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宗教觀是什麼?

時間 2021-05-13 04:30:33

1樓:那只喵醬

關於愛因斯坦的宗教觀,在中信出版社2023年11月《我的世界觀》裡有明確的想法和思考。從宗教的產生,以及科學與宗教的關係,並且有明確的手稿闡明自身的觀點和想法。

2樓:從前有座山

宗教對於愛因斯坦來說,估計還沒有他前妻當天晚飯吃的是什麼來得有意義,對,他根本不關心他前妻當天晚上吃了啥。

對無神論者來說,和宗教兩個字一起出現本身就是侮辱。什麼狗玩意也可以碰瓷乙個真正的科學家?

3樓:漁夫

接近泛神論或者自然神論,不信任何已有的宗教,也不是國內的那種科學無神論。很討厭各種教徒借愛因斯坦的名頭編造名人名言壯聲勢或傳教,比如經常流傳的愛因斯坦論佛教之類的。各個宗教都有確定的名人已經足夠用了,何必把愛因斯坦這樣明確不信教的人拉進來呢?

這既是對愛因斯坦的不尊重,也是對宗教的不尊重。

4樓:流年

科學到盡頭的時候,這個世界都會被歸納到一堆量化公式及嚴格的計算模型之下。

數學將會成為哲學研究世界的唯一方法。

神學會被徹底拋棄出人類認知體系。

5樓:小王子

愛因斯坦對自己宗教與科學有著自己獨特又深刻的見解:科學沒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沒有科學就像瞎子。愛因斯坦經常用「上帝」這個詞來表明他對宗教的熱情,但是他心中的和傳統的上帝又是不一樣的。

愛因斯坦常論及上帝,主要是想理解上帝是如何思考的,他的宗教思想絕不是為身學論服務的,也沒有任何宗教目的。愛因斯坦曾說過自己信仰斯賓諾莎的那個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諧中顯示出來的上帝,而不信仰那個同人類的社會和命運有牽累的上帝,上帝存在於每一自然事物中。

愛因斯坦的宗教觀與神學是兩條不會交叉的平行線,宗教和科學是人類感性和理性認識的兩個極端,科學需要最大化的自由,而信仰限制了人的自由。愛因斯坦認為宇宙宗教感情是科學研究的最強有力、最高尚的動機,而人格化上帝概念可能導致宗教與科學的衝突,通向真正宗教感情的道路在於對理性知識的追求。

6樓:微妙香潔蓮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智謂之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是故無須與人強同,亦不必與人競異。

實乃各言其境耳。歐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易·繫辭》子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佛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是故在這多元化的世界裡,唯願四生九有,同登華藏玄門,八難三途,共入毗盧性海,如此止於至善,皆大歡喜。

切莫雖各有道理,然猶未明心見性,大徹大悟,見未真,知未的,猶如盲人摸象,殘缺不全,卻各自為尊,爭執不休,可笑可嘆!

——觀《維摩詰所說經·入不二法門品》偶感

7樓:

你好,我是愛因斯坦。

看到這個問題之後,我覺得我有必要澄清一下。

首先,我並不信仰任何俗世意義上的宗教,我信仰的是自然以及自然之後的法則。

其次,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會逐漸掌握所有自然規律,宇宙的神秘性將不復存在,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對自然失去敬畏感。

最後,祝大家財源滾滾,萬事如意。

也許你們對我的身份存疑,其實我可以悄悄告訴你們,是未來的人將我復活,我乘坐時空機前往未來,路過二十一世紀休息的時候,看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回答下。

不說了,我在未來等你們。

8樓:月禪

愛因斯坦不是乙個信奉宗教的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可能反而比較煩感傳統宗教的一些教條主義。

如果說愛因斯坦真的信奉什麼,我更願意相信,他信奉於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與驗證。

所以與此同時,如果有某一家的學說,恰好有很多點與愛因斯坦自己所驗證理解的東西不謀而合,愛因斯坦勢必就會更傾向於這一學說,比如,佛陀的學說。

當然了,這不能說愛因斯坦是信奉佛學的,只能說,他在求證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許多終極觀點與佛學中的內容不謀而合,或者受到了什麼啟發,所以他會更傾向於佛家學說。

