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第 90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電影《伯德小姐》?

時間 2021-05-10 04:42:22

1樓:灼灼

*I wish I could live through something

一無所有的年紀卻總是年少輕狂,喜歡標榜自己的不平凡,不遺餘力地去追求夢想

文化氣息的東海岸,有趣的生活,自由的靈魂

*青春裡一定會和媽媽之間發生的對話,我都不記得類似的對話在我們之間出現過多少次了

「I am sorry I am not perfect」

「No one is asking you to be perfect, just considerate would do」

潛意識裡,媽媽總是不喜歡自己,所有說道都是刻意挑刺,明明自己已經盡量達成她的期望了,她卻總是不滿意

*每個人經歷不同,承受能力和期望值都不同

把富人家孩子的煩惱和貧困戰亂地區的孩子相提並論是不公平的,因為不夠窮所以就不能有煩惱算是哪門子道理,擅自把這些痛苦歸類為矯情只是源於嫉妒。

可能做了一切發現也不過如此,但如果不經歷便永遠不會甘心。

我覺得最戲劇性的是:She and her best friend caught their boyfriends kissing in the toilet…

♀還是沒逃過鈣片

2樓:「已登出」

我還挺喜歡這部片的。

故事的開頭就是女主跟母親爭論上高中的問題,一心想奔個好大學的她不想被母親安排上個便宜的教會學校。只想離開西部,去東部的大城市。

但還是只能被父母安排。電影中間就是乙個理想,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一點的美式女高中生的日常生活。

多多少少能在乙個銳意又叛逆的角色身上找到一些共鳴。但自己沒她這種勇氣和決絕。畢竟她在車上跟父母吵架的時候可是直接用跳車以明志。雖然結果並無卵用。

還有學文科很難賺錢在她想待的地方立足啊,還是太年輕了。但是學文是她的愛好。

3樓:胡 恪

大概,我也有過這樣的叛逆期吧...

偏遠的三線故鄉配不上我,總想要遠走高飛。可等到真的離開了,開車穿梭在故鄉的街道,才發現自己是有多麼留戀這土地。

4樓:

好的電影如果僅僅只產生共鳴,那是算不上好電影的。小孩子都有那個叛逆期,只是伯德小姐比較激進。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那樣的叛逆,所以伯德小姐只能代表少數人。

電影的敘事、情節並沒有到讓人覺得叫好的的程度,情節平平。

伯德小姐最後與母親和解,表示對她理解,也並沒有什麼讓人驚訝與叫好的地方。那都是自然的事。

好的電影會叫人思考,但僅僅只有思考是不夠的。而且這部電影雖然能讓大家有所思考,但思考之餘也並沒有其他的什麼見解。

而且奧斯卡的評委都是成年人,有所經歷的成年人。因此這電影帶來的一些思考在成年人看起來是比較廉價的,因為他們早已明白了。這些思考甚至有些多餘。

因此《伯德小姐》比較適合年紀小一點的年輕人看,或者是心智還不太成熟的人。但是,很多年輕人,未必就走到了伯德小姐那麼極端的程度: 她想離開那個窮家,想和富人交朋友,想住在豪華的房子,想離開處處管教她的母親,看不慣他哥哥嫂嫂非主流……在一般大多數未成年人觀眾眼裡,伯德任然是那個被嘲笑的物件(因為大多數未成年人可以意識到那樣是不好的),所以這對未成年觀眾的教育又減少了幾分。

但是,和那些動作大片比起來,《伯德小姐》真的算是有內涵的電影。

5樓:鱷魚陶罐

豆瓣上此條目下一條很高讚的短評是「你中國人永遠不會有這樣的青春」。私以為是對此片很有趣的旁註了。

Lady Bird幻想自己住在漂亮的大房子,喜歡帥哥,嚮往大學裡光鮮的生活,甚至對父母為自己的名字都不滿意...

