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貶詩人更有才華嗎?

時間 2021-05-06 11:59:15

1樓:不二不三不四

當然不是

才華是乙個人的內在屬性,這個屬性通過天賦以及後天的培養漸漸成型有些人再怎麼貶都沒有才華

有些人不貶也很有才華

這涉及到乙個文學審美

怎麼樣的文學作品屬於更有才華的一類

就拿悲劇和喜劇來說

古今中外,普遍是認為悲劇比喜劇更具有文學性但是可能悲劇和喜劇的創作技術含量是一樣的

只是說文學審美上更偏愛於悲劇

就拿乙個詩人來說,被貶前可能意氣風發,寫的都是一些快樂的東西,被貶後那就感情發生變化,寫的都是一些惆悵的東西。

兩者技術含量一樣,體現的才華水平可能也是一致,但是對於廣大讀者來說更容易被悲情的東西打動,那自然覺得悲情的東西更具有才華。

2樓:所思在遠道

並不見得,被貶在某種意義上講只是一種機遇,使人們流露才華。而且自古而今,不得志的人占多數,看到一些作品後會激起共鳴,彷彿在寫自己,感同身受,所以比較喜歡,受人稱讚。不過總體來看,古人的才華要高於今人。

3樓:救贖

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我也不知這題怎麼回答學了那麼多詩但唯偏愛蘇軾

4樓:妙公

想起每次學首新詩的時候,老師讓我們預習去找作者生平。十首有八首是被貶所出。我認為被貶詩人的詩都是對自己的反省,反省之餘再訴說下自己所遇不公。

千首萬首都是在打草稿,最好的或許本人還看不上呢

5樓:不喜歡吃蘑菇啊啊

我感覺被貶的人應該是因為自己的性格不得皇上喜歡,大部分應該還是有才華的吧,不然也能走到人生高峰在落下,不過柳永真的是還沒感到寒冷的高處就直接去尋花問柳了…詩人被貶還真的是挺傷心的一件事,不過不少名句不也是因此而生。

6樓:吳知

我認為被貶詩人才華是肯定有的,但我個人認為有很多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一些懷才不遇,或者是一些無人賞識都太過自我,為什麼我這麼說呢,因為我覺得吧,他們大多將自己心中的抱負不能得以實現歸咎於懷才不遇認為上面不會不識人,用人。讀書人用詩來表達這種情感,但是他們有沒有認識到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有沒有這種能力,寫詩的才華是肯定的,但其他方面的能力卻不一定就有,所以我認為歷代那些被人們所唾棄的君王將臣都是因為得罪了讀書人,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己之見,望諸君斧正。

7樓:竹子

歐陽修曾說「詩窮而後工」,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一文中也曾闡述「…大抵聖賢發憤之所作也」,詩聖杜甫言「文章憎命達」,韓愈言「歡愉之詞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也」……

北宋詩人歐陽修在《梅聖俞詩集序》中針對此問題闡發了自己觀點,在此貼一圖

因為在任朝中要職而將更多精力用在工作上了,因而忽視了文字創作的應該也不少(當然也有例外)

擔任閒職或者實權不大的職務,空閒時間更多了,於是開始注重文學創作

且這裡的邏輯關係是:非詩人有才華而被貶,而是因被貶,經歷人生種種後,欲言心中之不平,放浪形骸,寄情山水,於是有才華,這裡的才華也單指文采,非經世治國之才。

8樓:你別來我無恙

文章憎命達。從某個角度來說,被貶的人人生經歷更複雜曲折,人生感悟更深。

但也有例外,比如晏殊。

18.9.30更

突然想起上課時學到過的乙個說法。

「發憤著書」說,出自司馬遷《報任安書》。原文:「《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有「詩言志」和「詩緣情」之說,大多數人認可前者。「發憤著書」便是「詩言志」的乙個很好的體現。「奮」是指人心中的鬱結,作家心志鬱結,就需要用文字抒心中塊壘,即「發奮」。

所以,古代作家寫作的乙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發奮」,那麼被貶的詩人甚至推及整個作家群有更多的好的作品、被更多人認可也就不足為奇了。

18.10.16更

上課老師提了一句,再補充一下吧。

從這個角度看,不是被貶的詩人更有才華,是因為有才華才會被貶。

9樓:汪曾祺的小迷妹

我覺得不一定吧。但是,那些流傳下來的詩詞被貶謫的詩人的作品佔比更大些。可能主要是被貶謫的詩人的精力更多花在創作中吧,當你專心做一件事的時候,你就會有所收穫啊。

還有就是他在貶謫的過程中的經歷更多,讓他的靈感更多點的吧。有才華的人不論處境如何,他的才華總可以顯露出來(●°u°●) 」最後他們在逆境中所感悟的,一定是他們寶貴的素材和人生經驗。

