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和脫口秀到底是怎麼定義的?

時間 2021-05-06 11:13:12

1樓:乙個普通人

相聲主要是說學逗唱四門功課,屬於國內的傳統曲藝。

選材不同:相聲很多時候偏向於傳統一些,有些傳統的曲目,相聲的選材一般和生活關聯不是很大。單口喜劇的選材一定是取源於生活,都是對生活的觀察,由於取材於現實生活所以給人感覺特別真實,更容易產生共鳴。

表演形式:相聲一般可以乙個或者多個人表演,而且是有道具的(大褂,桌子)。單口喜劇就沒有那麼多限制了只要乙個人一直麥即可。

2樓:激情燃燒的歲月

從本人的文化程度上來說!我還是喜歡傳統相聲,比如侯寶林大師,郭啟儒,劉寶瑞,常寶華等等吧,說句實話現在的相聲我基本上不聽,都是互相攻擊有什麼意思呢???具體就不列舉出來了自己想吧

3樓:白天不懂夜的灰

這二者應該差不多,單口和對口群口的區別。國內脫口秀還不成熟,有梗,但大多數演員語言技巧和表演技巧需要提高。相聲演員重語言技巧和表演,梗也看中,但脫口秀很難一段說很久,相聲有的可以百聽不厭。

希望有一天,國內的脫口秀表演和語言技巧追上來。

4樓:陸寒燈

相聲屬於傳統曲藝文化。說學逗唱,單口評書,兩人對口,多人群口,說話語氣什麼的天津北京味兒比較重。捧哏前面有一桌子,桌子上有醒木摺扇手絹什麼的,節目需要可以拿來用。

內容一般就分文哏節目,腿子活兒之類的,他們一般清朝流傳下來的老段子比較多。

脫口秀就是演講。全憑演員自由創作。演講的內容一般就是社會的什麼問題,表達出自己的觀點。脫口秀最早應該是從西方引進來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吧,不屬於傳統文化。

如果實在分不清了可以用我自己想出來的不嚴謹的區分方法:說相聲的話筒大多都是是用話筒架子立地上的,脫口秀的話筒一般就是用手拿著的。

5樓:公孫策那

摘自維基百科:

Xiangsheng (simplified Chinese: 相聲; traditional Chinese: 相聲; pinyin:

xiàngsheng; lit.: 'face and voice'), also known as crosstalk, is a traditional performing art in Chinese comedy, and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elements in Chinese culture.It is typically performed as a dialogue between two performers, or rarely as a monologue by a solo performer (similar to most forms of stand-up comedy in Western culture), or even less frequently, as a group act by multiple performers.

Stand-up comedy is a comedic style in whicha comedian performs in front of a live audience, speaking directly to them through a microphone... Comedians give the illusion that they are dialoguing, but in actuality, they are monologuing a grouping of humorous stories, jokes and one-liners, typically called a shtick, routine, act, or set. Some stand-up comedians use props, music or magic tricks to enhance their acts.

相聲和Stand-up Comedy應該是按表演形式劃分;相聲往往是以兩人對話形式發生,Stand-up Comedy則以表演者與觀眾對話的「假象」(實為「獨白「)的形式發生;同理還可以劃分出小品(在語言基礎上增加了情景表演),默劇(拿掉語言元素,純粹依賴肢體表演等等)。Stand-up Comedy與單口相聲最大的區別大概是表演者沒有京津口音。(我個人不熟悉單口相聲,不知道單口相聲「與觀眾對話」的元素如何,如果幾乎沒有的話,這可能是形式上最大的差別了。

)表演形式和內容兩種分類方法互不排斥。

6樓:波波

其實從包袱加工的技術手段來說都是大同小異。區別就是相聲是傳統藝術有師承有固定的形式。脫口秀就比較隨意了,很多演員可能就是看一些脫口秀節目就上台了。

7樓:rear060

乙個核心競爭力是內容,乙個核心競爭力是技術。

這是最粗糙的歸類,因為這個東西,他身就差不多,沒有明確的界限,只是現在表現方式很不一樣。

8樓:

以前我覺得相聲活多一點,脫口秀基本就站一說說和逗。學,學和唱(這裡說的是廣義的)都不行。

但是第三季的豆豆和王勉彌補這點。可以說,排除掉傳統段子的因素,差距其實很小了。關鍵就是看你笑不笑。

好笑就完事啦。

9樓:big R

都是舞台上的喜劇。相聲就是以前的脫口秀麼,不論天橋還是南市,老先生往街邊一站,各種方法攏攏人就張嘴了,這不叫脫口秀?只不過以前沒有脫口秀這個名字,就起了個相聲的名字。

