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覺得結婚與否是一種選擇,並不是必然的事,為什麼身邊的人都覺得這種思想很可怕?

時間 2021-06-04 17:58:12

1樓:魚漁

你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媽媽肯定不認可。從生物學的角度,基因需要代際傳遞。從社會學的角度,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孤獨終老沒人照顧噓寒問暖。

如果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有信仰支撐你始終堅信自己的選擇,就知道生活有很多苦,不是說結婚就不會遇見這些痛苦,只是常規的生活經驗讓多數人知道,不走尋常路,遇見的痛苦或許更多。不要當人生的逃兵,你不是不選擇結婚,是逃避結婚的選擇。

2樓:一路向南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結不結婚確實只是一種選擇生活的方式,人生短短幾十年,前面二三十年父母陪你,中間二三十年你可以選擇伴侶陪你也可以選擇朋友更可以選擇乙個人。本質上大家都是覺得那種方式對自己更有利就會選擇哪種,選乙個好伴侶可以照顧你可以和你一起享受人生,選擇乙個人可以獨善其身省去諸多煩惱,想來你肯定覺得碰到乙個特別稱心省心的伴侶概率太小,而乙個人可以大概率避免結婚後的各種煩惱才想著不結婚。

至於身邊人,沒什麼好在意的,過的是自己的生活別人代替不了。

3樓:夢要自我扛

因為將來是個末知;然而現在碰到的愛情又讓人心動;所以這是乙個關乎自已一生幸福的選擇。選好了幸福一生,選錯了貽害終身。

其實選擇也不並可怕,可怕的還是世俗的眼光.如果內心足夠強大,這也沒有什麼可怕的.

4樓:觀山海

想法沒毛病,但不能耽誤了別人。身邊的人的想法你覺得重要就重要,你覺得不重要就不重要。「兩隻黃鸝鳴翠柳」並不影響我往前走。

5樓:風箏

我爸曾跟我說過,乙個人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是比較辛苦的,他希望有那麼乙個人能與我一同分擔那份辛苦,這就是他對我婚姻的全部期待。不管是殷殷之心亦或拳拳之情,我還是決定盡力去周全。

6樓:高高

結婚確實是一種選擇,沒有對錯。大家之所以覺得你的想法很可怕,是因為你和大多數人都不一樣。在普通大眾認知中多數才是對的,所以大家認為你是危險的。

7樓:Lillian曦月

一部分原因是對未知的恐懼吧

在許多人眼中,成家是乙個重要的人生里程碑,象徵著乙個人的成熟和責任。大家最常說的,結婚的好處:緩解孤獨,遇到困難時互相依靠、老了有個伴,如果有小孩的話,還有養兒防老,人生完整、養育孩子收貨的幸福和個人成長等。

但仔細想想真的是這樣嗎?婚姻生活中也有不少同床異夢的,有人結了婚,成了2個人卻越過越孤獨。離婚率高居不下,現代婚姻能相伴到老的概率有多大?

孩子是幸福的源泉也是煩惱的源泉,它還是四腳吞金獸,為了承擔家庭和撫育孩子的責任,出於時間、精力和錢的考慮,多少人放棄了自己的興趣愛好?私人空間被不斷擠占。

乙個事物的兩面,你會遇到哪一面不是個人可以完全決定的。很多時候還看對方的人品,處理問題的能力,對方的家庭環境和父母對你的態度,當然啦,還有環境的變化和人生際遇。

結婚或者不結都可以有充分的理由,這完全是個人選擇。之所以恐懼,是大家還未清晰地看到另一條路。或許等到7080後中的獨身群體逐漸衰老,當大家看到他們活出精彩幸福的晚年,當養老配套產業逐漸完善,單身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時候,更多人就會接納這樣的想法。

8樓:龔禧學長

因為他們受到了傳統儒家的教育思想

覺得你格格不入,他們想把你同化,改變你,導致你和他們一樣變得平庸,不再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了另一半,為了下一代而活

國家提倡優生優育,晚生晚育。再沒有考慮清楚的時候,就慢慢考慮。結婚不是必修課,可以選修。但生活是必修課,過好自己的生活。

畢竟人生而不同,經歷不同,選擇不同,堅持自己就好

9樓:六加零

因為經驗,你說的話沒有經驗,只是你的想法。他們都知道婚姻之後的日子是怎麼樣的,以及不婚姻之後的日子是怎麼樣的。雖然時代在改變,但是他們,他們的父母,他們的祖祖輩輩都用自己的人驗證或者見證了至今為止婚姻與否的人的人生經歷。

