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從眾心理?

時間 2021-05-07 20:32:48

1樓:我最幸福

從心理學角度來解釋,人具有從眾心理和自我保護功能。從小學到大學,從擇偶到事業,我們無一不在遵循著同乙個生活準則,每個人拿到的試卷都是一樣的,答案也是一樣的。

身邊的父母,老師,朋友都在和我們傳遞同乙個觀念,你得找個好工作,嫁個好人家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我們也會越來越發現當一種觀念以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方式扎根無群體頭腦中時,並且很多人奉行著,產生了一系類效果時,任何對這種觀念的對抗都是徒勞的。

這樣選擇有什麼好處呢,可以避免我們的自主性選擇帶來的沉沒成本,把選擇帶來的後果風險給平攤了。

根據心理學研究表明,把所有群體的普遍性積聚在一起時,個體的個性和智力都會削減很多。

什麼意思,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活為例,比如我想成為一名畫家,於是乎我報了培訓班,畫了兩三年,無疾而終,最後落得的便是旁人的冷眼相對。

這時我們便會陷入一種自我懷疑的狀態,覺得自己無能,當初若不是聽從他人勸導,也不會落得這般下場了,這個時候責任全部在自己。

但是如果我們選擇了和別人一樣的工作,哪怕就算真的幹得不怎麼樣,我們也會這樣想,別人也是這樣的,大家都一樣,得過且過,這個時候責任被分攤到了每乙個和自己有著普遍特性的人身上。

2樓:IDB鼎智諮詢

「釋義」

「應用場景」

團體在決策中很容易誤入歧途,美國心理學家歐文·詹尼斯把這種現象稱為「團體迷思」。團體犯錯有兩大原因:一是與資訊訊號有關。

人們具有互相學習的本能,團體的錯誤往往源於一些成員接收了他人的錯誤訊號。二是與聲譽壓力有關:不想挨罰或避免與他人意見相左,也使得人們噤聲或人云亦云。

尤其是在他人獨具權威或大權在握時,與他們意見相左會帶來嚴重後果。

3樓:悠悠aaaaaa

從眾心理非常難以避免,就拿我的親身經歷,我去剪頭告訴髮型師剪齊,剪成直髮,髮型師答應之後給我剪了今年流行的分層(可是我已經留了兩年的分層了)所以當時我就炸了,但是這個時候有好幾個人勸我說這個髮型好看,剪齊不好看,因為有好幾個人這麼說,所以我也就不敢說我的頭髮不好看了,就是因為從眾心理,導致我自己不敢說出我的內心真實想法,可以說這個就是從眾心理的弊端,唔其實我感覺也可以套在群體思維裡(犧牲我乙個成全大家)也差不多,如果我不同意分層的髮型,就相當於得罪群體被群體孤立

其實理論我們很好說出來,但是到自己就……

怎麼說呢從眾心理我認為是弊大於利的,感覺還有一下要補充等想起來繼續說吧

4樓:貓萌喵

法國哲學家基拉爾提出過乙個著名的「三角慾望學說」——人的慾望是由他人引起的,當你觀察到眾人都在追逐同一樣東西的時候,你判斷它是有價值的。

而驅動這種慾望甚至不需要事實,只需要製造瘋狂追逐的假象,就能讓你掉進從眾心理的陷阱。

5樓:墨君澪

我姐開車的時候,一直有個頭疼的煩惱,就是每次過紅綠燈都需要特別謹慎,因為時常有電動車闖紅燈,導致她車開到一半,突然就有一輛電動車從眼前闖過,若她不立即放慢車速,幾乎就撞上了。

網路配圖

不能闖紅燈,連小孩子都知道的事實,不過闖紅燈的電動車車主似乎毫不在意,即使離被撞僅剩十多厘公尺,但莫名相信,開汽車的人不會撞電動車,如果對方真敢撞,也不怕,醫藥費對方付就行,因為能開汽車的人,肯定比電動車的有錢,所以理所當然地由對方承擔所有責任,而且被撞的人是自己,不可能讓自己承擔責任,即使違規了。

這邏輯完全不合理,但奇怪的是,開電動車的人幾乎都認可了它,並且把自身安全託付給這種毫無根據的理由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怪的現象?

