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科研的未來在何方,是沿用現行體系模式,還是另覓新路?

時間 2021-05-10 03:38:20

1樓:捉魚

這個問題在知乎上問好像有點搞錯地方了,我不覺得知乎能給你答案,至少要那些實實在在做過科研的國醫大師或者中醫的兩院院士才能回答這個問題,而且我覺得現在中醫的科研有點走錯路的感覺,做科研的中醫有幾個會看病的,如果沒有臨床支援,中醫的科研有什麼意義

2樓:庄建西

研究中醫,我認為可以從多個方向研究。因為科學的發展也是有層次的,從不同的技術層次,不同的思想方法都是可以的,只要是實事求是的,對臨床有用,對認識人體生理病理有發展就行。

系統科學理論和資訊科學技術與中國哲學是遙相呼應的,用大資料經驗積累,用數學統計概率的方法,都是可以的。比如用大資料處理舌象脈象,把人迎脈,寸口脈,趺陽脈用電腦聯絡在一起觀察人體生理病理全身脈象變化。不過要真正揭開中醫的奧秘還要等到量子計算機發展成熟起來。

未來的量子計算機機械人應該可以模擬氣功師發放外氣給人治病的。到時候中醫針灸氣功經絡系統的真相才能最終揭示出來。中醫「元氣」的概念才能被科學思想接受。

詳細論述請看一下我的《巨集觀物理學基本原理》《系統邏輯思維—中中國人的智慧型》。前者亞馬遜海外有售,後者團結出版社正版圖書網上有售。留乙個郵箱給你發電子版的。

3樓:御龍氏

想法很好啊,問題是純中醫思路的科研應該怎麼搞呢?

不提胡張權健這些,鴻茅藥酒是Z字頭國藥准字號,之前網路上很多醫生(中西都有,不過可能角度不同)都質疑其安全性有效性,或組方設計合理性。這個可以看作中醫藥圈子的學術爭論吧?那麼按照完全中醫式的思路,應該怎麼進行研究以判斷這個爭議問題的實際答案是什麼呢?

再來乙個,不同古代藥書對海參是性寒性溫還是性平存在分歧,性味歸經是乙個純中醫的概念,肯定無法簡單的用物化生等方法去研究,那麼純中醫應該怎麼對海參的寒熱性進行研究呢?

4樓:

不要講那麼多大道理好嗎。

務實一點。好好的做研究。思考。為什麼這麼多中醫研究生,為什麼中醫科研人員那麼多,這麼多年來沒有任何進展?想想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培養出了一大堆僵化、八股的學術人員?

我們的中醫研究生考試是怎麼篩選人才的?

無非就是大量的刷題。背題答題能力高的人才能成功考上研究生。

那這麼篩選的話,能上的人就都是僵化的了。

還有很多研究生就是為了騙一騙國家的經費。

中醫完全可以量化的,但是目前中醫研究生研究中醫本草、人體體質、病理變化的思路都被西醫帶跑偏了。

可以量化的前提是,你必須明白中醫到底是啥。你用研究物質的儀器去量化乙個本來是研究能量的學科,這你告訴我怎麼量化?要想量化,必須找對應層次的研究裝置啊。

你乙個中醫學生研究本草去研究有效成分?你學中醫學了5年8年11年。難道不知道中醫認識人體的象限在無形層次嗎?

既然是無形層次,那你研究本草去研究有效成分幹啥?

真正要想研究出名堂,必須購置克里安照相機啊!

因為它是能量照相機啊。很簡單的道理。

中醫又講究以人為本。因人而異。

那你研究某個方劑對於某個病症臨床多少多少案例有效有啥用?

用能量照相機量化區分體質啊!?

要運用中醫思維,在做中醫問題研究上啊。

死讀書是沒結果的,要學會變通!不要學死了!

