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滅趙後,張蒼就成了代相,那代王是誰?是韓信,還是陳豨,還是韓王信?

時間 2021-05-07 01:30:33

1樓:

首先說結論,韓信滅趙後的代國,應該就只是作為乙個行政區域,並沒有真正的代王存在。

首先是張蒼為代相的記錄:

陳余擊走常山王張耳,耳歸漢,漢乃以張蒼為常山守。從淮陰侯擊趙,蒼得陳余。趙地已平,漢王以蒼為代相,備邊寇。《史記·張丞相列傳》

張蒼於漢三年左右由常山太守身份公升遷為代相國一職,應該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但是需要注意到一點,張蒼擔任代相國的職位並沒有太久,便又改任為趙國相國了:

已而(張蒼)徙為趙相,相趙王耳。《史記·張丞相列傳》

如上記載,張蒼很快就又擔任了趙相國。

但是這樣一來的話,便又與韓信的記錄衝突了:

乃遣使報漢,因請立張耳為趙王,以鎮撫其國。漢王許之,乃立張耳為趙王......漢王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史記·淮陰侯列傳》

如上記載,韓信在被劉邦於趙地奪走軍隊後,就被劉邦封為了相國。

雖然一直以來很多人都對韓信的這個「相國」職位存在爭議,有人說是「漢相國」,也有人說是「趙相國」,但是按照漢政權那時還沒有確立相國制度,所以很多史學家都是將韓信這裡的「相國」視為「趙相國」。

當然我個人也是比較贊同這種觀點的,畢竟劉邦立韓信為「相國」的作用就是為了和張耳一同「鎮撫其國」,並且劉邦奪走的也正是韓信和張耳的軍隊,也就是所謂的「奪兩人軍」,因此韓信在這裡為趙相國就是相對合理的。

可如果韓信確實是當得趙相國,那不就和張蒼的趙相國重合了嗎?

事實上也並不重合,因為韓信在擔任趙相國後沒有多久,到漢四年便通過攻打齊國的戰役,成功上位齊王了。所以韓信不再擔任趙相國後,張蒼便能改任趙相國了,而這也就是史書中記載的「已而徙為趙相」。

因此從漢四年之後,代相就空缺了。

至於韓王信和陳豨會不會擔任代王?韓王信一直都是韓王,即使是後來遷徙到代地後也是以韓王身份,所以這裡肯定不會是他;再說陳豨,他自始至終就不是諸侯王,只是後來反漢以後才自立為代王,所以這時也肯定不是他。

那麼這樣一來,從漢四年張蒼為趙相國後,代地不就完全沒人管了嗎?

這一點史書中雖然沒有記錄,但卻在兩年之後突然又記錄了另外一條有關代地的事件,那就是燕王入代反漢事件:

六年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史記·高祖本紀》

在《史記》中將燕王臧荼進入代地時間放到了漢六年十月,也就是漢六年年初(秦漢曆法以十月為歲首)。

但是如果再按照《漢書》中的記錄:

漢五年冬,以破項籍,乃使盧綰別將,與劉賈擊臨江王共尉,破之。七月還,從擊燕王臧荼,臧荼降。《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事實上從漢五年七月開始,漢軍便準備集結主力進攻燕王臧荼了。

而這時期的代地依然沒有任何記錄,好像燕王臧荼進入代地是非常輕鬆的。

所以我一直以來都有乙個設想,那就是燕國倒向漢國並不完全是因為韓信的大軍威脅所致,而是漢政權以代地為條件,才換取了燕國的全面支援。

因為表面上韓信是在漢三年逼降的燕國,可事實上正是在漢四年,燕國才完全倒向的漢國。

這一點可以參照《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的記錄:

平州侯昭涉掉尾:漢王四年,以燕相從擊籍。《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記錄,漢四年,燕國相國昭涉掉尾率燕軍跟隨漢軍全面進攻楚國。

而這時恰好又是代地最高長官開始缺失記載的時期。

所以我認為這時期的代地,實際上就是被漢政權交給了燕國控制,如此才換回了燕國的鼎力支援。

同時這也合理的解釋了為什麼燕王臧荼可以輕鬆入代,並且還沒有受到阻攔。另外後來漢軍對臧荼動手之時,也是以其他軍隊進入為準,並沒有代地地方長官的支援。

因此這時期的代地最為合理的解釋,就是被漢政權交給燕國了。

然後在漢帝國成立後,可能是因為燕王臧荼不願意交出代地,也可能是因為劉邦不願意代地繼續為燕國控制,所以劉邦便舉大軍北征,並順利在代地誅殺燕王臧荼。

而這時在代地擊敗臧荼的重要將領中,就有陳豨:

陽夏侯陳豨:以游擊將軍別定代,已破臧荼。《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記載,當時的陳豨還是漢游擊將軍,並成功「破臧荼」。

