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體關係取向的心理諮詢最終目標在於幫助個案認清父母錯誤的教養方式是如何給我帶來心理問題的,正確嗎?

時間 2021-05-13 04:59:08

1樓:自由的貓咪

兩個回答:乙個從你自己出發,你想要的結果是找原因還是解決問題,如果是找原因,那可以,解決問題的話,找到原因之後要和諮詢師共同努力解決問題

另乙個從理論上講:客體關係取向的諮詢,大路子上是屬於精神分析,是深挖,沒錯

2樓:沉默的頌歌

我是乙個愛好者,我轉述一下自己學到的觀點。

首先不是這樣的,心理諮詢的結果不是讓來訪者認識到是父母的錯誤撫養導致了自己的問題,然後暗暗要求別人對自己進行補償。

諮詢的最終結果是讓來訪者意識到即使錯不在己,但改變事情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的責任依然在自己身上。如果內心暗含世界是公平的,我遭受了這麼多苦難,一定會有人來進行補償,或要求施暴者道歉補償的想法往往並不能帶來進步和改變。

因為即使施暴者道歉了,受害者依然會覺得太晚和太少,依然改變不了受傷的內心小孩!現實中這種情況很多。

生活中能改變的事是需要努力追求的,而不能改變的事情則只能哀傷!如果受害者不能哀傷,則無法放開過去,依然和過去糾纏不清。來訪者終究需要學會哪些是可以改變的,然後努力去做,而哪些是不能改變的,並為之哀傷!

3樓:小糖

這只是一部分吧。

更重要的,是如果乙個諮詢師和來訪者建立了客體關係取向的諮訪關係,意味著,諮詢師會把自己作為乙個新的客體,和來訪者建立一種新的客體關係。

這個新的客體關係,根據客體關係內部更細分的流派:

也許是舊的客體關係的部分重現(移情),然後,來訪者作為新的,成年的,更有力量的個體,在看似重複的關係中成長出不同;

也許是完全不同的,嶄新的客體關係,去彌補舊的關係留下的空缺。

最後,摘錄一段, @簡單心理Uni 簡單心理上看到的,一篇一位心理學家,分別和費爾貝恩(客體關係代表大師之一)和溫尼科特(客體關係中間學派代表大師之一)進行個人分析的記錄和思考。

「我發現,父親在我內心成為乙個安全的心理基地,支援我尋找並成長出「真實的自體」的努力,我與費爾貝恩解決了我對他的負性控制性母親移情,直到他成為另乙個信任我的好父親,並最後通過溫尼科特進入我缺乏連線的母親所留下的空虛,這樣我才可以安全地體驗成為自己,這個過程抵銷了前面的創傷。」

—————簡單心理uni《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學家個人體驗記錄 | 「我與費爾貝恩和溫尼科特的分析經歷」》

這是我特別喜歡的文章,很生動的對客體關係學派心理諮詢的描述。

ps:為什麼給我推送這麼古老的問題啊哈哈哈

4樓:改變

我也是學心理的但是我個人(是說我自己情況的)是覺得沒啥用。。

曾用委婉或是直接的方式勸過母親這樣做是不對的,效果感覺並不大,她還是認為打罵小孩是愛我的表現。

以上僅為自己的情況做出的觀點,開明開朗的父母除外溜咯

如何理解童話與心理諮詢的關係?

在這個安全感缺乏的世界,動輒上綱上線,無限小題大做,大炮打小鳥的年代。想說一句,故事就是故事,你沒有必要化身為名偵探柯南,活在妄自揣測中。什麼牽強都要找到 理論 依據,然後在聲嘶吶喊中,獲得了就是要 勉強有瓜葛 的心理滿足,然後一群人舉著莫名其妙的旗幟抬出了 榮格 費洛伊得 的師爺旗號為你助威,這是...

心理諮詢當中,朋友的朋友算雙重關係嗎?

赤炎 第一,朋友的朋友不一定是我的朋友 第二,為什麼心理諮詢要盡量避免呢?假設一下,乙個丈夫是心理諮詢師,他妻子因為婚菸問題想心理諮詢,如果找丈夫作這個諮詢恐怕不是諮詢了是吵架了,所以避免雙重關係是為了避免心理諮詢師主觀的影響,心理諮詢師,是要絕對客觀的 所以,與其考慮心理師的朋友的朋友是不是和心理...

兒童心理諮詢中 兒童的目標 是最重要的嗎?為什麼?

木棉醫生 兒童的目標是重要的,但是並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另外,這個 重要 並不代表兒童的目標就一定是諮詢的工作目標,而是意味著兒童的目標中包含著資訊,根據這個資訊可以調整諮詢的工作目標,從而達到支援兒童發展的終極目標。 認真思考後,我給出的答案是 兒童諮詢中,一般不存在 兒童的目標 這裡給出的兒童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