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一定要有這麼多象徵和隱喻嗎?

時間 2021-05-07 03:58:11

1樓:北原

隱喻有時候就是讓你發現「這樣也行??」「還能這樣??」,其實很多都是看理解人的個人解讀,不一定就是作者本意,是按這種理解也許能有對作者意圖更深層次的理解。

其實是一種試圖與作者共鳴的途徑,其實是一種蠻好的拓寬自己表達方式的方法。

2樓:一素

不是一定要有這麼多,對於我這麼乙個普通觀眾來說,重點是要看得懂,要符合電影邏輯。不是說電影全由這些鋪滿,但好的電影都至少有那麼一兩個。就像導演給的乙個謎,沒解出來也不影響我對整個劇情的判斷(當然如果是關鍵隱喻應該導演也不會拍的那麼晦澀難懂),解出來會有一種額外的驚喜吧。

3樓:糖果豆子

文學才有隱喻,視聽語言是具象的。導演用文學思維拍電影,天天說台詞,說對白的那種電視劇集,那也是導演的愛好,咱們管不著,但是只會用文學手段拍電影的人,視聽思維能力是弱雞的,充其量算個不入流的導演。

4樓:颯天

話不多說。接下來解讀一下《雪國列車》這部電影的各種政治隱喻。

一、列車

毫無疑問,列車隱喻著人類歷史上的一切階級社會。電影劇情對這個隱喻已經展示地比較直接了,從車尾到車頭:

*尾部車廂,象徵著階級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最為悽慘,也最具GM性;

*蛋白質塊生產車廂,象徵著給底層社會提供生活最底保障品的最下服務階層;

*維護列車秩序的軍隊,象徵著國家的暴力機器,他們在最底層的邊緣;

*植物區、水族館等,象徵著技術勞動者的中間階層,相對於底層而言待遇稍好,但對社會變革無所適從,他們既服從於統治階級的權威,又對底層勞動者懷有同情與恐懼;

*高階乘客車廂:象徵著腐朽的統治階級,越往車頭走,墮落地越徹底

*引擎車廂:象徵著階級社會最高統治者,一直控制人類社會方向的最少數

這些隱喻展示地已經很直接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影高潮部分的一段台詞反而過於直白:「這列車就是世界,我們就是全人類」。如果講究留白的美感,不用這麼直白

5樓:Kim

你去看《百鳥朝鳳》半小時,你就知道象徵和隱喻的重要性了。

沒有象徵和隱喻直接用旁白說出全部感情,是一件很彆扭的事情。

我認為文學是一門含蓄的學問,電影也是。

文章絕大多數時候都可以濃縮成一句主題,例如《妻妾成群》(後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就是封建禮教對人的殘害。

但它始終是一句道理,不會讓你感同身受,不會讓你的心靈獲得震撼。

而文章和電影可以。

這就是文章和電影的魅力所在。

象徵和隱喻是視聽語言的一部分,通過視聽語言來層層遞進,感染你的情緒,達到你與影片共鳴的效果,電影象徵和隱喻目的就達到了。

而且我們已經習慣將物賦予精神含義,比如衣服有展現自己性格的功能,而不在單單是蔽體的一塊布。

所以說對於電影中一些隱喻和象徵,有必要了解。但沒有必要全部一字不差背下來。

6樓:何許人

電影、藝術化的表達不止是能感受到的情緒那麼簡單,否則你看到男女主人公一抱,坐在台下哄叫一聲「哇」不就好了?

我覺得不是老師把電影教成高考語文作文;相反是你把教學理解成了高考語文作文。

對於隱喻的解釋,沒有標準化的衡量座標,觀眾有觀眾的理解,導演有導演的表達,可是這是你學電影必須經過的一部分,你也不能說「沒有標準這個東西就不存在。」而且對於隱喻的挖掘,埋線,運用恰恰是一部電影閃光的地方,是欣賞過程的一種快感,是非常好玩兒的事情。

當然,隱喻也會被過度解讀,會讓人審美疲勞,但他確實是藝術的一種方向。

不是每一部電影都這麼抽象,但直觀的表達,在某些時候往往顯得蒼白無力。

學習藝術,你要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每個作品的理解;也要懂得讓別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你的作品。

7樓:林彬懋

顯而易見地,在幕後幫助導演串接這個「視覺意象」最重要的兩個角色就是「編劇」與「攝影」,甚至「導演、攝影、編劇」從一開始就不可分割。由於電影製作昂貴,所以很多電影都是先以平面圖片依據劇情的開展組合而成,然後去尋找製片人投資,成立製作組。

