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辨別正法和外道?

時間 2021-05-06 17:59:28

1樓:

每乙個人都會把自己的信仰認為是正法,而不如法的,非法就是外道,所以爭取「正法」名譽之舉並不值得推廣。

迦葉,一些沙門婆羅門智者聰明、能言善辯、具有銳利的辯才,他們的觀點跟我的觀點有些是一致的,有些是不一致的:

有些他們稱善的我也稱善,有些他們不稱善的我也不稱善;

有些他們稱善的而我不稱善,有些他們不稱善的而我稱善;

有些我稱善的他們也稱善,有些我不稱善的他們也不稱善 ;

有些我稱善的而他們不稱善,有些我不稱善的而他們稱善。

迦葉,我會前往他們那裡,然後對他們說: 『賢友們,那些我們不一致的觀點,就擱下它們吧

那些我們一致的觀點,就讓一些會發問、詢問、質問的智者在導師與導師之間、僧團與僧團之間作乙個比較,讓這些智者分辨: 「究竟是喬答摩沙門還是其他教派的老師能把那些他們一致認為是不善、受譴責、不應行踐、非聖者、黑暗的法完全捨棄呢?」

「迦葉,那些會發問、詢問、質問的智者將會這樣說: '喬答摩沙門能完全捨棄那些法,其他教派的老師不能完全捨棄那些法。' 迦葉,那些會發問、詢問、質問的智者將會對我作出很高的稱讚。

所以競爭對眾生有利益的技術,方法及法式,才是造福眾生的善業。

2樓:淨海潮水

要從他的教法和行為來判斷。教法尊從佛教八正道的斷集滅苦為宗旨。行為上就以戒為準則判斷,看他們是否只是為了名,為了利,自讚毀它,我執深重等。

這樣一套,一目了然。當然有些清淨道場,有一些信眾供養的資財,這個是正常的,用途也會正規的,這樣的道場是真正的福田。

3樓:護法居士

爾時世尊告是五百諸長者曰。

汝等善聽。吾今當說正法之要

諸長者眼不求解脫。何以故。眼無作無用故。眼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眼非是我應如是持。

如是耳鼻舌身意意不求解脫。何以故。意無作無用故。意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意亦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色不求解脫。何以故。色無作無用故。色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色亦非我應如是持。

如是聲香味觸法法不求解脫。何以故。法無作無用故。法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法亦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色蘊不求解脫。何以故。色蘊無作無用故。色蘊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色蘊非我應如是持。

如是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識蘊不求解脫。何以故。識蘊無作無用故。識蘊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識蘊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地界不求解脫。何以故。地界無作無用故。地界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地界非我應如是持。

如是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識界不求解脫。何以故。識界無作無用故。識界不能思不能了別。是故諸長者。識界非我應如是持。

復次諸長者。諸法不實分別所起依於眾緣。無能無力從眾緣轉。若有眾緣假設諸法。若無眾緣則無假法。

諸長者。一切諸法唯假施設。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滅可以歸依。是故汝等應如是知。

