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天台宗的「一心三觀」「空觀,假觀,中觀」到底講的什麼

時間 2021-05-12 04:07:29

1樓:初見

《菩薩瓔珞本業經》講到「三觀」。

智者大師本人未證般若,所以,其所說「三觀」只是大師本人對於般若的揣測。所以,懂不懂智者大師所說的「三觀」,不重要。

2樓:令壺盅佐冷蟬

空見、假相、中難道是半見半相或者無見無相?

是不是還有說成一心三藏的?

我看心字的三點,洽好避開的是兩處尖銳,尖銳好比陰影,透過縫隙隱約能見,如果這三點夠大,縫隙就會小,隱約不見了。

末學淺見

3樓:Mephisto

圓融三諦者,天台教觀之玄樞。三諦者,空諦假諦中諦。諦者,審實。

一切法並從緣生,緣生無主謂之空,無主而生謂之假,不出法性謂之中。一雲真諦俗諦中諦,真即真空,泯亡一切法。俗即世俗,建立一切法。

中即中正,統攝一切法。此宗以為法界森羅諸法,一一當體即實相之妙體,所謂一色一香,無非中道,純一實相,更無別法,即一切萬有之事相,皆是法性真如界之本體本相。言實相者,理極真實,以實為相,故名實相,此從不可破壞真實得名;又此實相,諸佛得法,故稱妙有。

妙有雖不可見,諸佛能見,故稱真善妙色,實相非二邊之有,故名畢竟空。空理湛然,非一非異,故名如如。實相寂滅,故名涅槃,覺了不改,故名虛空。

佛性多所容受,故名如來藏。寂照靈知,故名中實理心。不依於有亦不附無,故名中道。

最上無過,故名第一義諦,如是等種種異名,悉是實相之別號。實相之體,三諦具足,極鎔融無礙不可思議之妙,名之曰中道實相。此三隔歷,即是次第三諦。

三一無礙,即是圓融三諦。隔歷者,三諦不互融也。次第者,前真次俗後中,即別教三諦也。

圓融者,舉一即三,全三是一,即圓教三諦也。圓教所談三諦,唯是一法上之德用差別,即皆是詮顯真理之一面,故三諦一一皆圓融相即。所謂空,不離假中,所謂假,不缺空中。

中亦然。三諦而一諦,一諦而三諦,故謂之圓融三諦。三諦圓融相即,不經空假中之前後次第,曰不次第三諦。

又縱非前後差別,橫非彼此區分,亦曰不縱不橫三諦。三諦而一諦,一諦而三諦者,法界唯是乙個三千。所謂三千者,該羅諸法之名;三千諸法,絕凡夫之情慮,而諸相宛然,相即相入,絕待不可思議。

所謂空假中,即詮顯此相貌之言。三千諸法,窮絕凡慮邊,名之為空。即真如中道,離一切言語思慮之形容計度。

是曰真如破情之德。諸相宛然邊,名之為假。即一切萬有者,真如之顯現。

離真如,迷悟染淨一微塵亦不得有,是曰真如立法之德。絕待不可思議邊,名之為中,即空諦假諦,既不過真如之一面,則空假一體,是曰真如絕待之德。如是空假一體,言空,則空中已含攝假中二諦,非除假除中而為空。

三千諸法,諸相宛然。而相即相入,絕待不可思議。當相當處,窮絕凡慮,是曰一空一切空,即空當處假中,全假中而為空。

又言假,則假中已含攝空中二諦,非離空中而為假。三千諸法,窮絕凡慮,當相當處,諸相宛然,而絕待不可思議,是曰一假一切假,即假當處空中,全空中而為假,言中亦然。如從義始終心要注云,一中一切中,無真無俗而不中,則三諦皆統理而絕待也。

一真一切真,無中無俗而不真,則三諦俱亡泯而無相也。一俗一切俗,無中無真而不俗,則三諦並建立而宛然也。是故非獨中諦絕待,空徹底空,有中亦空。

假徹底假,空中亦假。中徹底中,有空亦中。三諦皆絕待,是為三諦圓融。

此圓融三諦者,天然之性德,本有之妙諦。宇宙間之事象,隨拈一法,皆是圓融三諦;微妙莊嚴之佛身,呵責叫喚之獄卒,無非法性三諦之妙相。風行雲走,山高水長,即是常住不變之本體,是曰一境三諦。