後來老先生覺得這是個吃飯的手藝,就收徒弟了,定規矩了。

如果現在還是大清朝,李誕也能開門立派,收幾個徒弟,行叩拜大禮,再定幾個規矩:什麼脫口秀必須是小眼睛的才能說呀,必須穿嘻哈風呀之類的,必須唱東北口音hiphop並且起個名叫skr啦啦蹦,在弄幾個保留節目什麼王建國的愛情史之類的,也能成一代宗師。百年之後也會有徒子徒孫披麻戴孝,過個一二百年也會有徒弟說別人:

你那個不叫脫口秀,你沒拜師,沒學過,沒坐過科,就叫不會。脫口秀老難了不是誰都能幹的,你就憑一張嘴就要把人逗笑了你想得有多難啊,這裡面學問大了,要拜師坐科,得十好幾年的功夫呢,你就是個廚子改行,脫口秀必須要嘻哈,本門唱是skr啦啦蹦,你連王建國的愛情史都不會說,你就不是幹這個的!我們要振興傳統脫口秀!

脫口秀相聲沒有本質區別,只不過相聲因為歷史原因規矩多,脫口秀沒那麼多條條框框,按照郭老闆的話:先搞笑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

10樓:Blank

沒有定義。對的,就是沒有定義。

不用把相聲、小品或者脫口秀想象多麼規範或者具有很強的理論基礎。不是,都沒有。都只是在人們娛樂活動中逐漸發展出來的一種語言表演,而且歷史很短,最長的相聲也才一百多年歷史,短的小品不到四十年。

你甚至可以把相聲、小品和說書放到一起模擬,都是一種對聽眾零門檻的娛樂活動。

因為是純民間的娛樂活動,又歷史時間太短,還沒有誰來提煉出系統性的理論結構或者給出定義。就是大家各表演各的,各自帶著各自的團隊形成各自的風格、表演形式、演出規則。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郭德綱,可能相聲這門娛樂活動,在二十一世紀初就逐漸消亡了。

而郭德綱能起的作用也無非是延緩相聲的消亡。

小品自誕生之後前十年是陳佩斯、朱時茂,後二十年是趙本山。現在趙本山退了之後,小品可能也要消亡了。

現在國內興起的脫口秀,其實和早年的國內脫口秀也不是乙個概念了。早年的國內脫口秀更像是乙個段子錦集,表演者通過不斷的說段子並配合表情來引得觀眾歡笑。段子與段子之間的聯絡並不強,也沒有啥主題。

唯一的聯絡可能都是「我有乙個朋友」、「我另乙個朋友」、「還是我這個朋友」。

而現在的脫口秀可以說是李誕一手推起來的,其他脫口秀表演者或者團隊的火,一定程度上也是吃了脫口秀這個概念在國內近期火起來了的紅利。而脫口秀在國內能火,就是李誕通過《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兩檔節目火起來的。

而《吐槽大會》能火起來,一方面確實是因為笑點密集,搞笑。但能火,更多的其實借助了明星本身影響力的帶動,這個節目讓大家看到了明星們更接地氣、能隨意開玩笑、沒有距離感的一面。《吐槽大會》的大火,繼而帶動了《脫口秀大會》的大火。

兩檔節目的大火,才讓脫口秀讓大家所熟知。

而大家所熟知的脫口秀現有的表演形式其實很多都是李誕團隊制定的,包括固定主題、表演時長、現場節奏等等,在此之前這些東西有沒有都是很隨意。你如果看過單立人早期的脫口秀就會發現,和現在李誕所主導的脫口秀形式差異其實還是很明顯的。

試想一下,如果哪天李誕離開這個行業了。而這個行業又沒有能整合或者帶動整個行業的能力。那這種表演形式可能也會消亡。

又或者這個行業出現了乙個具有很強影響力的人,但是這個人與李誕風格迥異。那時候的脫口秀,可能就會和現在的脫口秀都不是一回事了。

所以不用去想這些表演形式的定義。這就是個人借助一些民間的表演形式所形成的個人的獨特的表演風格。只是他們自己給自己的表演形式的乙個命名而已,看著圖一樂就好。

11樓:埃蒙德大副

有幾個大不同

第一:脫口秀廣泛意義上不重複。

相聲基本都是老段。

第二:脫口秀最好的場,重複聽幾遍會膩。

相聲:老段能過日子。

第三:脫口秀學一年就能寫,2年能上台,5年內能奪冠。

相聲九霄字科很多人上台一演,你覺得哪彆扭!一看人家學十年了!