9樓:泡芙男神

只想抖個機靈

根據以上答主的回答,顯然可以看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直以來所說的「神」或「上帝」並不同於宗教觀念中的人格化上帝,並且明確指出人格化上帝是宗教「最大的問題和矛盾」,這使得宗教一直以來並不能借助現代科學和哲學而進步。

所以,傳統宗教將會一直傳統下去。

另乙個問題是,在哲學觀念下,「科學」似乎也可以稱之為「宗教」。

10樓:無來

我們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經驗是神秘的經驗。它是堅守在真正藝術和真正科學發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誰要是體驗不到它,誰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驚訝的感覺,他就無異於行屍走肉,他的眼睛是迷糊不清的。

就是這種神秘的經驗——雖然摻雜著恐怖——產生了宗教。我們認識到某種為我們所不能洞察的東西存在,感覺到那種只能以其最原始的形式為我們所感受到的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正是這種認識和這種情感構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這個意義上,而且也只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才是乙個具有深摯宗教感情的人。我無法想象乙個會對自己的創造物加以賞罰的上帝,也無法想象它會有象在我們自己身上所體驗到的那樣一種意志。

我不能也不願去想象乙個在肉體死亡以後還會繼續活著;讓那些脆弱的靈魂,由於恐懼或者由於可笑的唯我論,滿足於覺察現存世界的神奇的結構,窺見它的一鱗半爪,並且以誠摯的努力去領悟在自然界中顯示出來的那個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極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滿意足了。

以上是愛因斯坦我的世界觀原話。

11樓:南有喬木

愛因斯坦可以稱之為「自然法則教」的忠實信徒。

對多數普通人來說,科學的終點是哲學,哲學的終點是神學,神學的終點是神經病。

這裡的「終點」,是指心路歷程的終點,不是指徹悟的彼岸。

所以我勸大家如果意志不夠堅定,千萬不要深入地去研究科學丶哲學,你研究得越努力,離神經病越近,沒好處。

跳過科學和哲學直接信教,都是頭腦簡單善於自我催眠的傻瓜。但是,傻人自有傻福,我羨慕你們。

12樓:

相比宗教觀,為什麼不看一下愛因斯坦的這句話呢:「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

這句話是我上初中的時候讀的,在我懵懵懂懂的時候,這句話教會了我活著的意義,直至今日仍在影響著我。

13樓:慕溪之鹿

愛因斯坦形容自己為不可知論者,但並不具有像專業無神論者般的十字軍精神;更仔細解釋,由於人類對於大自然與自己本身的了解可能有缺失,因此應該採取謹慎謙卑的態度。美國猶太領袖拉比赫伯特·高德斯坦(英語:Herbert S.

Goldstein)曾經問他是否相信神?他回答說:「我相信斯賓諾莎的神,乙個通過存在事物的和諧有序體現自己的神,而不是乙個關心人類命運和行為的神。

」換句話說,愛因斯坦認為,從宇宙世界的存在,可以感覺到神的偉大工作,但神並不會干預人們的日常生活,神是非人格化的神。愛因斯坦曾經在書信裡表示:"我不相信人格化的神,我從未否認這一點,而且表達得很清楚。

如果在我的內心裡有什麼能被稱之為宗教,那就是,對於我們的科學所能夠揭示的世界結構,對於這世界結構的無垠的敬仰。

在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逼問他的宗教信仰之下,他大聲嚷道:「我們物理學家所努力的僅僅是跟隨祂畫祂的線。」多年後,愛因斯坦在他的柏林辦公室與一位物理學者談到同樣論題時,他表明,「我想要知道神如何創造這世界。

對於發現這個或那個現像,對於研究這個或那個元素的光譜,我絲毫不感興趣。我想要知道祂的思維,其它的只是細節。」

①:Albert Einstein. 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

Glimpses from His Archiv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10-27.

ISBN 978-1-4008-4812-6.

②:Ronald W. Clark.

Einstein:: The Life and Times. HarperCollins.

1984. ISBN 978-0-380-01159-9.

14樓:大青蛙

結論有三條:

1.和斯賓諾莎等人類似,愛因斯坦是典型的「泛神論者」。

2.而「泛神論」的信仰本體,和「無神論」完全一致。因此你可以把「泛神論者」和「無神論者」視為同類。

(關於「泛神論」與「無神論」本質一致的解釋詳見:能否從邏輯上證明神絕對不存在?)