是故諸長者。一切諸法不實分別之所生起。依於眾緣羸劣無力從眾緣轉。

若有眾緣假立諸法。若無眾緣則無假法。諸長者。

一切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起者。唯有永斷諸趣。

清淨寂靜可以歸依。

如是諸長者。若有不實分別。則有假立不正作意。若無不實分別。則無假立不正作意

若有不正作意則有假立無明。若無不正作意則無假立無明。

若有無明則有假立諸行。若無無明則無假立諸行。

若有諸行則有假立於識。若無諸行則無假立於識。

若有假識則有假立名色。若無有識則無假立名色。

若有名色則有假立六處。若無名色則無假立六處。

若有六處則有假立於觸。若無六處則無假立於觸。

若有於觸則有假立於受。若無於觸則無假立於受。

若有於受則有假立於愛。若無於受則無假立於愛。

若有於愛則有假立於取。若無於愛則無假立於取。

若有於取則有假立於有。若無於取則無假立於有。

若有於有則有假立於生。若無於有則無假立於生。

若有於生則有假立老死。若無有生則無假立老死。

如是諸長者。雲何為老。所謂情識惛耄。頭白髮落。皮緩面皺。壽命損減。諸根衰熟。諸行朽故。是名為老。

雲何為死。所謂喪滅轉世。休廢墮落。諸蘊散壞。委棄於地。捨眾同分是名為死。

若老若死合名老死。

諸長者。生若是有。有假老死。生若是無。無假老死。

雲何為生。所謂是生等生趣起諸蘊出現。及得諸處會眾同分。是名為生。

諸長者。有若是有則有假生。有若是無則無假生。

雲何為有所謂欲有色有。及無色有。福及非福不動業等。是名為有。

諸長者。取若是有則有假有。取若是無則無假有。

雲何為取。所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取。故名為取。

諸長者。愛若是有則有假取。愛若是無則無假取。

雲何為愛。所謂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是名為愛。

諸長者。受若是有則有假愛。受若是無則無假愛。

雲何為受。所謂眼觸所生受。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所生受。是名為受

諸長者。觸若是有則有假受。觸若是無則無假受。

雲何為觸。所謂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是名為觸。

諸長者。六處若有則有假觸。六處若無則無假觸。

雲何為六處。所謂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是為六處。

諸長者。名色若有有假六處。名色若無無假六處。

雲何為名色。所謂受想思觸作意。四大界及四大界之所造色是名名色。

諸長者。識若是有有假名色。識若是無無假名色。

雲何為識。所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名為識。

諸長者。行若是有則有假識。行若是無則無假識。

雲何為行。所謂色思聲思香思味思所觸思法思。是名為行。

諸長者。無明若有則有假行。無明若無則無假行。

雲何為無明。所謂前際無知後際無知。前後際無知。

內無知外無知。內外無知。苦無知集無知。

滅無知道無知。緣無知緣起無知。於緣生法。

若黑若白。有緣無緣。有光影無光影。

有罪無罪。可親近不可親近。無知無見。

無對觀無達解。如是等相是名無明。

諸長者。不正作意若有。則有假立無明。若無不正作意。則無假立無明。

云何名為不正作意。所謂我於過去。是何等性。

是何等處。是何等類。我往未來。

是何等性。是何等處。是何等類。

復於內身多起疑惑。云何名我。我為是誰。

為有為無為虛為實。是何等性。是何等處。

是何等類。我昔何處住於彼處。起如是等不正作意。

從六見中隨生一見。執有我見執無我見。或依我故而觀我見。

或不依我而觀我見。又復虛妄起如是見。我即世間或當緣起。

為常為恆不轉不變。永正住止。如是諸見。

是名不正作意。

諸長者。不實分別。若有則有假立不正作意。不實分別若無。則無假立不正作意。

云何名為不實分別。謂我。有情。

命者。丈夫。數取。

生者。意生。摩納婆。

作者。受者。是名不實。

而諸無聞凡夫。妄起如是我分別。有情分別。

命者分別。丈夫分別。數取分別。

生者分別。意生分別。摩納婆分別。

作者分別。受者分別等分別故。是為不實分別。

諸長者。如是不實分別。若有則有假立不正作意。不實分別。若無則無假立不正作意。

諸長者。不正作意若有。則有假立無明。不正作意若無。則無假立無明。

無明若有則有假立諸行。無明若無則無假立諸行。

如是乃至生若是有。則有假立老死。生若是無。則無假立老死。

爾時佛告諸長者。汝今當知。一切諸法不實分別所起。依於眾緣。羸劣無力。從眾緣轉。眾緣若有則有假法。眾緣若無則無假法。

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及以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滅。可以歸依。