*這個問題要全部闡述清楚,要從智者大師有意將《中論》中二諦說法(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改為三諦說論述起。智者從自渡渡他的宗教實踐角度,開闢了他的中道理論。

先挖個坑吧,希望以後補上。

4樓:華藏淨流

空觀觀法性本無,斷有所得的執著,對於世間不迷(依此可入空三昧),斷見思惑,斷的是見,離見乃真見。假觀觀因緣,如鏡花水月,虛夢一場,斷實的執著,斷煩惱惑,斷的是愛(情),對世間不求,百花叢中過,沾身即是錯。荊棘刺膚體,痛煞塵勞客。

躲,躲,躲。(依此可入無願三昧)不落空有二邊,解行並重,止觀雙用即是無相三昧中道了義。百花叢中過,沾身即是錯,若能不沾身,想臥我便臥。

空觀見法體,無始識來界,一切法等依。(清淨平等)假觀觀因緣,由是有諸趣,及涅槃證得。(不二而二,凡聖成差別)中觀萬法唯識唯是假,煩惱涅槃等空花,說空道有不算啥,修嘴你可拉倒吧!

南無阿彌陀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5樓:琵琶琴瑟

有些朋友講得對,這個的確是偏高難度的內容,很難解釋。

不如先查查《佛學大詞典》,關於「空假中」,「一心三觀」,「但中」,「不但中」,這四個詞條的解釋。先理解字面意思,把疑問存起來。

6樓:普照

一心三觀是從龍樹菩薩的《中觀論》的三是偈發展出來的: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亦為是名亦是道義

其實就是楞嚴經中所說的,「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 ,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

性真常中,求于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所以那位印度的僧人才對智者大師說,」一心三觀跟《楞嚴經》的法門很像,《楞嚴經》也是表現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空觀就是不變,假觀就是隨緣,「

一心三觀是天台止觀的修行法門。

一心是指現前一念心性,三觀是空觀、假觀、中觀。

簡單說,就是現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

空觀是從本體上說的,現前一念心性,清淨本然,周遍法界,與十法界同體,即是真如。

假觀是從作用上說的,就是一切都是真如顯現,都是假名假相假用,虛幻不實。

中觀是觀的修法,非空非假,即空即假,空假不二,真空妙有,不落兩邊,沒有對立。

可以用鏡子做個比喻:

不管鏡子顯現出什麼,人也好、物也好,一切都是鏡子,這是空觀。

鏡子顯現出的一切都是虛幻不實、不斷變化的,這是假觀。

鏡子與它顯現出來的一切是無法區分的,本來沒有鏡子和它顯現出來的東西,都是我們後來定義出來的,這是中觀。

修行最開始,是由假入空,熄滅貪嗔痴,破除法我執著。這一步,就是心經說的,」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但由假入空,只是自度,並沒有辦法利益到眾生,所以修行的第二步,是由空出假,發菩提心,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佛度眾生。這一步,就是心經上說的,"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兩步,簡單的比喻,就是病毒太多了,電腦沒辦法用,先格式化,再重灌系統。

整個過程,不能偏空、也不能偏假,不能不看因緣,不分場合的,上來就是」本來無一物「,」淨穢不二「,也不能凡事都是」功德無量「。。。

7樓:牛屎NeWBeGinninG

不執著的意思,把`空`,`無`用不執著三字代替就好理解了,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不執著

無我不執著我

無人我壽者不執著人我壽者

等等吧,一心三觀最終還是讓我們不用執著一切,得失隨受,,。

8樓:無心道人無恥之徒

首先,你要有真正的佛教的信仰,才能給你說明白,否則,所有的語言都是由漏洞的。

這不,洩露了大乘佛教的秘密。

摘錄一段經書,希望你能看懂。裡面,就解釋了天台宗的『即假即空即中』的一心三觀的根本原則。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般若波羅蜜多品第十之餘

[0910c13] 佛告慈氏:「菩薩摩訶薩有七種事,能得如是不可思議無盡法門,謂因無盡、有情界無盡、大悲無盡、妙用無盡、法門無盡、壞生死魔故、智無盡故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無行無相、無生無滅,菩薩於一切法應如是知。

[0911b21] 爾時,薄伽梵而說偈言:

