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口增長是經濟發展的關鍵,為什麼很多人覺得生育加重家庭經濟負擔?這種總體與個體的割裂是什麼造成的?

時間 2021-05-06 06:47:48

1樓:

有個地方挺好的,你來了,好的壞的都見過了,但如果讓你再來,你累了不想再來了,也不想介紹讓別人來了。

人間對我來說就是這個地方,好的壞的都看夠了,厭倦了

現在人越來越被異化為工具,人都不像人了,都是工具人,生小工具人嗎?

2樓:

經濟發展帶來的物質水平豐富這是事實。但是還有乙個事實是個體得花錢去培養乙個人,還得再花錢去享受這樣的成果。他們覺得不划算,於是…

3樓:凱鵝

因為生產是社會化的,生產成果生產資料是私人占有的。

人口再增長,經濟發展都是人民富豪們摘果子,跟負責人口增長的被剝奪者有啥關係呢。

再者說,就個人而言,人生裡那麼多好玩的事情沒乾,去倒騰這些不香嗎?幹嘛非抱著經濟增長不放,去過一種次要的生活呢。人生五十年,想幹啥幹啥,而不是讓幹啥幹啥。

4樓:朱朱未未

出現這種個體理性導致總體福利沒有最大化的問題的時候,往往需要分析產權與外部性問題。放在題幹環境下,就是人力資源的產權歸屬問題,再進一步地,就是要分析人力資源培養(教育)的成本應該由誰來承擔、收益應該由誰來獲得。

我們首先假設人力資源是一項資產,在教育上花錢是一項投資,而不是消費。

隨著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合格的普通人力資源成為了不那麼稀缺的產品,家庭通過投資子女教育獲得的收益也隨之降低。舉例就是:同樣是本科生,60後很多輕輕鬆鬆混成了人中龍鳳,90後還在失業大軍裡苦苦掙扎,未來5年的收入可能還賺不回大學學費,更不要提光耀門楣,報答父母了。

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國家卻獲得了實際的好處:高素質的人在社會的方方面面就業,社會運轉變得更高效了,也就是說,隨著人力資源總體質量的提高和人力資源市場上的激烈競爭,家庭在教育方面投資回報率卻越來越低。國家得到了人力資源的正外部性(或者所謂的spillovers effect),但是並沒有承擔相應的教育學費成本。

好了,那麼家庭如何保持教育投資的高收益率呢?最簡單的思路是提公升子女競爭力。其中最普羅大眾(非權貴階級)的做法是,讓孩子在烏央烏央的人群中變得優秀卓越,也就是給子女超過同伴的更多的教育投資。

如我們所見,培優班、興趣班就是基於這種需求來的。

然而,當每個家庭都採取培優策略後,整個社會會在乙個更高的教育水平上實現新的均衡。於是,幾乎可以預見:家庭的教育投資回報率變得更低了(同樣的工資需要更多的教育投資),但是國家卻因為優質的人力資本發展得更好了。

如果國家什麼都不做,那麼過高的教育投資就一邊增加著家庭的經濟負擔,同時擠壓了家庭的生育意願——生乙個想要他以後活得好,就已經要累死我了,還要生倆

那麼國家應該做些什麼去維護好自己的人力資本優勢呢?當然是重新界定產權,實現外部性的內部化。

說人話就是:為國家從人力資源中獲得的收益向家庭支付成本啦。一般有2個實現路徑:

1)承擔家庭在教育投資中的一部分支出,例如最近的子女教育稅費抵扣就是這個思路;公立教育免費、低收費也是這個思路。2)幫助家庭減少其他方面的經濟負擔,比如,抑制房價,降低家庭在房產方面的開支;醫療保險降低醫療開支;養老保險降低贍養老人的開支等等。

5樓:念丶夏丶

長期來看,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大於負面影響。但是很多人不願意生是因為正面影響相對於負面影響有乙個「延遲效應」,說的是生孩子會立刻增加乙個家庭的經濟支出,而這個孩子對社會的貢獻和對經濟的影響卻要在至少20年之後顯示出來。

6樓:LCC

我們把社會中的財富分為存量財富和增量財富兩大塊,增加人口就是在創造增量財富,創造稅源,創造經濟活力。但這一部分和存量財富比是非常小的部分。回過頭看存量財富,存量財富是在相對靜態的,既所有人的財富總和。

目前的狀況就是極少數人控制了大比例的財富,處於剝削階級。而大部分人之分得了較少的財富,這是乙個相對守恆的遊戲,如果乙個人要社會躍遷就必須把另一部分的人的財富給奪取過來。但跨越階層非常的難,這就是很多人覺得難受的原因。

7樓:

不放長線釣大魚不做長遠投資思考,想著鐘點工般的短期收益,你說是這個漸漸崩盤的經濟現狀導致的嗎抬頭看看身邊的人好像這樣也沒什麼毛病那就繼續這樣好了維穩啊維穩

8樓:

謝醫生邀。這個問題好大,小女子回答不了,就來拋磚引玉,問幾個問題供大家考慮。

人口增長對經濟發展的貢獻靠的是產出,人口增長對個人壓力的影響是支出。

經濟發展是國家層面,國家需要的是18-60歲的人推動經濟發展。而這部分人為國家創造的經濟收益有多少比例是落到自己口袋,可以反哺家庭的呢?

