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看戲的時候能聽懂戲曲的唱詞嗎?

時間 2021-06-01 13:08:09

1樓:摩醯首羅

這個最好分開來看

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戲曲曲詞中不懂的地方主要是兩種,一種是文字寫作時候的口語,還有一種是用典

第一種是很多種文學形式都會出現的,比如詩經楚辭中的「兮」,比如元曲中「每」 「恁」這些字,比如水滸傳中魯達和楊志的自稱「洒家」,比如西遊記中每個角色都愛用的「憊懶」 「夯貨」,比如紅樓夢中表示時間的北方方言「多早晚」。其中大多出自於作者生活時代和地區的語言習慣,這個是很容易懂的,只不過經過了這麼多年,我們的語言習慣發生了改變這些詞不再普遍使用了而已。

第二種,是文學家參與戲劇創作一定會出現的問題,自從《古詩十九首》開始,詩人就沒有放棄過在作品中掉書袋的努力。比如《竇娥冤》中的「東海曾經孝婦冤」 「萇弘化碧,望帝啼鵑」,雖然不算十分生僻的典故(想想辛棄疾的八百里和五十弦),但恐怕更多的還只是為了押韻和顯示自己的文化水平。這種詞在詞作者和表演者來說算是炫技,而對欣賞者來說也是享受(畢竟古代應該沒有要求熟讀《單刀會》並背誦全文的課本……)

說起在唱詞里拉典,也大致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拉本朝的典故;另一種是想起哪說哪。

拉本朝的典故比較好辦,這一般是同乙個故事,到了後半段對前面的乙個總結。比如周信芳先生錄的《鹿台恨》裡有幾句「最可嘆」,唱的全是這個故事中的人物。再比如楊家將,自從七郎托兆開始,從楊令公到楊六郎再到佘太君,張嘴就是雙龍會大郎為國盡忠二郎短劍穿心這些,這種比較類似現在電視劇集裡角色進行回憶時出現的閃回鏡頭。

因為故事基本是連續的(尤其《鹿台恨》是全本《封神榜》的乙個章節),這一類觀眾不會覺得陌生。

第二種比較麻煩,這類唱詞的出現很有可能是演員的炫技或者湊時長(不是傳說有次唱坐宮鐵鏡公主誤場了,余叔岩先生的楊四郎連著唱了七十四個「我好比」嗎)出現的。比較典型的是河南越調《哭四門》有一段哭三弟鄭子明,趙匡胤從夏禹哭皋陶一路唱了四十八個典故,要想聽懂得通讀《封神演義》《東周列國志》《鋒劍春秋》等多部話本,這種就需要觀眾多聽戲來加強理解——不過因為唱腔本身也很熱鬧好聽,在欣賞的時候懂不懂曲詞並不是主要障礙。

孩子一歲的時候能聽懂哪些話?

石家莊機械楊 其實,我感覺寶寶很小的時候雖然不能說不能講,但是什麼都懂的,隨著寶寶不斷長大,反而很多事情開始變的不懂起來,要開始從頭學習起來。我家小孩子幾個月的時候,他媽媽就老跟他說把他送人,他就不喜歡跟他媽在一起,我就一直帶著。有一次吵架我摔了東西,當時我還抱著小傢伙,小傢伙就打我。然後我就把他放...

最怕突然能聽懂誰的歌呀

中國加油 陳奕迅當選首選必選 作為零零後極愛粵語林夕黃偉文的詞無數次讓我無法自拔陳奕迅容祖兒的聲音完美的詮釋粵語的含義敲重點 我高二因為乙個男生勞心費神心如死灰喪失希望將近一年時間是eason的葡萄成熟時和落花流水喚醒我重新學習的慾望每次那一句 枯萎的溫柔在最後會長出來 都讓我咬著牙撐過高三一次次崩...

你家的狗狗能聽懂你說話嗎?

丸子 感覺有的簡單的可以,自己的名字,爸爸,媽媽,吃飯,坐下,趴下,握手,擊掌啥的,其他的也會歪著腦袋瞅著你努力聽。剛才是正常情況下,在犯錯的時候啥都聽不懂,畢竟覺得跟你又不是乙個物種了 STAN 能的雖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它的小腦袋瓜就那麼大點兒,我們的日常交流足夠了。如下,我家狗詞彙大全 聽到後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