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託和定期理財一樣嗎?

時間 2021-06-02 06:29:06

1樓:一生呵護

銀行理財指銀行主導的且在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銀行代銷的其它金融機構、投資公司的產品不在此範圍。信託產品指由信託公司研發、設計並作為受託人的產品。

2樓:地球居民胡圖圖

信託法的規定,乙個集合資金信託計畫裡,300萬以下的個人投資者不能超過50名。像一些大的信託公司,選擇的交易對手實力強,單個專案融資額度一般很大。比如像融創跟信託融資,一般單個信託計畫就幾十億規模,只有幾家頭部信託公司才有這個發行能力,全國那麼多客戶搶50個額度,會很難買到,而且300以下的收益率也比300以上收益率差很多。

建議要麼湊到300,可能任意挑選產品;要麼就只買100的信託,剩餘100做做銀行理財,等待其他好的機會

3樓:可轉債那點事

作為拆遷戶,如果之前沒接觸過理財產品,不建議直接買信託。現在的信託產品很複雜,有的是資金池,那怕直接對應的有具體專案,但作為乙個外行,專案能否盈利,盈多少利很難把握。風險還是比較高的。

建議還是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吧,選夠買人數最多的產品即可,雖然現在銀行理財產品說要打破剛兌,銀行還是很愛惜自己的聲譽的,輕易不會打破剛兌。風險較低。

還有,買理財產品的話,不要200萬都買乙個產品,把所有雞蛋放進同乙個籃子裡,要多分幾份,分散風險。

4樓:經典

當然不一樣了!信託聽名字就是信用託管方式,你將資金託管給信任的信託公司,由專業人士用來投資約定的專案。而理財呢是通過符合資質的金融機構,通過募集的方式將資金募集起來投資到合同約定的金融產品中。

它的發行主體就是不同的,產品細節也有很大區別。

5樓:李啞巴

你不是合格投資者,好好在銀行理財,然後多賺點再說……不要貿然貪圖百分之幾的收益,風險承受能力不夠的前提下,所有投資基本都是賭博……

6樓:開心

信託和銀行在國內,屬於同一級相互比較的兩種產品。同屬於銀保監會,都有相應的法規;乙個面對廣大人群,乙個面對少數富人。

1毋庸置疑,可以買,(不信大知乎可以搜)

2分散不分散,待情況而定(你的情況並不建議分散)。只夠信託起步的話,前期盡量復投。不分散理由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332362486/answer/7344498703信託產品、理財師、平台多對比。

7樓:T燃

定期理財收益低但是相對的非常安全、起投門欄也低、信託收益高些、不過相對需要考察的東西也多、風險係數高一些、不是自己了解的信託還是別投了

8樓:八零年代

只能說從產品結構上類似,但風險收益大不相同,截至目前看,定期銀行理財依然延續剛兌,但信託違約率已經逐月提公升了。所以,作為拆遷戶,如果總資金不到千萬級別,投交三百萬買信託,風險還是有點大。

9樓:花開花又落123

信託是理財渠道之一,同樣的專案在不同渠道由於渠道費的不同專案收益率也不一樣,目前信託大概收益率在8%到10%,換成金交所或私募渠道的話大概在10%到12%,至於公募或資管計畫的話看通道和專案約定吧。簡而言之,核心還是要看專案底層資產,投資標的,風控,背景等。建議選擇有優質資產抵押或央國企兜底回購的專案吧。

10樓:信仰XP

信託產品是信託公司發行的,期限一般在一年到兩年期,產品起點100萬,有大小額之分,目前收益在8-9%收益區間,目前買信託產品需要關注底層的投向和風控措施。

11樓:Germinated

從受託方來講:信託公司和銀行都是金融機構,只是信託公司還不完全受所有人認知,目前信託的體量也非常巨大;定存一般收益4-4.8左右,信託一般7-9(根據時間不同以及專案),因為信託的門檻是高於銀行的,而且銀行的大部分存款也會投入到信託裡面,所以相對來講還是信託收益性更高,但信託小額相對產品不多,需要篩選及預搶名額,銀行理財就隨便買了(一般額度充足)

定期壽險買60還是70,有什麼不一樣嗎?

企鵝爸 保障期多了10年,賠付機率高了不少,自然保費就貴了不少 建議保至60歲,保到70歲還不如再加點保費買終身壽,也可以選保20年繳20年或保30繳30年,這樣更合理 保險經紀人鄭巍 當然有不同了!交到70,多交10年,多保10年,保費應該也得多出不少吧!具體是保到60還是70,這個就看個人情況了...

腳氣和腳臭一樣嗎?

已重置 腳臭不一定就是腳氣,臨床上確實有一部分腳臭的患者伴有腳氣。腳氣是臨床上的足癬是真菌感染,對於伴不伴有足癬,需要借助真菌鏡檢,可以在顯微鏡下觀察,看是否能找到菌絲。另外,足癬的患者都有足部的水皰,脫屑伴有瘙癢。臨床上還有一部分的患者,是單純的腳臭也稱為臭汗症,伴有足部的多汗,是汗液被分解而放出...

愛和慾望一樣嗎?

護法居士 復次長者。愛等諸法建立根本世間合集。斯苦甚大。愛根本法有其十種。何等為十。一者以愛緣故而起追求。二者追求緣故乃生貪著。三者以貪緣故而興我見。四者我見緣故計為決定 五者決定緣故乃生欲貪。六者欲貪緣故即起計著。七者計著緣故而生慳吝。八者慳吝緣故而為執取。九者執取緣故即不防護。十者不防護緣而生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