現在你用你的猜想告訴他們可以開始不婚生活,他們就會想起古代,近代,以及近現代甚至於現在的老年單身漢,以及老年婚姻者對比景象。於是預見了你可憐的未來單身生活,出於對你的關心,決定給現在的你吃乙個大嘴巴子。

10樓:惞月

這要看你生在什麼地方?不同的地方,眼界是有侷限的。比如像我生在一些小村莊。我之前也在生活中以玩笑的方式提過,說不結婚很好。被罵了一頓

在我們這兒,你若想說不結婚,抽筋扒皮都是小事兒

城市或許還好。那你若真想一輩子單身,你要頂著父母的壓力,親戚朋友異樣的眼神,堅持下來,真的很難。

11樓:2mao2

贊同你的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你覺得結婚好,我都沒覺得你可怕,憑什麼你要覺得我的想法可怕。生活是多樣性的,大眾趨勢並不能否決小眾選擇。

12樓:摩羯侯

你說這句話,其實說明你有點以偏概全結婚與否是每人都都要面對的問題,但是它不是選擇題,其實是乙個判斷題。

從古到今有很多耳熟能詳的名人都沒有嫁娶,例如:伊莉莎白一世/牛頓/貝多芬/梵谷

每個人的際遇不一樣,每個人生存的狀態不一樣,每個人面臨的問題不一樣。名人都有不結婚的,就更別提我們這種普通人。現在出現了很多精緻的單身貴族,他們把自己經營的美輪美奐,過的甚是愜意,也是很羨煞旁人的。

周圍人都有自己認知,在意別人的看法,要麼在沉默中爆發,要麼在沉默中死亡。跟隨自己的內心想法吧。

13樓:CC baby

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想一想,你覺得結婚與否是一種選擇,某人覺得人必須得結婚,那麼你是否覺得這個人的思想,很可怕或者很不正常呢?

選擇不結婚,我不覺得這種想法可怕,但我覺得別人質疑你不結婚的想法,簡直太正常了。

首先,這種社會性話題是不可能脫離當下社會環境和傳統的。當下,結婚成家生子仍然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千百年來,也證明了建立家庭是一種最優的選擇。社會在進步,但是變化不是突然來的,一定會有乙個緩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雙方有交鋒是很正常的。

想象一下現在最不可能的事情,如果這類事情發生在我們的後代身上,你是否能平靜的接受呢?

在結婚仍然是主流觀念的社會環境下,你都可以選擇不結婚,那為什麼還會為別人對你做法的質疑而發問呢?

14樓:心靈小屋

古往今來,婚姻是一種合法繁衍後代最好的方式。只是在現在這個金錢物欲橫流的社會,道德,人性,扭曲脆弱的婚姻。不結婚無錯,結婚也無錯,關鍵是恰好逢時。

15樓:鯨晴

結不結婚其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你是否過得開心,人之一生,雖長且短,雖短且長,如果不能開心的過,結婚又有什麼意義呢?

但是,我覺得成年人大多都是孤獨的,即使結婚後,這種孤獨感也會存在,但至少會有個人能陪伴走過這一生,所以有合適的就結吧。

但是如若婚姻讓其更加困頓,那就單著也是不錯的選擇。

16樓:公尺奇麻麻

身邊的人都是覺得自己是正常人結婚生子養老,要有個人跟他們不一樣,他們自然覺得你是另類!很多人自己婚姻過得不幸還嘲笑別人單身過得自由自在,其實婚與不婚都只是種體驗選擇!不婚就選擇了自由、年老可能覺得孤獨,婚就選擇了各種家庭繁瑣與責任又是另一種人生體驗!

其中利弊各有各的,自己選擇了認定了就不要彷徨與迷茫便是,風雨兼程!

17樓:回憶收藏癖

你有自己的選擇,別人也有質疑你的選擇。你可以選擇結婚或不結婚,別人也有權利去支援或疑惑。當然主動權仍然在你,你能堅持自己的選擇,還是會順從別人的選擇,選擇權在你。

18樓:lixfd

在多數人的思維中,那就是,如果都像你這樣,世界會怎麼樣。比如說,如果都像你這樣不結婚,人類還不早就滅亡了;如果都像你這樣好吃懶做,世界上誰還幹活;如果都像你不來上課,學校就關門了。等等。

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觀念,因為這個觀點的邏輯前提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發生都像某個人那樣做的情況。至少目前為止的科學研究證明,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因為某個恐龍不孕不育導致其他恐龍有樣學樣從而恐龍整體滅絕。同樣道理,乙個學生不來學習不必然引起其他所有學生都曠課。

