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和妄想的關係是什麼?

時間 2021-05-07 16:32:28

1樓:鋼鞭的故事

思是遍行心所,即有情生命每時每刻都會產生的心理活動。

虛妄,就是在思考的過程中把假的東西執著為真的東西。佛教語境下,除三十七道品、無為法以外的東西,都是虛妄。俱舍論有雲,無漏謂道諦,及三種無為。

2樓:甚誰

做作業分心,效率低。

對你現在,和修行,都一樣。

有那功夫,認真做,困了睡。

想修行,成年了,找有傳承的法門和老師,大過一切胡思亂想

3樓:

初禪五禪支尋,伺,喜,樂,一境性

尋求有善與不善六種欲尋,恚尋,害尋,出離尋,無恚尋,無害尋。

尋《解脫道論》為「覺」。

其定義說:「雲何為覺?

謂種種覺、思惟、安、思想、心不覺知入正思惟此謂為覺。

問:覺者何想,何味,何起,何處?

答:覺者,修猗想為味,下心作念為起,想為行處,尋的特相是把心投向或導向目標;

作用是全面地撞擊目標;

現起是把心導向目標;

近因是它的目標。

正思維。思維,思考,思索、尋思,專注,為尋心所的異名。

有三種正思維:出離思維,無恚思維,無害思維妄念是指欲尋,恚尋,害尋。

往貪欲的念頭尋思,思維,思索,計畫。

往嗔恚的念頭尋思,思維,思索,計畫。

往加害的念頭尋思,思維,思索,計畫。

因為欲尋,恚尋,害尋能導致不善的效果故稱為妄念。

4樓:白寶蓮童子

惺惺寂寂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夫念非忘塵而不息,塵非息念而不忘。塵忘則息念而忘,念息則忘塵而息,忘塵而息,息無能息。

息念而忘,忘無所忘,忘無所忘,塵遺非對。息無能息,念滅非知。知滅對遺,一向冥寂。

闃爾無寄,妙性天然。如火得空,火則自滅。空喻妙性之非相,火比妄念之不生。

其辭曰:「忘緣之後寂寂,靈知之性歷歷,無記昏昧昭昭,契真本空的的。」惺惺寂寂是,無記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亂想惺惺非。

若以知知寂,此非無緣知,如手執如意,非無如意手。若以自知知,亦非無緣知,如手自作拳,非是不拳手。亦不知知寂,亦不自知知,不可為無知,自性了然故,不同於木石。

手不執如意,亦不自作拳,不可為無手,以手安然故,不同於兔角。

——永嘉玄覺禪師

(不用解釋,當做日課去讀誦)

5樓:花開未央

不思考哪來的智慧型?

但是要正思維。小偷在行竊之前要思考怎麼踩點,詭詐之人在欺騙別人之前要思考怎麼取信別人,殺手在動手之前也要思考如何安排計畫。

所以修道更要思考,但思考的是如何解脫繫縛,如何超脫生死。

但究竟該怎麼樣思考呢?這是別人無法告訴你的事,只能靠你自己去尋找。尋找的途徑也只有一條:多看,多想,多實踐。

6樓:與奪而招放

若要說妄念,一切念都是妄念,因為一切念從緣起,無自性,如幻。而思考的意義,就像圓覺經中說的那樣「火出木盡,灰飛煙滅」

這麼瞎想沒有意義,建議去看密嚴經,密嚴經是大乘佛法的精華(十地花嚴等,大樹與神通,勝鬘及余經,皆從此經出,如是密嚴經,一切經中勝,仁主及諸王,宜應盡恭敬。

7樓:夢見那爛陀

首先總體來說,思考和妄念都是意識層面的,而真正的真如智慧型是超越意識的,所以嚴格意義上,二者無差別。但為證悟真如智慧型,還需要運用意識,有教言以比喻方式說其為「以楔出楔」。即用緣正法的心識滅迷亂的心識。