這種「想成為別人」的心,和上面這兩天短評倒是暗合了。

雖然我是男生,但很多地方還是挺有共鳴的。

6樓:灰色化妝

影片是對「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一句的反駁。十九歲,中二的年齡,覺得眼前無比苟且,而遠方是灼灼的。可當走到遠方才發現,那裡又是另種苟且的當下。

這時回轉身看家與朋友,看出了港灣的模樣,也明白了自己實際可以和哪個世界接壤。問題是,只有走過這一遭,才能了解這一切,那就意味著,青春時必會來個大翻天,不搞個雞飛狗跳、人死牛瘟絕不停止。而今,倒是心疼影片中的父母,看著克里斯汀一番折騰,勸說吧,被她懟,不管吧,看不下去,只能忍,等她受傷再來接手。

孩子經此掙脫牢籠展翅成長,父母則是命裡還債。

7樓:Echo

一部好電影,必須是個好故事。乙個關於人的故事你必須在故事了能感受到人物的變化和成長。中文譯命無法把lady bird的隱含意思翻譯出來。

大部分人的青春都是這樣,叛逆渴望自由,渴望像小鳥一樣去更大更有趣的地方。無法準確認識自己接收自己,會有的虛榮也會說點小謊,還有與父母的"相愛相殺」。女兒與母親的關係實在太微妙了,雖然都知道對方是愛著自己的可是有時就是不願放下身段來溝通。

機場那一幕看得淚崩,我希望自己以後不要與女兒那樣。雖然最後女主意識到原來外面的世界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彩,而原來的生活也還挺好的。她不再需要lady bird這個名字來標榜自己,她終於可以認清自己,接收自己。

這就是成長。喜歡女主勇敢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喜歡的人,而且付諸於行動。

8樓:Bennyoooo

我沒有勇氣在車上告訴Kale和那個social queen我想去舞會。

甚至沒有勇氣拋棄Julie尷尬地融入Kale的圈子。

但我的生活也有著Julie, 那個穿短裙的女孩, Kale, Danny, 那個修女,媽媽和爸爸,薩克拉門托和紐約,相似的角色。

9樓:代姝

很酷,這部電影讓人心動的就是,真實,細膩

媽媽帶著女兒買衣服的場景經常出現吧,雖然是大賣場,但是從來都是幫女兒挑衣服,媽媽始終穿著,一直穿著的都是那件醫生服。很真實的表達,因為媽媽的性格比較剛烈,所以不可能說出太多煽情的話,就憑這個從來不給自己買衣服的細節,太讓人感動了

這裡面我最想談的就是媽媽,真是個很偉大的母親,她其實很累,奇怪的兒子兒媳,抑鬱症的老公,老公還失業,嫌棄家境的女兒,本人的動作是個心理醫生。等於又要承受很多來自病人的負面。但很偉大的是,精打細算的承擔起家裡一切家務,晚上洗完衣服去上班,對兒子兒媳雖然苦惱,到沒有嫌棄,對外界努力調動起自己的一切去迎合。

帶著女兒去看漂亮的房子,骨子裡還是崇尚奢華的吧,誰不想要,但是願意把所有的一切奉獻給家庭,連給自己買一件衣服都免去了。

有沒有覺得媽媽像是一位伯德阿姨~

母女很像^_^

10樓:colorfuL

看《Lady Bird》彷彿在看自己的自傳電影。我以前就是這樣的,虛榮,從眾,不知滿足,叛逆,和父母總是在爭吵不懂溝通,認不清自己現狀,好高騖遠,以為自己是最special的那個,渴望成為任何人,除了自己。

克里斯汀的母親對她的控制欲很強,對她過分關心,對她挑三揀四,對她冷嘲熱諷,和我媽簡直一模一樣。可是我真的很愛我的媽媽,最重要的是,我知道她也很愛我。

小時候想過,下輩子投胎一定要成為乙隻小鳥,麻雀也是可以接受的,至少它可以自由自在的飛翔。青春年少之時,最怕拘束。

高中的時候渴望去外省上大學,省內的學校都不在考慮範圍內,有著各種各樣的夢,偏偏不希望自己是個普通人,過父母希望我過的那種平庸的,毫無變數的,很安全的,一眼望到頭的生活。

我以為自己不會戀家,可是當我離開那個城市我才發現只有那個地方,才是我的歸屬感,每一次回家都恨不得多發幾條狀態讓全世界都知道我回家了,我超幸福。

《Lady Bird》劇本太普通了,普通到它就是我們小時候經歷的青春期,但就是因為這些普通,才讓觀眾感同身受。這部電影有友情,有和父母的親情,有和兄弟的親情,有愛情,有師生情,特別瑣碎,即使導演有簡有繁,但是每一條感情線都特別有代入感。天啊,我愛死這部青春片了。

