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京劇的門道?

時間 2021-06-06 18:05:42

1樓:皮皮

其實「熱鬧」不見得就和「門道」完全不相關,跟相聲一樣,很高階的「熱鬧」裡頭也全是「門道」(台上脫褲子那熱鬧不算啊,那是洋鬧)。舉個例子,《珠簾寨》裡頭的「三個不發兵」其實就是「熱鬧」與「門道」兼而有之,雖然這地方是老大王和二皇娘的對口相聲,但是程恩官的膩縫也非常關鍵。

您可以用天津青年團張克盧松劉淑雲三位老師的這個片段,和別的版本對比一下。盧松老師的程敬思在聽到「漫說是三個不發兵,就是三十個三百個那又何妨」那裡,豎了乙個大拇指,而且盧松老師的幾處小眼神也頗有深意。我們開玩笑說,別的程恩官是生怕這地方兩口子打起來,盧爺的程恩官是生怕這二位打不起來。。。。。

至於克爺和淑雲老師的配合那更是不用說,克爺的幾個小眼神把老大王演活了(很多人這節骨眼嘴裡和身上都碎的不行,生怕沒有「戲」,但恰得其反)

有點扯遠了啊,我覺得什麼叫「門道」呢?其實就是能看出來誰的比誰的好,以及好的為什麼好。這個「為什麼好」包含的東西就很多了,比如技術層面,比如藝術感染力(就是有沒有「角兒」的氣場,演戲壓不壓台),比如個人氣質問題(比如譚富英先生來厚道的魯肅,比如馬連良先生來借風時候仙風道骨的諸葛亮)。

如何看出門道,我覺得就是多看好東西,多和明白人交流,僅此而已。好東西包括老唱片,一些不錯的音配像劇目,吳小如劉增復幾位先生對於京劇的著作等。第一遍看的時候看/聽不出老先生的好很正常,但是還是要多聽多「薰」,高格調審美是可以培養的嘛:)

各位怎麼看待京劇流派的失傳?

無名氏 流派的消亡要從流派的創立說起。創立乙個流派的要求是 創始人功力非凡且有所建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舉個例子,孟小冬得餘頗正,但自己的東西不多,有前者無後者,故不成派,只能算余派傳人。楊寶森把余派的腔磨的更深,且形成了自己沉鬱悲涼的風格,故楊能創派。流派的特色來自於宗師們的非凡天賦,如譚富英...

《吐槽大會》第一期吐槽京劇,你怎麼看?

九宮華翰 氣的不是吐槽京劇,氣的是吐槽的點都不對,台上沒乙個懂戲的,吐的不疼不癢又尷尬。其實瑜老闆參加這個節目我是很喜歡的,畢竟這些年瑜老闆為了推廣京劇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寧可上各種綜藝和其他明星混搭曲風唱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也不願意坐下來踏踏實實的編新戲。京劇是戲!是戲啊!拍桌 再好看的電視劇集也沒...

怎麼看待加入交響樂的京劇伴奏?

河野 我覺得加的好絕對是加分項。赤壁 中舌戰群儒的片段,在流水板的後三個字的地方加入了交響樂。整段立即變得氣勢恢巨集,也更凸顯辯論的激烈。東吳臣對聯盟提議的不屑和諸葛亮對劉備的敬崇,必勝的信心被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這是一把京胡做不到的。如果乙個現代元素的加入能夠讓京劇變得更好,那為什麼不能接受呢? 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