比如我們認識到因果不虛,這種認識本身也是意識層面的,但這種正見的意識可以對質邪見的意識,而當我們邪見的意識徹底被正見的意識遣除,這時雖然依然還停留在意識層面,但因為緣正法故,這時意識更有利於現前真如,然後再用更高的法繼續對質,直到真如智慧型完全現前。

有時候聽到一些深奧的教言,會因缺乏次第而被絆住,比如聽到了意識層面的是具有欺惑性的,而超越意識層面的還沒現前,因此絆在那裡不知所措,跟道友等高談闊論好似也沒問題,條條是理,也很舒服,而實地行持發現無處下手,甚至可能把迷糊、萎靡…等當成啊,我是不是無分別念啦~~~這些都是誤解,沒有系統接受教法和專業指導的緣故。因此首先依止善知識,系統的接受教育特別重要。經云:

「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有人會說禪宗「有不立文字」之說,這句話沒錯,但禪宗的「不立文字」並非他們理解的「不立文字」。

其次這兩個詞的意思有時也需要關待場合,比如在修寂止的時候用數吸法,那麼思考也算妄念,若參話頭,那緣話頭之外的意識活動都算妄念。而在學習經論的時候,思考經論之外的事就是妄念,到世間法上,乙個孩子讀書時溜號也是妄念,那專心學習就是思考了。所以在很多教言中也要關待當下的場合,有時候是抉擇甚深義,有時候指的是世俗意義,不可混淆。

總結:要先依止善知識系統學習,然後深入思維從意識的層面徹底通達,最後竭盡全力行持至究竟,即:聞、思、修。

若只是從口頭上去說甚深法的名詞,用神乎其神的方式似乎展現自己境界的高深,認為嘴上說的好似就是自己證悟的境界了,但實際上內心絲毫的覺受也沒有,如此只是在哄騙自他,無有利益。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到之處萬望不吝指正,感謝!

8樓:絲路

無念者,為無邪念,非無正念。唸有念無即名邪念,不念有無即名正念。念善念惡即名邪念,不念善惡即名正念。

乃至苦樂、生滅、取捨、冤親、憎愛,並名邪念,不念苦樂等是名正念。但事來不受一切處,無心即是無念也。無念之念,謂之正念。

9樓:「已登出」

開悟以前,思考是妄念;開悟以後,思考是觀慧,是菩提。差別只有乙個:就是你住不住。

一般人的自性光明被無明遮蓋,所以他著相,「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因為著相,別人誇他就欣喜,別人辱他就嗔怒,起心動念被外境牽著走,財色名食睡樣樣抓得牢。開悟以後的人,知道所有的妄念煩惱都是自心功能顯現的假相,如同鏡子會照出影子,影子是虛幻不實的,所以不會被它勾住,但也不去排斥它,而是任運自在。

思想隨它去思想,只是不住,如船過水無痕,用時提起不用時放下,如此而已。

所以思考一樣是思考,不是說開悟以後就像石頭一樣腦袋空空什麼也不知道。記住:嬉笑怒罵樣樣不少,自性湛然沒有動搖,才是真正的如如不動

這不是什麼紙上談兵,而是真正修持的功夫。不要一耳朵聽過去覺得自己懂了,沒有做到證悟,就算聽懂了也是白搭。

所以你問「如如不動可否跟思考完美的結合」?這個別人說了不算,等你能做到如如不動的時候自然就知道答案了。

10樓:於海洋

克里希那穆提的說法經驗到深刻的體驗時,那是經驗者與被經驗之物。

什麼意思呢?