卡爾維諾曾說,他所有的故事均起源於乙個「視覺意象」,不斷地與語言搏鬥、與世界建立關係,企圖將各種知識網羅於乙個有限空間,卻因對抗無限的妄念,而跌入細節所造成的暈眩。這裡所說的「視覺意象」的建立也就是近代小說所努力的方向,將過去的神話往未來延伸,以示「無限性、不可計數性、時光的凝聚」等細節的網羅在「乙個有限的空間對抗無限的妄念」。這是卡爾維諾在自己的故事裡暈眩的原因。

這樣乙個「視覺意象」或「意象」通過視覺效果,很多都是「過現未」的瞬間結合,所以在那個「瞬間」裡,乙個「真實的、想像的敘事」可以將宇宙的無限性、不可計數性、時光的永恆、現在的凝鑄、輪迴的反覆等,整個編織在乙個充滿生機的現實世間,而這樣的生機如果愈活潑,則電影的「象徵、隱喻」就愈豐富,而不是只是說了乙個故事。

從這裡看電影,電影本身就是個神話。李維史陀曾說,對於沒有文字、沒有史料的匯集而言,神話的目的在於使未來盡可能地保持乙個與過去和現在相同的樣態。這樣的說法甚佳,因為神話或電影給了人們一種可能了解宇宙萬物的幻覺,甚至可以一舉而窮宇宙萬理。

「編劇」在這裡的作為可以很大,因為「文字」最初的創生是為了說明乙個「無文無史」的渾淪狀態如何破繭而出,所以只能是「形象文字」,而不可能是「邏輯文字」,以其所描述的物件為「非邏輯性」,其「由無入有」之過程為「編劇」,其「以有釋無」的造作即形成「意象」(「超本體」,me-ontology)的靜態,其描述「意象」形成的過程則為「由無入有」(「宇宙論」,cosmology)的動態。這樣的「編劇」完成了以後,「導演、攝影、編劇」其實是一體的,起碼那個感知訊息所匯集成的「精神意象(mental image)」是不可分割的。

這裡的「無」不是「空無一物」,而是《老子》的「無,名天地之始」,而「有」則名為「萬物之母」,「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有無相生」為「超本體」論,以「有」逆溯並還原為「無」在純理哲學上屬「形上學」,但以「編劇」之「有」論電影之成形,則為「萬有」(ontology)論,為電影的「本體」論,而電影集結了所有其它功能而成形,則屬「宇宙現象」論或「宇宙發生」(cosmology)論,為「形而下學」,但從「本體」到「現象」,在「劇本」的規範裡,乙個相應一致的和諧性將存在於「電影」裡,曰「天秩有序」(cosmos)。

8樓:吃火鍋數籤籤

世界本是隱喻,人對外在事物的認知即是隱喻該物質的過程。在隱喻之上,人還可以借用他物表達思想情感。

至於是不是一定要有,倒不一定。

9樓:趙子

父親曾對我講:賈樟柯的電影又悶又無聊,但是拍的真tm好。

我與父親將那些悶片統稱為"文藝片",並且長時間只能理解他說那段話的前半句,每每久坐於電腦前的他也懶得向我解釋過。

直到被應試教育壓得喘不過氣之後去學習編導,一位名為許萬勝的老師朝我開啟了電影世界的大門。

曾經端坐在電視機前想好好看看究竟它何德何能拿金獅,而五分鐘不過便氣急敗壞拿起遙控器換台。

《三峽好人》是我對題主最好的舉例論證

你喜歡一位姑娘,你對她講:"我想和你在一起"

姑娘被你博得一樂呵,回到家,你的床上仍是空空蕩蕩。

你喜歡一位姑娘,你陪伴她慰藉她,你默默守在她身旁,她習慣了有你。於你於姑娘,兩個人的心房總算都被佔據了些許地方

電影亦是如此,爆公尺花電影將包袱淚點堆砌在一起,戲劇化的情節看的你血脈噴張,日公升月落,你仍是一坨行屍走肉。

悶片將象徵和隱喻珠連一起,每每看出一點,你就會心想:"應該是這樣吧,起碼我是這樣想的",久而久之,這部電影成了捫問你心靈的內心戲,斗轉星移,你開始思考人生與理想。

10樓:Raaain

作為乙個比較喜歡看懸疑電影的大學生來答一波。嘻嘻我覺得一部電影就是乙個故事,而其中的什麼暗喻,意象之類的也就是電影的敘事手法了。

那麼敘事手法一定要用暗喻嗎?我覺得不一定。

電影有很多態別,像什麼喜劇,動作,劇情,懸疑,驚悚,恐怖之類的。不同型別電影的敘事手法大致相同,但是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別。比如像純喜劇電影(不是什麼黑色幽默的那種,比如《驢得水》之類的)像一些賀歲電影,不需要什麼對映,暗喻的敘事手法,他們只需要把觀眾逗笑,當觀眾開心就ok了。

