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麻省理工學院的曹原實現《自然》三連

時間 2021-05-10 18:38:50

1樓:童牧晨玄

看了一下 CV:ACM ICPC, Asia Regional. 3×Silver + 1×Bronze medal

感謝社會分工,讓我還能混口飯吃!

2樓:念舒

早點讀本科很重要,其實人腦最好用的時候就是十幾歲到二十幾歲,因為偏見更少,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產生新想法,年齡大也可以,取決於自我意識的能力了。每個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智力來,而不是和別人一樣。

3樓:

首先,我不做凝聚態,不敢妄自評價。但,當我聽到一群凝聚態裡混得不太好的同事,開始猛烈抨擊他時,並且都用著「再過幾年看看」的語言時,我覺得他肯定已經是非常厲害了。因為很多人都有種錯覺,覺得自己跟同行業裡的成功人士僅僅差一步而已,所以才會那麼的憤慨。

4樓:

天天如何看到在一流期刊三連,簡直可笑。

人家三連是因為科研做得好,nature能有這個水準是因為有科研做的好的人願意在上面發文章。

別因果倒置了。要關心就關心一下科研的具體成果。

5樓:Ghostcpy

作為乙隻化學狗…覺得自己基礎理論吃的還是太淺了…

沒有理論支撐的實驗只是瞎試…必須得掌握非常深厚的理論基礎才能厚積薄發…

23了…讀博就快一年了一篇文章還沒出來…是該反思反思自己了…暑假就滾去啃固體物理去QAQ

6樓:

我覺得他真的很幸運,一直依賴都是得天獨厚的教育條件。初高中的時候學校給開的小班,全班三個人(三個人都好厲害的),跟著他們仨進度來。然後中科大少年班,一路都是教育綠燈,不過他是從小厲害到大,確實需要也值得這麼好的優質特殊教育。

7樓:郭威

那天看到超導報告的盛況…有感而發隨手做的…

哎,人和人之間的差距真的好大。別人在嘗試真正的new physics,而大部分人只是在灌水罷了。

8樓:Zheng Jiansen

比較神奇的是, 層間那么小的電子相互作用, 竟然讓graphene中的dirac fermion們都庫伯配對了.

真是乙個微小的twist, 改變了電子運動的historical process.

不知其他準二維材料是否也可有類似的unconventional superconductivity.

一句話評價: 傳說中的降維打擊.

一語三關, 亮點自尋.

9樓:

Some people might feel they are losers.

I understand. I sometimes look at it whatever I think I'm good at, there is someone out there who is much much better at it than I am, so that means there is room for me to grow and improve. I try to let that inspire me and make me want to become a better me.

That's what looking at his portfolio actually did for me and thanks to him I had a very productive day. But that doesn't always work, and sometimes I just get jealous of. :-(

10樓:Anti-PTSD

真正搞過學術的人都知道,高水平平台有多重要,不是指儀器,是指你老闆以及所在的單位,不然像CNS這種看圈子的期刊,你投死也中不了

11樓:

這樣的工作並不是因為它發在Nature上所以牛x,應該是Nature因刊登了這種級別的工作而自豪。類似於量子力學革命把諾貝爾獎捧成科學top獎一樣。

聽做數值模擬的小夥伴說以前doped Mott insulator的數值模擬太難做了。之前的平台主要在銅氧化物裡面,比較複雜,現在在石墨烯裡做出來了,體系平台就簡單一些了。如果實驗上再給出一些限制,數值模擬方面也可以挖點東西。

我非本方向,解讀不出太多東西,聽別的小夥伴怎麼說吧。

12樓:四爺

2014–2016 M. 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USA.

GPA: 5/5

2016–Now Ph. D. candidat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USA.

最後,這估計是個開始,再接再厲,莫捧殺。。。

13樓:

再次指正了石墨烯的科學意義在於「烯」,一種二維材料,有其獨特的電子輸運性質,不管是基於heterojunction的電子輸運研究還是Yuan Cao的這種高溫超導研究,都是基於其二維平面結構的特有性質。

而非石墨

14樓:

這個世界好殘忍

15樓:遠離鍵盤俠

作為校友,當然是驕傲自豪咯;

作為同行,膜拜,捂臉(羞愧),膜拜;

