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心理諮詢?

時間 2021-05-30 16:32:01

1樓:RobinHood

首先是有必要性的情況下。其次是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後還要衡量一下價效比或者提供諮詢的大致水平。

以上過於套話。現實的情況下,這幾點需要個人綜合權衡。另外建議不要高估心理諮詢的效果,心理問題如果不是應激事件導致的,則成因複雜,不是幾次諮詢能夠解決的。

2樓:博博心理

看完就明白了

在心理諮詢中,有一條原則——誰痛苦,誰求助。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某個家庭中,媽媽天天嘮叨,孩子感到不勝其煩。於是孩子建議媽媽說:「媽媽,你應該去做心理諮詢。」而媽媽對此置之不理。

在這個場景中,媽媽的嘮叨就是其調節情緒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媽媽很習慣,不習慣的是孩子。是孩子受不了媽媽的嘮叨,同時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應對,於是內心感到痛苦不堪。

在這種情況下,相比起媽媽,如果是孩子——即關係中更痛苦的一方來求助,改變的動力其實是更強的,心理諮詢的效果也就會更明顯。

也許有人會說,那孩子建議媽媽去做心理諮詢也是一種應對方式,為什麼就沒有效果呢?

原因很簡單,媽媽沒有痛苦到要去做心理諮詢的地步,這種方式或許不是她最需要的。媽媽雖然天天嘮叨,但乙個行為模式天天做,背後一定有其獲益的部分。

比如,媽媽通過這樣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排解自己的情緒,她獲得的是和他人以及自己的聯結,這的確是調節心理的一種方式。

相比於心理諮詢,「嘮叨」使媽媽收益更大,於是對孩子的建議置之不理,也是可以理解的。勸說他人去做心理諮詢往往作用不大,也是相似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心理諮詢的動力需要從乙個人的內心出發:誰痛苦,誰求助,誰改變。

第二條原則:痛苦是內心的體驗,外在很難衡量。

我們到底痛苦到哪種程度?是還能忍受,還是不能忍受?是必須求助於外界還是自己能消化?這個問題只有自己最清楚。

心理諮詢很看重乙個人內心的體驗,在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做心理諮詢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

痛苦的感覺是你在經歷著、體驗著,所以也就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它現在處在哪種程度上。有的人會去做各種各樣的量表,看一下自己的抑鬱指數、焦慮指數等等,都是可以的。

但另一方面來看,這些都只是輔助我們進行自我探索的工具。最終的判斷,以及做出決定是否求助於心理諮詢,還是要依據自己內心的體驗。

理解自己內心的體驗,往往需要我們將自己沉浸其中。

舉個例子,作家余華在寫《活著》的時候,第一稿是以第三人稱「他」來敘述故事的,但寫到一半的時候怎麼也寫不下去了,然後他做了乙個很重要的修改,把第三人稱「他」改成了第一人稱「我」,結果很順暢的完成了整部作品。

對於內心痛苦的體驗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跳出來去談論痛苦,經常是被卡住的狀態,而把自己投入進去,才可能對內心的痛苦有更準確的理解和判斷。

那麼,如何判斷內心的痛苦體驗是否到了要尋求專業幫助的程度呢?我們每個人對於痛苦的耐受都是不一樣的。不妨試著給自己體驗的痛苦程度進行排序。

例如:想一想你所經歷的事情當中最痛苦的那件,體驗它帶給你的感受,然後給這種感受打乙個分數:10分。

再想一件不怎麼痛苦的事件,也去體驗它帶給你的感受,可能是3分,亦可能是2分。依據這兩個分數,我們目前體驗到的痛苦程度就比較好判斷了。

個人不建議大家到了10分的痛苦程度再求助於心理諮詢,因為到這時,我們的心理狀態已經有了太多的損耗。相比之下,8分可能就已經是需要尋求心理諮詢幫助的程度了。

第三條原則:主動求助意味著主動改變。

最後,我們來談一談心理諮詢中的動機問題。心理學中動機指的是動機是激發和維持個體的行動,並將使行動導向某一目標的心理傾向或內部驅力。

動機在諮詢中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激發功能,這就是之前提到的「誰痛苦,誰求助」。痛苦會激發乙個人向外尋求幫助。而尋求幫助只是改變的第一步,心理諮詢要想有好的效果,我們也要在這之後做許多努力。

這就涉及到動機的第二個作用:維持和調節功能。心理諮詢說到底還是需要來訪者做出改變的。

改變如何發生?動機越強烈,改變的可能性越大。這其中,來訪者的主動性是很重要的。

在醫學領域有一句話叫「醫不叩門」,意思是說醫生不會主動去敲開病人家的上房門說:「來,我給你治病吧」,因為這樣很容易激起病人的防禦心理,病人很可能會說:「我好好的,治什麼病!

」相似的場景也經常發生在勸別人去做心理諮詢的情況裡。

一些學生入門心理諮詢之後,會去建議周圍的朋友遇到心理困擾就去看心理諮詢,覺得心理諮詢一定能夠幫到他們。

心理諮詢或許真的有幫助,但前提是這位朋友有動機去主動求助。

這樣,在後續諮詢工作中,來訪者和諮詢師建立起的工作聯盟才夠牢固,來訪者才能夠真正從心理諮詢中獲益。

從這個意義上說,心理諮詢師反而是諮訪關係中相對被動的那一方。

這種被動體現在,我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來訪者做好準備邁出第一步,做好準備做出內心的改變。當來訪者做好這樣的準備時,也就到了心理諮詢發生的「時機」。

3樓:踏雪無痕

我覺得當你自己感覺心理壓力已經讓你沒法自我調整時就要找心理諮詢師幫忙分析減壓,專業人士就有專業的分析,去找心理諮詢師不用有太多的心理壓力,每個人都會有很多來自於生活及社交及種種的心理壓力,有人能找到排解壓力的地方及方法,所以,找心理諮詢師不是心理有問題,而且你在找排解壓力的方法而已!

4樓:孤對電子的空軌道

每個人都情緒都有可以自我控制的乙個程度,當超過這個程度了,你就可能做出超出自己控制的事情,以至於追悔莫及,此時就需要看心理醫生

什麼情況下心理諮詢的保密原則會失效?

心理諮詢師陳文杰 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怎麼回答都是互相矛盾的,保密原則也有保密例外,是有條件的,那麼這還是保密原則嗎!當然在這個行業裡,確實存在保密例外原則!這是事實!也是法律可監控和操作的層面!我只能從乙個角度去回答。如果諮客在諮詢的過程中,談到犯罪的過程,這個時候,諮詢師該思考,諮客能說出...

心理諮詢師什麼情況下應該考慮選擇退出這個行業?

斑馬茶爺 1 行業倫理問題,觸了紅線。2 總是不喜歡 討厭跟自己工作的來訪者。3 情緒很不穩定,無法忍耐,容易見諸行動。4 太過自戀,這個對來訪者有毒,同時自己可能也忍受不了工作中長時間的挫敗感。 飛凡心理 自助助人,雖然這句話被說過很多次了,但是在題主的問題下也是可以回答的。在自助方面,當你發現在...

什麼情況下需要換手機?

餘小其 iPhone6 plus 128g兩年多的老機器。現在依舊監聽,當時買就買的是日版。才4000,還是8.12的系統,不能刷機,螢幕換了2次。前段時間不能刷知乎。準備換的,現在知乎又讓我下了乙個舊保本,挺好手機這種電子產品,一年出乙個新,我也是真的想買,不過人成熟了。要還房貸了,也就沒有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