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疑問 信奉「大乘」的人認真學習四聖諦嗎?

時間 2021-05-09 14:55:07

1樓:時時安住

大乘根器者即使不專門修四聖諦,也會經歷四聖諦的修行的。或者修四聖諦,未來也會轉入大乘。或者大乘也可以專修四聖諦,也可以不專修。

2樓:浮生若夢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今云何應觀四聖諦?」

佛告文殊師利:「若行者能見一切法即是無生性,是名見苦。若能見一切法不集不起,是名斷集。

若能見一切法畢竟滅相,是名證滅。若能見一切法無所有性,是名修道。文殊師利!

若行者能如是見四聖諦,是人不作如是分別,是法善是法不善,是法應見、是法應斷、是法應證、是法應修,所謂苦應見、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所以者何?凡夫所行貪欲、瞋恚、愚痴,行者見是法皆空、無生、無所有、不可分別,但積集虛妄。

爾時於法無所取無所舍,於三界中心無所礙,見一切三界畢竟不生,見一切善不善法虛誑不實,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焰。行者見貪欲性即是涅槃性,瞋恚性即是涅槃性,愚痴性即是涅槃性。若能見一切法性如是,便於一切眾生之中不起憎愛。

所以者何?是行者不得是法,若生愛處、若生憎處,安住虛空,心中乃至不見佛、不見法、不見僧,是則不見一切法。若不見一切法,於諸法中則不生疑,不生疑故則不受一切法,不受一切法故則自寂滅。

文殊師利!長老須菩提知如是法故,不來禮佛足。須菩提尚不得自身,何況得如來身?

不得自身而得如來身者,無有是處。」

3樓:梵夫

四聖諦本身就不是大多數人能懂的。

佛教的一支保持四聖諦的原始內容,只接納少數能懂的人;

另一支為了不懂的人,進行了分解再演說,將四聖諦融入各種方便語、方便修和方便行中。這就是大乘。

所以即便是不知道四聖諦的概念,只要是學佛,學的都不外乎四聖諦。

4樓:西羊

四諦滅道幾乎是慣穿佛學經典全文,其實並沒有那麼神秘,所謂聖不聖故弄玄虛。佛陀說教但不寫經字,其文都是徒生後人所作,凡文學家或是人都喜歡吹奉的習慣。

四諦是梵文說法,即苦集滅道,不是四個階段而是四個現象。苦是生活中不易,各種勞碌勞作,養育家庭。死是生命之終有些人貪忘這個社會久久不願離去,或是終亡之時要歷水火分離的病疼(人生最後的疼)。

生是人之出生或是婦人之生產,從母道而出,千幸萬險,歷擠之苦,或母親生產之疼,不易也。病是人生在世上因各種問題或是勞作,心力交加,或皮肉損失而產生悲疼。

從小看過佛陀的故事,釋迦太子在一天出王城時,逢見四個城門的四種現象,喪亡出葬,婚姻嫁娶,中病求醫,老人無依。因而感嘆人生四諦。

四諦滅道是佛陀提供修習處理人生四種現象的方法。

多聞願解甚深法

妙悟應參最上乘

5樓:獅子奮迅

有個疑問,信奉「小乘」的人覺得學大乘的人都是工廠裡量產出來的嗎?他們的思想,見地,行為全都如出一轍?沒有個性,沒有人與人的區別嗎?信奉「小乘」的人有認真學習緣起法嗎?

6樓:「已登出」

《佛遺教經》

汝等若於苦等四諦有所疑者,可疾問之,毋得懷疑,不求決也。爾時世尊,如是三唱,人無問者,所以者何?眾無疑故。

時阿免樓駝,觀察眾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

佛說苦諦實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

更無餘道。世尊!是諸比丘,於四諦中,決定無疑。

7樓:石上栢

再次強調:是四聖諦,不是四諦。

cattāri ariyasaccāni(巴利語),The four noble truths(英語),四聖諦(漢語),

不要有意無意省略「聖」字!

8樓:有界無邊

大乘有個說法:「若於圓教四門生著,猶為藏教初門所破」,這是很嚴重的一句警示,《十輪經》裡更指出不能正確理解聲聞乘的人,根本不能自稱大乘。

大乘是在聲聞四諦的基礎上,進行深度和廣度的拓展(以四諦而進行更細緻的展開,因為眾生無量故),而不是背離,圍繞的主題還是苦集滅道。尤其是集諦,由空性而展開般若。大乘的理解基點就是空性,正確理解了空性,才能正確理解後面唯識和如來藏。

而空性,是即緣起諸法而空,是在緣起諸法的現實性基礎上,對諸法緣起的本質、現實性本身進行揭示,所以根本不壞四諦。如果把空性理解為本體論,或者認為空性是對緣起的破壞,那就無法正確理解大乘,後果有二:作為聲聞乘人,對此無法理解,當然就會排斥;有邪執的人,則以誤解自持,要麼陷入虛無主義狂唸,要麼重新擁抱本體論、一因論。

