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死讀書

時間 2021-05-14 18:27:23

1樓:Jonce

我所認為的死讀書,是一直迴圈著「讀書-記憶」的過程,但是中間缺乏思考這個環節。

同時,「死讀書」的人會執著於知識的筆記積累,但是記錄下的筆記從來不看,也不將筆記上的資訊吸收內化輸出。

這樣,資訊無法建立起它和你之間的聯絡,同時也一直存在於書本上,對於乙個人能力的發展毫無幫助。

那麼怎麼才算是不死讀書呢?

古人給出了答案:「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如果人光顧著輸入資訊點,但是不思考資訊點和自己的關聯,那麼他將永遠無法真正理解書中的意思。

有沒有人有過這樣的經歷:迷茫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而學習?以及為什麼同樣一件事情,別人學習了之後能夠又快又好地做好一件事情,但是我卻不行?

最近我身邊的一位朋友就和我說,他不知道到底為了什麼而學習。

他只是模糊地覺得自己應該學習,這樣他才會有好工作。

但是等他到了社會上才發現,事實並非他想的那樣,所以他很痛苦到底要不要繼續走科研這條道路。

如何才算是思考呢?

《三傻大鬧波里活》舉例。

當老師問到機械的定義時,主角的回答是:

而另外一位「學霸」的回答則是:

學校裡,後者的回答或許能夠拿到滿分。

但是一出到社會,別人在乎的不是你到底有沒有牢記知識點的概念,而是你能否運用知識構建的技能完成一件產品。

所以我的朋友為什麼會痛苦?一切的根源就在於他並沒有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關聯,而是把自己的大腦當成乙個資訊儲存器。

我們都知道如果我們要解決乙個問題,那麼我們應該盡可能多地呼叫我們大腦中的資訊。

然而這個儲存器中的資訊點只是孤立存在的個體,彼此之間並沒有連線關係,所以我的同學很難通過乙個點去聯想到其他的點,解決問題更無從說起。

因此,我們才會說某些人一直讀死書,因為他們不在意構建起資訊之間的聯絡,而在意這些資訊本身。

這樣,當他們面對難題時,就無法形成有效的思維脈絡去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會覺得自己總是沒有別人學得快、學得好。

如果人一味地思考卻不去行動,那麼他將會毫無所得。

舉個最典型的例子:趙括

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大家自然耳熟能詳,他自幼熟讀兵書,有的時候甚至善於帶兵打仗的父親趙奢都無法在軍事辯論中駁斥他。

但是他的父親並不看好他的未來,無他,因為他並沒有實戰的經驗。

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最終他帶領的軍隊被秦國名將白起擊敗,四十餘萬大軍被俘虜坑殺。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因為白日夢真的太香了,夢裡自己要什麼有什麼。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之前經常會有這樣的錯覺:我和別人說得頭頭是道,別人搗頭也是如搗蒜。

但是到頭來,我依然什麼成就也沒有。

所以,我才會痛定思痛,決心改變自己。

我的做法很簡單,當我想到一件事情,那麼我就會立刻展開行動,然後通過這些行動帶給我的反饋,再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

比如我想要回答知乎上的乙個回答,以前的我會想特別多,彷佛頭腦中有清晰的脈絡,然而真正動筆卻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樣的結果就是我後來經常看到問題就頭腦風暴,但是風暴之後就是一陣寧靜,面對問題卻始終下不去筆,浪費大量的時間不說,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沒有做成。

因此,我不但節省了大量的時間,還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輸出自己的觀點,實在是一舉兩得。

最後的最後——好好想想兩個問題:

1、我們是不是只顧著學習,卻沒有建立新舊資訊點的聯絡?

2、我們是不是想得太多,但是卻做的太少了呢?

2樓:

其實有一點很多人都不知道。

有一些人,平時你看他很機靈很聰明,讀書也蠻努力的,成績雖然不差卻始終達不到他想要的名列前茅,分數還上上下下特別不穩定。

這種人也算死讀書,而且還有很多聰明人喜歡死讀書。為什麼?他聰明,也知道自己聰明,所以很容易陷入乙個思維誤區:

我比別人聰明,所以我只要努力就能比別人強。如果我不如人家,那就是我不夠努力。所以只要他們考差了他就對自己說:

我那麼聰明,考不好肯定不是智商問題!一定是我還不夠努力,有很多題不該錯的,再努力點我下次就沒問題了。

然而決定學習成績的根本不止聰明和努力。最重要的是學習方式。說實話,大學以前的內容都很簡單,還遠遠沒有達到需要拼天賦的難度水準,聰明的用處不是很大的。

下死勁的人只會乙個勁學學學,不看錯題不反思,管你再聰明,成績能好就有鬼了。

3樓:

讀書嘛,尤其是死讀書,一般提到這個就是在說學生。

死讀書究竟怎麼定義的?