很多地方我都差點哭出來,直到克里斯汀的母親送她去機場,回家路上獨自開著車突然痛哭那一段,我和她母親一樣,再也忍不住了。我彷彿看到我的父母送我上大學的那一天,他們一步三回頭嘴上說著「我們走啦」心裡卻對我一萬個不放心的樣子。

我突然特別想他們。

對於一部電影,我很主觀的評價了自己的感受,那說明是真的講到我心坎裡去了。

11樓:龍荒

女孩跳下車的瞬間真的炸裂,這個比喻很棒,我們的生活就像高速的轎車,父母坐在駕駛位喋喋不休,想要把你帶向他們希望的方向,如果你對一切都無可忍受,就跳車吧。

年輕人應當盡力去守護自己的獨特性,哪怕只是給自己取個怪異的名字。

世間的人都難以互相理解,但有些人之間更難,比如父母與子女。

怎麼說呢,關於愛情的故事看的越多,就越覺得愛是為了逃離現實而編織的謊言。

小時候,許多孩子都學著去扮演成為另一類孩子,同時,他們不是那麼的敢愛自己。

這部片的第二個震撼點:Bird 問媽媽是否喜歡她,媽媽回答說我當然愛你呀,Bird繼續問:「我當然知道你愛我,可是你喜歡我嗎?」

刷牆的鏡頭也很棒,我們都有將一切埋藏在下,重新再來的機會。

看到最後感覺還是有點像宗教宣傳片,我不喜歡非要給精神找個歸宿。

12樓:

看似平淡瑣碎的生活、娓娓道來的敘述,實則歲月的烙印、成長的重量便在其中。影片中,體會最為明顯的幾個因素。

1.原生家庭是每個人無法選擇卻又影響一生的,集可貴與無奈於一身。

2.青春期(其實不只青春期)的叛逆與陣痛,那沉浸其中的、自以為是的自我判斷與意淫。

3.父親,巨大的壓力,身心抑鬱,卻能在面對女兒時,給予滿滿的溫暖和關愛。

4.母親,那份高冷堅冰下茫然脆弱的愛女情感,常常由於置入感太強而讓人難受,但只有真正懂得的時候,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情與炙熱。(觀影時只是覺得她的氣勢異常熟悉,特別有范。

後來才醒覺是謝耳朵那位虔誠信仰上帝、堅持祈禱的強勢媽媽。其實,如果謝耳朵過來當lady bird的哥哥也不錯)

人生的路,常常在回首時,才能體會得真切。

13樓:Estelle

《Lady Bird》講述了一段真實的青春故事使我們從中找到過去的影子曾經年少時我們都嚮往外面遼闊的世界像鳥兒一樣迫不及待地逃離從小長大的家逃離太過熟悉的一切父母期盼子女成材的願望與實際生活中子女的叛逆反抗帶來無法避免的小衝突小矛盾這些構成了真實的生活細節但表面的冷酷終究無法掩飾內心深處的關愛與在意家人的意義就是參與彼此的人生成為你在這個世界上永遠的牽絆

如何評價第 90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電影《華盛頓郵報》?

李公子 其實現實主義題材和現實主義電影敘事手法並沒有過時,或者說永遠都不會過時。近年來好萊塢反高潮反套路的電影敘事大行其道,但是並不成功。史匹柏在本片中做出了一種示範,那就是敘事手法的現實主義的套路其實有的是,就看怎麼去排程。反觀中國,前兩天看的 秋菊打官司 這種教科書一般的作品其實在整個冷戰之後的...

如何評價第 90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

本來他們要有續集的時候我還在想為啥要有續集,彼此當一場夢就很好這回男配出事兒了估計可能拍不了了 換人的話估計,反正感覺不會好 一提到義大利我就想起來二代教父麥可,嗚嗚同樣是那樣美麗的小鎮子,甜茶就好幸福 整個故事好乾淨,好細緻。 Lanterntern 一切過於理想美好了,以至於讓人認為這世間所有其...

如何評價第 89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Moonlight)?

阿強的星圖 維特 月光男孩 我會向月亮尋求那聖潔 月光男孩 MOONLIGHT 是由巴里 傑金斯執導,由馬赫沙拉 阿里 娜奧公尺 哈里斯 安德烈 霍蘭德主演的劇情影片,該影片於2016年10月21日在美國上映,並在第二年獲得第八十九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該片講述了喀戎從孩童到青年時期的成長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