諸長者。於意云何。譬如大池所生諸魚水族之屬。依何力住。

長者白言。

世尊。此諸魚等依水力住。

佛言。如是如是。諸長者。此水頗有思念為有力不。

長者白言。

世尊。此水無力無能。何所思念。

佛言。如是如是。諸長者。

不實分別所起諸法亦復如是。但假施設無力無能。從眾緣轉。

眾緣若有則有假法。眾緣若無則無假法。諸長者。

一切諸法唯是假立。此中都無生者老者死者盡者起者。唯有永斷諸趣清淨寂滅。

可以歸依。

是故諸長者。汝等應正觀察如是眾緣。非安隱處難可保持。深生怖懼逃走遠避。

復應觀察此是何法。因怖何法而來至此。汝等如是正觀察時。無法可得無怖無捨。何以故。

一切諸法皆不可得。一切種求不可得故。

諸法無我離塵垢故。

諸法無眾生遠離我故。

諸法無命出過生老病死愁憂苦惱逼迫等故。

諸法無數取三世斷故。

諸法無字一切言音不可說故。

諸法無著無所緣故。

諸法寂靜寂滅相故。

諸法普遍虛空性故。

諸法性空無定屬故。

諸法無動無所依故。

諸法依實際住。善住無動相應故。

諸法不可開闡。離相波浪故。

諸法不可顯示。無相無形。無有光影。離諸行故。

諸法非我所有。離我所故。

諸法不可分別。離心意識故。

諸法無有愛藏。超過眼耳鼻舌身意道故。

諸法不可舉移。離生住壞故。

諸法無作無用。離心意識故。

諸法屬緣性羸劣故。

諸長者。我說是眼四大所造。無常無住。無恆不堅之法。羸弱速朽難可保信。眾苦所集多病多害。

汝諸長者。眼為如是不應依止。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不應依止。當如是觀。

復次諸長者。

眼如聚沫不可撮摩

眼如浮泡不得久住。

眼如陽焰業惑愛生。

眼如芭蕉性不堅固。

眼如幻術從顛倒起。

是眼如夢唯虛妄見。

是眼如響係屬眾緣。

眼如光影業光影現。

眼如浮雲聚亂散相。

眼如流電剎那便滅。

是眼無主猶如地。

是眼無我猶如水。

眼非有情猶如火。

眼非壽命猶如風。

眼非數取猶如空。

眼為不實依藏諸大。

是眼為空離我我所。

是眼無知如草木土石。

是眼無作機關風轉。

是眼虛假朽穢所聚。

是眼浮偽摧散破壞滅盡之法。

眼如丘井常為老逼。

眼無住際終歸磨滅。

諸長者。眼為多過應如是觀。乃至於意一切諸法亦復如是。

復次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妄謂是眼。妄謂是耳。乃至妄謂是意。

諸長者。但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是色。謂此是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諸長者。但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色蘊。謂此受蘊。想行識蘊亦復如是。