我挺喜歡王勉,吉他脫口秀80年代就火遍中國了我也很感慨。

相聲出來曲藝人,脫口秀素人。

12樓:浮一大白

因為沒有嚴格的定義,所以它們之間的界限不大,尤其在當下這個時代。

如果硬要說差別,有兩點:一是起源不同,二是表演環境不同。這造成了它們之間的差異,但如今也正在被打破、融合。

而一度險些被時代淘汰的相聲,當代人聽起來,可能覺得它不太好笑了,但它的起源和目的,就是為了逗大家笑的(不笑大爺們不給投幣啊)。

雖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我猜測它脫胎於」說書人」這種藝術形式,就像《鹿鼎記》裡韋小寶出場講得那種,岳飛怎麼怎麼樣了,劉皇叔怎樣怎樣了。。這樣的故事。所以它帶有戲說故事的屬性,每個段子不是憑空出現的,它試圖讓大家相信這是真的,至少講它的人,不會明說這是專門為逗你笑硬編的。

但是建國後,說相聲的場景受限,大多出現在春晚或電視節目,所以它的內容也隨之受限,活力下降。直到德雲社等民間相聲團體出現,重啟了線下模式,讓它融入了新穎的話題,才又重新受到大家喜愛。

再說國內脫口秀,這完全是新鮮事物,綜藝很好看,但還沒有成為系統的語言藝術。它裡面的內容更具有時代性,形式更豐富,更容易引發共鳴,但區別是——不太注重表演。

只要你能寫出爆梗,那大部分人都可以上去講。舉個例子,如果把脫口秀大會這些好的段子拿掉,沒有乙個演員會被相聲界收徒,因為語言的表演功底不行,最多就是口齒伶俐。

無論是脫口秀還是相聲,它最好的狀態,是要有生命力,它不只是語言的藝術,而是綜合了各種因素,比如表演,比如個人魅力,比如對笑點的打磨。

舉個例子,馬三立講的那個《逗你玩》,好幾個時代了,按說笑點早就過時了,但如果這個老先生再站你面前演一遍,你大概率還是會覺得有意思,但換個人表演,可能就不太行。

而像脫口秀大會楊笠講的」男人喜歡啥老娘偏不長啥」,這個嘛,你換成思文、李雪琴講也是會爆的。但get不到點的人不會笑,十年後的人再聽,也許也不會笑,因為聽的人和時代背景變了,你沒有通過說話的藝術去打磨它,那這個文字就失效了。

說到這裡,其實我們會有個發現,相聲是一門綜合型的語言藝術,而脫口秀是依賴文字的語言藝術。

相聲的文字可以不那麼直接地」爆」,但通過大師級的表演和打磨,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脫口秀你得每一場都保證有優質的文字支撐。

脫口秀需要提公升的是」表演」,我看了全部的脫口秀大會,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季的何廣智,他有個不起眼的梗,就是講」山東人」那期,文字好笑嗎一點也不。但這個人通過神態、節奏和個人的風格化表演,讓它形成了非常另類的」笑點」。這是非常難得的,其實他的風格就很接近相聲了。

而相聲演員需要提公升的是文字創作能力,這個更難,不是說要寫出像脫口秀那樣的」爆梗」,而是遵循相聲的原則,寫出可以值得反覆去表演的」經典爆梗」。

其實無論相聲還脫口秀,它們之於觀眾,有點像太極拳,我們在生活裡摸爬滾打,需要面對硬邦邦的世界,而它們試圖傳授你一點抗揍的功夫,四兩撥千斤,卸去你摔倒後的重力,讓你摔得不那麼疼。

單口相聲和脫口秀有什麼區別?

小秋 單口相聲屬於傳統曲藝,有的與評書一樣需要結合歷史和人物來理解,其創作主要是圍繞一件事來鋪墊講述,重在敘事塑造人物,用到說學逗唱,可能聽到最後才會心一笑。脫口秀屬於舶來品,往往圍繞乙個主題進行笑點的安排,通過時下一些社會現象,或者司空見慣的人與事,凸顯某一類人的共性反差引發笑點,也許偏激也許自黑...

脫口秀是如何撰稿的?

王震川 最近剛接觸寫段子上台講脫口秀,我們發現當觀眾的時候坐在底下聽一些不太好笑的段子的時候心裡會想 這講的什麼玩意啊,我也能行!但真開始寫段子的那一刻才知道,寫稿是真難啊,我從小就不太願意用文字表達自己,平常說話倒是挺好笑的,但是要真好好的讓觀眾融入進去,表達的藝術還是非常需要的,像乙個脫口秀新人...

脫口秀表演和單口相聲有什麼區別麼?

相聲是中國獨有的。相聲是中國的傳統藝術,經過了好幾代人演變而來,這裡面凝結了無數的相聲先輩們的經驗和血汗,經過好幾代人的傳承和改良發展起來的。個人觀點來看美國的脫口秀在批判和諷刺方面的效果,顯然是最強的。表現形式方面。比較正式的有新聞訪談類節目 面對面 實話實說 等,比較輕鬆如如明星訪談,吐槽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