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隨機的麼?

時間 2021-06-02 00:40:34

1樓:瓜農

這個問題真是不好回答,且還說人的思考是靠著基本的概念進行延伸,沒有物理層物質或者分子的支撐,是無法形成思考的。

如果鑽牛角尖的話,世間萬物都是隨機的,畢竟生命都是隨機產生的。繼續延伸的話,就要大談哲學了。

如果縮小範圍,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思考是有意義的,也是可以追根溯源的,就不是隨機了。

2樓:

思維是熵的副產品,思考是自我意識調動思維,思維本身有無數隨機的條件(緣)搭建而成,緣(條件)本身是具有偶然性(隨機性)的概率事件,但是當這些條件聚合成思維,思維就不是隨機的,而是一種慣性(習氣),思考不是隨機的是在這種慣性作用下自我意識的造作,可以改變物質(粗大的)增加熵

3樓:豆豆家的水水

沒想到有一天我也會說出這種話。

什麼是隨機?

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隨機這種事嗎?

是真的有隨機,還是我們對於世界規則了解的不夠透徹,還沒有發現某一種影響結果的引數呢?

有隨機是因為世界上真的存在隨機,還是因為人類對世界的了解與掌握不夠?

舉個例子:

扔硬幣,是乙個典型的隨機事件。

如果我能精確的知道硬幣的細節,密度分布,能精確控制力度,能夠根據風力,空氣阻力,地面撞擊點的平坦度等等一系列引數調整丟擲的力度與角度,這還是隨機事件嗎?

這個宇宙當中,還有多少人類未知的引數呢?誰又能保證所有引數都了解並且能掌握以後,這個世界上還有隨機呢?

4樓:載此

我覺得有。

我有一張白紙,要寫下乙個數字,那麼因為存在完整的可能性,在01體系中0和1都是50%的概率,在十進位制體系中0到9都是10%的概率,最後的選擇與我的喜好心情無關,這是可能性的現實投影。

有人可能要說了,大腦做出反應是因為有一定的電流刺激,是注定的運動,這種看法固然沒錯,但是注定的運動只反映了可能性的排他性,即事物的發展是單向的,但是可能性投影現實的結果是無限的。

5樓:「已登出」

這是一切皆有可能+因緣法的合體之一。

思考是部分隨機部分固定的。屬於秩序與混沌的結合體。

奈格里:人類最終試煉-世界的毀滅者

6樓:滄海一粟

即表現出規律性也表現出隨機性,在物理學上講就是對稱性與對稱性破缺。

你的思想是動著的,就像萬事萬物都在動一樣。但是當你去觀察萬事萬物時你發現相對不變性。萬事相對不變性說的就是事件規律;萬物相對不變性指的是個體區分或相對靜止。

但是沒有什麼事件規律或個體區分或靜止是絕對的。

想說的還很多,打字累,從略……

7樓:銠慇獬廌

思考是大腦這種構造的功能。思考過程應該有一定的隨機性。有意思的是,每個人出生時獲得怎樣的大腦這件事本身,在雙親基因的大背景下,就有很大的隨機性。

每個人先天獲得怎樣的大腦配置,類似抽籤,是天命。

動物的大腦就跟在生產線上製造出來的一樣,齊刷刷的,個體之間差異很小。例如,聰明的老鼠和笨老鼠,在統計上沒有顯著差異。但人類大腦的個體差異就太大了,好像每個大腦都是定製的。

這個現象,不知道是否有人研究。這個問題,應該與人類的神經系統發育機制有關。

人類大腦還有乙個特徵,就是,它幾乎是終生在進行複雜變化的。雖然到了一定的年齡,人腦的某些思維會固化,但在許多方面是一直在變化的。動物的大腦跟其身體一樣,發育好了,就全部固定了。

但人的身體雖然在二十歲左右發育完畢,但其大腦可以說是終生發育和演變。

8樓:馬老

思考本質上是主體思維對意向資訊的加工過程,通過聯想、連鎖反應而進行推理與演算,但是實際的聯想活動是有序和無序、隨機與順序、感性與理性的統一。

「我認為」常是歸納思考的推理及結論,「我感覺」是對思考未深入核心、可能是表象性的認知。

9樓:老楊談房

思考是因變數和自變數的博弈過程。

在人一無所知的時候,全是因變數。嬰孩時期。

當人知道一些形成自主意識的時候,有部分自變數(因變數為主導)少年期。

當人知道了一些,認為自己知道了,OK,又全部是因變數。青春期。

當人知道自己其實一無所知的時候,會出現因變數主導的變化。成熟期三分,有二常態,一偶態。

陷入因變數。知識量過少或認識過偏或思維過於固化,陷入因變數而不自知。沒有系統和體系,處於糊塗,難得糊塗。

因變數為主導的自變數。知識系統完整,思維有限度的靈活。外部系統強於自成體系。大部分的精英皆為此類。

自變數主導的因變數。廣博深刻,比較具體,思維不固化。偶爾在精英和糊塗中萌發,偶爾又消逝不見。一句話,自變數太難了。又不是全知全能。

為什麼會這樣?

