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Facebook 資料門 事件,以及劍橋大學心理學家 Kogan 濫用性格測試資訊?

時間 2021-05-09 22:51:32

1樓:「已登出」

川普團隊絞盡腦汁,不惜用用非法手段竊取選民隱私,搞清每個選民到底想要什麼,制定出相應政策有針對性的投放廣告。

如何看待?

首先你得是選民,才有被侵犯隱私的資格。否則沒人在乎你想要什麼。

2樓:波波

我真的是看不明白這個所謂的資料門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27萬人是給錢讓別人測試的,至於所謂的5000萬人則只是自己每天曬美食那些東西

真的值得這麼大驚小怪嗎????

3樓:李雁北

殺人者兵也,非我也

關注什麼facebook,他們不過是刀,不應該整整用這把刀刀分析機構嗎?還有,權錢交易必然會導致用經濟手段實現政治目標,除根的辦法是禁止政治獻金(反貪腐),怎麼犯罪者倒跳得這麼高?

4樓:劉友友

我覺得fb這件事情真的很冤,因為這些免費軟體科技公司,他們的商業模式就是通過廣告和收取使用者資訊賺錢,不然使用者又都是免費使用那公司怎麼存活

5樓:麥克陳醋

謝第一這個數字只是根據之前法規的推演而事實美國法律並不會如此計算 so這是乙個潛在最大值但是幾乎沒可能

第二 fb肯定會面臨罰款但是這個數字和目前廣告收入來講不足以傷筋動骨第三 fb都精準性和使用者資料並沒有競爭對手短期內廣告地位無可撼動就算fb不幹了客戶都不答應大家都還需要做生意

第四恐怕傷害最大點還是使用者和品牌 fb需要這兩年花大錢做branding了

綜上,股價波動是短期的

6樓:

我的天,我看到了什麼?從稜鏡門到facebook這是各國濫用隱私和非隱私的理由嗎?美國是個人權國家,也是民主國家。

美國的人民應該有更能捍衛自己的權力。這在過去是世界引以為傲的並且值得一提的。如今美國退步了權力也退步了?

是該重新界定美中國人權的時候了嗎?期待官方的新定義。

7樓:

我記得蘋果把icloud放到貴州時,各種人跳出來說,放在國內的資料庫不安全云云。

結果呢?

你的資料不就是別人的魚肉嗎?有區別嗎?

8樓:Rick

facebook只不過是,川普上台的替罪羊,出氣筒。

就好像,豐田集團,是08年金融危機的替罪羊。豐田章男,當時在國會被人出氣大罵了一頓。

9樓:法言法宇

網路安全是當前我們每個人務必高度重視的問題,其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其他更看得見摸得著的安全隱患。

目前暴露出的問題僅僅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我們每個人不自覺加以防範,勢必釀成難以想象的惡果。

對於個人而言,最好的應對方法是什麼呢?我認為,其實也是最笨的辦法,那就是減少主動提供資料的頻率,換言之,盡量回歸沒有網際網路移動便利的生活方式。比如,改變移動支付的消費習慣。

其實這個習慣也就是近10年才建立起來的,而且主要是在中國大陸地區盛行,國外對於移動支付並沒有太多的感覺,因而也未得到大範圍的推廣和應用,這不但沒有使我們警覺,反而讓很多中國人認為,這是中國崛起反超發達國家的標誌性事件之一。其實,從技術層面上來說,難道真是國外達不到我們這樣的程度嗎?當然不是。

歪果仁的邏輯是,移動支付可能導致資訊未經本人允許而洩露出去,然後會對個人隱私和公民私權造成嚴重侵犯,而個人隱私和公民私權對他們來說那可是比天更大的事。兩相對比,恰恰反映出中國人私權意識淡薄的問題。正因為我們不重視自己的權利,所以才會為眼前一時的方便,放棄賴以自保的屏障,等到危機降臨,悔之晚矣。

10樓:魔術師

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沒有統治階級可以抵擋它帶來的便利,如果要反抗,反抗的必須是整個工業社會,任何程度的改良派都不能改變必然的未來。

11樓:默默地

一位心理學專家去年在他做心理大資料研究主題報告中說的這句話很貼切:「我們現在不需要再去擔心隱私的問題了,因為當大資料與心理學相遇時,隱私的概念就已經不存在了。」

如何看待 Facebook 把谷歌爆料 抹黑?

Dirty Monkey 原帖在這裡 可以看看老外都是怎麼看的 這個負面資訊還得讓google來確認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的事情。如果是真的,那fb就不是抹黑,但是這樣偷偷的講,有點那個啥了,感覺像小孩子在打小報告 Xun 利用負面新聞打壓對手,且坦然承認。我認為facebook沒有做錯 只要是屬實的新聞...

如何看待 Facebook 西雅圖分部一合同工於 2019 年 10 月 3 日猝死

Oscar奧斯卡 有些時候工作累了,就休息一會兒,不要太勉強自己,畢竟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過多透支自己來換取醫藥費一點好處都沒有。身體其實有時候會有反饋,如果長時間集中,工作到太晚,身體會非常疲倦,一開始可以靠睡眠來補充,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永久的傷害。這個還是看個人了,如果乙個工作雖然是高薪,但是每天...

如何看待 Facebook 未來有一半的員工將永久遠端辦公,稱遠端辦公和辦公室辦公效率一樣?

勵志成為小利索 鄰居在外企,一直是在家辦公,偶爾會去公司。目前看,他們公司這麼多年來運轉的都還挺好的。所以感覺對辦公效率影響應該不大,反而減少了通勤時間。 曹元 效率因人而異吧,但在長期的大系統下,效率應該差不多。因為規定時間完成的工作是必須的。有些人可能不適合遠端辦公,沒有監督,自覺性不足,那麼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