5樓:明迪生命線

現代中西醫相互爭論的問題實質是人類對生命執行邏輯的認知問題。

而對於乙個學習中華文化,又懂得象形文本的表意表達方式的中國人,我不知有誰和那個歪果仁朋友一樣的認知,我周圍的小朋友們都認可太極圖所表達的陰陽相依,共存一體的概念,也沒有誰將太極圖對應去做物理力學的實驗證明。

在古中醫理論中,為什麼還引入四象分類,八卦分析這些工具?當然還有五行,六經,八綱,脈診等等,仔細想想,這種思辨和邏輯推理方式已經不是歪果仁式的線性思維模式,也並非我們日常對陰陽太極圖那種二維思維方式,而是更高空間維度上的思維模式了。準確地說,古中醫理論用的是四維思維邏輯推理模式。

中華先哲偉大,但很多人不明何故。

先哲們建立的是四維思維邏輯體系和解決方案,後人卻將理論維度降解到二維,明清很多對古方注釋的理解就是如此,而今人受現代數理的思想影響,好傢伙簡單地用線性思維替代了,還洋洋得意地說應該廢醫驗藥,引入西醫的技術工具,必須科學化,不知這算不算人類思維進化的倒退?

今人崇拜科學,但西醫藥理論卻連半點方劑學的影子都沒有,生命科學本就不相信低維思維的眼淚。

6樓:鵬山之石

目前的模式,有點懸

中醫,在歷史上是不斷進步,不斷發展,不斷去偽存真的過程。

每次名醫或者名書現世,中醫就發展一番。

但是,在近現代,我們認為把中醫和現代化作了切割大家想一想,假如沒有所謂的西醫,中國的醫學發展到近現代,會消炎,會剖腹,會動手術麼?肯定會啊。

但是,這些,因為認識的問題,通通把現代化的東西這些歸於了西醫。唉。

7樓:刺蝟手套

中醫科研之路就是中醫發展之路吧。

中醫發展之路很多,但我認為實際有效的方向就是:

拋棄不完善的落後的中醫理論,把中醫當成乙個經驗庫,從這個經驗庫裡面篩選出可能有效的經驗並提煉和分析裡面的有效成分。這樣至少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藥物,也許可以分析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

8樓:龜仙人

中醫辯證太玄學了,沒有建立有效的科學體系。大都只有華人世界能接受。針灸例外。

經過這麼多年的全球推廣,很多外中國人也比較接受,但是只能被當做傳統醫學。中藥目前會做科學的驗證,這方面日韓做的比較好。有科學的論證,大眾比較容易接受,前途不可限量。

9樓:希格斯玻色子

那我問你,地心說、日心說、天方地圓這些過時的學說如何翻身?不符合實物觀測結果就翻不了身。想讓所有人都信服,那得有極強事實證據。

所有人只要根據實驗步驟操作就會得到相同的結果才行。幾個專家甚至單一國家撐腰也沒用。

10樓:石頭心

個人認為是適度的標準化。古代資訊共享水平太差,也沒有統計學支撐,現在很多方面都發展了,可以考慮制定中醫學的標準,能標準化就標準化,不能標準化就維持原樣。在此基礎上,再去收集一些病例,找出共同點和不同點來分析,尋找共性部分,最起碼可以造福一部分患者。

11樓:

您有一條回覆被系統自動摺疊了,如下:

(需要我幫取消摺疊嗎?)

中醫搞科研純粹是開倒車!

有中醫愛好者說了,中醫藥是領先的!

@我是乙個小號 你說是吧?

12樓:第一民風

幾千年的傳承都失傳了不少了,老祖宗的智慧型受用無窮,創新能行嗎?一知半解的創新不就是妖魔鬼怪層出不窮嗎!老祖宗說過,述而不作,罷了。

13樓:老張

「不能脫離中醫理論體系」?中醫理論體系已經是完備的,自洽的,且不可證偽的,如果固守中醫理論體系,中醫就沒有任何的發展空間。

中醫要迭代要發展,中醫就必須進行理論創新,創出一種不完備,可迭代,可證偽的理論體系,不過可證偽,又符合觀測,可以實證的理論體系,不就是科學嗎?

