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過於理性的人有哪些劣勢?

時間 2021-05-05 20:36:54

1樓:我時常在思考

劣勢就是生活會過得很無趣。

比如知道自己每天該攝入多少能量,多少蛋白質,多少微量元素就可以活得很好。而對自己的食物進行限制的選擇,如果有強迫症甚至是做事兒有點極端的,還會限制自己花最少的錢。這樣帶來的乙個後果就是,花最少的錢,吃搭配起來最有營養的食物,哪怕是自己喜歡的食物,比如快樂肥宅水都會進行限制,這樣每天的食物就很單一了,吃飯不再是感受食物本身給味蕾和神經帶來的喜悅,而成了一種每天必須做到最好的任務,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

類似這樣的行為可以換成睡覺,人際交往,與人聊天,等。

2樓:kinazi

常識中的「理性」其實只是知性而已。

大多數中中國人的精神發育水平處於感性向知性的過渡,意識向自我意識的過渡,尚不能擺脫原始自然迷信也尚不能意識到有乙個「自我」在無數個選擇的瞬間都是自由的。

就這樣還擔心「理性得過了頭」實在是多餘的,就像乙個剛吃飽飯的人擔心營養過剩。

3樓:竹水泠渢

讀不懂詩,看得到文字中的情感但無法感覺到,情感共情幾乎沒有(但我認知共情很強)

曾經被多人評價說,讀東西像是在做閱讀理解

有人說我不是在觀察世界而是解構世界

無法因為特定的事情或場景而勾起回憶或情緒,因為根本就沒有情緒感覺人生少了很多樂趣

4樓:

常規的答案是不容易進行人際交往。

但是我是反對把人簡單的分成理性或者感性的。

人在世界上,對於自己不是特別熟悉的東西,就容易貼標籤,理性,感性就是個標籤。一旦你對乙個東西非常熟悉,你對他的評價就會是多面的,常見的評價一般都是:

「他是乙個理性的人,但是有時候也有感性的一面。」

所以我覺得當你還只停留在對某個人只能給她貼標籤的時候,最好就不要認為自己了解這個人。

任何人都不是程式編寫的,都是有複雜性的

你要去深入的了解這個人才對。事實上這世界上沒有乙個人可以成為乙個理性的人/乙個感性的人,只是你沒見過他的另一面罷了。

哦,當然乙個人精力有限,可能沒時間了解每乙個人,所以我們不要去評判那些並不了解的人。

5樓:陳獨秀

沒有劣勢,如果你認為有,那麼必定是你對理性有什麼誤解,理性並不代表著就要什麼什麼,理性並不會決定某種行為。

理性的人能夠了解社會運轉的規則,能夠了解人與人社交和關係的本質,能夠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能夠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人等等?

最後才會根據他所有的認知與對世界的理解再去權衡利弊選擇最優的行為,最優於他人生的行為,如果他是想做乙個明星,那麼他必定會在社交談吐方面下功夫,如果他想成為物理學家,他甚至可以不需要朋友。

所以理性並不會有任何缺點。

普通人認為的理性的缺點,那是因為他們水平只能到這種程度,因為他們覺得脫離大眾就是不好,認為某些理性的人做出某類與常人不同當事就是不正常。

事實上,如果感性的如果出身家庭不好,樣貌一般才華一般,他是不可能有成就的,理性的不一定會取得很大成功,但可以取得最大的成功

6樓:

理性分兩種,第一種是功利理性,一切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第二種為整合了心靈的理性,一切以靜心、解決問題無障礙往前走為目標。第一種是世俗方法,第二種是宗教道路。

7樓:在廈門曬的腿很黑

我覺得是乙個體驗的問題。

過於理性的人,為了達到結果,可能會犧牲過程中自身的體驗,也就是說感性的那部分需求可能沒有被滿足。而這個過程會被需要自我安慰的人說成是一種鍛鍊,但其實就是你沒那麼爽而已。

所以理性的人在做理性的事的時候會比較需要克制自己的感性,那個過程可能會喪失一些任性的樂趣。

其實理性與否,是建立在價值評價的基礎上的。而同一件事不同的價值評價可能有很多種,所以所謂的絕對理性可能並不存在,你所認為的理性僅僅是一種你選定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如果是世俗主流的價值觀,那你的理性才會被社會認定為理性。

所以我覺得理性其實是一種侷限性很強的東西,就像逛商場,帶著目的去逛,和漫無目的地逛的感覺就不一樣。如果你一直選擇帶著目的地去逛街,那你可能只能注意到你想買的東西,從而錯失掉很多別的風景吧。

