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不聽話的孩子你還愛的起來嗎?

時間 2021-06-01 11:27:11

1樓:Landry

看到這樣的問題我特別想答一下。

題主的描述給我的感覺就是自己的孩子就像是已經練費了遊戲賬號一樣,各方面屬性都不怎麼樣,就等著開新號重新練乙個了。但孩子畢竟不是遊戲賬號,我們還是應該謹慎對待教育這件事情。

我們先確定乙個大的前提,就是孩子的所作所為一定會受到父母的影響,而且影響絕對是最大的。我們一點點來看題主所提到的問題。首先是懶、犟和不聽話。

實話實說,這只能說是乙個孩子的天性,懶甚至還可以說是大部分人類的天性。還有就是吃飯像個餓死鬼一樣,這一點我覺家長應該心態上有所改變。孩子這個時候正是長身體的年齡,多吃一點未必是不好的事情,很多家長還頭疼孩子不願意吃飯呢。

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提醒別的問題,比如說吃飯不能咂嘴,筷子不能插到飯裡面等等,在提醒的同時自己也要注意有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其次就是學習差的問題,題目中題主說到過把孩子提高到班上前十,然後進了實驗班,後面又直線下降。我姑且理解為孩子只是在實驗班排名稍微靠後了一些吧。

但值得一提的一點是每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對比同齡人都會表現出不一樣的智力水平。有的人就是小學初中都中規中矩,到高三才超車;有的人小學經常語數英滿分,結果到初中就不行了。我想題主肯定也不希望孩子成為後面這種吧。

歸根到底我覺得題主首先還應該放平心態。首先一定要保證自己內心的平和,因為一旦你在很多不經意間的急躁,可能最終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況且孩子在身邊也才三年,我現在二十多歲了反而更感覺到父母對我的影響。

再說了小時候的熊孩子長大變得彬彬有禮的例子絕對不少,養還是要好好養的。

最後我想提一下關於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的意見,因為我從小學開始就讀寄宿學校,我覺得我對這個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首先是學校一定要挑得合適,尤其是各個孩子的家境問題,如果大家都是市裡的,就那麼幾個人來自鄉下,這幾個人就特別容易受到排擠。其次就是集體生活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就拿一些不禮貌的行為來講,如果家長來指責孩子,也許會因為孩子知道家長的寬容過幾天就忘了,但如果被幾個老師同學指指點點,可能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還有就是一周接送一次肯定比天天接送輕鬆多了。

我覺得我以後的孩子一定會特別棒,哪怕他不聽話,我也一定會好好愛他。

2樓:huzlyjj

建議題主先學習怎麼做母親,學習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別把孩子當成工具,他不是你的門面,成年人的面子是自己掙的,不是孩子給的。當你抱怨孩子給你丟臉時,想想自己有沒有給孩子長臉,自己有什麼地方,是做得比其他父母要好的,值得孩子為你驕傲的。

題主的孩子沒有錯,而且很無辜,攤上這樣的媽,簡直就是受罪。題主對孩子百般嫌棄,作為孩子,他也會嫌棄自己的父母啊,從來只會說教,沒有溫情,小時候不陪伴,現在又諸多要求。

題主要做的,是放下所有改造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的怨氣清零,站在孩子的角度,好好感受他的情緒,學習上,多問問遇到什麼困難,你幫助他想辦法解決,而不是提要求,考試要考第幾名;生活上,多關心他愛吃什麼,喜歡穿什麼衣服,多按他的喜好來準備。

當他感受到你真心實意要彌補前9年缺失的母愛,他才會開啟心扉,跟你親近,如果題主依然端著母親的架子,高高在上、盛氣凌人地批判孩子,那他絕對不會跟你貼近。

母慈,子才會孝,做人父母,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別一味怪孩子。

3樓:古城愛人

首先,孩子是沒有錯的,即使他有諸多毛病,根源還是在父母,可以質疑但終究逃不過實錘;

其次,家長接手孩子的時候,有一些問題已經成型了,想要去改變本身就比較難了,這需要更多的耐心,而不是討厭孩子的藉口;

最後,為人父母,望子成龍的心都有,但是孩子的發展還是得順其自然,如果改變不了他,就接受他,拉緊了親情這條線盡力就行,等到孩子以後明白了,不至於後悔。

4樓:呼嚕嚕

按照題主的描述,我大膽猜想題主的身份應該是夫妻兩個人一起在外面闖生活的,或者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或者因為平時很忙,確實無從顧及家裡。

題主描述的孩子與大多數的留守兒童的情形非常相似,孩子和父母之間很難得到有效溝通。

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想造成當前這一切的,其實不是題主的心理問題,而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所造成的,自己由於前面的問題沒有解決好,從而導致問題越來越難以解決。

首先是對孩子身體不好問題的解決方式,題主夫妻把孩子交給老人其實只是問題責任主體轉移,讓老人承擔了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而且一承擔就是9年,這直接造成了今天的問題產生。

其次,如何解決孩子身上的缺點的問題。題主其實並沒有有效的辦法,只是想著通過時間來改變而已,也僅僅是想了,當結果和自己的想象不同時,自然會造成心理落差,從而引起自己的種種情緒。

最後,如何解決當前的種種情緒問題?題主給出了乙個更為推卸責任和逃避的方式,例如把孩子送到寄宿學校、再生乙個孩子。這些都不是解決現在的問題的方法,而是逃避問題的方式。

