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怎麼看待京劇流派的失傳?

時間 2021-05-05 16:35:52

1樓:無名氏

流派的消亡要從流派的創立說起。

創立乙個流派的要求是: 創始人功力非凡且有所建立,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舉個例子,孟小冬得餘頗正,但自己的東西不多,有前者無後者,故不成派,只能算余派傳人。

楊寶森把余派的腔磨的更深,且形成了自己沉鬱悲涼的風格,故楊能創派。

流派的特色來自於宗師們的非凡天賦,如譚富英,尚小雲。同時依託於他們個人魅力,代表如馬連良。還和個人性格和遭遇有關,如梅的中庸平和,楊的懷才不遇。

很多流派的出現並非是大師們刻意去創,而是其嗓音特色,個人氣質的自然流露。

而這些都沒法複製。余叔岩學老譚創余派,譚富英,楊寶森學餘創新譚,楊派,但譚餘一派的神一直在。

換言之,問題不是老的流派逐漸消亡,而是沒有出現新的流派。因為在創新中才能真正繼承。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只有新的流派出現,老流派的神才能保留下來。因為新流派不會是無源之水。

可是現在京劇水平整體下滑,藝術變成了模仿,在一潭死水中繼承,結果必定是代際遞減,直至消亡。

上面的禾小樹先生/女士,稱流派不是京劇發展必須的,我不大同意。京劇是板腔體,給演唱者非常大的發揮空間,流派產生可謂京劇內在體制決定的。譚富英先生曾說過,京劇其實就是你化我,我化你。

意指一句唱腔往往是多人共同創造的,在長期舞台磨合中產生。所以任何乙個流派消亡其實都是損失,除非它被其他流派消化吸收了。崑曲是曲牌體,故其沒有流派,只有地域之分,同一地域唱的不同只有對錯之分。

2樓:柯格木

很正常,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京劇的式微,傳統曲藝的式微,是無可奈何的事,京劇式微,流派又能如何呢?各個流派有一兩個,冒尖~就很棒了~創派,幾乎不太可能了~

3樓:禾小樹

4樓:鳳點頭MENG

京劇例如黃派、王派、高派、龔派等等優秀的流派都在面臨失傳,只能說,可悲、可嘆,但又不得不承認,這就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連京劇都沒人聽、沒人懂了,要這流派又有何用?唉……

怎麼看待中醫醫法面臨失傳的問題?

mine 中醫醫學主幹不會丟失,但是一些偏方有可能越來越少人知道了,真正能學懂中醫醫學的人也可能少了,畢竟要和陰陽五行都有聯絡,所以總會有人反對這個學問。但不得不說有的偏方真的很神奇,也是西醫解釋不通的。總之我覺得乙個能流傳五千年的學問一定有它能流傳下來的道理,但可惜的是世界上承認中醫的人微乎其微了...

怎麼看待加入交響樂的京劇伴奏?

河野 我覺得加的好絕對是加分項。赤壁 中舌戰群儒的片段,在流水板的後三個字的地方加入了交響樂。整段立即變得氣勢恢巨集,也更凸顯辯論的激烈。東吳臣對聯盟提議的不屑和諸葛亮對劉備的敬崇,必勝的信心被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這是一把京胡做不到的。如果乙個現代元素的加入能夠讓京劇變得更好,那為什麼不能接受呢? 蒼...

怎麼看京劇的門道?

皮皮 其實 熱鬧 不見得就和 門道 完全不相關,跟相聲一樣,很高階的 熱鬧 裡頭也全是 門道 台上脫褲子那熱鬧不算啊,那是洋鬧 舉個例子,珠簾寨 裡頭的 三個不發兵 其實就是 熱鬧 與 門道 兼而有之,雖然這地方是老大王和二皇娘的對口相聲,但是程恩官的膩縫也非常關鍵。您可以用天津青年團張克盧松劉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