因此仍會發生反應生成高階脂肪酸的鉀鹽:

2RCOOH + K2CO3 → 2RCOOK + H2O + CO2↑

這一反應相當於廣義的「不揮發性酸制揮發性酸」,這樣就得到了粗製的肥皂。

因此,油脂的鹼性水解就逐漸被稱為「皂化」,相應的油脂鹼性水解反應也就被稱為「皂化反應」,後來「皂化反應」這個概念就擴大到表示所有酯的鹼性水解反應,如前所述:酯的鹼性水解反應實際上可以認為不屬於水解,那麼用「皂化反應」這樣的專用名稱代指,似乎更好一些。

一般大學有機化學教材上,「皂化反應」一詞都可以泛指酯的鹼性水解反應,那麼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皂化反應」只指油脂的鹼性水解反應,是否顯得狹義了一點?

3樓:獨角獸

皂化反應一般指的是鹼(通常為強鹼)和酯反應,而生產出醇和羧酸鹽,尤指油脂和鹼反應。

狹義的講,皂化反應僅限於油脂與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鉀混合,得到高階脂肪酸的鈉/鉀鹽和甘油的反應。

如果從狹義角度來說,乙酸乙酯不屬於油脂,所以應該不是皂化反應

有關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分離?

邵專利材料 以高中化學程度解釋呢,暫時不談中和乙酸的問題 就是 本來乙酸乙酯在純水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無法實現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分離 加了無機鹽碳酸鈉以後,水溶液的極性增加,導致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大幅下降,而對乙醇的影響不大 並且,乙醇在水中 碳酸鈉溶液中 的溶解度遠大於乙酸乙酯 這個未考證,猜的 從而...

無水碳酸鈉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水分嗎?

Studio TBsoft 國外有機化學實驗指導書,製備乙酸乙酯實驗,蒸餾出的粗乙酸乙酯,洗滌後多用無水碳酸鉀乾燥,國內實驗指導書則多用無水硫酸鈉或者無水硫酸鎂乾燥。無水碳酸鉀在西方國家化學實驗資料中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乾燥劑,英文俗名Potash,即 鍋灰 Pot ash 也就是 草木灰 鉀元素的英文...

為什麼說甘油三酸酯形態的魚油比乙酯形態的要優質得多? ?

Alles Gute 糾正其他答案的乙個bug,EE和TG魚油不是用合成與天然來劃分的。一般兩種型別的魚油生產工藝區別如下 乙酯型魚油 EE 生產工藝 粗魚油經乙酯化 蒸餾等工藝處理後得到乙酯型魚油。甘油三酯型 rTG 魚油生產工藝粗魚油經脫酸 脫色等工藝處理後得到甘油三酯型魚油 或經乙酯化 蒸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