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為什麼抑鬱的孩子越來越多?有的甚至是重度抑鬱?家長該反思什麼?

時間 2021-05-06 21:47:02

1樓:從新開始

最近剛好在看亦舒的《喜寶」》,裡面有一句話,是嘉寶媽媽對喜寶說的: 「女兒,如果有人用錢扔你,跪下來,一張張治起,不要緊,與你溫飽有關的時候,一點點自尊不算什麼。」

突然就難受得喘不過氣來,想起了那些往事。

這不是上個世紀,這是2023年,我高三,即將高考,一周的生活費是七十塊。如果某一周用超到80以上,就面臨著一頓惡毒的咒罵。 我每天早上吃兩個饅頭,中午吃五塊五的飯菜,晚上吃乙份炸土豆,』可即使這樣,一天的飯錢還是只能勉強卡在10塊,更別提買文具、買資料了。

2樓:焦慮之音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壓力的逐漸增加,我們的家長和孩子,正在被畸形的焦慮包圍。

家長該反思什麼?

1.家長應該要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情緒是會傳染的,家長們焦慮、抑鬱的情緒,都會在無意識狀態下傳遞給孩子,導致孩子的不安全感,而長期生活在不安環境下的人更加容易抑鬱。

2.家長應該減少攀比心理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優秀,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通常會犯乙個錯誤,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能行,你不行?」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然後過分的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樣會在孩子的心理留下傷害和陰影。

3.重視對孩子的陪伴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多家長都會忙於工作,卻忽略了對孩子的陪伴。家長們只是將自己的所想所願強加在孩子身上,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讓孩子在乙個充滿安全感的、快樂的環境中成長,對孩子的一生都是受益的。

3樓:有風起時想你

你現在上個班,覺得自己多苦多累,你爸媽比你還小的時候,幹著不比你輕鬆的工作,吃穿用度,娛樂生活條件更是差了無數倍,就該回家伺候擺個臭臉的小屁孩,你憑什麼要求那時他們做到你現在設想中的完美父母。

我高中期間也有厭學抑鬱症,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情緒低落,成績下降。但是我一直覺得是我自己的原因。就是自己抗壓性不夠,意志力薄弱,缺少生活的毒打。

扛得住的人,就該走到我前面。我要把這事怪在家庭環境,父母教育頭上,我基本也屬於喪了良心。

抑鬱症這個東西,個體差異才是最大的原因,同乙個環境裡長大的雙胞胎都不一定會同步。寫文章的時候,負點責任,別再全給扣在父母頭上了。

4樓:野原葵

5樓:Dr.李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時代背景不同了,父母以為的為孩子好對於孩子來說並不一定是他想要的好。家長期望著把自己走過的坑、吃過的虧讓孩子都不要再犯,但沒有想到不經歷這些坑、這些虧自己也就不會成長了。所以,所以打著「為你好」的言論干涉孩子的人生決定都是耍流氓。

6樓:唐歌

老一輩經常教育我們,以前抗日戰爭年代的人們死都不怕,你們現在的孩子吃點苦算什麼?

我覺得他只說對了一半兒,現在的孩子,的確不能吃苦,但是他們一定不怕死!!

看看這些增長的自殺率,看看這些陷入抑鬱的孩子們,他們雖然肉體活著,但精神已經飄去了死亡的世界。

究其原因,為什麼?

當然我們可以去責怪原生家庭背鍋逼著爸媽反思,但這種讓家長們糾正行為的答案呢,我認為意義不大,因為過分的對新一代家長行為上的要求,那麼抑鬱的就不僅僅是孩子們了,家長們就抑鬱了!

這件事情背後蘊含很深刻的因果,一篇文章只能窺見一斑。

隨著時代發展,有幾個社會大事件會有影響:

老一輩以為,獨生子的家庭得多幸福啊,終於不用像我們一樣兄弟姐妹們一大堆,爭寵爭愛爭資源,所有的愛全是乙個孩子的。

的確,但另乙個不容易看見的層面是:所有來自父母人格上的問題,而給教育上帶來的創傷,也都給了這乙個獨生子女!

以前10個孩子創傷平攤給10份,那麼每個孩子創傷較小,而現在可好了,就乙個孩子了,那麼父母身上全部的人格障礙,伴隨著不合理的期待,還都偽裝成了「為你好」的一些列行為,全都強加在這個孩子身上。你不抑鬱誰抑鬱?

而這件事情背後更深刻的部分,是隨著計畫生育的實施,我們對流產掉的孩子的態度轉變了,認為是正常的醫療事件,而不是一次生命的「逝去」。而經歷流產本身會給媽媽和爸爸帶來潛意識的創傷,這種看不見的創傷也被「科學」的合理化了,人們會說:「流個產有什麼大不了的?

」。於是,人們壓抑了生命原本的自然流動過程:迎來孩子的歡喜和體內的激素,並沒有隨著孩子逝去的眼淚而排解消散,而是積壓到了潛意識裡、身體裡,而且是毫無覺知的。但對外表顯出卻是一種莫名的情緒,以及對這個活下來的獨生子加倍的期待。

比如媽媽懷孕5次,只留下來乙個孩子,那麼媽媽體內這原本發動了5次的母愛,轉化成5倍的期待全都給這乙個孩子,是不是一種壓得透不過氣的感覺?