你感受到的已經是「過去式」了。

如果你在那個經驗中你是感受不到的

11樓:成住壞空

思考不過是一系列刻意有規律的妄念而已,是主動相序的。而妄念,從佛教修行的角度來說,是那種身未動,念頭已遠,呵呵噠。

妄念雜亂紛飛,層層疊加,真是偶買噶的那種無法停住那種。

個人理解而已,僅供參考,思考與妄念的關係就是本心的不同狀態,時而規律深入,時而猶如狂象。一會兒往南好好飛,一會兒就不好好飛了。自性啊,你可長點心吧。

12樓:z1竟然說字數不夠

都是妄念,當定力提高就可以分辨了,無我不是思維概念,是真實體驗,我認為我打坐時身體消融,還是我認為,還有我。能察覺我的身體的運動和心的關係時,再思考這樣,比如,假如你有翹二郎腿習慣,你坐下瞬間,先有翹腿的心,才有動作,能察覺他們時,就算開始遠離妄念了。

13樓:自在之路

1、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遇到難題,是要思考的吧,那如果ta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這個過程的思考,算是妄念嗎?如果ta把題目解出來了,且在解題過程中聯想到很多其他的知識點,算是妄念嗎?

原則上,只要是還在主題上,就算有些叉掉,應該還算是思考,思考原本就可以是各種範圍都可以獵取的。

如您的例子,完全沒在解題,例如,突然想到昨天某人故意推我一下,自己就意想天開的去想要如何整治推我的人,這對您的思考解題,就是妄念。

但,如果是正在認真思考如何報仇,這就算思考。

2、人有些時候,在處理生活問題的時候,總要有主動思考的吧,這個過程算是妄念嗎?

這都與您的主題有關,如上。

3、如如不動的時候,是怎樣處理問題的?是否需要思考?如果需要,怎樣思考?

如如不動,是心態的狀態,但,可以在動態下如如不動。

所以,心如如不動,冷靜的處理事情,色受想行識還是照常運作,佛陀和阿羅漢的如如不動,是五蘊,這是沒執取的五蘊。我們平常人,會執著於五蘊,這被稱作五受蘊(陰),或五取蘊(陰),執著於五蘊的生活,和完全不執著於五蘊的生活,差別點在這。

成就的聖人,完全不執於五蘊的純五蘊生活,還是正常的色受想行識,五蘊。

我們的是執著於五蘊的生活,執於色,執於受,執於想,執於行,執於識,五取蘊。

4、(如如不動、觀照、知覺、無為、無我)是否可以和思考,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這題,末學讓您自己將來進步後,自己回答自己。

如何能不執於五蘊呢?

先熟練覺觀五蘊,學習四念處,學習如實法,熟練後,學習四聖諦:

如實知如實見苦,

如實知如實見苦集,

如實知如實見苦滅,

如實知如實見苦滅道跡。

若真能如實知如實見苦滅道跡之後,就漸能修行而熟練漸不執著於五蘊。

祝福您!

思考和閱讀時腦海裡的聲音是什麼

非晶體 那聲音並不是思考本身,而是人類開始使用語言後副產品。由於資訊交流器官的侷限性,我們的思想無法直接傳達給對方,只能通過語言交流。雖然語言交流為人類建立文明提供了結實的基礎,但也帶來了一些弊端。你可能會有這樣的錯覺 你既同時能看見耀眼的閃電,也能聽到刺耳的雷鳴,更能分辨出暴雨是從前面撞向你的臉,...

數學和哲學的關係是什麼?

劉偉 哲學,意思就是這門學科很新,很難。所以對這個研究範圍的闡釋,我們要求也比較低,各種模糊定義,各種邏輯漏洞都可以接受。但是學科在發展,從前解釋不清的領域現在非常清楚了,關於這些領域的哲學也就不攻自破了。但是,這些成熟科學領域的所謂哲學頑強的活了下來,也不再是為了接近真相了。如果一門哲學,上公升到...

規則和自由的關係是什麼?

心配 規則和自由兩個相反意思的詞,自由代表著混亂,受規則限制的自由,不過自欺欺人。自由和文明發展是矛盾的,自由並不僅僅是所謂的奶茶自由 旅行自由 因為這些 自由 本就是在某些框架和規則內,不過是狗鍊子變得長一點罷了。每乙個個體都是文明發展的犧牲品,毫無自由可言。 Pericles 規則即自由 乙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