所以,題主欠缺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能不斷想著逃避問題的方式,從而讓問題越積越多,越來越無法處理。

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在現實中具有非常多的案例,尤其是在低收入、低學歷人群中,普遍存在。

建議題主還是試著去多了解孩子,盡量多和孩子溝通吧,想要短期一次性解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此外,孩子馬上就要進入青春期了,如果仍然無法付出愛心、耐心的話,親子關係的改變將會越來越難。

另外,在補充一點,題主所說的把孩子成績提高到班級前十,不知道能否說說具體的方法?是自己陪伴孩子做作業還是給孩子報了課外培訓機構?這兩種方法是有區別的,如果是自己陪伴孩子,和孩子共同面對作業和課程的挑戰,一起一一克服,那麼會有利於親子關係;如果是花錢給孩子上課外班,其實和題主沒有任何關係的。

孩子的心理有時候比家長更敏感,他能感知到父母是否是真正對自己好,很多時候,沒有付出就是沒有收穫。

5樓:闞氏

本人經歷:

小時候一直是奶奶帶,五年級轉學來到父母工作的城市。剛來的時候成績也很差,父母一門心思抓我成績。現在想想那時候真是很抑鬱,對於兩個不熟悉的人,又承受學業壓力,對於乙個十幾歲的孩子真的很難熬。

您對自己的孩子厭惡,他何嘗不是對您反感呢?希望你和他多溝通,對他耐心一些,我認為你僅僅三年就想改變乙個人是很愚蠢的。也許很片面,在我看來您是個不負責任的母親。

學業方面,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如果讓他認為你愛的是他的成績,後果很嚴重。(我當初就誤入這條歧途,直到現在都對父母感情冷淡。) 因為是親身經歷,我也希望這個孩子能好好成長。

不過感謝父母對我的耐心和付出,我現在就讀一所很不錯的高中,在最好的班級。

時間關係,寫不了太多,希望您慎重考慮。

另外,生二胎可能完全分離父母與頭胎的感情(我有個弟弟),我現在和家人在一起感覺很突兀,與他們格格不入。除了爺爺奶奶,我對其他家庭成員幾乎沒有感情。儘管我也很想愛父母,但真的沒有那種感情。

6樓:

愛其實是由付出感和付出之後獲得的反饋構成的,量化之後是由有效陪伴時間,親密接觸/互動頻次,情感交流質量組成。

如果沒有,那你首先就不夠愛他,孩子感受不到你的愛,自然無法跟你重新建立關係鏈結。沒有有效的關係鏈結,所有的家庭教育都會事倍功半

7樓:要積極向上的小布丁

還蠻想替題主的兒子問個問題的:對從小不在自己身邊9年,不管不顧,不教不養,突然回來只會對我嚴加管教的媽媽,要不要愛?

我從小是奶奶帶大的,直到9歲,媽媽才回到我的身邊,本來我還很開心,一家人終於可以快快樂樂的生活了。然而,我的媽媽總是看不到我的優點,罵我學習差,沒禮貌,沒家教,我想從小她也沒教過我呀,最近還想拋棄我,生二胎。可是,從她肚子裡生出來這件事也不是我決定,我情願的呀。

她對我的愛從來都是有條件的,只有我表現好了,學習好了,她才會喜歡我,從來不會因為我是她的兒子,她就喜歡我。對於這樣的媽媽,我能不能不要?我能不能不愛?

其實看到這個問題一開始還蠻訝異的。愛孩子從來不是要不要的問題,這是每個母親與生俱來的能力。後來,挺同情題主的,你是多缺乏父母的愛,才成長成為現在的樣子?

所以,對於你來說,全身心接納孩子,愛孩子可能是一種苛刻的要求,但是你現在是母親,你應該要讓自己成長和學習。當初因為孩子體弱多病,就放棄對他的教養,是你的不負責任,也是你犯的很大的錯誤。這個錯誤,只有你自己才能彌補,而現在你居然還想生二胎,二胎生出來你就能確保自己一定會把他教的很好?

我看很難,因為你沒有擁有真正愛孩子的能力。而愛,才是最好的教育。

如何評價不聽話的孩子

已登出 我從小到大都不明白一件事 為什麼一定要孩子聽話,父母到底是有什麼樣的本事覺得自己是完全正確的要孩子完全服從於自己的命令,父母到底有沒有想過去了解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相違背父母到底是強硬抹殺還是耐心誘導還是幫助孩子 我還是覺得那句話是對的,所有職業上崗前都要實習培訓,唯有父母是...

怎麼管那種不聽話的孩子?

白木 之所以孩子不聽話,是父母長時間的說了太多假大空的話,太多連你自己都不相信的話 你認為的那些大道理 長此以往,孩子開始反對你所有的話,包括正確的話。孩子現在以經夜不歸宿了,社會和學校對你家孩子已經基本放棄了,唯一不能放棄的只有父母,這是最後的屏障。現在,能拯救孩子的不是各種道理或方法技巧,而是父...

孩子不聽話,不斷挑戰你的底線,批評孩子的時候如何控制情緒 如何能避免不自覺的提高分貝 ?

風林 就像面對任何乙個成年但是陌生的人那樣,不能思考的時候,稍微等一下,能思考再開口,會好點,有失控也主要是我們沒明白,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我們未必都能看到 孔子易學堂 孩子不聽話未必是壞事,這並不構成問題,大人不聽話確實是個問題,聽話也是個問題。每個人都各自有乙個屬於自己的太極,每個家庭也有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