而在這個還不懂得如何尊重孩子本性的社會中,每份期待,都伴隨著讓孩子無法做自己的內在創傷的形成。於是他們就抑鬱的想死。

愛導致了抑鬱

我們不懂愛。

我認為,提公升父母教育理念是有用的,但用處很小很有限,為什麼?因為父母本身也可能處在潛在的抑鬱的邊緣,父母本身的潛意識和身體也在蘊藏著創傷,學過理念的家長可能也有感覺,就是學了一堆道理,可能真到做的時候,一種情緒的能量依然將你打回原形,無法自控。

我認為家長們需要先去改變自身,成長自身,覺察自身。不經自我覺察的家長而去實踐教育方法,其實那只是一些「對付孩子的套路」,孩子被PUA了。

另外,我們對生命和愛的認知需要提公升乙個層次,包括生與死的理解,我們與他人的割裂與合一,人性與社會的矛盾,甚至我們與自然的占有還是共存,這一切,都有更大的因果。

而這一切都有利於對「愛」的學習。

7樓: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孩子們的啟蒙老師是父母,孩子們的言行舉止性格都會被父母潛移默化。所以,對待孩子應該理智且愛護,不要一味指責。在家庭中也應該時刻注意言行舉止,不要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8樓:

這是好事兒,說明青少年的抑鬱症得到了重視。

因為過去哪怕你得了抑鬱,你父母頂多以為你老實好管。

你鬧騰,你父母以為你淘氣不聽話。

這就跟問為啥現代社會得癌的越來越多一樣。

廢話,古代哪兒有癌症的概念,死了就死了。

家長該反思啥呢?

讓你吃得太飽了唄。

9樓:嘉木

很多家長對學區房的重視程度,遠超過對孩子本身的重視,青少年抑鬱可能是在呼喚父母的愛。

社會物質層面發展得太快,但精神層面的發展有點滯後。

成功的標準太統

一、太苛刻。

父母本身沒能成為乙個負責任的大人。

很多父母可能把自己的情緒負擔轉移到了孩子身上而不自知,比如跟孩子吐槽另一半、跟孩子抱怨自己的付出和辛苦。

家長可能更想讓孩子成為自己期待的樣子,而不是孩子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沒有帶鎖的房間、作業太多學業壓力太大,青少年缺乏自我探索的空間和時間。

社會缺乏容納異常的空間,沒有抑鬱症這個標籤根本沒辦法休息。

一切為了孩子這句話,綁架了很多家長,也道德綁架了很多青少年。

生命意義教育缺乏,生命意義教育可能比性教育更重要。

青少年抑鬱可能是親子之間控制與反控制這場爭奪戰的副產品。

隨手列了一些可能的原因,有時間再慢慢拓展。

10樓:路在腳下

現在的孩子一邊享受著優越的物質生活,一邊又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不能實事求是的看待自己孩子的資質能力,只是一味要求孩子要優秀的令人羨慕嫉妒恨。

家長的攀比心使孩子從娘胎裡開始,就不斷承受著各種各樣的壓力。

可是孩子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有些孩子平平凡凡,看起來一無是處,把家長氣的咬牙切齒,言語行動時時表現出恨鐵不成鋼的嫌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種種挫折問題,先給父母訴說,父母不能理解孩子,也不能正確看待孩子的不盡人意,除了責難就是逼迫,別無妙招。孩子得不到良性回應就只能壓在心裡,不會釋放的孩子,久了就慪出心病來,家長還是不理解不明白,變本加厲也好,隨其發展也罷,反正就是覺得孩子不爭氣,讓他們說不得嘴,沒有麵兒。

總之,孩子得了抑鬱症,家長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認為對孩子的要求要因人而定,不能強求。引導孩子凡事盡力而為,順其自然,無論什麼樣的結果都能接受,順境逆境都能面對。尤其在一再受挫,屢屢事不如願時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躁不怒不畏,該放下就放下,不執著。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最方便的老師,父母對孩子要盡職盡責。

11樓:重回自我

造成抑鬱或者重度抑鬱有好多原因

家長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或者說話是否存在問題,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環境本身沒有錯,但是對孩子的正面教育又有多少呢?孩子犯錯了你有正確的去引導孩子應該怎麼做麼?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一點都沒錯,你的所作所為孩子都看在眼裡的,你是愛孩子,但是你在用你認為的方式去愛他,那麼你有問過孩子孩子希望你的愛是什麼樣的麼?

我們成年人有的時候連自己都沒愛好自己,又怎麼可能愛好我們的孩子呢?愛好他人呢?

這是我的觀點。

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單身?

這個問題就跟我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買車一樣,他們覺得一群人開著車上高速,那感覺很爽,可我每次坐上去都想睡覺。那種人也不明白我每天坐在電腦前有什麼意思,可我卻樂在其中,十分享受和自得。按我理解單身也沒有說好或者不好,結婚也沒有好或不好,都是一種生活狀態而已吧 法學dog 不會愛是乙個方面吧 母胎單...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抑鬱了?

第一 這病從焦慮發展而來,說明壓力太大,越來越多說明社會整體壓力在上公升。第二 不通則痛,有了積怨卻發洩不出來遲早會出毛病的,俗話說就是知道越多越痛苦,當積攢到一定程度是焦慮,卻發洩不出來的時候就成了抑鬱,腦子裡全是負面記憶那麼大腦就會自動得出想死的結論。第三 得抑鬱症的人說明了心智不健康不成熟,心...

現在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揹負欠款

聯信集團 Harry 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經歷的,老一輩的人消費渠道比較少,喜歡存錢,有良好的儲蓄習慣,現在年輕人想花錢太容易了,而且各種網貸平台如雨後春筍一樣,錢來的太容易,加上貨幣貶值,消費觀的變化等,大家越來越喜歡超前消費,這是好事,也是壞事,超前消費需要量力而行,盲目亂花,肯定會揹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