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媽媽睡的特別不踏實,跟姥姥睡反而好一點,應該讓孩子跟姥姥睡嗎?

時間 2021-05-09 17:38:40

1樓:頭暈乏力

有一句老話:孩子見到娘,有事沒事哭兩嗓。

孩子是非常依戀媽媽的,當然要時時刻刻確定媽媽在眼前,所以總是在做「折騰」媽媽的事情,以確保媽媽百分百的存在,只不過這實在太考驗媽媽的耐力,這是個高需求娃。

其實別看孩子小,他已經開始有了應對不同人的不同模式,這是天生的能力。

作為媽媽比較吃醋,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比如我的孩子曾經無意識叫了家裡育兒嫂「媽媽」,當時我氣的胸痛,差點堵奶……

總之在無法擠出更多時間的時候,你已經無法再改善時間表,就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因為你已經做到了最好,不要苛求。無謂的多思多慮只會傷神,這不是乙個平靜的媽媽,而是焦慮的媽媽,會影響到後期孩子的教育,心態是乙個非常玄妙的東西,好的心態會吸引好的事情,好的看法,好的生活環境。

可以和你的媽媽溝通,綜合判斷一下你的媽媽的佔有慾是不是正常範圍的,我不好幫你判斷,也只能你心態平和的時候自己辨別。

當然如果真的太難受,就要和你媽說,她如果還是不顧及你的感受,總說你不對,就可以找機會請她離開,態度溫和而堅定。

2樓:弧星惠風

孩子肯定跟姥姥呆習慣了,只要孩子舒服就行,不一定要和媽媽睡。媽媽也不要擔心和寶寶的感情問題,孩子睡眠質量最重要,而且媽媽上班忙的話作息不能和寶寶同步,媽媽要學會習慣。

3樓:Frank1024

育兒從生物學角度而言,當然只有乙個原則就是困了就睡,餓了就吃。對於乙個人類的孩子,還要顧及一些精神上的關注。吃喝拉撒睡,都是最基礎的生物學需求,白天放完電,晚上好睡眠。

怕他睡不香,晚飯前使勁折騰。吃完飯,洗個澡,秒睡。不要想那麼多的安全感,孩子那麼小不會修飾的,如果有安全感的需求會提出,適當滿足即可。

帶孩子最忌諱的就是一知半解地學所謂的科學育兒,與其東施效颦,還不如聽憑天性來得好。為人父母如果事事都要做到專業,這輩子就不是自己的了,而且根本學不好。早日棄坑。

此外,身邊幾個育兒專家的孩子,也沒見得優秀成什麼樣子。放輕鬆吧,做個好人,將來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的。

4樓:沉皮

我能說我只有羨慕的份嗎?我娃從生下來就是跟我睡,沒有老人給替,晚上陪睡白天上班。我媽從沒給帶過孩子。

或許姥姥帶孩子實在是太細心太有耐心了,所以娃跟著姥姥睡更舒服更習慣。寶媽不用糾結這個問題了,想想怎麼對寶寶更好,如果願意和姥姥睡也沒什麼,讓孩子自己選擇。

5樓:努力做個好媽媽

孩子爸爸和奶奶經常跟我說一句話,孩子就在你跟前鬧,你不在的時候,可乖了!

我也不會因此就自己自動消失,因為我知道,他乖,不是因為他突然變乖了,而是因為媽媽不在,他不敢。

他知道媽媽一會兒就回來,他攢著勁兒,等我回來呢。

我能給他最大的安全感。

越小的寶寶,對媽媽的依戀程度越高。

我理解,可能孩子壓抑了一天,好容易盼媽媽回來,所以才有你說的表現。

包括晚上頻繁醒,是她想確認媽媽真的在。

所以,我不建議因為孩子太黏媽媽,就要把孩子和媽媽分開。

這樣看似解決了表面的問題,但不清楚埋下了什麼隱患。

當然,你還要上班,實在吃不消,那就放手給姥姥帶著睡吧,不必有太多心理負擔,你盡全力愛著寶寶,他一定能感受的到。

6樓:曹文雯

育兒學習中學到的,對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夫妻》長輩》孩子。

我從問題的描述中,看到了乙個非常焦慮的媽媽。

媽媽非常自責,非常努力地希望「給孩子更多」「給孩子更好」。

但是我在育兒過程中學到的最重要的就是,大人好,孩子才能好

大人的情緒本身,會極大地影響到孩子。

所以淡定,沒事的,孩子總會長大

或者說,僅從你的情況描述來看,最有可能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的,恰恰是你「非常擔心孩子沒有安全感」的這個心情。

小孩子對大人的情緒非常敏感。

「看人下菜碟」,孩子會感知到大人怎麼看待他,然後就回饋給大人乙個他被期待成為的樣子。

舉個例子來說:

乙個學走路的小孩子摔倒了,如果周圍的大人緊張兮兮地撲過去,問他你怎麼啦,疼不疼,媽媽抱抱,那麼小朋友就會從大人的反應中學到,這是個非常嚴重的事情,於是他就會立刻大哭起來。

相對的,如果周圍的大人只是哈哈笑,跟他說,站起來,然後說,哇~XX真棒,可以自己站起來。那麼他就會覺得這是個正常而有趣的事情,並且關注點更偏向於怎麼站起來,反而情緒穩定。

(這個例子在我娃學走路的時候非常典型↑)

幼兒園小班的老師們也跟我們說過:

