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 古風或漢服愛好者是如何看待維基大典(文言維基百科)的呢?

時間 2021-05-30 12:18:35

1樓:劉小倦

能讓愛好者,有乙個自由編輯的平台,我覺得很好。

說一件事。

維基大典剛出來那兩年,我在詞條「新加坡」裡,半開玩笑地添了一句「其國多鴝鵒,類烏鴉而赤喙者也」。

這句描述居然存活到了現在,也是挺意外的。

鴝鵒就是八哥,這東西在新加坡真的很常見。

2樓:

先說凡例。

五︰毋白話:大典之立,為正文風,以匡世道。是以務請體裁慎密,辭理俱到,以登大雅。

八︰明古今:古今用詞,自有相異。大典立於當世,上承明清,下啟百年,用字遣詞,難以但從一體。是以可古則古,不可則今。若數學家之稱疇人,經濟學之稱計學。

可以看出,文言維基一味崇古,務求文詞馴雅(「為正文風,以匡世道」這個特別大而無當,就不能好好承認「擴充套件文言的使用邊界」嗎),基本就違背了一般辭書類編纂所要求的語言平實,以及術語標準化的原則。特別是「正典」裡面有不少基於嚴復譯文的詞條,須知嚴復譯筆過於靈活,為求淵雅,一詞數譯,放在百科全書裡面就是災難。

而且嚴復的行文,不加刪改,多不適用於百科全書的行文。比如「計學」這個詞條(剛好是我的專業),

而條目以嚴譯「計學」為主,都不知道以後撰寫「計量經濟學」、「巨集觀經濟學」等分支條目怎麼能夠在名稱上和主條目形成系統的統一,然後這有引出乙個問題,大量棄用通用譯名,而去蒐羅使用「嚴譯」已經更早的譯名是否明智合理,特別是這種社科類的條目,沒有確定的譯名表,裡面大量術語不成系統的替換,幾乎就是災難。

然後該學科的核心內容,相關概念,分支學科等等等一點沒提及,作為乙個百科詞條是非常沒有章法且不合格的(說到章法,大典裡的章法一篇也大有可商榷之處),但是卻被管理員列為了「正典」。基本上其他條目更不足觀了。

(沒寫完,還有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Mark一下慢慢補)

怎麼看待這個維基大典,小圈子的遊戲,如果作為百科全書評價不高,管理員沒有制定明確合理的指導思想和編輯體例,形成一種又類似類書,又類似文庫,又有一點像百科全書的四不像工具書。上面的問題幾乎都不是語法語用的問題,純粹是指導思想和體例上混亂。基本反映了編纂者基本沒把它當做百科全書,顧不得章法原則,僅僅拿來作文言文撰寫的訓練場地和試驗田

3樓:

愛好者不等同於踐行者蹭蹭正向面爽爽就算了,還真指望老弟老妹去啃大部頭?人愛好的可多了去了,古典說唱流行金屬,都愛好,乙個也唱不出來彈不出來

天文地理歷史都愛好,讓他叨叨?能叨叨出知乎大V/二手文學家一成水平都難

物理化學生物這自然哲學也少不了,什麼粒子/原子分子/光物/凝態,現代古典的爭論,老哥們的愛恨情仇都小事,都愛好。

這背後不好看不好玩不好聽門門道道角角落落人可不愛好

4樓:薊遼督師孫承宗

說一句討罵的,娛樂性有一點。但是網路上現代文言文帶有的通病是解決不了的。。。。。。想要用文言化詞句來表達,但是怕人看不懂,乾脆就古風一點,結果搞得古今雜糅(和某些中英雜糅一樣),最後娛樂性有了,但是較真來看總有點不倫不類。

在古代某些詞語不再通用的情況下,為了能讓人看懂有些妥協也就不得已而為之了,更何況大多數大家追求的只是抖個機靈,懶得較真。就像B站的八國聯軍字幕一樣,大家只是樂於看到「八國字幕」刷屏本身,對和不對很多人懶得糾結。

順便說一句,對於有些人來說,什麼叫「槓精」?

「我」不糾結的地方「你」去糾結較真,那就是折我面子,那就是槓精!

作為漢服愛好者,你是如何收納漢服的?

寧霜白 漢服收納,就是掛著。我宿舍掛了一櫃子的漢服,讓我平時穿的衣服都沒地方放,之後掛在床上。真的是太多辣!所以收納很重要!後來想想還是得好好收納。像新買的漢服和常穿的漢服就掛著不怎麼穿的或者季節未到的就疊好放進櫃子。嗯,我是這樣收納的! 赤麋 話說,一般漢服這種東西,是得好好寶貝的,最好用掛衣服的...

如何看待國風愛好者身穿漢服還原經典CP傳說?這個七夕你是怎樣度過的?

心上人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是中國傳統文化節日之一,我們中中國人自己的 情人節 現在有國風愛好者在七夕節這幾天身穿漢服還原經典愛情故事,這是把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瑰寶再拿出來欣賞,也不失為一種傳承方式。而且隨著漢服的火熱,現在年輕人們對傳統的文化精華也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也越來越有市場。其實挺羨慕題...

漢服圈(以及漢文化 漢服愛好者)如何看待織羽集?

夢裡乙隻貓 也就那樣吧,衣服質量一般,看他們家的東西是常年缺貨的狀態,11月初買的東西,秋裝把,要到12月才能到,冬裝都要穿起來了才發貨的,這種飢餓營銷估計就是徐嬌在國外學到的東西吧,畢竟前幾年東西發貨還挺快的,沒有的東西直接顯示下架還挺良心的,現在都是預訂,我也不知道預訂個啥玩意兒,估計是恨不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