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三體式怎麼算是站到位呢?

時間 2021-06-02 06:29:06

1樓:中國人

三體式站樁站的是劈拳完成後的狀態,

是習慣視線透過前手指盯著敵方的狀態,

是前手往前劈、後手往後拉的拉扯狀態,

是空胸收腹提臀的力量傳導狀態,

是前膝往前頂、臀部往後坐的力量呈三角形穩固狀態,

是你由於後腳腳踝靈活度達到極限、而使腳掌和小腿的角度達到最小、身體高度降到不能再低的狀態。

此時你應該感覺到主要是你的腳筋在支撐著身體,而不是雙腿緊繃的肌肉,肌肉只是起到乙個輔助維持作用。

如果你確實找不到感覺,就找一把鍘刀,農村有鍘豬草的鍘刀,實在沒見過,可以參考電視劇集《包青天》裡的狗頭鍘,把鍘刀放地上,雙手緊握鍘刀柄,雙腳一前一後分開,依靠身體的力量用力往下壓,把鍘刀裡的東西鍘成兩半。當身體降到最低點的位置,就是三體式的蹲坐狀態。此時三體式最主要的問題就解決了。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可否雙擊手機螢幕來一讚?

----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專注於用簡淺的話語描述複雜精深的形意拳。

2樓:電動汽車

為什麼要站三體式?固定乙個正確發力的模式,五行拳是在三體的基礎上研磨出五種實戰中需要的勁力,然後疊加時間,定樁或者行拳,無限的強化這種模式和架構堅固程度,鍛鍊肌肉筋膜拉伸量,骨骼硬度,精神的集中籠罩,五行拳或者站樁都是為了把身體訓練成最適合技擊的狀態。

三體式是形意拳區別於其母拳心意拳的乙個重要標誌,它把很多形意拳的要點濃縮到乙個樁裡,比如24法,九要(三弓、三垂、三圓、三扣、三頂、三擺、三挺、三抱)。四象(雞腿,龍折身,熊膀,虎抱頭),裹鑽踐。濃縮為樁有什麼好處呢?

因為細節太多,動起來的話,走架容易「走形」,所以靜下來慢慢調樁,來領會形意拳對於內外的重要要領架子相交於心意更舒展,而且勁橫豎兼顧。橫豎兼顧的鋼球勁,練好,可以很好的體會六合,外三合,內三合,足下生根,手足相通。三體式是區別於其母拳心意拳的重要標誌。

他把形意拳很多對於身體的要求的細節濃縮到乙個樁裡,

三體式不是說誰蹬得低,誰重心越向後就功力越高,三體式是框架力,就像弓箭一樣,越彎得弓就射的越遠?練後腿的力量還談什麼整勁?這是誤區,合理的結構有助於發力。

大家看下孫祿堂先生的三體式以及內在的勁路。不要按現代體育的思路來理解內家拳。三體式也不是打架的警戒式,在FACEBOOK上看到有人批評說後人沒有很好的防守,服了。

看下圖,關節點位置和角度的相對固定,框架力,內在勁道的傳遞,貫通。

3樓:範彪

如果,乙個拳,想讓人學會。

他就得按步驟一二三進行做,通過步驟去引導人做出來正確的架構。

反過來,你按照正確的步驟去做,就出現正確的架構。

為啥會這樣?

因為,細節太多,人腦不夠用,就不可能學會。

所以,你按照正確的步驟一二三的做,就三體式成功。

但是,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步驟。

請換老師。

4樓:眾人退至我身後

學形意拳一年多,五行拳除了橫,其他自認還是能打出力的,就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三體式多站就行,站多了,站久了,就能有感覺。站的時間夠長,夠累,就會自己想辦法把自己松下來。