3.造成「泛神論」和「無神論」名義上背道而馳的罪魁禍首是語言。實際上泛神論口中的「神」,與傳統意義上超越自然的人格化精神存在,兩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泛神論將「自然」定義成神,因此被誤為「有神論」。

「神是否存在」本來就是乙個語言問題,它不是宗教問題、不是哲學問題、不是科學問題、更不是實證問題。

只要考察一下歷史就能發現,泛神論和無神論,都源自「自然神論」。

早期自然神論認為「神」是理性的,「神」創造自然規律後便不再干涉自然執行。因此自然神論裡的「神」是人格化的。

後世在自然神論的基礎上進行發展。一種觀點認為自然即神,「神」的人格消失了,這就是「泛神論」。另一種認為是自然即按照自己的規則執行,「神」消失了,這就是「無神論」。

泛神論的信仰本體和無神論是一樣。他們的區別僅僅是「是否保留「神」這個符號」,「神」成了語言問題和定義問題。

哲學引入語言分析後,將很多歷史問題釐清,並導致哲學在20世紀的整體語言學轉向。而愛因斯坦這類「泛神論」的觀點十分有迷惑性,被誤為「有神論」也只是語言干擾罷了。

15樓:陳章魚

.1936 年,乙個名叫菲莉絲的六年級女生,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信:

親愛的愛因斯坦博士:

在主日學校的課上,我們提出了這個問題,科學家祈禱嗎?起初,我們是想問,我們能不能既相信科學,又相信宗教。我們正在給科學家們和其他重要人物寫信,以便讓我們的問題得到解答。

如果您能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將感到無比榮幸:科學家祈禱嗎?他們為什麼而祈禱呢?

我們上六年級,在埃利斯小姐的班裡。

此致敬禮

菲莉絲河濱教堂

1936 年 1 月 19 日

幾天後,菲莉絲真的收到了愛因斯坦的回信:

16樓: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認可斯賓諾莎的自然神論,即上帝存在於每乙個自然事物之中。

「你所讀到的關於我篤信宗教的說法當然是乙個謊言,乙個被有系統地重複著的謊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從來不否認而是清楚地表達了這一點。如果在我的內心有什麼能被稱之為宗教的話,那就是對我們的科學所能夠揭示的、這個世界結構的沒有止境的敬仰。

」(愛因斯坦2023年3月24日給一位機工的回信)

「我不相信個體的永生,我認為倫理純粹只是人類自身的關懷,並沒有超人的權威躲在後面。」(愛因斯坦2023年7月17日給一位浸禮會牧師的回信)

那些鼓吹宗教信仰的必要性的人,經常引用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

「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腳的,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盲目的。」

我敢說這些引用者從來沒有去看過這句名言的上下文,而把自己對宗教的理解強加在愛因斯坦身上。愛因斯坦所說的「宗教」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宗教。宗教一般被定義為對超自然力量的信仰或崇拜,但是在這句名言的上文,愛因斯坦「偷換概念」,把宗教定義成能讓人超越自私慾望的「超個人」(superpersonal)的價值,是對超個人的目標的追求,而不論它是否與神有關。

換句話說,他在這裡所說的「宗教」,其實是一般人所說的「道德」或「信念」,因此他才會說:「如果人們根據這些定義理解宗教和科學,那麼它們之間看來是不可能有衝突的。」而所謂「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腳」的意思,不過是說科學家都有一種追求真理的激情和信念:

「科學只能是由那些全身心被追求真理與理解的激情所滲透的人們產生的。然而,這種感情的源泉萌發於宗教的範疇。同時屬於這個範疇的還有這樣的信念,即用理性理解世界是可能的。

我無法想像乙個真正的科學家沒有這種深沉的信念。」

而在這句名言的下文,愛因斯坦又抨擊傳統的宗教,指出:

「今天在宗教與科學範疇之間所存在的衝突的主要原因,是人格化上帝的概念。」

他還呼籲宗教導師們放棄有關人格化上帝的教條,放棄這個恐懼與希望的源泉。只有在宗教領袖據此重新定義宗教後,宗教才能從科學知識那裡獲益。

「真正的虔誠,並非通過對生命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或盲目的信仰,而是通過努力獲得理性知識而達成的。」

可見,愛因斯坦這句名言的主要用意在於批評傳統宗教,希望宗教領袖放棄與科學相違背的教條。用這句名言來為傳統宗教辯護,聲稱傳統宗教與科學無衝突,甚至認為科學離不開傳統宗教,是荒唐可笑的。

改錯者也錯譯

2023年,在致斯威澤(J.E.Switzer)的信中,愛因斯坦談到科學的起源: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has been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the invention of the formal logical system(in Euclidean geometry)by the Greek philosophers,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of finding out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at the Renaissance).In my opinion one need not be astonished that the Chinese sages did not make these steps.The astonishing thing is that these discoveries were made at all.