諸長者。但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地界。謂此水界。火風空識亦復如是。

諸長者。一切諸法唯有妄欲。異生愚夫不知妄欲故。謂此有為。謂此無為。乃至一切諸法亦復如是。

諸長者。汝等今者應捨妄欲趣於無欲。於諸妻子家宅財物。深知虛妄不應執著。不執著故。以淨信心舍離家法。趣於非家當得無欲。

諸長者。何等名為出家無慾。謂住尸羅別解脫戒。具足攝持威儀行處。見於小犯生大怖畏。受學律儀成就戒蘊。

諸長者。汝等若能奉持戒已。於是六根六境五蘊六界。深知虛假皆不執著。以不著故是名出家無慾之法。

諸長者。若不著眼乃至識界。以不著故則不保護。何者不保護。

眼不保護。耳鼻舌身意不保護。

色不保護。聲香味觸法不保護。

色蘊不保護。受想行識蘊不保護。

地界不保護。水火風空識界不保護。

以不保護則無煩惱。若無煩惱則名為輕。

雲何為輕。謂無所見。若無所見則不依物起瞋害心。由無瞋害則不自害。不思害他。不思俱害。以無害故。則於無餘大涅槃界而便入證。

諸長者。汝等應知。誰於寂滅而便入證。

諸長者。眼不入寂滅。耳鼻舌身意不入寂滅。

然因於眼起諸妄執。或計為我。或計我所。

若遠離者即是寂滅。遠離何等而為寂滅。若遠離貪即是寂滅。

若遠離瞋即是寂滅。若遠離痴即是寂滅。若離無智即是寂滅。

復次諸長者。過去無智不可遠離。未來無智不可遠離。現在無智不可遠離。然要因於遠離無智而正智起。

諸長者。何等為智。所謂盡智。

何等盡智。過去非盡智。未來非盡智。現在非盡智。然諸長者。因離無智而此智生。此智不遠離智。因離眼無智而此智生。

又諸長者。眼非我所。若非我所則不取著。若不取著即是最上。若是最上即是解脫。

何處解脫。於我執所而得解脫。有情執所。壽命執所。數取執所斷常執所。一切執所。乃至分別執所而得解脫。

行者若能於執解脫。則不分別。若不分別。則非分別非不分別。

何等不分別。所謂不分別我及以我所。行者爾時於一切法離散不積。捨而不取。舍故寂滅。解脫除遣。最勝解脫離諸繫縛。

於何等處名為除遣。一切苦處而得除遣。汝諸長者。若求出離。勿於一法而生取著。何以故。若有取著則有怖畏。若無取著則無怖畏

復次諸長者。眼非寂滅。耳鼻舌身意亦非寂滅。色非寂滅。乃至識界亦非寂滅。然諸長者。因於識界起不實執。或計為我及以我所。若離於此即是寂滅。

遠離何等而得寂滅。謂遠離貪而得寂滅。離瞋離痴及以無智而得寂滅。

復次諸長者。過去無智不可遠離。未來無智不可遠離。現在無智不可遠離。然離無智而得智生。

諸長者。何等為智。所謂盡智。何等盡智。過去非盡智。未來非盡智。現在非盡智。

然諸長者。因離無智而智得生。此智不遠離智。因離識無智故而智得生。而此識界非是我所。若非我所則不取著。若不取著即是最上。若是最上是即解脫。

何處解脫。於我執所而得解脫。有情壽命乃至於一切分別執所。而得解脫。行者若能於執解脫則不分別。若不分別。則非分別非不分別。

何等不分別。謂不分別我及我所。行者爾時離散不積。捨而不取。舍故寂滅。解脫除遣。最勝解脫。離諸繫縛。

於何除遣。一切苦處而得除遣。汝諸長者。若求出離。勿於一法而生取著。何以故。若有取著則有怖畏。若無著者則無怖畏。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取著生怖畏由斯趣惡道

觀此有怖處智者不應取

汝修諸聖道應當善觀察

如是觀便得異此則不可

一切處皆空虛動非堅實

愛誑惑世間勿於此生亂

我已知空法了諸法不堅

湛然獲安泰證無動妙樂

若如是了知諸法唯空者

彼解脫眾苦及滅於諍論

欲攝受一切生諸災橫者

攝受故取著著故生諸有

從有生於生由生遠寂滅

生者老病死如是大苦逼

無慾故無取無取故無有

無有故無生老病死亦爾

聚集資生具一時皆棄捨

並捨愛妻子趣苾芻威儀

勿貪親與財咄哉念知足

勿如旃茶羅下賤心來往

勿自恃持戒輕毀犯戒者

恃戒凌於人是名真破戒

譬如鹿被弶若縛若致死

處魔罥慢者縛害亦如是

慢能壞善心又損自他善

故勿輕毀戒況持戒梵行

當學大仙子常住空閒處

勿顧於身命趣寂靜解脫

應離無義本順世尼幹論

愛敬演甚深空相應妙法

內外十二處我說心為本

彼復因業生業由思久住

眼色俱為緣而生起於識

緣闕則不生譬無薪之火

如是生諸法和合互相生

無作無受者現作用如幻

一切內外法我已知空幻

愚夫顛倒執分別我我所

眼中無有情外諸處亦爾

非我作壽者諸法類應知

眼不思解脫耳鼻舌亦然

身意等無作諸法觀如是

譬如巨海中鼓濤成沫聚

明眼者察知審其非堅實

如是五蘊體達者知非固

當解脫生老愁憂災橫等

我法中出家知諸法如幻

不虛彼信施即名供諸佛

爾時五百長者。聞是法已。即於此處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如無黑淨衣置染器中速受染色。如是諸長者法眼清淨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復為長者宣說妙法。示教讚善。