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慢慢就能靜下來。

5樓:留刀

你要說姿勢要求,那對照著二十四法一一校對就可以了,但是要說怎麼算站對了,我覺得是可以感覺到全身每乙個部位都非常恰當了,連成整體了就算對了。可以感覺到腰胯是沉著的,雙腿是夾著或者撐著的(這個是三體式的兩種意識,一種夾剪一種撐踩),後背是尾閭一條線上來的,腦袋是頂天微頷的,胸口不憋悶,舒胸實腹,肩膀可以感覺到是和後背連著的,肘部可以感覺是肩膀催著的,手可以感覺到是肘部撐出去的,渾身上下感覺連貫而且舒服,然後做到這些的時候渾身不是緊張的,而是微微放鬆的,處於乙個比較舒服的狀態,然後開始靜態的慢慢除錯自己的勁力,丹田微微的一束一展,然後全身隨之變化,總之要保持乙個整體如一的狀態,然後就差不多了。

6樓:高風

沒有師承,瞎說幾句,雞步!

三體式,的步形確實像雞的站立!雞有時一條腿站著,另一條腿像前虛伸,姿勢上像雞走路將邁未邁的樣子!

另外,腳有五趾,前三趾連線足弓,後兩趾連足跟。前三趾起主要支撐的作用,後兩趾用力抓地只能傳遞到足根不能提供更多支撐,只起輔助支撐和控制平衡作用。雞也是前有三趾算是乙個巧合吧。。。

還有雞走路時身體不會左右搖擺,三體式左右換式不左右搖擺也不容易做到,需要腿部力量,腰胯柔韌性,整體協調性。

所以,練習三體式門檻較高!擰腰鬆垮必練,腿部力量必練,站樁盤式必練。基礎練好了再練三體式,這些規矩就只是驗證。

建議先練沙地立桿,再練太極式。(都是直立,乙個直跨,乙個斜跨)然後參考張烈的孫氏形意拳教程,裡面有詳細的三體式的規矩。

7樓:王大治

三體式分動樁跟靜樁,

靜樁能做到出來間架結構,大筋擰裹,可以下勢即可。

動樁能做到在運動中間架結構不散,能迅速向四面八方回身即可。

8樓:柴春傑

練到無論怎麼動,隨時都能保持三體式的要求,就算到位了,不是站到位。三體式是要動起來的,腰胯彈抖帶動身體左右三體式的往復運動,就是劈拳了,在運動的任一瞬間都要符合三體式的要求。

9樓:

三體式不是空身站的,空身站那是在掌握身體發力規範以後才能站到位。樓上@章十一說的很好了,樁是用來整合的,樁功可以看做符合發力規範的靜力訓練。

我接觸到的幾種訓練方法。

如果要先站樁,身上是要掛重物才能體會的快,胳膊上要掛重物,這樣光用肩臂的力量撐不住,就會用上軀幹的肌肉也就是現代體育裡說的核心肌群,進而刺激到下肢肌群,襠裡要夾東西,這樣腿部肌群可以得到充分的開發。負重站完,要接著打劈拳,把站樁的這種用力習慣運用到移動當中去,不要想著發力,體會軀幹帶動四肢。 所以說空身站樁沒感覺,是可以去試試健身房裡的負重深蹲的,壺鈴深蹲,抖大繩這些方式。

也可以不站樁直接打劈拳,這個的訓練有點像太極的方式,肩臂要放鬆,特別慢的配合呼吸用上半身帶動起來,這個也很吃功夫,保持重心平衡穩定,重心的轉換要連續平穩,主要還是練軀幹肌肉,會用軀幹肌肉了,兩頭就能接上。

其實心意拳裡的雞步,我覺得也是一種特別直接的訓練方式,直接訓練身體帶腿,很吃功夫。

這些外家拳裡也是一樣,劈掛通背裡掄膀子劈砸,也是由軀幹帶起來,翻子的直拳也一樣。

戳腳里對軀幹的訓練比較直接,那就是先訓練正踢側踢十字裡合外擺這五種基本腿法,後期還有後腿,說白了就是各種角度的以軀幹帶動掄腿,腿比較重,很容易就接上身力。內外家強調的發力區別不在姿勢和發力部位,這些都是一樣,在於傳遞的是動能還是力的區別。