第一周分離焦慮期的時候,最怕的是家長流連不去。

其實家長離開了,老師通過引導,很快就能讓孩子投入有趣的活動中。

反而是家長流連不去的動作,或者反覆叮囑孩子的動作,會讓孩子認為「和媽媽分開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要不然媽媽為什麼這麼緊張」於是孩子也就緊張了起來。

所以你現在描述出的所有的孩子不安的表現,我恰恰覺得,很可能是孩子接收到了你對他釋放出來的「媽媽認為我應該不安」的情緒。

因為你的狀況,比孩子的狀況,要更令我擔心。

為了讓你放輕鬆一點,你可以試著回想一下自己的成長過程,或者和周圍的親戚朋友做一下交流。

注意,別交流「應該」怎麼做,就交流一些小嬰兒時期的糗事。

然後你就會看到,每個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都是同樣的一地雞毛。

不是這裡出問題,就是那裡出問題。

沒有誰是「完美」的長大。

所以放輕鬆,孩子總會長大。

或者你還可以試試看,想象一下,你認為,你理想的狀態下,你下班回到家,孩子應該怎樣呢?

比如說,你會有點焦慮孩子對你非常依賴。

那麼你會期待孩子在你回家之後,並不想理你,仍然自己玩兒自己的嗎?

類似這樣,去嘗試把你自己現在的焦慮,它對應的反面狀態,稍微放大一點點說給自己聽。

因為養孩子總是很難做到精準的平衡,我們總是有時候這邊多一點,有時候那邊多一點。矯枉過正是非常常見的。

所以不要總是幻想非常完美的狀態,很容易給自己過大的壓力。

去想想看和現在的偏差程度差不多的,如果往另一邊偏,你可能也會焦慮的另一件事情。

這樣你就能比較出來,按你自己的喜好,你到底是覺得現在這樣還好一點,還是寧可矯枉過正的另一邊。然後再去做決策的時候,就會更加淡定一些。

畢竟你知道你規避了乙個更加不可接受的結果。

回到你現在的問題。

我的建議是,跟姥姥聊一下。

因為我的判斷是:孩子怎麼都好;你的狀態非常不好;姥姥的情況不明。

如果姥姥的情況也還好,那麼我家的態度是:

孩子怎麼能睡就怎麼睡;

所有長期影響你都當他是說給天使寶寶聽的。

我等睡渣寶寶,已經對大人造成了嚴重影響的情況下,那些事兒都不重要。

首要任務是恢復你的狀態。

記得飛機上的安全事項廣播嗎?在幫助他人之前,首先請確保自己的安全。

孩子總會長大,沒事的。

照顧好你自己,抱抱。

7樓:李鵬飛

小蘭最近幾天看bai見孩子就忍不住嘆氣,同事看到之後向她詢問怎麼回事。

小蘭表示自從她生完寶寶回到職場之後,孩子一直都是交給奶奶帶的,晚上為了不影響她休息,孩子也是一直跟著奶奶睡的。

而最近兩天,孩子奶奶因為老家有些事情回去了,孩子自然而然地需要跟小蘭一起睡。結果最近幾天一到睡覺時間孩子就吵鬧著要奶奶陪他睡,即使小蘭再三解釋奶奶回老家去了,孩子依舊不願意跟她睡。

這不禁讓小蘭感到傷心「這究竟是我十月懷胎生下的孩子?還是我婆婆的孩子?」

這幾天小蘭思慮再三想著就算婆婆回來了,她也要讓孩子跟著她睡,不然她真的擔心孩子會不要她這個媽媽了。

同事聽完小蘭的回答之後,特意問了小蘭家孩子幾歲,小蘭回答「現在孩子剛剛過兩歲生日不久。」

同時聽完之後,直接和小蘭說「那你千萬不能把孩子交給婆婆帶著睡了!因為這很容易影響孩子後續發展的!……」

正常家庭的孩子為什麼就是跟父母關係特別不親近?

狼王 這都挺正常的 我離家一周歡天喜地,離家一月想念媽媽做的飯菜,離家三個月做夢都想回家。回家第一天皆大歡喜,回家第二天矛盾激增,回家第三天和父母爭執冷戰。然後不斷的重複上面這樣過程,這就是人生啊。 萌團 這不是很正常的反應麼 小時候被父母訓練得,不能反抗,不能出聲,不能不乖不幹活,不能要錢,不能灑...

如何看待孩子跟媽媽姓的做法?

楚辭 這已經很照顧男方了。生養孩子付出最大的是女方,兩個孩子只有乙個隨女方姓,還讓男方先挑男孩,希望這父親是負責顧家不過分缺席孩子成長的,否則對不起妻子的愛。 上進心i 個人感覺跟誰姓都行吧 為什麼怎麼說呢可能也是家庭認知有關。講個我的姓名由來 一開始隨我爸姓後來隨我媽的姓我媽又改隨我爸的姓我爸姓丁...

一歲以內的寶寶跟媽媽睡比較好還是自己睡嬰兒床比較好?

我家小棉襖剛滿周歲,來回答一下。要和媽媽一起睡 一定要和媽媽一起睡 小寶寶晚上很依戀熟悉的人,天黑後我家寶寶就要我哄睡,並且能很快入睡,媽媽在身邊那種熟悉的味道能給她安全感。我家是穿上小睡袋自己睡,和我一張床,家裡床太大了,沒買嬰兒床,個人覺得雞肋,當然尊重不同看法,絕對尊重不同看法,不槓哦。我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