但是像一些劇情類,懸疑類的電影(比如《恐怖遊輪》之類的)就比較需要運用對映,暗喻之類的敘事手法,來給觀眾暗示,讓觀眾自己去理解其中的含義和奧秘,最後自己挖掘出整個故事的主旨,get到導演編劇的意思。

11樓:BGHECK

象徵和隱喻應該是作為電影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有些電影把二者顛倒過來就是本末倒置了。

因為大多數人看電影還是為了看電影講了個什麼故事。

12樓:難不成

我一向認為好的電影或者說可以稱得上藝術的電影作品,不存在過度解讀和不解度的差異。

這裡與高票答案 @貓蝟獵猖狒猇獠 的答案有些差異。

我從乙個非專業人士的角度看,我認為絕大多數的藝術作品都是開放式的,電影更是如此,對於電影這種藝術形式的解讀是取決於觀眾的,觀眾想怎樣解讀那就怎樣解讀,不解讀也可以,因為這就是藝術。

從另外乙個角度說這個問題,我認為,電影中的隱喻不只是導演苦心孤詣地設計的(當然導演的設計還是主要的隱喻),在拍攝剪輯過程中渾然天成的,還有不同觀眾群體對某個細節的不同理解和認識,都可以稱為是隱喻。

我們反感的不是過度解讀或者不解度,我們反感的那些有一點想法,通過一點細節就對電影的整體大放厥詞,在網上洋洋灑灑地公布於眾,自鳴得意的那些人。

這裡我還想回答以下答主的問題,但是現在有點沒心情,先把想說的列在下面,有空補充。

隱喻改變結局:舊版《喜劇之王》的結局

精神分析片:《洛麗塔》的表世界裡世界

隱喻表意:《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中的條紋

13樓:

其實我覺得吧。。。很多人非黑即白的毛病一直沒改掉,我的建議是,解讀可以,但不確定的事情別太肯定。

首先乙個,芸芸眾生,說實在的,IQEQ超高的可能就那一丟丟,剩下的大家差距可能不超過兩位數,要是乙個事情,大家都看不出來,你解讀了一堆,代表你特聰明嗎?其他人反智不思考嗎?不思考的人存在嗎?

界定其他說自己過度解讀的人反智不思考,這本身就是很傲慢的想法。

其次我覺得電影作為大範圍無限制自由觀賞的娛樂,那就注定了就算其要有象徵和隱喻,那也應該是觀影的大部分人都能看懂才算得上是成功的象徵和隱喻,因為大多數人沒這麼笨,你也沒這麼聰明,不然為什麼不在小眾俱樂部裡面放?想賺錢又不想把故事說清楚,彪子都不這麼立牌坊的,電影第一要務就是把故事講好,如果故事沒講好還要加內涵,只會像陰陽怪氣的呢喃,這種破事,你會,我會,大家都會。

為什麼總有這麼多人一定要上公尺蘭理工呢?

Elena 公尺理的不好在於難畢業並且入學不容易?您對乙個學校好壞的評估是不是有什麼誤解呢?入學難並且畢業難不正意味著這個學校的優質嗎?足夠優秀才能入學,達到學校的畢業標準才能畢業,畢業了更加優秀。哪有輕鬆入學輕鬆畢業為學渣準備的優質學校呀?那趨之若鶩的人不就更多了?公尺蘭理工大學在世界綜合類大學Q...

為什麼現在這麼多男人都一定要女方懷孕了再想結婚?

啥呀都是 這不能說我們男生不負責任,不積極,不上心,真的是沒那個能力去給你我想給你的未來,所以結果不曾想過。再加上現如今人人都看場面,女人也都挺在意這件事,畢竟是要託付終身的嘛。我想錢這方面是大多數男生為此感到頭疼的事。因為我們男生心裡都會想,我要告訴全世界,我愛的人,一定是要終有最好的。 哎喲喲 ...

魔獸世界中,為什麼聯盟和部落能夠有這麼多資源承受這麼多次戰爭?

最新的cg裡,部落殺聯盟猛的一筆。然後,聯盟乙個復活圈重來一遍。所以人口問題其實只是復活問題,只要不是主要人物,死了都能復活。但是大佬死了就真死了 女王不算 魔獸世界裡城市化率非常低,你們年輕人可能不知道,當年洛倫丹淪陷的時候,雙方兵力加一起也就百十來號人。絕不是為了妥協硬體機能把戰鬥規模縮小了 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