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真的能讓孩子「長記性」嗎?

時間 2021-05-06 23:54:06

1樓:鑫媽輔娃記

2樓:

導致我小時候有暴力傾向。

和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不耐煩了會動手。被叫過家長,沒用。

現在的溫和的性格,是自己掰回來的,幾乎與父母無關。

也不甚愛他們。

3樓:

emmm……現在看這個回答戾氣好重……其實「打」孩子是可以讓孩子長記性的……在我前13歲的人生中,我媽打了我無數次,我爸只打過我一次,我爸那次的確令我永生難忘……

我爸唯一一次打我,是因為我偷家裡的錢(沒有零花錢的苦逼孩子……)他打的力度很輕,但是我覺得那是最重的一次,因為打的是我的心,根本不是身體……我第一次看見我爸那種痛心疾首的表情,他是直接哭著打……你以為是很痛的力度,但打在身上全是刻意挽留的,還不如冬天風颳著痛。

那個時候我非常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品行問題,我也哭了,我第一次非常悔恨自己犯下的錯誤。

如果長記性的話,我也不會在六年級的某一天,在她的雞毛撣子下,突然想起一句話:為什麼我不反抗呢?

4樓:馬曉巨集

打孩子就是簡單、粗暴、快速解決孩子那一刻的問題。

通常,孩子做錯事,家長希望孩子記住,下次不再犯錯。家長希望孩子自己能管理好自己。也是家長沒有其他辦法時,才會採取這種暴力方式,通過打疼孩子,借助這個疼,讓孩子有深刻的記憶。

可,打完了,家長自己也疼。

做錯事,被打,就會疼,似乎行為與反應建立起了關係,可是人類是有感情的生物,並不能單純地從條件反射的這種模式出發。

面對家長的這種懲罰,孩子有不同的反應,大致可分為四種型別。

認錯型這種孩子為了避免被打,表面上會立即認錯,不和家長爭辯,並保證下次不會再發生同樣的事情。這時,「打」對這種孩子是很有威懾作用的,立竿見影。事實上,孩子可能內心並不認同家長的要求。

事後,孩子會有行為上的改變嗎?改變的可能性不大。

而有的孩子是知道自己不對,才認錯的。也想改變自己,但從大腦發育來看,孩子的前額葉——控制著理性思維和計畫性的那部分組織——還在發育中,一直到成年後才能完全發育好,所以還不能很好地起到作用。也就是說孩子知道是不當的行為,但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即使有改變也是不明顯的。

這時,需要家長的支援與督促。而「打」並不能起到「督促」的作用,反而讓孩子「認知不協調」,認為被打了,就已經為做錯事付出相應的代價,不再思考問題本身,弱化了想改變的內在動力。

辯解型這種孩子也怕挨打,但不會認錯,而是想盡藉口和理由,百般辯解,甚至說謊。如果說服不了家長,被打了,也是一肚子怨氣,對家長有情緒,不滿、憎恨。內心也不認同家長的要求,不會因此改變。

即使有些認同,但因為有情緒,會更多地採取與家長對抗的行為。如果說謊起了作用,沒有被打,下次還會再說謊,久而久之,說謊很可能成為習慣。

固執型這種孩子不怕打,也很固執,不會和家長服軟,堅決不認錯,大人打得沒力氣了,或者有旁人勸說,才能了事。內心一樣也是不認同家長的要求,不會因此改變。如果家長因為孩子的固執,不願與孩子多交流,那麼與孩子內心愛的聯結會越來越少。

敏感型這種孩子天生敏感,怕家長生氣,一旦認為自己錯了,會主動認錯,甚至要求懲罰。被家長打了之後,又會擔心家長不愛自己,做事會更加小心謹慎,甚至不敢嘗試。孩子認為做得少,錯得少,就不會讓家長生氣啦。

因此,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和信心會越來越差,心智發展會受到影響。

無論是哪種,估計都沒有帶來家長想要的結果吧。

建立於 12:29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5樓:

我覺得能長記性,我小時候總馬虎,有一次連續在同乙個問題犯錯,被我媽用塑料尺狠抽屁股一頓,打完再做全對。後來考試前我媽就跟我提一遍這事,基本沒再馬虎過

6樓:sun patrick

我是女生,幾乎是被媽媽從小打到大的,父親脾氣也很不好,直到上高二之後才結束了這種非常恐慌的生活學習狀態。上面說的綜藝我也有看,我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從記事起,我媽媽就是乙個非常沒有耐心的母親,在幼兒園的時候發音不准,讀兩三遍,媽媽就會打我頭,讓我去一遍大聲讀,讀完了再去找她。做錯事,會罵我讓我去一邊,面壁思過。話說三遍聽不懂,就會大發雷霆。