8樓:

在實際交流中,理性只佔一小部分。

大部分人都是感性的,用理性應對感性,無異於對牛彈琴,所以可能在溝通上吃虧。

而且理性並非絕對正確。你沒法保證自己永遠做正確的決定。

9樓:鄙人張麻子

坐在我工位旁邊的,是乙個和動漫裡的女孩一樣單純的女孩。

她看到好玩的段子會哈哈大笑,吃到好吃的會高興的搖頭晃腦。

給她講葷段子她也聽不懂,大大的眼睛瞪著你尷尬的思考著。

給她講中美關係,一戰二戰,馬克思,她也不感興趣,只說一句:打來打去幹嘛呢,是奶茶不好喝嗎?

每天騎著個小電驢回家,路上喜歡唱許巍許嵩的歌。

喜歡養魚,看八佰會哭的稀里嘩啦,愛吃冰激凌,善良,樂於助人。

生活給她什麼,她就回饋生活什麼,或者說回饋自己什麼,從不去預知,去揣摩,去分析。

在我看來,過於理性是一種孤獨,一種和生活沒有任何互動的生活方式,我明白你,我清楚你,但我好像無法融入你,感受你,成為你。

我真的好久好久好久沒有這樣直白的快樂了。

看著她的側臉,我好生羨慕。。。

10樓:

說個小故事!黑格爾,大牛級美學家。1770.

8.27出生,終身single。大家也知道,他一生都在德國乙個偏遠的村莊生活,從來沒有走出來過,但是他卻在那個小村子裡洞察整個世界發生的變化甚至完美地預示著將要發生的事情(現代世界)。

突然有一天,村莊來了乙個姑娘,他對這個姑娘一見鐘情,多麼漂亮呀!但是,他極其理性。他要思考未來,要思考現實。

所以,他先回家把這些事情在腦袋裡全都預算一遍,他們將來吵架怎麼辦?每天開銷多少?吧啦吧啦全部都推測一下,過了個十來天左右,他推算出可以和這個女子在一起,是他能承擔和接受的範圍。

好傢伙,開啟門衝出去找那個女孩子,結果別人告訴他,人家早都離開了。於是,他孤獨又自由了一輩子。也許,他並不孤獨,他每天擁有飽滿的狀態,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

其次,他也並非自由,畢竟人是自為的,不是自在的。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11樓:「已登出」

理性的人,會認為一切現象都存在乙個合理的解釋。但是他無法用理性去解釋乙個問題,為什麼所有現象都必須要有乙個合理的解釋。

而對此,我們只能解釋為,理性的開端源於乙個非理性的衝動的信念:那就是所有現象都必然存在乙個合理的解釋。這種為一切事物現象尋找合理解釋的衝動,我們在生活中一般稱其為「較真」,或者又叫做」打破砂鍋問到底「。

而乙個很「較真」的人,在不較真的群體環境中生活,幾乎處處都是劣勢。

當然,在乙個沒有真正建立起理性概念的仍然依靠習俗和權威的慣性來執行的社會,人們往往卻覺得不較真才是「理性」成熟的表現。

12樓:Ezio

我個人認為人類的情感好像無法用所謂的理性思維去理解,這或許是一種劣勢?

情感說到底是什麼?不過是一對大腦分泌的化學物質而已。可作為乙個人,去感受快樂或悲傷的時候,情感真的只是神經遞質一次又一次地衝擊大腦嗎?

13樓:我非魚

有時候我們需要理性,但是真正的、更深層次的理性是長遠的、大局的、巨集觀的甚至是包含有一部分感性在內的理性,而不是步步為營、處處算計的小心思。

博弈論中有這樣乙個博弈——最後通牒博弈。

兩人分一筆總量固定的錢,比如100元。

一人提出方案,另外一人表決。如果表決的人同意,那麼就按提出的方案來分;如果不同意的話,兩人將一無所得。

A在提方案時要猜測B的反應,此時理性的A所提出的方案應該是留給B一點點比如1元,而自己得99元。

B接收了能得到一分錢,如果拒絕什麼都得不到。

這是根據「理性人」的假定的結果,而實際則不是這個結果。

真實的案例反映出:提方案者傾向於50:50的方案;而接受者傾向於:少於30%拒絕,多於 30%接收。拒絕的理由是「不公平」,人們寧願不拿這1元,也不想看起來像個傻瓜。