而生育帶來的支出,個人需要面臨的是-1歲開始的支出〈即出生前10個月開始〉,需要年輕的父母主要負責,先熬過這≥18的培養期。這部分支出又有多少比例是要靠自己或家庭支出呢?

引申一下,今天,在知乎這個平台,我們會考慮國家經濟發展和人口的關係。會考慮這個問題的人在全國又有多少比例呢?如果大家不考慮,也不知道有關係會怎麼做呢?

再假設一下,如果嬰兒在出生時就能為家庭帶來收益〈比如某些國家的補助專案〉,而這部分支出在成年之後會再歸還國家〈高額稅收〉,這樣的方式會不會為生育本能助攻?

9樓:

就像正負數,科技先進文明先進那人多點好,這個到時候也要具體結合看,科技落後文明退到動物水準那人越多越災難,參考略

現在不說文明我們科技就太落後,撐幾十年估計又是老路,要說文明一言難盡,有些老文明就是文明界的bug,要發展只能出扛著bug的科技,那又拖科技後腿了

就我們這種鬼都看不懂的很多老路要是不換換早晚跟以前差不多沒事還是要多看外面通下空氣所以

但是這麼多人通到什麼時候呢

都迷之樂呵沒在怕的,這點不知道是哭是笑

10樓:吳世海

經濟總量的因素是人口質量與人口規模。換句話說就是人口質量提公升是需要大量成本支出的,所以當家庭想提公升每個家族成員的經濟產出相對來說就需要更多的成本支出,那家裡這樣人越多,整體成本壓力越大。而社會顯然不需要負擔這種成本支出,相反還會因家庭支出而收益,因此這種割裂感必然產生。

11樓:莘莘辛梓

如果有錢,多生幾個沒有問題。甚至多找幾個女人生我也贊同,畢竟朱重八家就是這麼幹的。

如果沒錢,就別生了。你在加重當下自已的經濟負擔,免費為未來的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培養和培訓乙個未來的被奴役者,當然不絕對,但確是大概率事件。

12樓:Black sheep

對於老齡化少子化的擔憂,只是部分人。有不少白痴還天真的以為,中中國人少了人均GDP就高了。王健林馬雲之流,就會把財產主動分他們乙份。

因此在他們看來,多生孩子就是在搶他們的財產。這是他們絕對不能容忍的事!

13樓:

「加重家庭負擔」不就意味著家庭中的總勞動支出更多嗎,那麼放眼社會層面,無數這樣的高負荷支出單位,必然構成發達蓬勃的巨集觀經濟體。

再換個角度補充,勞動力的付出需要有精神力量支援,個體付出勞動或為生計或為理想亦或是責任等等。而家庭的血脈關係,是所有精神力量中最為原始和穩定的,是強有力的勞動支出動力源泉。

所以與題主直覺相反,生育對於巨集觀經濟絕對是刺激性利好,在當今體制需求和資源供給框架下,不存在半點割裂和矛盾。

星際中,神族人口增長為什麼靠的是水晶塔?

王冬 三族中只有人族是真正的人口,是房子,是用來居住的 神族用水晶提供能量,維持聖堂武士折躍到戰場。蟲族則是腦蟲,提供精神力量控制蟲子們 另外,人族的兵營是真的兵營,把人類武裝起來的設施,武裝過程參考自由之翼開場動畫。而神族的兵營是把聖堂武士們折躍到現場的設施 和諧社會好 幾個高讚認真的嗎?水晶塔和...

是人的思想改變了才能發展經濟,還是經濟發展了才能改變人的思想?

鮮衣怒馬 人的思想就是生產關係,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逐步經歷了原始社會生產關係 奴隸社會生產關係 封建社會生產關係 資本社會生產關係。這些社會生產關係的產生都是由當時社會生產力決定的,社會生產力是由生產工具決定的,生產工具是由科學技術水平決定的。如果把乙個國家比作一台電腦,生產工具就是硬體,生產關...

從經濟發展角度來說,有哪些化悲劇為幸運的歷史事件?

兩次鴉片戰爭 敲開了中國國門,讓中國認識到,這個世界很大,我們並不是世界的中心,不再盲目自大 還有,開放市場.不打這兩仗,中國估計還在留辮子 南森 日本明治維新之前遭受美國侵略,結果奮起,不僅倒了幕,確定了近代的天皇制,還成功的從封建社會一舉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雖然對周邊國家來說是災難但對日本本身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