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攝影機和膠片攝影機在電影拍攝中還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1-05-06 20:10:37

1樓:er wang

對合格的攝影師來說:沒區別。攝影師在現場要控制光線、控制運動、控制焦點、協助導演分鏡頭排程,事情很多。

膠片還是數字只是其中乙個小問題。對於不合格的攝影師來說:天大的區別。

可能啥都拍不出來。測光表都不會用,有什麼資格談論膠片呢。

2樓:王明輝

我是一名調色師。

1,數字機從功能上已經完全可以取代膠片機,無論寬容度,解析度還是色彩範圍,而且成本更低。好的數字機通過調色可以模擬出任何的膠片的質感。

2,還在用膠片機拍片的導演就是一種情懷了。當然,另一方面就是用膠片機成本較高,對導演和演員的要求就很高。數字機拍攝經常拍了很多沒用的素材,膠片機肯定不會這樣拍,盡量一條過。

可能用膠片拍片有種壓力,讓演員和導演發揮的的更好。

3樓:乙個人行走在路上

如果從清晰度上沒有太大區別的話,還是數字的好,適應科技發展,雖然我也不知道哪個成本貴,我還是認為數字的在成本上會大大的降低

4樓:照顧家

我不懂機器,但我懂乙個道理,這個時代大勢所趨,金錢至上,老一套的道理方法都變得脆弱無力。道理跟老炮一樣。爭論好與不好沒任何意義,關鍵還得創作價值

5樓:Ching Chi

我現在在英國一所藝術院校讀電影製作。我們第二學期有使用膠片機來拍攝乙個2分鐘的短片。體驗很不一樣。

因為我們只有100 feet長的交卷,所以我們基本上花了更多時間在前期準備上,那數碼的先排練什麼的。總之用膠片需要前期準備更充分,但這也不是拍電影需要做的準備麼?

6樓:紅管樂

推薦一部紀錄片,叫Side.By.Side.2012.陰陽相成基努里維斯拍攝的關於膠片與數字攝影的紀錄片

Side.By.Side.2012.陰陽相成基努里維斯拍攝的關於膠片紀錄片,各種好萊塢大導演出鏡

基努里維斯作為參訪人問了好多好萊塢的至尊大佬,以及行業內大量的專業人士,這應該是我看過出鏡好萊塢名人最多的一部紀錄片了。

7樓:趙小鷗

剛畢業的時候趕上膠片的尾巴。只說一點:當時的老戲骨要等到現場鴉雀無聲只有膠片盒轉動的聲音才會進入狀態。現在,再也聽不到那種美妙的聲音了……

8樓:熊貓潘

用膠片拍電影讓人感受到電影是一門手藝。It's like a crafting art.

至於數碼,比較方便。

像我這種已經處於數碼橫行的年代,只是略涉膠片,談不上有多深刻的體會。

但是當柯達關閉了網路銷售的時候依然有點黯然神傷。

當洗膠片要遠寄加州的時候依然有點落寞。

永遠不會忘記因為膠片工藝的複雜,拍攝時所有計量都要算準確的嚴謹。

並以此警示後來的一切拍攝。

膠片像是一道門,接收過洗禮的才能稱為電影的門徒。

9樓:劉若水

質感什麼的我反正感受不出來。

如果說膠片有什麼優勢的話,個人感覺是他的劣勢偶爾可以變成優勢。如果只有少量膠片,如果預算只夠一條過,那麼無論準備多麼充分,實際拍攝的結果永遠無法預料,這是劣勢,但如果你真的不在乎結果和你的設計完全一樣,甚至你也許也並沒有乙個完整的設想,那麼,這種不確定性會對作品有額外的加成,無論是瑕疵還是意外的收穫,都會成為藝術的組成部分。

數字機可以通過多次拍攝保證結果的質量,對於任何需要高完成度的拍攝者來說都是絕對的優勢。膠片機完敗。膠片機可以提供不確定性,提供意外,提供一氣呵成、不可複製等額外屬性。

如果你相信偶然的靈感,相信機緣,。那麼,偶爾膠片機會有有趣的效果(當然,數字機也可以僅僅拍攝一次,但這是膠片的固有屬性,它本身帶著的,雖然實際沒什麼區別,但給人的感覺略有不同)。

以上只對預算不足膠片僅夠一兩次拍攝的適用,如果要一遍遍地用膠片機拍攝出理想鏡頭,那還不如用數字機。因為不提倡浪費。

10樓:王辰安

樓上各位都說的很好,我就稍微補充一下吧,基諾里維斯去年剛好拍過乙個紀錄片叫做 陰陽相成 Side by Side(豆瓣) ,在片中他採訪了很多知名的導演、攝影師和剪輯師。相信片中各種大腕的解答可以給LZ一些啟示。

11樓:

樓上各位大神回答的好多,我的答案基本就是以下幾個字:

膠片相對於數字:1、貴;2、重;3、危險;4、麻煩。

導演的個人喜好,只是個人喜好。我相信優秀的導演都是可以「雙修」的,不過是個人喜好問題。

有人反對科學進步,也有人支援罷了。

吐槽:好像我忘了回答第乙個問題,能。

12樓:yolfilm

直接動畫(direct animation)和純粹動畫 (absolute animation)。

直接動畫:指無需透過攝影機來執行製作過程的無攝影機動畫(cameraless),即直接在底片上用繪圖、刮擦等方式作動畫。連萊(Len Lye)可說是直接動畫手法的開創者,諾曼麥克拉倫(Norman McLaren)師承他的觀念和技術並將之發揚光大。

美國實驗電影作者史丹布萊克治(StanBrakhage)亦大量採用直接在底片上作畫的手法,他的《蛾光》(Moth light,1963)一片中甚至將蛾的翅膀、花瓣和種子直接黏貼在影片膠卷上,呈現出特殊的質感。

另一型別則是指在攝影機底下直接創作,有別於傳統手繪動畫之事先構思好畫面,並經過測試才進行拍攝的過程。直接動畫於創作實驗中,作者常隨著材料的特性即興創作,每乙個畫面完成後便無法重新來過,最後只剩下影片膠卷。以砂動畫創作著稱的卡洛琳麗芙(Caroline Leaf),其創作方式即屬於此型別。-

ARRI Alexa XT攝影機 為什麼是採用4 3比例的感測器?

andtoie 其實Alexa XT使用的不是4 3畫幅的感光元件,它是一塊28x18mm的1.55 1畫幅的CMOS,在Open Gate1.77 1的模式下能用到28x15mm。而4 3模式則是為了對應傳統S35膠片而用了CMOS中間的一部分,基本與傳統ANSI S35片門大小等效,與ARRIC...

如何評價電影《攝影機不要停!》( 止 )?

Zazikel 實在羨慕這種被型別電影薰陶出來的電影觀。用這種姿態去愛電影,去拍電影才是對電影最好的回饋。今年是真的流行長鏡頭和戲中戲,但和 雨聲 真的是兩個極端。 咔咔 太敢拍了,要不是我先看了豆瓣評分和短評,前三十分鐘早就勸退了。愛奇藝評分才6.2估計好多沒看下去的。導演扛著醉鬼拍戲還有大姐那聲...

現在攝影機如ALEXA,RED的快門機構是怎樣的?如果是全域快門,為什麼我們還使用葉子板開角來調節?

將來的事 from arri alexa uses a CMOS sensor with a rolling shutter.However its read out speed is very fast so the effect is not very prominent.all ALEX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