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蕭相國世家》中,劉邦對蕭何說的最後一段話,是認錯還是反諷?

時間 2021-05-07 04:58:44

1樓:李曉宇

認錯肯定是要認錯的,把人抓起來又放了,也沒個說法,而且蕭何還是相國,哪能說抓就抓?這要是在後世,一句詣廷尉就足以讓丞相自殺了。

我個人覺得劉邦這話有三重意思:

第一當然是認錯,說自己是桀紂主,相國賢明。

第二就是找場子,說我把你關起來是故意的,為了讓百姓知道我是錯的。劉邦把蕭何關起來的時候不可能想這個,真想說自己是錯的,按蕭何說的辦就可以了。

說到底,自汙的意義在於讓對方認為你胸無大志,而不是讓對方感到「這小子在做低自己身份,說不定是個神牌」。蕭何的反應恰好讓劉邦產生了這樣的錯覺。

第三層意思是威脅。桀紂是暴君,桀殺關龍逢,紂殺比幹,劉邦說自己是桀紂主,還是在敲打蕭何。我已經說我是桀紂那樣的暴君了,所以我殺了你也不會顧忌什麼。

但是我沒殺你,那說明我終究還不是嘛。

另外,桀紂之過,在西漢時期,似乎還沒有後人編排的那麼多。而劉邦又不讀書,對桀紂的認識大概就是上古的暴君而已。所以周昌當面罵了劉邦是桀紂主,劉邦也沒把他怎麼樣。

2樓:Alter

算不上諷刺,倒像是疑心病消除後,老朋友之間的開玩笑。劉邦跟沛縣出來的那幫兄弟說話一向如此。只不過蕭何是他們中唯一乙個知識分子,當了皇帝後兩個人說話更要規矩點。

現在知道是自己誤會老兄弟了,自然要重返當年村里劉三的樣子,跟他消除隔閡。不過這話說的也就蕭何能接受,換個外人估計腿都嚇軟了

3樓:小沈說史

兩種意思都有。只是認錯只是表面的,做給旁邊人看的,身為君主是不會輕易認錯的。

譏諷才是真的。蕭何大量低價強買百姓天地,請求占用上林苑這些行為,都是自汙其身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作為皇帝的劉邦放心,當然會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諷刺一番。

可以說蕭何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沒有被順境沖昏頭腦,又有門客提醒,每次都能虛心接受意見,也因此幾次將劉邦的疑心消除,從而化險為夷,倖免於難得以善終!

4樓:流雲追風

認錯?讓老兄弟光著腳上殿認錯嗎?

先主然其中計,即斬懷、沛,還向成都,所過輒克。於涪大會,置酒作樂,謂統曰:"今日之會,可謂樂矣。

"統曰:"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

"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統逡巡引退。

先主尋悔,請還。統復故位,初不顧謝,飲食自若。先主謂曰:

"向者之論,阿誰為失?"統對曰:"君臣俱失。

"先主大笑,宴樂如初。

5樓:華亭野鶴

既不是反諷也不是認錯。

劉邦和蕭何好歹也是幾十年的老兄弟了,劉邦的遊俠義氣,連雍齒都能寬恕,難道還能真的把蕭何怎麼樣?鬧了點小矛盾,認錯不可能,反諷沒必要。但兩人心裡都有點疙瘩,劉邦也不想服軟,乾脆就說:

「我當壞人,你當好人,現在大家都說我不對。」

潛台詞:我把你放出來,咱倆和好得了,給個台階下,你居然赤著腳來見我,沛郡的老兄弟們指不定怎麼說我刻薄寡恩,我還不能抱怨幾句嗎?你蕭何也別太過分。

6樓:言必有證無情緒

如果是揶揄的話,那劉邦就成了「小心眼」了,然而劉邦的評價裡「豁達」是標配,不是那種睚眥必報的人,雍齒給劉邦吃過多少虧(也有功),然而「雍齒尚得侯」。史記裡的記載是,劉邦覺察到了蕭何是在「自穢」,所以以這種方式來了解此事,是劉邦自己給了蕭何台階下。

楚漢相爭期間,蕭何是實際上帝國的管理運營人,劉邦就像個帶兵的大將軍,沒點猜忌是不可能的,不敲打敲打蕭何那才是心大或缺心眼。

7樓:

閱讀理解是要聯絡前後文的,斷章取義味道就變了。

這段話的前文是,蕭何坐鎮關中,劉邦征戰在外,起了疑心病,多次遣人問「丞相在幹嘛」。蕭何賤買民田自汙名聲,劉邦這才放心。劉邦凱旋,卻拿著民眾告狀的文書,丟給蕭何看,揶揄他「你看看你幹的好事?