現代搏擊的要求其實也一樣,就是沒有內家拳裡強調的那種貼身發力,不過這都是後期的東西了,開始都是一樣的,沒有好的老師指導,學學拳擊也很好的。

10樓:hill he

題主問的是三體式怎麼算是站到位。無名提到了孫祿堂先生,就引用網上一段孫祿堂先生和齊公博先生的公案,「孫祿堂先生踏著半尺多厚的積雪,走到齊公博的身後。他默默地觀察了好一陣,突然猛地向前,一把捋住齊公博向前推出的手掌,用力向前一拉,同時飛起一腳朝齊公博的前腿踢去.....這一拉,一踢,至少有幾百斤的力量,只聽「撲」!

地一聲,毫元準備的齊公博整個身子竟騰空而起,在空中乙個前翻,又穩穩落在雪地上,仍是乙個三體式的姿式站在那裡,即使在騰空前翻的一瞬間,那三體式的姿勢也沒有一點變樣,整個身子如同鐵打銅鑄的一般。孫祿堂先生看罷,高興得擊掌大笑,連連說:「你的功夫練成了。

11樓:

說說我自己的感受:站到位了,會有一種很特殊的張力,很難描述。就是精神感覺很振奮,充滿力量的感覺。

另外氣沉丹田不是亂說的,會感覺到。小腹自然會鼓起充實。另外即便鍛鍊很累了,站一會會又恢復力量,就好像充電一樣。

我也不知道有沒有站對,應該是沒錯的,我學了好幾年了

12樓:裂開的冰

胡謅幾句。

都是往到位上湊的,不是站出來的,是功夫到了,自然而然到了的,雞腿龍身熊膀為什麼要有這些?都是為了用,往這上找補,就知道怎麼站到位了,站樁不是為了站個角度,是為了站個能用上。

13樓:

對打三體勢在抱摔拳打腳踢 ……中和發勁踢(寸腿雞步……)各種手(龍形大劈燕子三抄水……)……中怎麼樣呼吸跟不上氣虛發勁發不了浮一被碰就被ko 就還是要在內外功出手……上下功夫什麼時候不再被打可以打了,什麼時候出功夫算過了

14樓:趙文卓

口訣神馬的大家說的已經很詳細了,檢驗三體式是否正確要從練拳的過程中來看。同意樓上的觀點@章十一,練拳與站三體式是相互促進的關係,練拳順了三體式自然就有模有樣了,當感覺站三體式舒服且有力量時,行拳的拳架也就有了。總之,三體式是用來正拳架的,多練,多站,多改,身體是不會欺騙你的!

15樓:wenqian zheng

說是三個方面,是因為這三者各自代表三體式乙個方面的功用。不同拳派的三體式,如有較明顯差距時,一定是這三個方面有所側重,而形成的差異。

說是層次,則是這三者因其出功夫(或者說是效果吧)的難度逐次遞增,故也可視為是一種高階層次。

所以也可視為三體式是先明規,次定間架結構,再次出勁力。

所以我們也可按照這個順序來說明怎麼就是三體式站到位了。

更新分割線

第二階段,站間架結構。三體式規矩了解後,下一步練的就是站出間架結構。這是三體式規矩的具現化,也是構成三體式功力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合理的間架結構,如同一座嚴密的堡壘,既能很好的保護自己,也能很好的威脅敵人。跟普通戒備式不同的區別是,間架結構是攻擊性的戒備,以自身的間架結構,劃分出敵我攻防區域,在各個區域布置好或攻或防的預備。如同圍棋圈地一般,先期占領各個要地要點。

一言以畢之,間架結構是「區域性」的攻防架勢,與一般的戒備式或是遮蔽保護自己,或是預備打擊的「重點式攻防架勢」的最大區別。

而三體式能做到這點,就是有「間架結構力」做保證,從這第二階段開始,三體式開始有「動力裝置」了。初步就是間架結構力。間架結構力本質上是傳力和承力結構。

早期有個詞很流行,叫「來力不受,去力無阻」,就是描述結構力的妙處。三體式有這個東西出來,不僅僅在於可以有好的傳導系統,更根本的,是解放了手腳,開放出很多東西來。比如你採用傳統戒備式,假如對方一拳攻擊過來,你怎麼做?

