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琴和古箏都有流傳,和琴齊名的瑟卻看不到了?

時間 2021-05-08 06:31:58

1樓:Monster

關於瑟的起源:

琴之為器,起於上皇之世,後聖承承,益加潤飾。其材則鐘山水之靈氣,其製則備律呂之殊用。可以包天地萬物之聲,可以考民物治亂之兆,是謂八音之輿,眾樂之統也。

自伏羲作琴,而樂由此興。女媧氏之笙簧、朱襄氏之瑟、葛天氏之八闋、陰康氏之舞、伊耆氏之土鼓蕢桴葦龠,源源以流;皇帝作咸池……

(朱襄氏:漢族神話中的上古帝王炎帝。炎帝定都於朱 ,故稱朱襄氏,傳其創制了五弦瑟,曾鼓瑟降妖。)

先秦著作《世本·作篇》載:「伏羲作瑟,伏羲作琴。」司馬遷《史記·封禪書》有黃帝改琴說:「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有空填坑)

2樓:安定醫院在德勝門II

如今恢復的所謂「琴瑟合奏」,都傾向於讓琴充當主旋律,瑟伴奏。然而考慮上古時期的琴制,後世複雜的按音技法是無法使用的,所以大概是琴作為低音伴奏,瑟才是主旋律。

瑟還有乙個特點,就是碼普遍不高,所以不適合在碼左側抑弦取音,而且在雅樂裡,不允許出現裝飾音滑音之類的東西(就連琴也不用上下吟猱),就把弦分成兩組,外側一組是各種半音,以便轉調。

如今的瑟,所有弦往往都是統一由低到高排下來,碼和箏也差不多,估計整體和箏的差別就是體積更大,音色偏厚了。

3樓:王若楓

瑟失傳,是因為演奏難度太大。

據說最早的瑟有51根弦,李商隱那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不是瞎說的,排布類似於如今的揚琴或鋼琴,單人操作的時候不光是技巧難度,還有個體力問題,畢竟需要彈撥,而不是擊打,彈撥時還要通過移動柱來變音(琴和小提琴是按弦壓指板變音,琵琶大阮等是按弦壓品格變音,相對簡單得多),也就是把弦拉緊放鬆來變音,故此少有人能操作。後來為了簡便,劈為25弦,又劈為13弦(一說是11弦),漸漸的變成了箜篌和箏,純粹是另外的樂器,不再是瑟了。瑟就此絕跡。

也有說箜篌不是由瑟轉變來的,這個說法也成立,箜篌是固定音,有點【膠柱鼓瑟】的意思,所以它不是瑟的變種也很合理。

4樓:瓦爾登湖

琴瑟和鳴,是自古流傳的和美音韻,令人嚮往之。確實失傳很久。但是,近年已由古琴大家丁承運先生按照遺留制式複製出來,並且其伉儷曾琴瑟共同演奏過。

5樓:

事實上,你現在所見到的古箏跟以前的古箏也有很大不同了。

如果你稍微了解古箏就會知道,無論技法,曲譜,幾乎都是近現代的產物,現在經常聽的古箏曲子《打虎上山》《臨安遺恨》等等等等,甚至現在都還有不停的人在創作古箏曲。包括現在的古箏演出,也基本不會著民族服飾,古箏演出服都很具備現代西方舞台服飾的各種元素。古箏與其說是流傳,不如說是發展變革了幾代了。。。。。

古琴可能是這三個樂器裡唯一乙個依古法流傳下來的樂器了。與古箏很大的不同就是古琴曲幾乎都是古曲(常聽常練),當然也有現在作曲,不過出名的也就龔一老師的《春風》比較得到大家的認同,其他都是小眾傳播。

至於瑟的失傳,與戰亂密不可分,但是03年似乎有學者已經恢復了瑟的古茂,不過因為其技法與音色,很多與現代古箏重合,就合併發展了。

既然聊到古琴,多說一句。

事實上在那個敏感時期,古琴幾乎快絕跡了,如果沒有最初一代琴人對琴的堅持,如果沒有08奧運,沒有《英雄》,古琴或許也會跟瑟和其他樂器一樣漸漸離我們遠去。

當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就是商業、金錢的侵蝕。。。。。彈琴的都懂,就不多說了。

古箏和古琴是什麼區別?

我就琢磨著難道沒人想過把古箏和古琴揚長避短來融合一下試試麼?說起來現在可以程式設計,實器的不好做,搞個軟體版的攪和攪和試試不也挺好麼?是有什麼不為外行所知的原因麼?回答正題部分 兩者在外形上就有很大區別 古箏古琴 其次,古箏的音較為清高,躍動感更強一點,古琴的音較為低沉,空寂感更強一點 左手指月 古...

古箏為什麼沒有4和7?

溫暖 並不是沒有,而是正音級定位12356,然後根據樂派地方不一樣,47高低也不一樣,不定靠定弦,只能 靠自己耳朵聽。 驪珠 古琴也沒有。民族調式一般以五聲調式為主,分為宮 1 商 2 角 3 徵 5 羽 6 如果有4.7這兩個音,就叫做清角和變宮.1 2 3 4 5 6 7 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 高...

為什麼郭芙和耶律齊十六年沒生孩子

陽和啟蟄 如果在楊龍分離的十六年裡,郭芙這個始作俑者卻家庭和睦,還有孩子,對楊龍二人也太殘忍了。不過也許在神鵰結束後她會有孩子,有人說倚天的黃衫女子是楊過與郭芙的後人,但是金庸自己都說楊過一生一世只愛小龍女乙個人了,想必不會拆官配,但是如果黃衫女子是楊過的孫女,也許她的外祖母會是郭芙呢?這樣也可以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