這個論述因為提到中國,經常被中國學者所引用。對此,有兩個通行譯文。

其中乙個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愛因斯坦文集》:

「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在歐幾里得幾何學中)以及通過系統的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文藝復興時期)。在我看來,中國的賢哲沒有走上這兩步,那是不用驚奇的,令人驚奇的倒是這些發現(在中國)全都做出來了。

」最後一句話譯文以前常被用來表明愛因斯坦對中國古代科學的讚賞,但是正如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李醒民所言,這完全譯錯了。他將之改譯為:

「若是這些發現在中國全都做出來了倒是令人驚奇的。」

這個譯法被當今中國一些打著「科學傳播」的旗號反科學的所謂「科學文化人」推薦、引用,一再用來證明愛因斯坦否定古代中國有可能發展出科學。

實際上,這個譯法也是完全錯誤的。這句話在原文中與中國毫無關係,是對西方居然能有這些發現的感慨:

「這些發現竟然被做出來了才是令人驚訝的。」

愛因斯坦只是認為科學的起源是個不平常的事件,因此不必對古代中國沒有出現科學而驚訝,值得驚訝的是西方居然會發展出科學,但是並沒有斷然否認古代中國有可能發展出科學。這句話不論是從字面上,還是根據上下文,都很容易理解。《愛因斯坦文集》的譯者可能由於先入為主而看錯了這句話,未必是英語水平的問題,但是「科學文化人」是有意要改正別人的錯譯的,自己卻也譯得面目全非,英語水平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這段話的前面部分也譯得不甚準確。準確的翻譯如下:

「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的:希臘哲學家(在歐幾里得幾何學中)發明了形式邏輯體系,以及(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現通過系統的實驗有可能找出因果關係。在我看來,人們不必對中國聖賢沒能做出這些進步感到驚訝。

這些發現竟然被做出來了才是令人驚訝的。」

被理解錯或譯錯的愛因斯坦名言還不只這兩條。例如卡爾·薩根的《魔鬼出沒的世界》中譯本最前面引用的愛因斯坦名言,也屬錯譯。在這裡沒有必要一一枚舉了,不過是希望讀者以後遇到有人引用愛因斯坦名言時,不要被嚇倒,而要考慮到是否是錯引。

即使引用正確,也無需盲目接受,因為愛因斯坦畢竟不是神,同樣有可能說錯話。

愛因斯坦最大的錯誤是什麼?

烤羚羊 搬運自Steven Weinberg發表在 Physics Today 上的一篇文章。文中 Weinberg 回顧了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方程中引入引力常數 對理論簡潔性的追求 對量子力學的態度和建立大統一理論的嘗試。文中有一句私以為非常精闢的評價 Perhaps Einstein s gre...

愛因斯坦的數學是什麼水平

象形記憶小師 愛因斯坦在上大學時偏科,物理學特別好,但是數學確實不夠好,以致於他在發明相對論初期遇到用數學公式表達的難題,幸好他的導師兼好友幫他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愛因斯坦是天才,後來自己也補上數學的短板。 羅治平 結論是 愛因斯坦是個挺不錯的數學家。與他的同行物理學家相比,愛因斯坦的數學水平是顯著...

《崩壞3rd》系列中的宗教觀是怎樣的

韓123 就是乙個幌子,或者說是唯物主義的。首先,崩壞的世界是有神的。第二次崩壞篇裡有提到。但是,神干預這個世界的方法是崩壞能,注意,這個神只能用這乙個能力,而人類也能利用崩壞能,那這個神還能當什麼神嗎?律者作為崩壞神的使者,被各種幹爆,上個紀元堅持到了第十三個律者 是這個數吧?才最終滅亡,前面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