用是否做思維導圖來區分?

太狹隘了,不是每本書都需要做思維導圖,也不是做了思維導圖就能把書讀好。

如果讀書的時候只會讀書,那麼這種行為就叫死讀書。

當你只會從書裡汲取知識,而沒有積極擔當時代使命的責任感,更沒培養出相應的眼界格局,不用懷疑,你已經在死讀書了。

這麼讀下去,要麼變傻變呆,要麼就成了精緻利己主義者。

考入美國馬里蘭大學,還作為學生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發言的中國留學生楊舒平強不強?

書讀的多不多?

當然多。

按照常人的說法,她這就叫把書讀活了。

然而她選擇馬里蘭大學是為了什麼?

為了「新鮮的空氣」。

剛下飛機,她就說「感到了自由,這兒的空氣太新鮮、太甜美」。

這就是死讀書。

不是把書裡的知識掌握了你就把書讀活了,學生的天職不僅是讀書,還有培養合適的價值觀。

價值觀沒培養好,怎麼讀都是死讀書。

當然,並不是說選擇了出國價值觀就不行,呆在中國價值觀就正,而是說為什麼選擇外國。

如果只是因為新鮮的空氣,那還不如去火星吧。

那裡的空氣只要誕生了任何一絲,就是最新鮮的,從來沒有被吸過。

而且自由到整顆星球都歸你乙個人管。

4樓:G先生

所謂死讀書,用馮友蘭先生(中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的話來講就是:①頂多只「知其意」,簡單來講就是書上或作者說什麼就是什麼,沒有自己的見解;②而不「明其理」,也就是客觀的道理,內在的邏輯等。

讀書僅知道其意還不行,還要明其理,才不至於為前人的意所誤。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當然也是主觀的。

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觀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較,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就可能有乙個比較正確的意。

這個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處理事務,解決問題。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裡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

讀書到這個程度就算是能活學活用,把書讀活了。能夠用書而不為書所用,讀書就算讀到家了。從前有人說過:

「六經注我,我注六經」。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觀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為參考,這就是「六經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觀的道理,甚而至於沒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語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經」。

只有達到「六經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經」

關於馮友蘭先生的具體讀書經驗/方法,可以看這裡

G先生:如何對書籍進行精讀?給你分享2套方法!

1、快速閱讀法

我拿到一本書,看過目錄、序言這些之後,基本會以每分鐘兩三千字的速度(學習「精英特快速閱讀」掌握的,想學習可以參考)對整本書籍、或某些章節進行快速閱讀,由此建立該本書的脈絡、知識架構。期間我會找到這本書中我感興趣的地方、對我重要的地方、或者一些看不懂的地方,然後對這些內容進行簡單快速標記。如果有必要,就對這些內容進行二次閱讀、以及精讀。

(如果你不會快速閱讀,也建議不要乙個字乙個字的去慢慢的讀,這樣不僅速度慢,你最後的理解也不會高,盡量把自己的速度放快一點。)

2、用「對答案」的方式進行閱讀。

要想讀完一本書,更好的理解並記住書中的內容,就不能只是簡單的跟著作者的文字去閱讀。在閱讀之前你要學會提出問題(可以根據目錄),並根據自己的知識回答這個問題。然後進行快速閱讀,在閱讀完之後,把閱讀前的答案和閱讀後的答案進行比對,看看自己答對了多少、還有哪些遺漏和差距。

這些差距,或者說回答盲區,就是你要重點關注的物件。

提出問題是為了讓你明確閱讀目標,讀的時候更專心更投入。回答問題可以促進思考,幫你分析自我現狀。對答案可以幫你:

①確認目標有沒有達成;②發現你還存在哪些遺漏和不足;③針對沒有達成的目標或者答案中的知識盲區,思考接下來的閱讀目標(如果剛讀完的書還學得到東西、還有沒理解透的地方,可以用同一本書繼續設定目標。如果想從不同的書去學習,就用不同的書設定不同的目標。)