而後隨著代地和燕地平定,於是劉邦便在燕地設立新燕王盧綰。

接著又因為代地無人鎮守,且居於和匈奴對抗的前線,所以劉邦便遷徙韓王信駐守代地:

五年春,遂與剖符為韓王,王潁川。明年春,上以韓信材武,所王北近鞏、洛,南迫宛、葉,東有淮陽,皆天下勁兵處,乃詔徙韓王信王太原以北,備御胡,都晉陽。《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漢五年韓王信為韓王,都潁川。漢六年春,代地平定,於是劉邦便將韓王信的封地改為代地,也就是太原以北之地,都晉陽。

再然後隨著韓王信的反叛,以及劉邦再次率軍北征平定代地,就到了漢七年:

令樊噲止定代地。立兄劉仲為代王。《史記·高祖本紀》

當時劉邦一方面令樊噲駐守代地抵抗匈奴,一方面則是立自己的二哥劉仲為代王。

但之後不久隨著匈奴再次大舉進攻,代王劉仲主動逃走,於是代地就再次失去了諸侯王。

無奈之下的劉邦,只得讓趙相陳豨皆領代地,令其全面負責北境防務。

及高祖七年冬,韓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還,乃封豨為列侯,以趙相國將監趙、代邊兵,邊兵皆屬焉。《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此後隨著漢十年陳豨反叛,自立為代王,於是代地就有了新王。

但是由於陳豨之後不久就是兵敗了,所以在漢十一年代地比較穩定後,劉邦便又封了新代王:

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陳豨軍,定代地,立為代王,都中都。《史記·孝文本紀》

而這位新代王,就是後來的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

漢三年:代國覆滅後,無代王,有代相國張蒼。

漢四年:代相國張蒼改任趙相國,代地失去國相(疑似被燕王臧荼接管)。

漢五年:代地疑似還是被燕王臧荼掌控中。

漢六年:代地重歸漢政權之手,由韓王信接管,同年秋九月,韓王信反漢降匈奴。

漢七年:十月,劉邦率軍平定韓王信叛亂,收復代地,立代王劉仲接管代地。同年十二月,因匈奴大舉進攻代地,代王劉仲逃走,於是代地由趙相國陳豨接管。

漢八年:趙相國陳豨繼續控制代地。

漢九年:趙相國陳豨繼續控制代地。

漢十年:九月,趙相國陳豨起兵反漢,自立代王,全面接管代地。

漢十一年:陳豨之亂基本平定,同年春正月,皇四子劉恆立為新代王,接管代地。(完)

2樓:陳豪

陳余擊走常山王張耳,耳歸漢,漢乃以張蒼為常山守。從淮陰侯擊趙,蒼得陳余。趙地已平,漢王以蒼為代相,備邊寇。

已而徙為趙相,相趙王耳。耳卒,相趙王敖。復徙相代王。

燕王臧荼反,高祖往擊之。蒼以代相從攻臧荼有功,以六年中封為北平侯,食邑千二百戶。

也就是說張蒼漢三年就已經為代相了,

燕王臧荼反前即漢五年時又當了代相

那當時代王是誰呢?

陳豨?淮陰信?韓王信?

為什麼秦滅韓甚至趙後,其他諸國仍不聯合抗秦?

haha kim 秦統一的程序起點在商鞅變法,變法的結果是秦國變成了乙個徹底的耕戰機器,此時,除非其他六國也實行同樣的變法,否則由秦統一的這個結局是不會改變的,即使嬴政沒能統一六國也無所謂,因為他的兒子或孫子也會統一六國的。 聽雪樓 這其實是個無解的題目,後人知道結果而已。但是在當時,可以說是陽謀,...

韓信率軍滅齊時,曹參 灌嬰等漢將什麼時候歸屬韓信?

七知八搭 看時間順序 漢三年五月 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 將軍紀信被燒殺。御史大夫周苛 魏豹 樅公守滎陽。漢王出滎陽,至成皋。自成皋入關,收兵欲復東。轅生說漢王。漢王從其計,出軍宛葉間,與黥布行收兵。英布守成皋,楚軍擊破成皋,英布逃避在外,故有劉邦與黥布行收兵之句。羽聞之,即引兵南。漢王堅壁不與戰。...

為什麼韓信和趙括起初都是紙上談兵,但實戰結果卻截然不同

向死而生 韓信可不是紙上談兵,他是項羽帳下的執戟郎,執戟郎就是親兵 禁衛軍 儲備幹部 軍事參謀。而並不是乙個看門的。在項羽集團征戰天下的時候韓信學了很多軍事知識,積累了很多軍事經驗。韓信一心想獨自帶兵,但是項羽不給機會,於是就投奔劉邦了。投奔劉邦後,劉邦也不給機會,於是就準備離開投奔其他人。接著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