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陀教法中到底應該如何看待睡眠?

時間 2021-05-31 17:14:30

1樓:Mr hongyu

睡眠是未有覺的定,在睡眠中五蘊消失,沒有時間空間,這與禪定是一致的,但沒有覺。

想必能入定的修行者,就不需要睡眠了,那是質量最高的睡眠了。三摩地,人間至善。

2樓:

「喬答摩賢者,人們相信喬答摩賢者是一位阿羅漢.等正覺,但喬答摩賢者記得你是會午睡的嗎?」

「火種,我記得在夏季最後的乙個月裡,在化食完畢,吃過食物後返回時,把大衣折為四疊,然後躺在上面右側而臥,有念和覺知地入睡。」

「喬答摩賢者,一些沙門婆羅門說,午睡是一種迷痴。」

「火種,不是從這方面來分辨迷痴或不迷痴的。火種,我要對你說什麼是迷痴和不迷痴。留心聽,好好用心思量,我現在說了。」

上面一段是偶然看到的。佛陀看待睡眠應該和吃飯差不多吧,不能貪圖睡眠。有念和覺知的入睡,還提到有念和覺知的入睡的好處,不這麼入睡的壞處。

3樓:從行

睡眠在《百法》裡屬於不定心所

就是可善可不善,具體得看起到什麼作用

從障礙禪定的角度來說,是不善的。

《瑜伽師地論》裡說:睡眠者,謂心極昧略。又順生煩惱,壞斷加行,是惛沈性。心極昧略,是睡眠性。是故此

二、合說一蓋。又惛昧無堪任性,名惛沈。惛昧心極略性,名睡眠。

因為會使心昏昧,這個與五禪支是相背的,而且,還滋生煩惱。

但從滋養身體的角度來說,是善的,人不能缺少睡眠,否則就會精力不濟,修行質量也更差了。

所以適當合理的睡眠是需要的,過度了,就不好了。

4樓:聖道與禪修

為什麼人需要睡眠呢?

有分心流就像心延續的河流,一旦心的波動停止,即落回這條河流當中。

身體的色法會在生活中消耗,需要睡眠以提公升有分心流的力量來休息。

質量很好的睡眠是睡前生起善心,直接落入有分心流;質量差的睡眠是斷斷續續地落入有分心流。

有分心流的品質由上一生臨死速行心的善或不善業決定,並且延續一生。

由於人道是善趣,所以每個人都有善的有分流。回到善心當中充電,確實是身心需要的放鬆。

進一步地,應當培育更高品質的善,為了快樂的這一生和快樂的下一生。

昏沉睡眠確實和正常的有分心生起,身心在結生的善心中恢復狀態是有區別的。

在人散亂、沒有正念,心沒有穩定的所緣時,心的力量就很容易隨著不斷生起的各種心,或者隨攀緣的目標而亂跑。這樣的狀態持續一久,容易造成心相續集起非常地混亂,如果這時心的力量減弱,如同在亂流中放逐那樣,以念力的減弱,心即容易沉入到混亂的心流中去。

在嘈雜、紛繁的心理環境下,人的正念非常微弱,容易在夢中有許多的不善心生起。

休息時,或放鬆時都是這樣,如果善心自然生起,就會快樂、輕鬆、安穩,如果不善心散漫地生起,就容易慵懶、昏沉,心越是休息越沒有力量。

心有這樣幾種狀態:

