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故意 疏忽大意的過失 自信的過失 意外事件如何區分?尤其是對明知和可以預見感到迷糊?

時間 2021-06-02 02:51:08

1樓:

間接故意:林沖把守草料場,陸謙等三人想燒死林沖,因此在草料場放火把草料場給燒沒了。陸謙等人此案犯故意殺人(未遂)和放火罪,其中放火罪就是間接的故意。

因為他們的目的是殺死林沖,而不是燒毀草料場。

疏忽大意的過失:張三是一名水庫管理員,按照規定,水庫洩洪前應該放廣播提醒下游注意。張三在洩洪前,沒有去檢查喇叭是否完好,由於喇叭事先已經損壞了,下游遊玩的人沒有聽到洩洪廣播,被洪水淹死。

張三由於疏忽大意的過失,構成重大責任事故罪。

過於自信的過失:張三是一名卡車司機,駕駛總重50噸的卡車通過限重25噸的橋梁。由於此前張三多次駕駛超過50噸的卡車通過此橋梁,因此他認為可以安全通過。

由於卡車超過了橋梁承載能力,橋梁垮塌。張三由於過於自信的過失,構成交通肇事罪。

2樓:雨過沐晨陽

犯罪構成的主觀方面,首先分為故意、過失和意外事件,故意是希望事情結果發生,過失是不希望結果發生,意外事件是超出預料範圍,不會想到,不能想到會產生此結果。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明知後果會發生,並且積極促進結果發生;間接故意是明知後果會發生,對結果聽之任之的態度。

過失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於自信的過失。疏忽大意過失是應該考慮到卻沒有考慮到,過於自信過失是考慮到了但輕信自己能避免結果。

3樓:硯卿

舉個栗子。

間接故意:我想毒死我男票,所以往他的水杯裡投了毒,但是另乙個人卻不小心喝了。我對另乙個人的死就是間接故意。

還有種可能,我為了毒死我男票,往他單位裡的飲水機裡投了毒,我對單位裡其他人的死就是間接故意。

疏忽大意的過失:我和我男票抬著花盆上樓,我不小心鬆手,花盆掉下去砸死了人,對他的死我就是疏忽大意的過失。

自信的過失:還是我和我男票抬著花盆上樓,本來應該雙手抬,但我非逞強單手抬,結果花盆掉下去砸死了人,我就是過於自信的過失。

意外事件:我在說笑話,我男票不小心笑死了,就是意外事件。

刑法定罪只分故意和過失殺人,上述只是理論區分,會影響量刑。以上。

4樓:唐棠

間接故意一定要有主觀上的故意

過於自信是預料到後果輕信可以避免

疏忽大意是應該預料到而沒有預料到後果

意外事件完全沒有預料到後果也不應該苛求當事人預料到後果

5樓:1019

1、間接故意。間接故意是相對於直接故意的乙個概念,是犯罪構成中主觀心態的分類。直接故意是指主觀上對於犯罪是積極的追求,通俗的理解就是刻意而為之。

間接故意書面表述一般是放任的心態,即發生了犯罪的後果也不超過行為人的認識。但是在實踐中,我個人認為間接故意在放任的同時,也應包含一種消極的追求,可以理解為行為人主觀上對於結果的出現是期望的,但行為人同時也清楚其實施的行為並不必然導致結果的出現。

2、過失。這沒啥好說的。通俗來講,過於自信就是行為人對於結果有預見,但是認為可以避免,然而沒有避免。

疏忽大意是指行為人對於結果沒有預見,因行為人的失誤導致本不應該發生的結果發生了。

3、意外。這個就是誰都沒有錯,結果的發生只是運氣不好的意思。這裡的過錯,並不是說一點錯誤都沒有,可能也有錯誤,但原本這個錯誤明顯不能導致結果的發生,我認為上述情況也是意外。

6樓:

故意—明知必然或是明知可能加放任,明知可能加放任就是間接故意

過失疏忽大意和過分自信的過失,前者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後者是遇見了但是輕易相信其不會發生,?。一般來說,過分自信的過失,總會有乙個細節表明當事人已經預見發生的可能性,如果沒有這個細節,那麼就可以包容評價成疏忽大意的過失

意外事件是這件事絲毫沒有前兆,沒有預見可能性。也即在當時條件下,當事人憑藉自身知識,經驗等不可能預見到該事件的發生,那麼就是意外事件

什麼是間接故意教唆?間接故意教唆是否承擔法律責任?

leo 構成中國 刑法 第29條第1款的教唆犯,通常是出於直接故意,但也可能出於間接故意 第2款的教唆犯,只有出於直接故意才能構成。刑法學 第九版 高銘宣馬克昌 Allytia 犯不犯法除了教唆的問題外,還要求教唆的該行為是危害行為。放香腸不是危害行為,所以不犯法。就好像甲很想乙死,就鼓勵乙坐飛機,...

為什麼總是間接性頹廢,間接性努力,間接性心情差?

阿宋又胖了 總結起來就是不夠有耐心,給你幾個簡單的小方法。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管是學什麼,抱有熱情的話就會解決大部分問題,但是只有熱情不夠持久也不行,所以還需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減少被外物影響的機會,遊戲等玩樂都需要克制。習慣建立起來之後就會非常自然地去學習,不會時斷...

如何對待間接經驗?

檀香大木頭 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就是因為能夠吸收大量的間接經驗,包括邏輯思維能力 與狼孩做個對比 當乙個人建立了自信,就可以利用邏輯思維能力去判斷更多的間接經驗是不是正確的,並可以用實踐去檢驗這些間接經驗。 楊七 先克服二元心靈再談論其他,二元視角看問題,不單單是看問題偏激,重要的是限制了你的視野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