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M 模型框架(又稱元模型)和一般的利率過程有什麼本質區別?

時間 2021-06-01 10:19:25

1樓:

根據建模物件的不同,可以將利率模型分為3類:

平衡(Equilibrium) 利率模型,以short rate r(t)為建模物件,包括大家熟知的Vasicek, BK和CIR模型。這一類模型也是最早出現的利率模型。開始為單因子模型,後來擴充套件為多因子模型。

其最大缺陷是將整個利率期限結構用乙個量r(t)進行描述,本質上無法刻畫短期與長期利率的 spread, 對某些產品如spread option的定價無能為力。

無套利利率模型-以instantaneous forward rate f(t,T)為建模物件。HJM作為這類模型的典型代表,包含了一大類的特殊情況.通過推導出volatility與drift之間的關係,保證了無套利條件的滿足。這類模型的特點是只需要指定 volatility function就可以唯一的確定drift function的形式。

最簡單的情況是volatility為常數 ,就是我們熟悉的Ho-Lee model (單引數). 再複雜一點,給乙個指數衰減的形式 , 對應的是我們同樣熟悉的 Hull-White model (雙引數) 。具體的數學推導細節可以參考貓神的回答。

這裡就不重複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要滿足Markovian性質,需要滿足更強的條件,參見我的文章。

市場利率模型,包括LMM(Libor Market Model)和SMM (Swap Market Model), 以Libor Rate或Swap Rate作為建模物件。畢竟,與前兩種模型不同, 這兩種利率都是可以直接觀測到的市場變數。再次強烈推薦貓神的文章。

2樓:

利率過程分為兩種:乙個是(瞬時)即期利率框架,乙個是遠期利率框架(瞬時遠期利率與遠期即期利率)。

瞬時即期利率也就是短期利率,滿足條件:$T2=T1=t$,即對利率$r(t)\equiv F(t;t,t)$的動態進行描述,以確定利率期限結構並對利率產品進行定價

瞬時遠期利率,滿足條件:$T2=T1\geq t$,即對利率$f(t,T)\equiv F(t;T,T)$的動態進行描述,以確定利率期限結構並對利率產品進行定價,其中的隨機變換是由某個函式空間中取值的隨機過程所驅動的.瞬時遠期利率模型主要是HJM模型

d_f(t,T)=\alpha (t,T)dt+\sigma(t,T) dW(t),

其中$t \rightarrow \alpha (t,T), t \rightarrow \sigma(t,T)$是適應過程, T為固定常數.

遠期即期利率模型,滿足條件:$T2-\delta=T1\geq t$,即對利率$f(t,T)\equiv F(t;T,T+\delta)$的動態進行描述,以確定利率期限結構並對利率產品進行定價,其中的隨機變換是由某個函式空間中取值的隨機過程所驅動的.遠期即期利率模型主要是BGM模型

d_L(t,T_)=\gamma_(t)dW^(t).

3樓:石頭

這個「一般利率過程」太模糊了...首先最常用的現在還是SABR或shifted SABR(負利率)然後HJM沒有stochastic vol

假設你說的「一般利率過程」是Libor Market Model的話(以下簡稱LLM)

1. LLM一般在forward measure下建模但HJM不是

2. HJM必須滿足drift和volatility在no-arbitrage下滿足一定條件

2. 本質:注意Libor是linearly compounded,不管是forward還是spot。

但HJM下我們建模的forward rate是continuously compounded,且在市場中不可測。

深度學習獲得模型,一般都是過擬合的 但在深度學習中,過擬合不是貶義的 why

勤而勉之 你這問題內容有問題。對於一般的深度學習問題,我們希望時的loss能夠越小越好。但是由於資料中包含有雜訊,所以不能夠完全擬合,否則就會使得學到的模型不能很好的用於測試集。但是對於一些特殊資料,資料中不包含雜訊,比如從微分方程中獲取到的資料,這個時候可以想辦法讓訓練loss降低至0 1 這時沒...

一般現在的電腦萬元機(筆記本)一般用幾年才會被淘汰(不是說用舊了,是說效能上被淘汰)?

齊河一家 1 CPU 15000內,CPU是I7 6700HQ 6000左右的,CPU也是I7 6700HQ2 記憶體 1W5,記憶體是16G 6K左右,記憶體是8G 可以加,目前成本是400左右 3 儲存 1W5,256G 1T 6K,128G 1T 4 顯示卡 1W5,970M 6K,960M ...

在選擇庫或者框架的時候,有經驗的程式設計師一般會考慮哪些方面?

秋風 看有沒有社群支援,看文件齊全不,如果有很多issue會首選,當然有中文文件就更棒了,然後看需求抉擇,看相容性,效能,成本,評估會出現什麼問題,看團隊的語言,學習成本,綜合以上 ze ran 誰在用?有叫的上名字的大公司在用,往往比較靠譜,也可以大概知道適用情景。誰在維護?一兩個程式設計師,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