類似的實驗在捲尾猴身上也做過,結果一樣,猴子也有「不公平」意識,會嫉妒,會因為不公平而發怒,放棄相對較小的既得利益。

智人的行為方式並不是冷冰冰的數學邏輯,而是有溫度的社交邏輯,我們或多或少受情感的控制。這背後的進化邏輯也很簡單。

雖然說我接受了1元,總比什麼都沒有好,但是長期來講我就永遠拿1元了。

如果我拒絕了,下次你就會給我更多了,否則你也一無所獲。

最終會趨向於一種分配平衡界限,比如7:3。

14樓:雲嘟Says

【職場人要學會「事在前,情在後」】

每個人都有感性和理性兩種思維方式,而人的大腦天生懶惰,好輕鬆愉悅的方式來處理問題。當你願意相信你並不比別人笨時,就要學會讓這兩種思維積極配合,不要在不恰當的時候被不恰當的思維主導。

我們應該都聽過各種版本的門衛嚴防死守,即便是領導光臨,手續不全也不讓入內,最後卻收到領導大家讚賞!這種案例就很好的說明了「事在前,情在後」。這疫情期間,看門的老太爺如果看見老外稀罕,為表示友好,隨意放行。

萬一是病毒攜帶者,可咋整啊?

15樓:等待明天

對於虛的東西就是要理性,比如政治,金錢,名利。對待實實在在的就要有感情,比如你的親人,朋友,寵物。

其實這些虛的東西就是人類在組織進化上的產物,看過人類簡史的應該明白,這些都是人類為了提高生產力而產生的並不存在,但卻願意相信存在東西。對此我們要理智對待

但對於實實在在的我們不能,因為人類其實是基因的載體,我們基因裡面就有一種叫做情的東西,論世間情為何物?不過DNA序列決定的,親情保證延續,友情保證合作。。。但對於這些我們只能理智分析而不是理智對待,因為理智不符合情感,這是違背了DNA的

總的來說,理智更符合進化的趨勢,但可惜人類並不能做到,只能指望機械人來絕對理智了。或許這就是人之所以是人

16樓:抽芽的小土豆

其實作者你自己也內觀禪修,所以你應該很能明白的一點的是:在生活裡,不要時刻去思考和分析,而是在需要投入的時候,去感受生活,去感覺。比如打球的時候,去感受那種力量的感覺,那種大汗淋漓的感覺;看到春天的花時,感受那種色彩的美麗。

而在需要理性的時候,卻又得如你現在的狀態去旁觀去分析。比如碰到痛苦的時間,碰到問題,碰到決策。這兩種境況其實分別是投入和抽離,也就是一種是當下的存在覺察,一種是決策或者計畫的制訂。

17樓:

沒有所謂的過於理性

當乙個人可以真正完全用理性思考的時候,那他就是神。

不受任何事物任何生靈的支配。

感性但凡是個人類都會有,但理性則需要通過學習。

感性和理性不只是反義詞還是近義詞

你知道這代表了什麼嗎?

意味著所謂的無情冷靜根本不是全部的或者真正的理性……不過我現在也不太理解那種感覺,就不多bb了

感性思維較為優秀的人如何培養鍛鍊理性思維?

北北北果 謝瑤。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並不衝突,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這和後天的鍛鍊有關。如果想要培養理性思維,多閱讀邏輯書籍,多鍛鍊,多思考,多學習,多運用。 這兩者其實並不衝突。這世上多的是情感豐富,擁有創造力,同時又具備理性框架和思考能力的人。需要自己對自己頭腦的鍛鍊。學習邏輯是個好的開始。 Blu...

小公尺對比華為有哪些劣勢?

說一不道二 為什麼華為賣得比小公尺貴而不會被罵?首先來說,市面上通用的硬體和人工成本是差不多的。比如拿螢幕來說,同樣的一塊三星螢幕,對小公尺的出貨價和華為的出貨價幾乎是一致的,攝像頭也是同樣的道理,也就說硬體的成本基本是市場透明的,體量相同的廠商拿貨價,幾乎沒有什麼差別。而唯一的區別是研發成本,華為...

思維交流是否有存在的可能(合理)性?

美赫達斯 當然有必要,心心相通的人,就不用語言等交流媒介,可以心領神會。目前人類正迎來靈性復興,將來人類的這種能力會增強的 正如現在人們的理性比以前是普遍增強的。 qh5912 有的,兩個具備他心通的人可以,乙個磨合好了團隊在他們熟練的業務上也可以,其實一切知識都經過了意門心和意識的加工,本質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