後來上學,挨的打自然更多,作業做錯,會把練習冊撕碎,連人帶東西一塊扔到門外。考試不好,會隨手拿東西打我。

雖然我媽經常打我罵我,但她一直認為,我是乙個非常乖的孩子。

原因就是,我從來不忤逆她。

就像上面說的那個真人騷,胖軒和弟弟吵架,作為家長姥姥沒有拉著他們耐心的講過道理,只是在忍無可忍的時候拉過來揍。

這樣達到的效果到底是什麼?長期如此會造成什麼後果?

1.孩子會無端的順從,有問題先認錯,甚至會用撒謊、濫竽充數等方法,去避免更多的責備和挨打。這個節目裡面,董潔的孩子就是這樣,有事情出現,不論對錯,一定先說對不起,我錯了,我會改的媽媽,這樣媽媽這邊就沒辦法繼續去要求他,訓斥他。

但有沒有真的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就不一定了。

2.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因為說出來就有可能挨打,點頭同意就一定不會挨打,那索性不如不說,但不說不代表孩子沒有態度,小小的積怨壓制在心裡累積到某一天一定會爆發。這裡比較類似的就是梅婷一家,每當女兒快快靠近弟弟時,母親梅婷會用誇張的保護動作保護弟弟,並用防備的眼神看著女兒。

但一切到這裡就停止了,媽媽沒有跟女兒講過她和弟弟要如何相處,更沒有在行為上顯示出公允和平等的愛。反而是用眼神和行為,暗示了你靠近弟弟就要打他。

甚至在第四期的時候,在管教不來的時候,把孩子送去了幼兒園。但是女兒從來沒有在言語上表達過不滿,從幼兒園回來的時候,媽媽問她是不是不開心,她就選擇不說話,她從來不會表達自己的不滿,但同時就會用不好的行為去宣洩自己的情緒。

3.大家經常說,家的依戀,當乙個家不能提供滿滿的愛的時候,這種關係就很薄弱。給孩子的感受就是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

像胖軒家,如果奶奶長期用嚴厲的責備,像「我不願意管你」「我不愛你了」「你再這樣我只管弟弟不管你」和使用打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就會像冉瑩穎說的,你老這樣打她,她長大就和你不親了。

在經常受到打罵的環境裡成長,孩子對家會產生逃避,因為家就代表著挨打時的疼痛和嚴厲責備時的恐慌。這樣的孩子,有很多會在長大之後,選擇離開家工作和生活,離開那個緊張的環境。

說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是,家不等同於愛,愛等同於家。孩子就是你的倒影,讓孩子成長的更好,首先要讓自己成為有愛、有耐心、懂道理的人。

7樓:蕭師妹

確實是可以暫時的懼怕(所謂的長記性),但在打之前,你需要考慮的是,幼兒在心智尚未健全條件下承受能力,以及動手帶來的負面示範,要知道孩子比我們以為的更加善於模仿。

陪男孩子長大真的值得嗎

秋末風樹 不知道呢,因為我年紀大了,不想陪了,不過三毛比荷西大6歲,三毛不想耽誤他,荷西去服兵役了,這幾年都沒聯絡,後來他回來找了三毛,那時候三毛也在空窗期,被荷西的赤誠打動就在一起了。所以,雖然分好多種情況,但是我不想陪了,但願未來能遇到就遇到,遇不到就換個人這樣。有時候,成長只是乙個人自己的事情...

怎麼才能讓婆婆理解到打孩子不好?

lemoncat 都知道老人帶孩子的弊端,但實在沒幾個人有實力有膽量放棄工作回去專心帶孩子 一般家庭,大神忽略吧 我是娘家媽給幫忙帶,但仍舊有一堆事情不能調和。從尿不濕吵到動畫片,從輔食新增吵到穿衣件數。我家娃一歲的時候就知道在父母這得不到的東西可以去跟姥姥要。自己媽跟自己意見不同,連找個中間調和的...

從小要制定怎樣的養育方案,才能讓孩子長高到基因上限?

我來給你分享一下我家妞妞的長高方案吧,妞妞今年十歲了,之前身高135cm,採用長高方案乙個月後,139cm,長高了4cm,不用吃藥,我感覺還是比較科學的長高方法。先介紹下父母情況,爸爸175,我165。之前一直忙於工作,缺少了對孩子的管教,發育不太好,導致比同齡人低了小半頭,後來通過諮詢醫生,因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