我們時常會錯誤地理解別人的想法,從而造成想法與行動不一致,比如一家奶茶店,若門口排很長很長的隊伍,我們想喝奶茶時,會下意識地選擇它,因為認為這家店的奶茶會比其他的好,即使不一定,而且我們網上購物也會首先選銷售量最多的幾家,雖然心中並不認為它們就是好的選擇。

這種情況被稱作多數無知,我們生活中,時常會出現它的影子。它的主要危害就是,我們會逐漸把錯誤的觀點當成真理,即使一開始並不認同它,也知道它是錯誤的,但身處群體中,若其他人都說它是真的,我們的觀念便會被同化,從而也認為它沒有問題,因為其他人都這樣做。

然而其中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群體當中,每個人都覺得它是錯的,但是由於互相之間都把自己的觀點掩飾起來,沒有表態,使得想要說它是錯的人就會猶豫,「那麼明顯的錯誤竟然沒有人指出,很可能它其實沒有錯,而是我的理解出了問題,若我此時表錯態,不就成為眾人的笑話了?會被說,連這種問題都搞錯,你應該回去再讀幾年幼兒園,好把個位數的智商,稍微提高些,至少要有十。」

因為存在被人恥笑的風險,所以會出現這種很滑稽的情況,很明顯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它的存在,但表面上卻一副沒有任何問題出現的模樣,使得問題一直沒被解決。

學校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會有乙個長期的問題困擾著他們,就是學生沒有任何問題,或者解釋為,從不舉手提出問題。這似乎是好事,每個學生都不提問題,意味著他們對課上的內容基本都掌握了。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除了個別學生真的掌握之外,絕大部分學生連基本概念都不理解,可就算如此,上課時也從不提問。

如果學校是實行一對一教導的模式授課,相信每個人都會積極發言,提出心中的疑惑,但身處在四五十人的教室中則不一樣。當我們對某個概念不懂時,其實心中有想舉手提問過,可在舉手之前,會先觀察身邊同學,因為若其他人都理解,只有自己不懂,就會顯得無知,我們都不希望被打上這樣的標籤,所以會竭力掩飾不解的表情,從而暗中觀察其他人。

這就為形成多數無知現象提供有利的基礎,我們臉上一副了然一切的表情,實際在觀察他人,卻不知道別人也在做著和我們類似的行為,這就導致,對方自信的表情,讓我們誤以為只有自己不懂,從而使得我們更加表現得自信滿滿,掩飾內心的困惑,但這又為誤導對方提供條件,形成惡性迴圈。

最終,多數無知現象就形成了,我們一群人根本沒搞懂課堂上的內容,卻裝作,這節課簡直太簡單了,連這都不會的人,根本都不用來上課,回去重讀幾年小學好了。

老師的頭髮,相信都白了不少(這群傢伙,簡直讓我操碎了心)

所以在生活中,明顯是有問題的行為,不要因為大多數人都做,而自己也盲目地跟從,如果沒法立即判斷是否有問題的行為舉止,可以不急著做決定,事後查詢資料,有足夠的認知後,再做決定,以免後悔不及。

不要因為別人都談戀愛,所以自己也急忙去談戀愛;不要因為別人都結婚,所以隨隨便便就找個人結婚;不要因為別人做了,所以自己也做。學會對身邊環境進行觀察,保持客觀認知,作出合理判斷,因為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所以沒必要複製貼上別人的人生軌跡。

6樓:

乙個知識點沒有一定的了解很自然的就會從眾

若自己閱歷豐富倒是會減低這種判斷的需求

但可能性不會是從眾的人帶來的他們也沒有可能性的思維

7樓:闌干化清流

說簡單點就是——羊群效應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無序的組織,如果有乙隻羊做出了異常的舉動,跑向某個地方,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蜂擁而上。簡言之,羊群效應就是一種從眾心理。

正如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說道的:「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所以群眾的眼睛不一定是雪亮的。有時候,我們抱持著某種看法或者觀念,並不是觀念本身很正確,而是持有這種觀念的人數很多。

8樓:王立國

我兒子高三,高中有要求做一定時間的義工的,但他一直沒有做,現在都快畢業了,怕這個對成績對畢業有啥影響,我就想問問他,對話是這樣的:

我:你問問老師不做義工會怎樣?

