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眾心理被心理學所抨擊,卻被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稱做恆順眾生的正確行為?

時間 2021-06-08 09:58:33

1樓:扎西美朵

我看你問這問題真無語了。從眾和順著他人能一樣嗎?舉個例子, 順著父母的意願有孝順的意思,服從,跟從父母的意願是有不思考,就跟從的意思。

自己好好想想吧,基本的語文理解都沒學好。 不要穿鑿附會,把兩者意思說成一樣。

2樓:略有所誤

「恆順眾生」

不要用世間的二元對立心去解釋,否則很矛盾。因為「恆順眾生」則不順我呀!

這是因為眾生有我見嘛!

換言之,我們活在自我定義的世界中。借王國維人間詞話:「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不管是我聽見,還是我所、我執…… ……我聽人家最後信了 ……我學習來的……

總而言之,一切都是基於我。

這裡存在著我他之分,所以凡夫是無法恆順眾生的。在實證了無我之後,我與眾生皆共成佛道。自然恆順眾生則是恆順我。

自覺覺他一直就是不可分的。

所謂恆順眾生,即心能轉境,轉心無礙,登峰造極也!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何以故?

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眾生有相,佛心無別。

3樓:韻靈

其實恆順眾生和從眾沒有關係,光看字面意思好像差不多,而實際上恆順眾生是隨順眾生的根器而度化,這本身就不是我等凡夫能做到的。自己必然有正知見,否則是你度別人還是別人度你?

至於是聽別人的意見還是自己從佛法裡思維出來的見解問題,首先要能保證你的見解是符合佛法的正知見,然後還是應該堅持做自己,當然做自己不代表就一定要反對和自己不一樣的,他沒有你的知見,自然做法就不會和你一樣,可以建議,不聽也就算了,讓實踐去檢驗吧,當你能夠做的更好。他或許會同意你。這或許也是一種隨順。

當然還有就是要不斷檢討自己的知見,隨著學習我們會發現以前自己的看法可能有所偏頗,畢竟我們還是凡夫。

從眾屬於心理學的哪個內容呢?

已登出 社會心理學的範疇。社會影響指的是英語。進行了互動,把產生的態度或者行為。個人接受社會影響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群體的背景。個人之間的交往,社會的文化環境。或者說是乙個人所在的物理條件都會對乙個人的行為發生影響。不過個人接受社會影響的方式,它都是高度集中的。在行為的層次上,從眾 服從 依存是乙個...

為什麼臨床心理學比諮詢心理學受歡迎?

其實涉及到諮詢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的差異,因為我懶,所以簡單地隨便地回答一下。諮詢心理學偏文,受到人本 存在的影響比較大,而且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諮詢心理學家人稱心理學家中的嬉皮士,就是一天到晚 LOVE and PEACE 的那種,你感受一下。諮詢心理學家傾向於尋找來訪者的正向力量,而不僅僅關注其問...

你為什麼學心理學?

1.我想救我自己 2.我想認識我自己 4.我想幫我自己 5.我想活著 6.我想幫其他人 7.前五條沒實現就當第六條是個屁 別說醫者不自醫 別人也救不了我 你說這話意思我沒救了 隨你吧但是不試試怎麼知道就不能呢 難道我不配好好活著嗎 居居女孩 因為小時候許多人都討厭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