前者可以理解,至少可以在有所解釋的基礎上,做到求同存異,後者則是真正的爭論根源,也是大乘自己的警示物件。

9樓:不是我說的

三十七道品,為梵語bodhi-pakaka 之意譯,又作菩提分、覺支,即為追求智慧型,進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種修行方法。又稱三十七覺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為四聖諦中道諦的仔細開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內容,是趨向解脫、獲得證悟的道路[1]。循此三十七法而修,即可次第趨於菩提,故稱為菩提分法。

指四念住(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2]。

信根,深信三寶,這是三十七道品的信根。你自己在那裡修行,離開僧寶,可是會出問題的。更有甚者,就信網路上不修行的人的話,讓你遠離三寶的,那就小心了,這可不是正道呀。

你仔細看看,再比較下,大乘修行法有脫離這三十七道品嗎?無論哪種修行,都是依此三十七道品來修行的。四聖諦已經融入了修行法中,各各修行法都是三十七助菩提法。

佛法不是單選擇,那麼多答案只能乙個對。

佛法是方法,解脫法,是藥。大家病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藥。

你先治生死苦,有這樣的解脫法。你想先治信力問題自然有方法。大家人人不同,各有各的問題。不會因為你有這些問題,就沒法治了。佛法也會方便,治各種各種人的病,藥方也不同。

想走小乘的,走的通。有的想走大乘的,也走的通。哪有說我這路能走,你那條路就不可能走的通的。

而且佛法不是推理題,你推理出來的,跟別人不一樣的,就是別人錯。不是邏輯學,邏輯講通就好,講不通就錯。有多少人放這樣的錯誤,只在講邏輯推理問題。還特別相信推理出來的。

是修行方法,講給你聽去修行的。修證的,有的人深信覺得自己邏輯推理出來的絕對對,一修那些對的全都沒有用。更差的就是那些只邏輯推理的,不修證的,就出來講的。

因果在那裡,斷人慧命,教別人邪見的,讓別人不信三寶的,都是入地獄的。不過我有點懷疑那些人是不信的。

10樓:司馬義

佛陀說過在過去、未來、現在的正覺者都是如實證悟四聖諦的。

相應部56相應5經/沙門婆羅門經第一(諦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比丘們!凡過去世任何已如實現正覺的沙門或婆羅門,他們全都如實現正覺四聖諦

比丘們!凡未來世任何將如實現正覺的沙門或婆羅門,他們全都將如實現正覺四聖諦

比丘們!凡現在任何如實現正覺的沙門或婆羅門,他們全都如實現正覺四聖諦

凡任何說學佛的,卻忽略了四聖諦者,都不是在學佛。

11樓:吳天天

大乘佛教認為四諦為安立諦。是佛陀分別說法教化聲聞種姓的方便說法。大乘佛教的教理圍繞的並不是四諦,而是更高層次的唯識性相與真如。

大乘認為菩薩如果能夠親證真如(法之寂滅本性),那麼自然就能了知佛陀宣說的四諦法。

12樓:洪權

四聖帝:苦,集,滅,道。

只要是正確修行的人,就會碰到。如同車站的站點一樣。只要是路對了,就會看到中途有四個站點。

修行是指止觀禪。組合出25種方法,再演變出千萬法門。而每乙個法門,都有這四個過程。

所以,不能說信奉,而是自然會明白。

13樓:能依

對於「四諦」法,從佛陀聽聞而信受的修行人,稱為聲聞乘。

對於「四諦」法,靠自己從世事中觀照而覺悟至相應而來的修行人,稱為菩薩乘,即簡稱的大乘人。

聲聞乘行者,由聽聞而知「是什麼」,比如知道1+1等於2。只能等於2才是對的,等於3或等於10就不對。因為老師說過1+1等於2。

菩薩乘行者,由自悟而知「為什麼」,比如知道1+1為什麼等於2?也還能知道1+1可以等於其他的情形。

個人見解,供參考。

乙個信奉大乘佛教的人,應該怎樣正確地擺放朋友贈送的泰國的佛牌?

六經八綱 做好自己人就是佛,沒悟性只迷信的人,要佛牌期望佛保佑你?這不是可笑嗎?怎麼這多多佛學佛法佛理都不通的人在這兒大言不慚的講道理搞迷信? 茗媛佛行 在這裡就為你簡單講解一下,佛教本來不分什麼中國和泰國之分,因為南傳北傳佛教同屬一家,都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法脈。但是從教義上講,在中國有南傳,藏傳,...

我有個疑問???

滴滴答 如果你覺得出不出去無所謂,那你就轉達一下唄,跟老公說一下公婆的話,然後老公不問的話,不要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就說都聽他的。如果你不想出去,就當沒聽見 餓死我了 你婆婆說的挺有意思,誰家媽不是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啊,你就應該說我媽也是這樣養我的。你公公說的話你就告訴你下樓吃飯的老公,你吃吧我收拾我...

我一直有個疑問,真的有揹著別人學習的人嗎

有的,我告訴你乙個我的班級裡一件特別荒唐可笑的事。每次大考,我的班裡的成績都不真實,不是作弊,而是有一些同學 學習成績挺不錯的 故意塗錯答題卡之類的,使自己的成績掉下去,裝著自己啥都不會,拒絕別人問題。答主今年高三畢業生。 沐歆MM 揹著別人學習,這個可以理解為在沒有任何人關注的情況下學習,這種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