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則無魚 人人都講究仁義道德,為大家著想的社會到底能不能穩定存在?

時間 2021-06-05 02:49:28

1樓:雁孤

你這個前提就是不正確的

乙個人不吃飯久了會餓死

乙個人不長時間的發洩自己的暴力,會把自己憋死你是不是感覺很駭人聽聞?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學派的鼻祖,他提出每個人都有死本能死本能就是回到老媽肚子裡的本能,死本能要求你要麼攻擊別人,要麼攻擊自己,才能釋放這個能量

否則就會得抑鬱

不然你以為為什麼很多老好人最後都跟瘋了一樣去殺死自己的家人同學內心的暴力構成世界的暴力,即戰爭

為什麼人類千年來渴望和平,如今仍然有戰爭?

內心的暴力不息,你構想的大同社會就永遠不會到來

2樓:衡陽

需要明確何為仁,何為義,何為道德。為何社會要以其為基礎?你所理解的仁義道德不一定是我所理解的仁義道德,也不一定是被廣泛接納的仁義道德。

空泛地談這個問題而不給出定義以及範疇界定沒有意義。

3樓:

相反,人人都殺妄盜奸的社會能否穩定存在?

這是向惡,天下大亂,家破國亡。

如果這個社會人人都禮尚往來,講究仁義道德,社會怎能不安定?這個理想社會而已。

4樓:敲書賊

仁義道德太泛了.。其中也是會蘊含許多彼此攻擊的點,例如愛狗人士和吃狗,這兩者本身也有一定道德成分在吧?採用寬容等(更高層次?

)能處理的話,那顯然與關愛狗這一事件衝突,不吃狗亦然。假如要真有更高層次道德,那與現在在大體形式上也沒什麼區別吧?

5樓:日暮裡

在社會經濟發展到相當的水準,人人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夠得到滿足的時候,這樣的理想社會才可能存在。但是如果人人都講究仁義道德,為他人著想,例如商人,也就沒有辦法獲得經濟效益,社會也沒有辦法更進一步發展,社會經濟也必然會倒退,沒有辦法維持在乙個穩定的層面。所以我認為,這樣的社會不能穩定存在。

6樓:biubiubiu

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假設也不存在。人本來就是自私的,這個世界上不可能都是聖人,何況幾千年來出了幾個聖人,這些聖人有幾個有好的結局。

7樓:大牛哥

這是乙個二元的世界,完美的東西不會存在。美好是需要醜陋來對比的,善良是需要惡來襯托的,如果只剩下一樣,那就不叫善了。人類是需要男人和女人來延續的,只剩下一樣,就都不存在了。

什麼時候只存在白天,這個世界就和平了

8樓:絮絮小絮小

覺得這個問題很無聊~

自私自利是生物進化的乙個結果適當的自私和適當的集體意識都是有利於生物的生存的

仁義道德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在每個社會階段對於所謂仁義道德的定義不同比如說從前以孝治天下現在依法治天下你所謂的仁義道德的標準怎麼定義?以什麼為原則?

孩子多讀書少在網上問些很無聊的問題

9樓:

人在利益面前就會變得醜陋,真實體會

就拿我們班這次去不去全程點來說(去和不去各佔一半),學校當然是鼓吹去的,於是去的人就把不去的帶頭那個人告到輔導員那,於是不去的領頭人被輔導員一頓教育甚至隱晦的威脅。在這之前我們班關係還是比較融洽的,誰又能想到會有人背後插刀。

10樓:Sinebaii

個人觀點這樣的社會只存在於想像之中現在這個社會確實是大部分人都講究仁義道德,但我不明白為大家著想是什麼意思,在我看來,為大家著想的社會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前面已有答主說過的,人都是自私的,為大家著想這種事真的會有嗎,有的,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自己,這樣做對自己有好處,講究仁義道德也是如此,反其道而行之,並沒有任何好處,而如果每個人都達成這種文化認同,社會發展勢必是好的。人做每件事的出發點是利益,而不是在乎你和我關係有多好,我對你好,是因為你還有用。水至清則無魚,水真的會至清嗎,水至清的背後其實是每個人的發展與集體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這與社會體制有關,這樣的社會能否一直存在,要看人與人之間關聯程度會不會變化了。