自己去跟民眾謝罪吧」。蕭何於是說「上林苑有閒田請讓流民耕種」,入獄了。

這裡,蕭何為民請田,就是劉邦揶揄他「君自謝民」的回應。

劉邦知道的。但劉邦看到蕭何拿他過橋,以「皇家上林苑的田地」,來挽回蕭何「強買數千畝不顧民眾生死」的名聲。這就是「損人益己」了。一念及此,劉邦氣頭就上去了,才關了蕭何。

請看劉邦和王衛尉的對話:

王衛尉侍,前問曰:「相國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

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與。今相國多受賈豎金而為民請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衛尉曰:

「夫職事苟有便於民而請之,真宰相事,陛下柰何乃疑相國受賈人錢乎!且陛下距楚數歲,陳豨、黥布反,陛下自將而往,當是時,相國守關中,搖足則關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國不以此時為利,今乃利賈人之金乎?

劉邦:從來只有好處歸天子,丞相背黑鍋。現在你拿我過橋,肥你自己?

王衛尉是怎麼勸解的:他真要謀利,你在外征戰的時候賣了你的關中地盤,不是更香?

劉邦想了想,雖然心裡不爽,但好像確實是這樣。

於是才有了題主說的這一段:

高帝曰:「相國休矣!相國為民請苑,吾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系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也。」

這確實是在認錯。大多數書裡的解讀並沒有問題。

劉邦話裡的意思是:給田是不可能給田的了,這輩子都不可能的。我故意把你關了,就是為了讓百姓知道,你是賢相,你幫他們爭取過了,是我(桀紂主)不給,還關了你。

丞相以後別再提這事了,算我怕了你。

這其實是劉邦的一種取巧。「做錯了」當「做對了」使。他關蕭何時肯定沒有「欲令百姓聞吾過」的考慮,但他這一說出來,蕭何也就只有「陛下明鑑萬里,非臣愚所能識」了。

這一手有何高明:

委婉就「前面揶揄他向民謝罪」一事道歉:現在你名聲也回來了,此事以後別提了。(其實當事人雙方都明白,蕭何強買民宅是在自汙,讓劉邦放心,劉邦揶揄他向民謝罪著實沒道理。)

上林苑的田不用開放給民眾了,還是皇家私有的。

承認蕭何是「賢相」,蕭何的名聲也借幾日牢獄得到挽回。不需要再搞事。也不能再以此為由搞事。

把「誤解蕭何並打入監牢」這件事巧妙化解成「做對了」的事,不需要為此道歉。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漢初的背景下,為了杜絕「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英雄論引起人民野心勃勃,漢室的宣傳口徑一直是「天命所歸」的天命論,所以皇帝明面上是不可能犯錯的。

如果皇帝真的跟某個大臣認錯,通常不是在表達皇帝做錯了,而是在表達皇帝對這個大臣厭惡到無法容忍。這個大臣就只能「臣惶恐,不識陛下所慮,請辭」了。

一直到漢武帝下「罪己詔」。

如何理解團藏的最後一段話?

hnlg2530 他是搞笑的天才。他用盡最後的力氣,發現逃不掉,然後說出了這段 感人肺腑 的話,封印了半座橋。我的理解就是他跑不掉了,被迫這樣的。與三代的為了木葉犧牲完全不一樣。 萊布尼茲之夢 知道木葉為什麼被大蛇丸毀一次,被沙忍入侵一次,被佩恩炸平一次,被佐助盯上好多次嗎?因為木葉的根爛了,根是爛...

如何理解《莊子 逍遙遊》的最後一段話?

霖雨十日 這一段其實是 逍遙遊 的倒數第六段。具體的解釋如下 原文 故夫知效一官 行比一鄉 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

你最想對前任說的一段話是什麼?

歸一先生 人生,兜兜轉轉。愛也罷,恨也罷,都只是生命的某段時光裡,豐富你人生的一種情感。愛不得時,把自己當成旁觀者,慢慢等待傷痛,在漫長的時間裡塵埃落定。而愛來時,別猶豫,抓住每乙個綠燈亮起的時機,走到愛的人面前。只有這般,才不枉來人世間,瀟灑走上一回。但願你能。但願我能。 嗷嗚 我承認當時特別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