要麼偏頭躲閃,要麼是用手拍開對手的攻擊,是吧?如果有間架結構,間架自然承力,你幾乎可以不改變自身的姿勢,用間架的承力就化去對手的攻擊了,最多需要調整下自身間架的朝向角度而已。有這種可以說是革命性的改變,我們就可以做出很多東西來。

如此,才是引入了形意的東西。才可以初步理解形意的運動變化模式。這是其基礎和根本。

第三階段。站出樁勁。前面第二階段如果說把三體式站成乙個堡壘,到這階段就是站成一輛坦克。

也就是說,把三才式的各種規矩勁力化,用各種勁力把三才式武裝上,給它加上強勁的動力系統,這時的動力系統是運動的動力系統,為下一步五行拳運動做準備。這樣,才是乙個不動之動的、真的形意拳的三體式,基本式。有動力的三體式,才是真的三體式。

其實這個強勁的動力,或者說各種勁力,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因為三體式的勁力,可以說就是乙個基本勁,從而演化出各種勁力。它的基本勁就是乙個槍勁,憑空在雙手之間站出一條大槍的感覺來,這個不是虛幻,而是真有這種勁力的。

它比渾圓樁多,也是多出這個勁來。如果說槍勁不好理解,其實也可以理解成渾圓樁的渾圓力,是無方向的,而三體式這裡,有了方向,多了守中用中的指向。也是渾圓力的一種變化,或說是在三體式的中的一種體現。

以這個作為基本,從而生出的各種變化,就是三體式的勁力。這個同時也是五行拳乃至十二形等各種變化之根,萬變不離其宗的根本,都是從這生出的。所以才是萬法出自三體式,不是這個姿勢,而是這個姿勢裡孕育出的東西。

三才式講完。

形意拳的三體式與其他站樁有什麼不同,優點是什麼?

抱樸慈緣 我認為外形動作決定不了任何功夫,一種動作比另一種動作高明只是一種臆斷。對於任何一種技擊術來說,體內能量的產生 從體內發出就是力量 與能量的傳簇方式是二個根基要素。形意的能量產生於在肌肉不緊張狀態下周身整體的壓縮旋轉,壓縮旋轉產生下行腳蹬地的能量,將身體像擰螺絲一樣擰入地下,身體就獲得地面給...

形意拳的橫拳怎麼用啊?

柴春傑 是用來體會擰裹鑽翻的動作和勁兒的,不是直接用的。胳膊 身體的擰 沉肩墜肘 下頷微收 肩根 胯根裡縮 肘貼肋 磨脛等為裡 身體在中線立面上的展開為鑽 擰在中線立面上的展開為翻。擰是為了用上全身的力量 裡是縮短旋轉的力臂,鑽翻的速度會更快 鑽翻是控制往中線面上把身體擰裹積蓄的能量發出去。擰裡鑽翻...

戴家心意拳是怎麼演變形意拳的?

花栗鼠夫斯基 勁路一致,但是形意拳把攻擊距離拉長了,束展也沒有戴家那麼明顯了。本來心意拳就是勁路為重點,同一種勁,用法有很多,各家由於用法的側重點不同,所以練起來不太一樣。形意的劈拳,戴家的劈拳,河南心意拳的搖閃把,就是同一種勁路,側重點不同的練法。應該是這樣同乙個師傅教的徒弟各有不同,但是只要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