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工程中, BIM 是如何銜接各個環節的?

時間 2021-05-10 00:03:39

1樓:大禹

本人剛從施工轉諮詢,對於施工單位的BIM應用絕大部分還是在處理管線碰撞階段,也可以說是當前階段施工單位最有價值的應用點,很多時候是疲於應對甲方的BIM應用要求,當然這也跟現階段BIM的推廣落實,相應的標準沒有確立,人才體系沒有形成有關。

相對來說諮詢單位涉及的層次比較多。下面說說我的理解。

規劃設計階段,處理平面設計圖紙中所無法解決的問題,也就是用三維技術解決二維圖紙所無法解決的管線排布問題。

施工階段,根據圖紙會簽的內容進行相應施工任務,個人了解施工單位還沒有直接運用三維的模型指導施工,輔助居多。

維護階段,這個階段是BIM的核心階段,資訊是BIM中最重要的環節。現階段絕大多數人還是在摸索運維階段的技術應用,畢竟各方需求需要整合,開發與運用涉及專業較多。

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參與方開發的管理平台是貫穿始終的銜接工具。

2樓:

規劃階段我並不是很熟悉,作為現場的BIM實施人員只能告訴你以下三個階段:設計、施工、運維。

目前,中國的BIM技術並不是很成熟,在設計階段一般是翻模,施工準備前期做碰撞檢查,形成碰撞報告。在會議上進行碰撞問題的交流(五方:設計、建設、施工、監理、bim)。

施工時深化圖紙,就是管線綜合排布。機電工程各種管線、系統錯綜複雜,現場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管線碰撞過管線間隙過小導致的無法安裝等情況,造成直接返工材料浪費,甚至可能出現延誤工期,通過管線綜合排布可以使得各系統管線在建築空間上占有合理的位置,既滿足各專業要求,又整齊有序、節省層高,減少二次拆改,加快施工進度,降低成本,保證管線施工的可能性、維護性及日常的使用性,也保證一定的美觀性。利用BIM技術視覺化效果,在未施工前就可以把具體的碰撞點精確定位,避免施工工期的延誤及材料成本的增加。

與設計及時溝通避讓原則,對BIM模型進行綜合優化,最終得到乙個合理的管線綜合排布方案,與施工班組交底,避免再次碰撞問題,效果非常顯著。

虛擬漫遊基於建立好的BIM模型,對複雜施工位置,進行視覺化檢視,發現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在實際投資、設計或施工活動之前就採取預防措施,從而達到專案的可控性,並降低成本、縮短工期、減少風險,增強施工過程中的決策、優化與控制能力。

進度管理 5D進度模擬,可檢視計畫與實際進度對比以及工期是否提前或滯後。 為專案提供了時間上的資料,通過三維模型把時間、造價資訊進行結合,檢視整個建造過程中的造價曲線隨時間軸曲線增長的具體資料。

運維階段:搭建自己的私有雲BIM平台,所有的專案內容、軟體都放置在雲平台,為整個專案團隊進行服務,可以開通多個賬號,多方上傳資料。

3樓:月過寒潭

好大的問題,現實是參建各方各懷鬼胎,而沒有通力配合就意味無數的返工,單是設計,一般甲級內部能理順就不錯了。話說當年有家建材商,發明了東西沒人用,一氣之下自己開發,施工單位又難找,索性再加個資質,現在部裡的大爺又喊bim,總承包的優越性要體現出來了啊。

4樓:sujian6712

其實搞過系統工程的,就會明白,BIM的理念,就是個系統工程。總體上說,BIM很好,全才才能搞。但有全才,用不用BIM意義就不大。

從目前建築安裝的現狀來看,設計階段沒有直接使用者參與,就無法真正實現全壽命設計。所以,它對設計的作用有限。最大的用途,可能還是在施工階段。

對進度,成本的作用明顯些。自然由此也能提公升質量。由於可以提供三維模型,比較直觀,可提前協調專業交叉引起的衝突。

當然,如果整合得好的話,可以將重複工作量降低到最小。

5樓:仰望的貓

你問的太泛了…

要說銜接的話,從建模開始其實它就貫穿了整個專案週期!草圖之類規劃,二維設計方案cad出圖,rv建築、結構、機電建模(模型可以賦予各種具體的材料、尺寸、型號…等資訊),進行組合模型,方便指導施工。