「一切有為法,  如乾闥婆城,

眾生妄心取,  雖現非實有

諸法非因生,  亦非無因生,虛妄分別有,  是故說唯心。無明妄想見,  而是色相因,藏識為所依,  隨緣現眾像。如人目有瞖,  妄見空中花,

習氣擾濁心,  從是三有現。眼識依賴耶,  能見種種色,譬如鏡中像,  分別不在外。所見皆自心,  非常亦非斷,賴耶識所變,  能現於世間。

法性皆平等,  一切法所依,藏識恆不斷,  末那計為我,集起說為心,  思量性名意,了別義為識,  是故說唯心。心外諸境界,  妄見毛輪花,所執實皆無,  鹹是識心變。色具色功能,  皆依賴耶識,凡愚妄分別,  謂是真實有。

睡眠與昏醉,  行住及坐臥,作業及士用,  皆依藏識起。有情器世間,  非由自在作,亦非神我造,  非世性微塵。如木中火性,  雖有未能燒,

因燧方火生,  由此破諸暗。

展轉互為因,  賴耶為依止,諸識從彼生,  能起漏無漏。如海遇風緣,  起種種波浪,現前作用轉,  無有間斷時。藏識海亦然,  境界風所動,恆起諸識浪,  無間斷亦然。

如酪未鑽搖,  其酥人不見,

施功既不已,  醍醐方可得。

賴耶妄熏習,  隱覆如來藏,修習純熟時,  正智方明了。諸識隨緣轉,  不見本覺心,自覺智現前,  真性常不動。猶如金在礦,  處石不堪用,

銷練得真金,  作眾莊嚴具。

賴耶性清淨,  妄識所熏習,圓鏡智相應,  如日出雲翳。若有修空者,  順空而取空,觀空與色殊,  不名真觀者。觀色即是空,  色空不可得,此即勝義空,  是真解脫者。

猶如日月明,  流光能普照,

如來清淨藏,  具足諸功德。

真妄互相薰,  猶如二象鬪,弱者去無回,  妄盡無來去。蓮花性無染,  出水離淤泥,菡蓞開敷時,  見者皆歡喜。

如來無垢識,  永斷諸習氣,清淨智圓明,  賢聖所歸趣。

9樓:雲上雪

我學習天台宗,本來應該要認真解釋一下這個問題。但發覺,要解釋清楚,就要涉及圓教根本《法華經》諸法實相的道理。而這個道理,如果缺乏實際觀照,很難正確理解。

所以想來想去,還是建議提問者,由淺及深,慢慢修行為好。

10樓:播撒陽光

空觀是指萬物的本源觀。所謂性本虛空。假觀是說由空所生的萬物都是幻象,是假的,有生有滅,不為常住。

幻化後的萬物仍然回到虛空此是自然之道。遵守自然之道,不住於空,不住於物叫做中觀。

《只狼》的劇情設定中,全盛一心和老年一心誰強

yevmo 我沒搞懂啊。全盛的一心是屑一郎祭獻自己從黃泉中召喚出來的。又不是像FGO裡英靈召喚一樣從某個時間段拖出來。那講道理。這個全盛的一心在劇情上其實是已經掌握了老年時期那一系列技藝,且擁有健壯的身體。這還需要比啥。 莫忘閒 可是這倆是乙個人啊 全盛一心,並非是屑一郎召喚了過去的葦名一心到現世,...

怎麼鍛鍊一心二用的思維?

所以 應該是選擇性的聽一部分別人說的一部分做另外的事,這個如果都沒啥重要的,也無所謂了,但正常我覺得還是一心一用才好,為啥羨慕一心二用呢 已登出 舉個栗子 老師在講課,你一邊聽一邊記筆記。你在這時做了什麼,聽課,記筆記。這就是乙個簡單的一心二用的例子。我問你,會寫字不?寫的熟不?當大腦在處理多工的時...

如何看待《只狼》中的葦名一心?

奧特瓜 出來混的都是要還的 拳頭大的說了算 我不行了,我好像又可以了 這些話的完美詮釋者,不帶迷茫的人,看得特別順眼 哼喝啊啊啊啊!熱血沸騰起來了!要上了,只狼!只狼裡最熱血沸騰的Boss,和他打的時候我忘了自己的血條,只是不停的進攻和彈反 GLZEmperor 玩第一遍的時候我沒怎麼看劇情,連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