作為已轉戰工業屆的一員,感謝,興奮,希望可以早點運用解決一系列問題。

想想自己有多渣,再看看他的履歷,啊,真的是在我科,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

16樓:袁四爺

別人20歲的時候已經拿了MIT的EE碩士,我20歲的時候還在野雞大學讀大一,活在夢裡。

別人20歲的時候已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20歲的時候還虎背熊腰首如飛蓬,活在舊社會裡。

能不能給笨的人留一點活路。。。。。

17樓:

我多少也算業內人士。從二維材料這個領域的發展來說兩句。

曹原的這個工作足以給石墨烯續命二十年,體現了石墨烯真正的價值;他和他老闆是真正懂石墨烯的人。

石墨烯自Geim2023年獲獎以來,做的很多很濫。搜google scholar已經有108萬條結果。

我和做石墨烯的人聊起來,尤其是中中國人普遍認為這就是個發文章的東西而已,紛紛表示「有什麼用」。前車之鑑有碳奈米管(CNT)和C60,都是曇花一現而已,發發文章,火個十年多,學界吹噓的東西紛紛破產;近幾年來,私下交流起來,相當一部分人已經認為石墨烯這個東西就是下乙個CNT和C60;而且目前研究重點,已經大水漫灌轉到了其他二維材料比如二硫化鉬和氮化硼。石墨烯貌似如同乙個玩舊的玩具一樣要被拋棄了,感慨學界喜新厭舊之功利。

當然這也沒什麼稀奇的,畢竟其他兩種sp2雜化碳的同素異形體CNT和C60都這樣,可憐CNT連個諾貝爾獎都沒得。

但是,曹原這個工作證明了,石墨烯潛在的巨大價值。更別提這個研究串起來了高溫超導這個巨大的金礦。

從另乙個方面說,這是科學審美和物理直覺的勝利:石墨烯這種原子薄到極致,只有乙個原子的厚度,動不動就問「有什麼用」,其實是小器了。它本來就有一種物質科學的美感——這種美感,仰之彌高,鑽之彌堅——我相信曹原先生是體驗到的人。

對這種美無感的人,還是勸退吧。

18樓:天歸我心

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人才出少年班。作為同一屆的畢業生,大神已經在nature上談笑風生了,我只能在跳樓名企混口飯吃。南七技校人與人的差距真比人與狗的差距還大

19樓:

這是什麼jb問題,提問的重點居然是nature?

這樣的工作的意義比什麼n什麼s重要多了好嗎,還真以為學術的主要任務是發文章啊?

20樓:Super Mario

比我高一級,比我還小。他計算物理考100分,什麼都不說,倒是丁老怪會炫耀一下他;我丁老怪的計算物理拿了95分,洋洋自得向周圍人炫耀了半天。他去了乙個實驗室,實驗室老闆以他進過這個組為榮;我去了乙個實驗室,實驗室老闆嫌我水平太低不讓我做真正的課題。

他申請出國,輕鬆橫掃六大;我申請個密西根安娜堡,套磁套的都快給人家跪下了人家就是不要。我科就是這樣,人與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還大。

21樓:文小刀

曹原的文章是兩篇。推薦羅老師的中文解讀

如何考上麻省理工學院(MIT)?

我兒子在上多大 指導說不上啊,因為我對真實情況了解的太少了。我談些我的看法,你僅作參考。MIT確實很離婚,我看MIT的計算機課程裡的學習資料,很老道,是高手 老手。但還有一些大學與MIT比較接近,同時MIT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不全面。網上有人說,哈佛 MIT 多少類似於斯坦福,就學科寬度來說多少有點...

麻省理工學院碩士申請條件有哪些?

拾光留學 一 麻省理工的入學基本條件 基本條件 第一,托福滿分120分,可以多次考,取最高的成績。托福考試每年約有50次,幾乎每週末都有 但是考的人很多,考位比較緊張 第二,SAT是美國大學招生的重要依據,沒有SAT成績,就很少有機會進入美國綜合排名前60的大學。二 本科和研究生的入學條件區別 首先...

怎麼樣才能去麻省理工學院?

哈哈哈,本科想進哈耶普斯麻?最好美高,最差也UWC吧,然後ISEF之類的能拿到會有點希望115 1550標配得有吧 其餘的資源自行腦補,HYPSM本來也不是一般人想去就去的,太難咯 哈哈哈哈哈哈 彬彬留學 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彬彬教育海外名師 Mentor Li,從自身直博申請經驗分享。以下為原文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