由於是三專業三維整合,其優勢有以肉眼或者軟體判斷二維所很難發現的構件碰撞問題,大大降低返工損失(也是目前主要用途之一)。

模型可用於nw、fuzor等做單項、全週期施工動畫和漫遊模擬(便於指導施工及控制工期),加以lumion、AE、AI、ps等做實景虛擬動畫(滿足業主噱頭要求)

又因其各構件帶有精確的資訊,也方便後期運營維護,出事責任明確

6樓:

不普及BIM了,快速進入正題:設計院裡的BIM。

1,初期

單專業(很有可能是機電專業)研究直接利用Revit進行設計,建模、建立族庫、直接出圖

2,中期

單專業Revit出圖促進設計質量的提公升,觸及到一些傳統設計師的利益。而且BIM投入巨大無法見到產值,領導對BIM並不待見。

3,現在

國家標準、甲方要求,倒推設計、施工單位必須掌握BIM。在遇到幾次因BIM而丟標,領導開始重視BIM,召集人員必須攻克BIM。

目前,我們院有專門團隊根據國家現行標準並圍繞自身業務,在編制專案級、企業級的BIM標準。

同時,設計人員從方案就開始運用Revit軟體進行設計一直到施工圖階段。建築專業與結構專業建立土建中心檔案,機電專業建立機電中心檔案。在設計階段,專案團隊進行Revit設計、協同、互提資料、管線綜合、出圖(部分圖紙)。

現在遇到乙個現實問題,由於中心檔案對區域網的要求,專案成員離開了公司就無法進行設計。

3.1針對區域網的原因,因為個別專案比較急、出差人員反映強烈,所以目前公司在雲平台未解決前,使用了win7 系統自帶的遠端桌面進行協同,算是乙個臨時解決辦法。具體使用效果如何,待更新。

4,遠期

公司搭建自己的私有雲BIM平台,所有的專案內容、軟體都放置在雲平台,為整個專案團隊進行服務,團隊成員僅僅需要乙個。

番外

————————2017.11.18

辭職出國讀書了,不能給大家更新我老東家的動靜了。(╥╯^╰╥)

現在本專欄的簡介是:國內外BIM新動態、新姿勢、新思維。但我短時間內會把重點放在國外,尤其是英國、歐洲關於BIM的資訊。

本專欄具體的內容形式會不斷摸索、調整。目前本人力所能及的就是上網路、看外文、讀洋書,然後自我總結,最後發布在本專欄,盡可能把外界的news搬回國以饗讀者。

7樓:Zouzou

自覺沒有發言權。但感覺沒有什麼銜接可言,軟體、平台很多,資料交換存在壁壘,大平台想壟斷,小工具也有很多。推進大土木IFC標準的建立和規範交付,也許有希望

除了在建築工程中的運用,BIM 在道路工程中的使用情況如何?

在道路初步設計階段,可以使用BIM來建設道路模型。將Revit,Civil3D,同豪,路易等軟體的BIM模型引入GIS平台後,實現BIM與無人機實景三維模型 影像地形 CAD 點雲等多元空間資料的融合,將微觀設計資料與巨集觀地理環境聯絡起來,為方案決策提供資訊化支援。在地形複雜的區域,往往需要對臨近...

revit在bim工程中能應用的,solidworks都可以嗎?

青瓦bimer solidworks主要偏向機械設計方面,從分類上來說應用在建築行業設計效率不是很高,再說了這個solidworks在工程行業的普及率遠遠不及Revit,有二次開發solidworks的時間和實力,為啥不在Revit方面進行二次開發呢?畢竟BIM不是一家單位或者乙個人的事情!涉及到專...

結構工程師在BIM中的地位及如何應用,revit中結構和建築專業如何建模?

研究了幾天 BIM 有點感受 BIM 要有兩個方面乙個是資訊模型,乙個是模型管理和應用 就結構專業而言,第乙個資訊模型,實際上我們結構專業一直 從三維分析開始 以來早已使用類似的模型。三維模型既方便觀察,又是結構分析的必要條件,模型上有豐富的結構資訊,材料,支撐關係等。建築 裝置那些從來不用三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