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能真正擺脫電視媒介的低智特徵,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嗎?

時間 2021-05-30 12:03:03

1樓:弟子方

先扣題,不能。但不可或缺。

善於思考的人,一花一草都可能引發思考。而紀錄片可以激發探索世界的興趣,去認識這個世界,比大多電視節目好多了

個人覺得可以把紀錄片和知乎歸到同一型別,保守地算在娛樂時間裡面。在我小時候,紀錄片真的是開闊了我這個農村娃的眼界,讓我知道了世界之大,自然之美還有人類社會的巨集偉。高中開始使用知乎,思考-觀點-交流真的挺好的。

2樓:慢紀錄

鄙人覺得:對於普羅大眾來說,紀錄片的作用不是起「教育作用」,而是開闊個人的視野,拓寬心胸。消除狹隘偏激的思維。給你乙個站在上帝視角俯視世界的機會。

所以說紀錄片一定要立場中立,這一點上CCTV排的只能算是宣傳片了。還是建議大家多看國外紀錄片為好。

3樓:Chang He

見仁見智,紀錄片作為紀實影視,從實際出發確實能帶來共鳴,但藝術始終需要接受,看個人如何去領悟和接受,才能判斷是否起到了教育作用

4樓:Helen

寫在前面:題主要注意作者提出理論的年代,我認為尼爾波茲曼是一位偉大的學者,他的理論有很多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但是分析乙個具體時代的現象還是需要和當下背景和受眾媒介素養的提高相結合的。

首先,電視紀錄片無需擺脫所謂的電視媒介低智特徵來達到其教育效果。

1、紀錄片有很多種作用,教育意義只是其中之一,它兼具娛樂等功能。同具有教育意義的電視節目還有科教類、知識類綜藝節目等。

2、電視紀錄片為什麼要擺脫?想要獲取最好的效果,需要順勢而為。試問如果過於嚴肅而導致受眾興趣不高,節目無法獲取注意力,如何達到教育目的?

另外,尼爾波茲曼所處的年代是電視媒介影響力很大的年代,對電視進行了很多批判性的思考。

說到電視低智的特徵,無非是綜合了視聽多種感官的媒介,人們獲取知識或資訊的成本和門檻都降低了。

從媒介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進步。

大部分事物的存在都具有兩面性,發展的過程亦呈現曲折性,雖然電視存在過度商業化、泛娛樂化現象,不可否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知識量。

這裡可以涉及到知溝理論。無論我們說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獲取資訊的效率更高,但是電視相比於書籍、報紙等,其門檻的降低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低教育程度人的資訊獲取。(芝麻街可以作為乙個例子)

在這點上,波茲曼的理論具有一種悲觀的精英主義的家長式觀點。認為電視會對人們產生很大的負面效果而忽視了受眾自身的判斷力。

所以呢,波茲曼的理論為我們敲響娛樂化以及消費社會可怕影響的警鐘,但我們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手機答,不妥處還請見諒。

比電視劇集都好看的紀錄片推薦?

隋二 上海出的那一系列的都好看!派出所的故事2019 巡邏現場實錄2018 生命時速 緊急救護120 還有乙個講上海六院急診科的,忘記叫啥了。 阿西阿西 1郭熙志 渡口.編年 2杜海濱 鐵路沿線 3周浩 龍哥 差館 1 2 書記 中國市長 急診 厚街 4彭輝 平衡 5 HBO出品 The Jinx ...

有什麼好看的綜藝 電影 電視劇集 紀錄片推薦?

Jane 很喜歡 他鄉的童年 這部紀錄片,2019年首播,導演周軼君,豆瓣高評分9.0分。透過這部紀錄片,我們可窺探不同國家不同教育方式。日本,注重集體主義,從小重視對嚴守規矩和完美主義培養。在他們看來,追求完美是為了不給他人添麻煩。芬蘭,不主張競爭教育,崇尚在現實生活中學習知識,注重因材施教。英國...

最近有什麼好看的動漫或紀錄片電視劇集推薦一下

阿窳 人生七年 看的人不多,評分卻高達9.3。14個不同階層的7歲小孩,從1964年開始拍攝,每七年更新一季,重新採訪當年的這些孩子,傾聽他們的夢想,暢談他們的生活。去年2019年更新到了第八季,當年的七歲孩童成為62歲的老者,有的已不在人世。也不知道2026年是否還有第九季。人生行至大半,歲月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