正念的狀態心有力量,有正確的導向

散漫的狀態心缺乏力量,導向混亂

掉舉的狀態心被不善的想法帶走,導向更苦

昏沉的狀態心力量極弱,導向不善叢生的泥沼

有分心的狀態心落入有分心流,如同睡眠或植物人

疑惑的狀態心不能夠確定導向

近行定的狀態心導向了定,但尚未達到一境性

安止定的狀態心完全投入定中,不善心被鎮服,心流中的不善心被禪定燒毀

道心的狀態心導向涅槃的短暫過程,聖道心生起

果心的狀態心抵達了寂靜處不再有世間的導向

果定的狀態將心強烈地導向涅槃

涅槃作為究竟法而存在的聖者能夠到達的境界

另外貪的煩惱強烈時心做我的想

嗔的煩惱生起時心做憂愁、恐懼、傷害或受傷害想

痴的煩惱可以是不如理作意,智慧型不相應,導向不清晰,果報心生起作為遮障等

具體的心路過程應當學習阿毗達摩,其中有非常具體的教導。

想要遠離心的受苦、不如理作意、導向更苦,一方面應當保持正念,遠離不善做意,另一方面應當持戒,有正確的皈依,在此前提下,修行禪定,並且證得聖道聖果,以徹底地斷除不善心、無明的生起,達到至上清涼的解脫。

5樓:[已重置]

對於世俗顯現現象界,睡眠是需要的,是重要的,這是人類貪嗔痴三根本煩惱中痴眠煩惱的一種,即沒有一定內在禪定證量的人,是需要睡眠的,不然就會瘋掉。

再來,「蓋是煩惱的一種,因為能夠使心煩惱,障礙智慧型,讓禪定無法發起,無法得到解脫涅槃,因此得名[1][2]。「

[1] 《雜阿含經》卷26〈707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障、五蓋,煩惱於心,能羸智慧型,障閡之分,非明、非正覺,不轉趣涅槃。

何等為五?謂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蓋。如此五蓋,為覆為蓋,煩惱於心,令智慧型羸,為障閡分,非明、非等覺,不轉趣涅槃。

』」[2] 《摩訶止觀》卷4:「五蓋者,所謂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通稱蓋者,蓋覆纏緜,心神昏暗,定慧不發,故名為蓋。」

睡眠蓋,心志昏暗、色身沉重,不堪正常的使用,因而遮蓋心性。

精進觀對治睡眠。

從以上看,就可以略微總結出,為什麼睡眠被列入五蓋之一,即:令智慧型羸弱,阻障隔閡智慧型,非為智慧型之明了分、也非平等覺悟,不能轉向趣入涅槃。主要是睡眠中心神昏暗,遮障覺悟佛智的明了這一分。

另外,從對治看,睡眠有形成放逸懶惰的不精進修行障礙習氣。

至於出家人與在家人,睡眠該注意什麼,網路上有很多相關開示,就直接略過。

在印度教的思想中怎麼看待佛陀?

藏海尋幽 大伽葉無畏分別貧乞食 能行頭陀成實際 靈山會上真不動 世尊方能贈缽衣 雙羅樹下摩尼滅 唯有尊者能分集 巧度阿難成聖諦 雞足山裡真第一 尊者阿難 王子出家比世尊 貌美風流無有等 二十七年執佛所 多聞能誦得未曾 集結陞座如佛陀 五百座下淚襟溼 百二十年如空華 恆河分化聖垂名 吠陀 本集 梵書 ...

佛陀如何看待婚姻中的出軌家暴欠債冷暴力不公平的現象?

馬克思主義佛教徒 無非是造業或承受的業果而已。因惑造業的,將來必然要承受其果。已受業果的,算是還清業債。當然,從佛陀的角度必然是不鼓勵人造業的,尤其是惡業。畢竟真正想要涅槃,必須先講業果受完,無論好壞,到了一定程度都會影響人修行。 吳天天 和軸心時代大部分聖賢一樣,佛陀根本就看不起女人。在佛陀的眼裡...

在迷茫中,我到底應該怎麼辦

狐狸鯨 握住自己的命根子問問自己,失敗可怕嗎?我覺得你和我經歷蠻像的,但現在大三的我只剩下後悔遺憾,但我不否認在現在專業上也學到了知識。轉就轉,其他人轉,側面反應現專業可能不太好。但你自己迷茫吧!這個就很難搞,跟我一樣難搞,轉可能學不好,可能轉不成功,不轉也沒心學!握住自己命根子問自己,失敗可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