3、好書不能唯讀一遍,但在反覆閱讀同一本書時要有「不同的目標」

有人可以靠著反覆閱讀來記憶,不過用「同樣的目標」閱讀好幾遍,一點意義也沒有。假設你在閱讀「快速閱讀」方面的書,第一次閱讀是為了想要了解什麼是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怎麼運作的,那麼第二次用完全相同的目標閱讀,能夠得到的收穫就很有限。既然要讀第二遍,就要設定新目標,例如:

我已經了解了什麼是快速閱讀,接下來想學會如何實踐快速閱讀。這樣讀起來收穫更多,目標不同,看見的東西也不同。

對讀過一遍的書進行二次或三次閱讀是一件非常好的行為,但要用閱讀新書的心態去面對,準備新的目標與方法。一本書閱讀第二遍、第三遍的行為,就是在認識那本書的新面貌。不妨將書中尚未解決的部分,也就是想來想去還是很在意的部分設定為目標,這種心情是最適合閱讀了。

因為如果不在意,根本讀不下去,所以試著建立乙個自己在意的目標吧。

4、在讀書的過程中,以及讀完之後,最少要製作乙個「讀書檔案」

如果讀完書之後能實際的去思考、寫寫筆記、心得,肯定可以幫助你更好的理解、記憶和運用書中的知識。可現實中人們會覺得太麻煩,對此,你不妨試試這個「讀書檔案」,它的工作會小很多。

讀書檔案

如上圖,閱讀一本書之前,寫下閱讀這本書的目的;讀完一本書之後,寫下閱讀後的收穫、以及接下來要做什麼的具體計畫,並認真執行,這樣才能將書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如果沒有」接下來的計畫「和具體的行動,那你讀的書就會停留在閱讀階段。

5樓:

死讀書的定義:很努力,但是從來不優秀,不僅如此,甚至自身問題越積越多,前途可能比別人更差。這點,真的身有體會,記得,在高中的時候,尤其是高三,幾乎整個高三,都處於這個狀態,自己乙個人默默努力,成績卻怎麼也不夠拔尖,反而慢慢的失掉了自己的興趣,成了乙個超級無聊的人

我曾以為,上了大學就好了,但其實,情況反而變得更糟糕,就和六叔說的一樣,大學的評價機制是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也是多種多樣。但,遺憾的是,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個時候,就是道聽途說,好像每個人都說成績很重要,成績可以決定你是否保研,可以獲得獎學金,可以受到導員的特殊對待,在其他許許多多的評比活動中,好的成績就像一張綠卡,有了它,你就可以暢通無阻。

確實,這些好處都不假。我也正是因為想要獲得這些,從而開啟了24小時連軸轉的模式,只要稍微休息了會,心裡就會暗暗的責備自己。

經歷了一些事之後,終於懂得。其實,大學不僅僅只有成績,我們不能因為它而放棄生命中其他的美好。我們也更不能因為它而忽視了我們其他能力的增長,比如情商,財商,溝通能力。

人生規劃,自己的興趣愛好等等。

乙隻眼看大學,乙隻眼看社會。當我們努力了很久之後,仍然沒有什麼起色的時候。我們應該抬起頭,認真思考一下,我真的有必要這麼做嗎?我是不是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

調整方向,全方位發展,共勉!!!

什麼叫做讀書筆記?

雲悠水澈 讀書時做的筆記就叫讀書筆記。至於方式很靈活,根據需要和讀書的目的,可簡單寥寥數語,也可以更豐滿,包含綱要 精彩處 自己的註解 總結 疑難等。如 讀書筆記的意義 通過清晰有序的筆記,梳理書中的知識 思想,協助自己清晰地理解 記憶 運用。理解是乙個不斷深入的過程,重溫的收穫大於初次閱讀。筆記可...

為什麼學渣普遍看不起死讀書的學霸?

江華生 死讀書的不會成為學霸,學霸跟書呆子可不是等號,呆子就是呆子。學霸既會讀書也會談吐 至少也是正常水平 並不拘泥於課本。書呆子確實會吃虧,只是很多人明顯不是書呆子,被見識短的人認為成了書呆子。死讀書的人都會被人看不起,太正常了。而學霸是讓人臣服佩服 怕是個妖怪吧 我從初中開始就是學渣了 初中時候...

如何懟那些說我書白讀了,死讀書的話?

彼岸昊天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大鵬遷往南海之時,激起數千里的海浪,乘著旋風飛上九萬里的高空 而蜩與學鳩 不至榆枋 笑之。若要飛遠,則起點必高,我們讀書亦是如此。那些說你書白讀了死讀書的人,實在是眼界不夠,不懂得厚積薄發的道理,何必理會。豈不聞陳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