社會運動中有罷工罷課行為,這種集體行為的一致性都是由於客觀外在條件約束才達成的集體意識,然而這種集體意識的整齊劃一性一是需要嚴苛的紀律約束,二是這種集體行動不會持續很久。

在個人私域,個人事務由自己決策,這種情況下不會發生整齊劃一的行動。比如,每個人性格是不一樣的,愛好也千差萬別,穿衣打扮更是各有千秋。但是為什麼人們經常拿一種虛設的結果來指導或者教訓別人呢。

一般而言,持有這樣觀點的人多是在集體中處於領導或者優勢地位的人。之所以是集體,說明這個群體有著共同的利益或者目標,領導者為了不被成員的個性化取向沖淡了集體目標,常常通過紀律約束和意識形態說教來保證集體的團結一致性。理想狀態下,領導者個體的利益與集體目標完全一致,領導者也就沒有必要通過虛設一種不可能的情景來同化成員。

可是這種理想狀態同樣幾乎不可能存在,領導者總是有著這樣那樣的個人利益,而且領導者的個人利益往往通過集體行動和目標才能實現。於是,領導者灌輸的意識形態也就隨著情境需要而或多或少的帶有欺騙和恐嚇性質了。

信眾相信教主的布道,不是因為教主教誨的宗教內容多麼有煽動性,而是因為每個信眾內心都有乙個鬼神的信念。同樣道理,集體組織中的領導者也不是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金科玉律,只是因為人的本性就是學壞容易學好難,這裡的好壞完全是根據集體利益而做的價值評價,有利於集體利益的觀點行為便被認為是好的。顯然,好的觀點行為一般是個人付出成本而增益於集體,只有賦予個人行為某種激勵或者約束才能使得個人願意做出有利於集體的行為。

這樣,經驗上的推理相對更容易能說服大眾,如果大家都像某個(壞)人那樣,我們大家的這個集體也就必然受到破壞。之所以說它相對更容易說服大眾,是由於人們意識中經常忽略了這個假設前提的不可能性,只想當然接受了這個前提下必然出現的結果的可能性。換言之,任何乙個人做了領導者,他也是信奉這個前提及其結果的,並且也是這樣教化集體成員的。

很少有人想過,本質上根本不可能發生大家都一樣的與集體目標背道而馳的行為。更進一步的說,如果大家真的發生了不利於集體的行為,本身就說明原來那個集體只是乙個偽集體,而且大家的離經叛道行為的結果一定是新的集體的產生。

經驗的東西是如此具有迷惑性。勸婚者中最主要的人就是長輩,他們年輕時的價值追求就是養兒防老,便必然憂慮子女如果不結婚將來養老會怎麼辦。他們中的多數人還上公升不到擔憂人類命運前途的高度,但也不妨拿對人類前途的擔憂來證明自己對子女要求的正當性。

至於他們那時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保障制度與幾十年後是不是一樣,他們已經懶得思考了。至於把撫養孩子的成本付出和孩子贍養老人的回報做對比,他們更是不屑,因為任何成本收益的算計都不能撼動他們內心對於傳統觀念的宗教般的信奉。

處於一種急需成長的時候,卻總覺得這樣的速度太慢,然後就會很急躁很焦躁,怎麼樣去緩解?

王小雪 我也是一樣,一旦自己達不到要求的樣子,就會對自己發脾氣,甚至對身邊的人也容易動怒。很不喜歡這樣的感覺,到了節點又控制不住 我也是這樣,自己急切地希望趕快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但是現實中自己做的總是與對自己的要求差太多。也經常會浮躁,焦急。但是事實證明成長是乙個時辰乙個時辰熬出來的,急不來,只...

為什麼看盜墓筆記總覺得有一種蒼涼的筆鋒?

蕭安 蒼涼大概來自於盜筆的故事本身吧。講述是以第一視角,吳邪從無憂無慮的小老闆逐漸捲入一場巨大的漩渦,直視命運的改變。他經歷過了人間生死,世態炎涼,尤其是他能夠讀取費洛蒙之後,更是看到了幾十年,甚至百年前的人們的記憶。他已經經歷了太多,承受了太多。我們常常說,乙個成熟的人必然擁有一雙滄桑的眼睛,像沙...

結婚是一種緣分還是一種選擇?

要回答這個問題,那只能細緻的分析 人跟人不一樣,事兒跟事兒也不一樣。理想情況下人肯定要選擇最符合他定義的幸福的人結婚。那麼,有些人認為有人陪伴,有人照顧是幸福 有些人認為,富足的生活是幸福 有些人認為,自由自在是幸福。所以,不同人選擇結婚物件的時候策略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每個人對婚姻的定義也不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