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論和性惡論你相信哪乙個?

時間 2021-05-10 14:04:31

1樓:雲雀

善源於心靈溫暖、惡源於慾望強求。動物受制於後者,狼吃羊是惡行,難道說羊啃草不是惡行?人生兩者都擁有,又何來性的善與惡?當人被良知驅使行為表現為善,而被慾望驅使下錯誤行為即為惡。

2樓:嘟嘟

一、二者聯絡1、性善論與性惡論的基礎都是儒家「仁」的頭腦。2、孟子和荀子都以為人的本性沒有區別。孟子和荀子都以為人性可以在後天改變。

3、性善論與性惡論同樣是通過「求」與「學」的實踐原則, 從而到達儒家「仁政」理想, 這一點上二者並沒有本質的差異。二、二者區別1、時代背景不同。孟子所處的時代是戰國中期,此時的社會風氣很差,孟子想要改變這種現狀,於是提出了性善論。

而荀子所處的時代是戰國末期,秦統一之勢已經勢不可擋,每次伐攻都是數十萬人。為了使人們向善,他提出了性惡論。2、根源不同。

孟子認為人性善的根源不是來自人後天的習得,而是產生於先驗的良知良能。而荀子人性惡的根源則在於人本身具有的本能。這種本能不是通過學習得來的,不是人為促成的人生來就有耳目之慾、聲色之好。

3、對性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從一開始在性的概念的界定上,孟荀就發生了內聖與外王兩個對立的價值取向的分野。「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惡,是說人生而完具的本能行為中並無禮義;在對性的界定上,孟子善意地看待人和人生,相信人能夠自我完善;荀子則以一種冷峻嚴厲的目光審視人和人生,不相信人能夠自我完善。

「4、關於修身問題的不同主張。孟子強調心性本心,荀子強調本能慾望。由此也致使二人在對待修身問題上有不同主張。

孟子站在性善論的觀點上必然強調人的內心修為,他發展了孔子提出的「為仁由己」。而荀子力主性惡,強調外在的禮儀規範,走的是孔子「約之以禮」的路線,「禮」也就成為荀子學說的中堅術語。拓展資料1、孟子把道德規範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

同時把人倫關係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以上理論的出發點就是——向善論。注意是人性向善,不是人性本善。

但是對於孟子的文章描述,他認為人性還是本善的。2、性惡論是中國古代人性論的重要學說之一,認為人的本性具有惡的道德價值,戰國末荀子倡導這種理論。性惡論以人性有惡,強調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論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養的自覺性,二者既相對立,又相輔相成,對後世人性學說產生了重大影響。

孟子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的緣起和內涵是什麼?

雨落沃田 孟子緣起 孟子是接著孔子說的。孔子說人要有仁,但遺留問題是,憑什麼人要追求仁?於是孟子開始回答 因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人的本性來自天,因此人要為仁是因為天生如此,不如此便不是人了。孟子內容 人的本性有四種心,這四種心是善的可能。四種心像四顆種子,人種的好就會長成四顆樹,四棵樹就是道德的四個...

神創論,演化論,你更相信哪乙個?

上帝的教會的信徒 當然是神創論,最初的最初,什麼都沒有!那當然需要乙個更高階的創造人來創造!就好比太陽系裡面的行星雖然會動,但科學又證明了主動力是不存在的!這些行星是生命體?那幕後真的有可能有乙個操作者!這個說法並不過分,但演化論這樣的事情作者都說是假設,更何況我們所看到的這地球上的這一切似乎都是 ...

讀者中心論 和 作者中心論 究竟哪乙個才是應該被我們所推崇的?

網路上的芳鄰 你要拆分下 我們 指的是哪種人群,以及,我們 是希望自我快樂,還是想獲得別人認同,所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二選一走乙個極端的。 有些作品,它描慕的是這個世界本身,實行的是去作者化,遇到這種作品,就需要讀者參與了。而以前流行意圖非常明顯的歌頌新時代的紅偉專的作品,這就應該以作者為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