諸長者。我說此眼自性是苦而復熾然。何等熾然。所謂貪火瞋火痴火之所熾然。生老病死。愁嘆憂苦。不安等法之所熾然。

如是諸長者。我說此耳鼻舌身意自性是苦而復熾然。何等熾然。所謂貪火瞋火痴火。生老病死愁嘆憂苦。不安等法之所熾然。

諸長者。我說此色自性是苦而復熾然。何等熾然。所謂貪火瞋火痴火之所熾然。乃至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

諸長者。我說色蘊自性是苦而復熾然。何等熾然。所謂貪火瞋火痴火之所熾然。乃至受想行識蘊亦復如是。

諸長者。我說地界自性是苦而復熾然。何等熾然。所謂貪火瞋火痴火之所熾然。

如是乃至水火風空識界。自性是苦而復熾然。何等熾然。所謂貪火瞋火痴火。生老病死愁嘆憂苦。不安等法之所熾然。

是故諸長者。我今不執眼耳鼻舌身意。汝等亦應如是隨學。我今不執色聲香味觸法。乃至不執色等諸蘊地等諸界此世他世。汝等亦應如是隨學。

諸長者。汝等若於眼耳鼻舌身意。不執著者則不依眼住。不依耳鼻舌身意住。

汝等不依色聲香味觸法時。汝等則不依於一切法住。

汝等不依色蘊。乃至不依識蘊住者。則不依色蘊乃至識蘊住。

汝等不依地水火風空識界時。則不依地界乃至識界住。

汝等不依此世他世。及以一切世間住者。如是汝等不取一切法時。則不依於一切法住。

若能不依一切法住者。是則名為非當有非不當有。

汝等若悟非當有非不當有者。我說汝等解脫生老病死諸苦。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生死所熾盛燒然諸世間

受苦無能救喪失於聖道

照世諸如來時乃一興現

無剎那遠離當起堅精進

修習於正行慧觀應察知

如慧觀當得異此非所獲

若於此修習應知一切空

了達空法已非心空菩提

貪瞋及與痴是三毒大火

燒諸世愚者長眠而不覺

生老病及死愁嘆諸苦等

知世逼迫已勿依諸法住

爾時五百長者白佛言。

世尊。我等今者欲於佛所出家。受具足戒修清淨行。未審世尊垂愍聽不。

佛言。善來苾芻。

即名出家具足戒已成苾芻法。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袈裟執受已其發自然斷

一切皆持缽即座成羅漢

知得羅漢已於苾芻眾前

及對諸天等大師已問說

昔於世依怙廣行諸布施

隨其所生處常感多安樂

彼今得見我復生清淨心

由彼心清淨故為說妙法

聞說得羅漢永離於我見

證空法現前解脫諸生死

怎麼辨別溶質和溶劑?

前度悲涼 一般溶質都是粒子分離的,而溶液是保持分子完整性的,比如稀硫酸和濃硫酸,水都保持水分子不變,而硫酸被解離成氫離子和硫酸根粒子。至於那些鈉鉀等合金,只能說那是固體混合物,就像木頭和釘子組成了桌子,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溶液。 零度 可相容的兩物質一般習慣上會把體積佔比多的叫溶劑。但也有一些約定俗成...

怎麼從聲音辨別貝司和電結他?

孫蕾祺 首先你需要入一條或者蹭一條魔聲monster的金渦輪 然後就去聽吧,你會一下就聽出來的。以上是玩笑,但確實親測效果明顯。不知題主所謂吉他彈低音的時候想分辨吉他與貝斯,前提是在某支曲子中還是單獨試音?如果是曲子中,一般來說貝斯都會很低的音,用一些低頻下潛深的耳機能輕易分辨。而且吉他與貝斯手法不...

怎麼辨別大麴酒和小麴酒?

貴州醬香趙磊 雖然說現在生活當中有很多場合都需要進行喝酒,但是並不是所有人對於酒的生產有著非常深的了解。可能很多人喝了幾十年的白酒都不知道白酒當中含有的物質成分以及釀造白酒過程當中,會使用的原料。其實在進行白酒分類的過程當中,會將其分為大曲和小麴酒。相信多數酒友都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分的依據。今年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