14樓:ArtGAP

中醫學院院長帶頭推廣蓮花清瘟,抗疫巨星團隊發布板藍根能體外殺死新冠病毒。整個中醫系統已經混亂不堪。籠罩在中醫上的迷霧重重,可以知道中醫或者中醫科研短期不會有什麼未來,也很難為未來儲備足夠人才。

從科研角度講,中醫系統內無法運用現代醫學;現代醫學解釋中醫的現象已經不是中醫。中醫可以作為科學研究物件,但以國內中西醫療界現在的水平,牽強地把中醫現代化是錯誤的,必然毀掉中醫。

以現代醫療的標準,中醫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作為替代醫療,作為營養保健,允許民間醫療技術發展,讓中醫好好發展自己的系統,可能還有一條活路。

所以短期內各走各路,能學就學可能是最好的路。避免爭論和浪費錢財人力。

15樓:寧靜致遠

我覺得用什麼的體制還是後話,最應該的是認清自己的地位。不要整天吹大牛,被別人一掐脖子就馬上翻白眼兒。

知恥而後勇,只有確定了自己的正確地位,才有可能幹出正確的事。

16樓:河西

另覓新路動的蛋糕可就太大了。

關於中醫要不要科學化的問題,我認為中醫可以走科學化道路,但同時應該重視搶救繼承老師傅們的中醫思想和經驗。

中國科技水平大家有目共睹,但是無論如何科學化的中醫,覆蓋的面是廣大基層xx的。中國人才儲備還是比較充分的,如果中醫做到科學化,成果轉化之後可以大範圍推廣,那生物醫藥產業可能會出現新的方向。

繼承老中醫思想為什麼重要?一方面是經驗廣度和理論深度值得學習,另一方面是所謂科學化的道路必然會導致思維僵化。中醫思維很靈活,思維方式也很見水平。

如果失去中醫思維繼承中醫,那我們就把財產玩成了遺產,我們這代的能力有些太差了。

17樓:

中醫是科學的,中醫是非科學的,中醫是超越科學的未來科學,中醫是未知事物。

請問以上哪個是偽中醫?

連真偽都無法區分的東西,還談什麼發展?

要抱大腿的時候,就說中醫是科學的。

被科學抽臉了就說中醫是非科學的。

這套話術還能騙多久?

18樓:吃完就餓

自西醫東漸開始,中西匯通派,中西醫結合派,估計未來還會有量子中醫派,全息中醫派,基因中醫派,蛋白中醫派,中醫永遠能和最新最潮的名詞結合起來。

愛結合結合,愛換啥名字換啥名字,無所謂,要不要一刀切,要不要打死,也無所謂,反正搞了塊200年了,總有人不死心,總有人惦記著續個命啥的,繼續搞唄。

「物理大廈已經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飾工作。」---開爾文男爵

19樓:妄言忘語

中醫為何不能制訂自己的研究標準?這些問題,都要交給中醫高層與中醫內部從業人員來回答

妄語:為啥要交給他們回答啊?你為什麼只能看到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

中醫高層是真懂中醫嗎?中醫內部從業人員是真懂中醫嗎?

反而我見過很多沒上過學的基層人員反而更懂中醫,為啥不能交給他們回答?

珠三角地區有在未來成為科研學術中心的潛力嗎?

Tcell 科研是嚴重依賴經濟基礎的 上城 活動。東莞等地的如雜湊中子源等大科學裝置的落地,和內地香港各路名校在珠三角分校的建設發展,再加上珠三角本身產業基礎和公升級的需求,形成了科研硬體,人才,產業基礎的三駕馬車。珠三角的科研地位和經濟地位匹配大體可期。 在提出大灣區這個概念後,珠三角就不可能和科...

在醫科大學讀書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煙月不知人事改 只要專業選的好,年年期末勝高考!只要膽子大一周七天假,當然期末別怕掛,畢業證書也沒啦哈哈!不是真的愛,可千萬別來!連讀11年那可不造假! 在下柳胺苄心定 課程很多,也很忙。而且,不是說我們專業的書就一定比其他的多 可能或許也許吧 更重要的是那些都是基礎都是為了學本事 沒有本事以後混不...

近代以來中醫的水平是在進步還是在退步?

盛夏 一本藥理一本經絡,系統學習中醫的人很少看這些。教材會適當編入一些常用的。畢竟現在中醫主要是調理,誰突然生病了會找中醫呢。 古人講 用藥如用兵 現在的很多年輕中醫已經沒有這樣的覺悟了,即使有,國內藥材質量只能算是下腳料,就像就像抽鴉片的兵,沒有戰鬥力。您講聽到的一些中醫有關的,言必談本草綱目,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