10樓:the red

不能說被貶的詩人更有才華,只能說詩人有了貶謫的經歷後,對於創作來說更有益,李清照雖不是被貶,但因為戰爭,丈夫離世,前期的詞多寫閨樓情思,是一種新婚女子的快樂,後期因國家戰亂,丈夫離世,所寫之詞多為愁苦,辛棄疾也是如此

11樓:公子世

並不是。首先呢,詩才是才,治國之才更是大才,非掉書袋可以比擬。

單就文學之才來講,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很難比較出才華高低。為什麼被貶之人佳作誕生率比仕途得意者高呢?太史公早就說過「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情感有波瀾,才會著述論策。遭遇挫折(無論國家或自己),境界才能昇華,不再拘泥於太平文章和眼前雲煙,才能去尋求真正的人生,尋找真正的自己。「天子呼來不上船」的太白如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工部如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東坡先生如是…

12樓:俠矣乎

是的。儘管不可否認也有居高位但善文的,像王安石宋濂劉基,但我以為確實如此。

我們讀到的傳世之詩詩很多都是貶謫之人所作,為什麼呢?

因為詩人更容易被貶。因為詩人播國風,真正的詩人正直無妄,負著偉大的使命感,他的追求他的理想,豈為燕雀所知?他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來的,於是更容易觸怒龍顏,像韓愈諫迎佛骨;真正的詩人有氣節,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揀盡寒枝不肯棲,於是又被排擠被陷害;而詩人的才華又常常遭人嫉妒………

被貶了,磨難來了。仕途不得志,能怎麼辦呢!終日彷徨思索,無可消愁啊!

寫詩吧!也只能作詩屬文了啊。借太史公一句話,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這樣豐沛的情感的,足夠一揮而就傳之不朽了啊!貶謫的經歷帶來更多的更熱烈的情感,同時也帶來更大的孤獨感,讓你獨自一人對大江東去深深切切地思考這坎坷命途宇宙人生,這一思考,就是幾千年的絕壁啊!

江聲浩蕩,從屋後公升起。

13樓:鬥魁星

emmmmm…才華和是否被貶應該沒有必然的聯絡吧…

暗自揣測提問者的意思應該是為什麼我們讀到的作品中有很多是遭到貶謫的詩人/詞人創作的?私以為才華和身世沒有太大關係(當然要有足夠的學習儲備)但是和身世有很大關係的是人生閱歷(情感)以及創作時間。

儘管我們看到很多的作品中寫了對於自由的嚮往,不願被庶務所困擾但是可以看一下作者本身也是曾經為仕途所努力的,只不過「懷才不遇」而已,豁達如李白也為自己的懷才不遇而感慨過。所以追求仕途幾乎是每乙個讀書人的夢想,所以有才華的並且仕途順利的人並不在少數,他們並沒有很多的人生感慨(畢竟混跡官場,也不被允許有太多感慨)同時也沒有閒情逸致去傷春悲秋(沒有說是所有的人)

因此我們看到的很多詩詞作品都是貶謫之後創作的為啥呢?他有怨氣並且很閒,至於才華,只能說是先天+努力來的和是否被貶謫沒太大關係

我的回答只是個人看法,其中許多粗鄙之處,多多諒解(求生欲可以說是很強了 )

李白和杜甫誰更有才華?

諾蘭 喜歡李白的人適合各種階層,少年,青年,窮人富人。喜歡杜甫的人一般是知識分子,具有同情心,具有人文關懷的人。相對來說受眾群體不同。這好比看三國演義的人遠遠大於看紅樓夢的人。 天才 他們是相生相剋的關係 首先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也就是說杜甫的賦只有揚雄可匹敵,杜甫的詩只有曹植能接近,第一回合...

權志龍很有才華嗎?

拾柒 真的有,作為乙個六年老粉,只能說很有魅力,很有才華,自己去了解感受才行,雞湧的溫柔也很深沉,總之沒有第二個男星值得我這樣喜歡這樣去等 Seungriseyo 只想說說出權志龍三個字就很驕傲 向身邊朋友安利他不用像國內一些流量小生報一大堆 作品 資料 人氣證明 權志龍這三個字就是他一生的最好作品...

曹丕和曹植誰更有才華, 如果當年曹操立曹植為嗣,對後來的歷史發展會有什麼影響?

清林Ruzishi 太文藝的人當不了皇帝假如曹植上位有可能不敢篡漢如果他不以代漢來穩定自己的位置曹魏內部肯定會不穩曹丕被立為世子之後不是有個魏諷謀反案嗎?我覺得換作曹植他可能不會處理得太好換著曹植的話應該不是魏諷謀反而是曹丕的支持者或者是別的謀反從曹植的 白馬篇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就能夠看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