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現代單口相聲與日本落語發展有何區別?

時間 2021-06-01 18:31:12

1樓:KURAND

單口相聲的受眾群,不僅僅是上了年紀的人,普通年輕人也很容易接受。落語的影響力沒有單口相聲那樣,一聽就會讓年輕人喜歡。但是也是有很多年輕人喜歡的,沒有那麼普遍性。

2樓:海外之窗日本留學工作室

落語是日本的傳統曲藝形式之一。

落語起源於300多年前的江戶時期,無論是表演形式還是內容,落語都與中國的傳統單口相聲相似。

據說,落語的不少段子和中國淵源甚深,有的直接取自中國明末作家馮夢龍所編的《笑府》。後來又受到《宮廷野史》和《聊齋志異》等文學作品的影響,經過不斷發展,才變成落語今天的這個樣子。

但是落語和單口相聲的區別是,單口相聲不需要用過多誇張的肢體動作來展現。

集中表演落語的小劇場被稱之為「寄席」。落語一般表演的場地並不大,在劇場前方的小舞台上擺著乙個小軟墊子,落語師就跪坐在上面表演。雖說落語師表演時都會穿上非常正式的和服,可他們說的卻都是地地道道的民間大白話。

如果說和中國單口相聲有什麼不同的話,落語可能更像獨角戲或者是單人小品,因為落語除了嘴皮子的功夫,更注重用滑稽的表情和誇張的動作來表現生活,為了讓演出更出彩兒,許多落語師還會再拿出摺扇和手帕來當道具。進入20世紀,落語依然是日本人喜愛的大眾藝術,然而60年代,被落語家們稱為「最大的敵人」的電影出現,落語開始走向衰落。

一平的父親林家三平借鑑中國的單口相聲,使用通俗易懂的現代日語改變了落語的表現形式,「寄席」又迎來了短暫的繁榮。進入21世紀,隨著各種形式的新娛樂形式不斷出現,落語再次走向衰退,許多落語家甚至放棄祖業,改投別行。

但是中國的單口相聲迄今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從業中的。

ps:其實樓上的人說跟評書有點類似,並不是......

單口相聲和評書這兩種藝術形式確實有一些相同點,比如說,都是由乙個人表演,都是以說為主。 但是兩者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評書是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人物來取悅觀眾的,而單口相聲講的是一段笑話,雖然單口相聲也要講述故事,故事中也有人物,但這其中一定要有引人發笑的「笑料」(相聲術語叫「包袱」)。評書是在講故事,單口相聲是在講笑話;評書不一定讓觀眾發笑,而單口相聲必須想辦法讓人聽了發笑。

在編寫創作相聲段子時,要有意識地按相聲的特點組織起幾個或多個讓人聽了發笑的笑料,所以觀眾聽了必然要發笑。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

ps2:蘋果女王的薄冰殉情真好聽!!!以上。

3樓:童天

落語的本質是講故事給你聽和評書有點類似與評書不同的事篇幅較短結尾會有乙個落

單口相聲其實和落語也很相似,但是我認為最大的不同是落語是把你吸進他的世界裡面落語師一扇一帕看出整個世界而單口相聲更加注重與觀眾的互動是相聲一種獨特的魅力

短篇單口相聲求推薦?

竊以為劉寶瑞先生這樣,有豐富個人特點的相聲演員的代表作,都不太容易模仿出效果,尺寸也不太好拿捏。文廟這種,太溫。書迷打砂鍋黃半仙這種,底又不太響。如果沒有劉寶瑞先生那種有特點的嗓音,抖出來也沒啥效果。山東鬥法吧,一是要倒口,二是又比較長。不如乾脆找找時事的脫口秀說一說好了 皇帝0010 我這乙個月來...

單口相聲改對口相聲容易,還是對口相聲改單口相聲容易?

津門老王 這要具體看什麼節目了。馬志明先生的 糾紛 原本是打算說乙個單口的,現在看來對口很成功。高英培先生的 釣魚 其實第一版是馬三立先生臨時創作的,而捧哏的王鳳山先生基本上就是搭個腔,明顯的一頭沉的節目,基本跟單口差別不大。從段子的內容來講,字母哏,對話似的對口相聲應該沒法改成單口吧。就更不必說腿...

有哪些經典的單口相聲定場詩?

怎麼著中堂咱反吶 自己開發。廬山詩 送毛伯溫 有明一朝的皇上淨給中國相聲界做貢獻了。定場詩花樣多還得說王玥波,詩詞 岔曲 拿老太太砸掛的順口溜都用過,最神奇的還用過鄧麗君的 你怎麼說 我常用的乙個是白居易的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貧隨富且隨喜,不開口笑是痴人。還有是宋代羅燁專門給 說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