11樓:扛起手中的鍬周遊列國

首先你得知道為什麼人人都要講仁義道德,當人人都要講仁義道德的時候,你得想象一下這個社會仁義道德敗壞到多大的程度了,至於社會穩定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相輔相承的,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完善和發展。為大家著想同時也得為自己著想,大到乙個國家乙個民族,小到乙個家庭和個人都要有著為大家著想同時也得為自己著想的思想存在,因為任何單一的存在是不行的也不可能嘛!這其中的舉例,自己注意在生活中,同時去感受一下就會發現穩定存在的可行性……

12樓:葉菩提

首先,在我看來,人是自私的動物,無論在哪乙個層面,無論是對自己的私心,對自己家庭的私心,對自己國家的私心。

因而,我認為人人都為他人找想是不太現實的。當然,電視台裡宣傳了很多的好人好事,我們的身邊也有著很多的好人,但是當我有一次看新聞的時候,看到乙個曾經獲得見義勇為獎章的「好人」,竟然是乙個黑惡勢力的老大時,我的想法徹底改觀了,其實所有人都是善與惡並存的,人的身上永遠都有著神性與獸性兩種相對立的屬性,我們能做的就是更多的脫離獸性趨近於神性,但這一過程永無終點。那些捨身取義的人,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身處集體之中,很容易受到集體的煽動性影響,做出了他們在自己乙個人冷靜考慮下不會做出的事情,他們在實現大義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實現了表現自我的慾望,但是如果是在普通的生活中,他們也不一定就能為所有人著想。

時代的變化也是我們無法總是為他人著想的重要原因。在以前資訊交流相對不發達的年代,我們往往能聽到當地人民風淳樸這樣的描述。因為交通閉塞,當地人可能世世代代都是鄰居,自然親如一家,彼此之間非常融洽,同樣因為交通閉塞,外來的人就像稀奇物種一樣,當地人會熱情款待遠方而來的客人,而在資訊時代,我們每時每刻都能接受到來自外界的大量資訊,資訊量大的後果是,對我們來說資訊的價值會降低,而且我們會疲於對這些資訊投入情感,每時每刻都有不幸在發生,我們的情感早已枯竭,那種無條件對別人好的慾望大大消減,取而代之的是現實的嘴臉。

最後,我認為社會的運轉其實不需要絕對的仁義道德,只要理性就夠了,我們能夠盡心盡力的為身邊的人著想便已經足夠了,若非要社會上每乙個人都充滿了仁義道德,處處為他人著想,那麼可能壓抑的越很反抗的越激烈。

怎麼去詮釋「水至清則無魚」的意思才算對?

假裝自己很肥胖 有些事情,睜乙隻眼閉乙隻眼就行。這句話其實也反映了當權者不夠強大,沒有強大到眼裡揉不得一點沙子,所以不得不被動去接受一些無法改變的事情,再進行自我安慰的行為。 陳洛 水至清,就很純淨,病菌少,但可以白吃的營養物質也少,大部分要靠自己發掘尋找 被人或者天敵看到風險大,需要有很強的應對能...

不是人人都適合創業?

知一二三 全世界包括中國,創業成功的永遠都是少數派,可能十人中三人成功,就像大量財富是掌握在少數我手中的道理一樣,大多數人只看到了成功的那三個人。借用馬雲一句話大概是說,要想成功要很多方面都做到,要想失敗只要乙個方面做不好就可以了,類似木桶理論。 郭玉彪 首先,創業要具備三個條件 1,你對你所要從事...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和 水至清則無魚 兩句話是否矛盾?

powerpoint 水中的氧氣你用肉眼又看不見 至清的水就是蒸餾水,蒸餾水裡面除了H2O啥也沒有,自然也沒有溶解氧,魚是活不了的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指的是水看上去很清澈,注意 看上去 實際上裡面是有溶解氧以維持魚類的呼吸,以及魚類呼吸釋放出的二氧化碳,而這些氣體溶於水的時候憑藉肉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