他: 很多人都不做的啊。

我: 很多人不做也不等於你要不做啊,你沒問過老師不做會怎樣,只說很多人不做,這個有關係嗎?

他: 很多人不做也沒事啊

真是讓人抓狂,不是說這個事會產生什麼後果,不是說該不該,就說別人有沒有做,別人做不做跟這有關係嗎,你自己因為這個要扣分什麼的也是扣你自己的啊,別人不做他們也要扣啊,他們不做為什麼就成為你不做的理由啊,一點關聯沒有好嗎?

很多人就是這樣思考問題,不是從自己需不需要做這個,或是客觀要求需不需要,就看別人,別人做就做,別人不做就不做。從眾其實是對自己不自信,不敢相信自己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同判斷,只好聽別人的。同時怕承擔後果,他覺得他是跟從別人的做法,他就不必去負責,因為最後有什麼不好結果,他有籍口說:

別人都是這樣啊。

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堅持自己的立場,不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各種問題,只考慮別人的反應,讓自己變得唯唯諾諾,隨波逐流,這個才真累好吧。

9樓:秉小朔

從眾心理我覺得是潛意識裡對自己沒有認同,不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堅持自己想要的東西的人很難從眾,我就想吃菠蘿,全世界的人都去吃蘋果我也不會去跟風吃,因為我就想吃菠蘿

10樓:

簡而言之,從眾不會讓你佔大便宜,但也不會讓你吃大虧。

有想法就照自己的做,沒想法就看別人怎麼做。

唉,我想大多數人(包括本人)都是屬於後者了。

11樓:蘇銘敘

這種情況,本人覺得是個人不自信的體現,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反正看看周圍是什麼就跟著做什麼,覺得大部分人做了,自己再做就不會錯了。

有空的時候應該思考一下,自己的需要什麼,你說看到同學都去學習了,你就分析一下自己需不需要去學習,還是應該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分析完了就堅定自己的信念,如果自己不會分析,不妨問問自己的長輩或者信任的人。

同樣暑假的時候也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去打工還是去旅行還是複習功課。

如何看待大眾反對從眾?

李雲峰 儘管一些人反對從中,但事實上當前主流社會,依然是各種眾人群體,社會嚴重趨同化,追求趨同價值觀趨同,這種反對從眾的心理可能是對喪失自己人格的一種恐懼,因此通過反對對方反對一些群體來表明自己的立場價值觀。然而,當你需要反對批評批判別人來表明自己的時候,你依然不知道自己是誰。而事實上每個人都是獨一...

怎麼克服從眾心理?

Katrina zzz 了解大部分人都不會成功,大部分人都不會成為富豪,大部分人都碌碌無為的過一生。如果從眾,你絕對就是芸芸眾生中的乙個。當你不一樣的時候,你走向了成功的可能性 人是社會化的人,從眾心理是人類千百年來進化出來的社會心理,所以其存在必有其理由。也就是對大部分人來說,從眾的風險會小一點。...

從眾心理是好是壞

小白蛇 大眾心理學中已經說過了這個概念,群體是依賴於群體心理的,而群體心理中有服從的成分。而在這個選擇中,如果做出了大家一樣的選項讓你不開心了。你就有必要糾正這個不是錯誤的錯誤。因為服從乙個不是自己的選擇對你自身來說是沒有意義的,無法獲得你需要的經驗以及得不到你想要的結果。以我的主觀性回答。我認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