混沌之起是本能,本能隨機而吸收。

後來又不同,本能產生了自主意識,形成思考。

思是隨機而來,這是因變數。因變數永遠如影隨形,非隨機卻是隨機。基於資訊素的不同,不斷萌生想法。

考是非隨機而去,這是自變數。自變數似有似無,看似隨機卻非隨機。人腦自覺和傾向意識在把控。

故此而已。

絕大部分是因變數,因變數是常態,自變數是偶然。隨機非隨機,看聯絡層面和定義吧。

10樓:月之星舞

腦神經科學的成果確實可以支援人的思維具有「隨機性」,但這是一種微觀上的隨機。

比如人對多個(尤其是多於7個)價值比較接近選項進行選擇的時候,最終選擇哪個,是有很大隨機性的。因為人在進行這種思考的時候,會呼叫某塊用於比較判斷的皮層。不同選項會在這一區域形成各個大小電訊號,電訊號大小按照各個選項的相對比例分配,最高100赫茲,大腦會選擇相對最高的買個選項。

但是電訊號不是定在那裡不動的,而是不斷釋放,所以每個選項都是忽高忽低的。這在選項價值區別極大的時候沒有問題,但是當選項價值接近的時候,就會造成——選擇是做出選擇的那一剎那做出的,如果選擇的快一秒或慢一秒,選擇就會不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腦子裡想著選這個,倒是選擇的時候卻選了那個的原因。

但是人的思考在巨集觀上依然是有序的。對於同一類問題,選擇的多了,各個選項的相對價值就不接近了,或者沒所謂了,這時隨機選擇,就會變為有序選擇。所謂四十不惑,歲數大了,遇到的事多了,選擇的隨機性就會越來越小。

但是無論多大的歲數,遇到新問題也還也會猶豫不決。

理性人假設人的選擇應當是具有一致性的。即當乙個理性人判斷A優於B,B優於C的時候,就必然會認為A優於C。但事實上不是,有很多案例表明人會做出C優於A的不一致判斷。

這很可能是因為對ABC三者做兩兩判斷的時候,並不會使用同一套判定標準。所以這種「非理性」的邏輯悖謬很可能不是隨機性的問題,而是人想法太多,但是理性有限造成的。

總體上來講,微觀上的隨機性會以概率的形式在巨集觀上湧現為秩序。而造物主賦予人的理性是很有限的。

11樓:算不得讀書人

這個問題很有趣,但並不新穎。

首先把問題簡單化,不考慮思考的過多類別和細節舉乙個例子,就數理邏輯還是其他邏輯來說,大部分人在邏輯推理上有共性。即不需要溝通就可以使用相同的推理過程並產生相同的推理結論。但是肯定有人會說,這是因為後天教育相同的結果。

那麼我們又可以舉乙個例子,日常生活中的因果性推論,如簡單的太陽曬得石頭熱這個經典例子,這一點絕非是教育的結果吧。即便未受邏輯學教育的小孩子也會如此推論。這說明思考絕非是完全隨機的。

因為隨機在不同個體上意味著思考結果和問題的多樣性,在同乙個體身上可能會展現出行為和觀念的前後不一致,人格的不穩定性等等。在認知神經科學的腦電或核磁研究中,我們都知道,一些心理過程的發生以及腦區啟用是鎖時的(即特定心理過程在特定時間內發生),這是心理學方面提供的證據。

結論就是,思考是由隨機和非隨機兩個部分組成的。雖然這樣看起來比較和稀泥,比較調和主義,但這很可能是問題的真相。

12樓:

馬克思的觀點是,思考是被外界觸發的;當然,馬克思已經死了。

記得初中才接觸函式的時候,讀過一本書。那書解釋函式的「自變數」和「因變數」觀點的時候,有這麼一句話大意就是:所有的事物,本質上都是因變數,而時間是最根本的自變數:

所有的事物因為時間而變化。

自變數是會引起其他變數發生變化的變數,是被操縱的。因變數是由一些變數變化而被影響的量,是被測定或被記錄的。

這麼來說,所謂的「隨機」並不是毫無規律的變化。或者如同計算機中對「隨機數」的解釋一樣,都是「偽隨機」被事先確定按一定方式變化的罷了。

綜上所述,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Man thinks, God laughs)。

投胎是隨機的麼

投胎是很符合因果的。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可以看看 太上感應篇 不是做了壞事可以瞞天過海,而是人狂自有天道收你。也可以讀讀 紅樓夢 哈,秦鐘命都丟掉,才恍然醒悟,但為時已晚 黑白無常來抓他了,一抓乙個準 不是天道好輪迴,而是蒼天饒過誰。 Mr hongyu 是無我無常的,後世流轉的是業和業力。就如同一...

文字的產生是隨機的麼?

寫要題主的問題 語言的產生是隨機的麼?如題,假如說世界各種語言倒流回最原始狀態重新發展,有可能會產生例如中國使用字母作為文字載體,歐洲用表意文字 例如漢字 作為文字載體的場景麼?問題與問題的說明,牛頭不對馬嘴,呵呵。此處必須區分語言與文字的不同。建議題主修改問題為 一種文字的產生是隨機的麼?我的回答...

這個世界真的有隨機麼?

有.請跟我一起做以下事情 靜下心,努力在思考,自己此時此刻正在想什麼,然後說出浮現的畫面有哪些,多做幾次,感受一下隨機的魅力.Reference Max Born 我覺得這個世界就是一系列的微分方程,有許多的引數和許多的方程組成,如果你能夠掌握所有的方程和初值條件,那麼便沒有隨機了。但事實是想要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