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來訪者聊到自己的創傷經歷情緒失控時,心理諮詢師該如何給予支援以避免其受到更大的傷害

時間 2021-05-07 05:39:46

1樓:慧心榮德心理

其他答主的回答裡寫了蠻多實際可操作的方法,我想稍微補充一點評估的內容。

這個問題的背後似乎有一些擔心和假設。

諮詢師視角:

擔心來訪者在說到自己的創傷經歷時會失控;

擔心自己沒有辦法很好地應對創傷及失控進而給來訪者造成更大傷害;

擔心自己沒辦法在那個時候很好地給到支援;

來訪者視角:

擔心自己聊到自己的創傷經歷時會重新經歷那種痛苦繼而失控;

擔心自己在袒露自己的脆弱時,不僅沒能被支援到,反而會被重新傷害到;

假設:

如果來訪者失控了,諮詢師就應該給予支援並且避免其受到更大的傷害。

不是說這些擔心和假設對不對、合不合理,而是臨床的工作是基於評估的。比如評估來訪者的自我功能水平、人格發育水平、此時的狀態、此時來訪者的需要、此時做些什麼可能對來訪者更有益。

更明確一點:

來訪者此時的「失控」是在其可承受的範圍內嗎?是諮詢師覺得ta失控了,還是來訪者覺得自己失控了?來訪者的自我功能此時還能發揮作用嗎?來訪者的現實檢驗能力還在嗎?

失控是指什麼狀態?是進入了危機的狀態?是進入了精神病性的「解離」狀態?是進入了動力學裡講的「退行」狀態?

不同的評估,會有不同的應對和支援的方法。脫離具體的場景和諮詢師對來訪者的評估,只是泛泛地談「如何做」確實會有些無法聚焦。

同時,也很好奇題主如果不是諮詢師的話,是什麼讓你想要問這個問題呢?

2樓:大魚心理諮詢工作室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當來訪者感受到創傷經歷的情緒感受時,TA是真的感受到了巨大的痛苦和難過,TA的恐懼和害怕是很真實也很巨大的。而淹沒性的情緒感受會讓來訪者的身體持續處於戰鬥或逃跑其中乙個狀態中,自身無法調節並緩解身體和感受的僵硬和害怕

作為此時陪伴在身旁的諮詢師,諮詢師首先要能夠接納來訪者的情緒感受,溫尼科特曾提及過,諮詢師面對來訪者的情緒感受,會有三種表現形式:1被淹沒;2感到憤怒,攻擊來訪者的情緒感受;3耐受住來訪者的感受。此時,我們諮詢師要做的是耐受住來訪者的情緒感受,成為來訪者情緒感受的容器,涵容來訪者的感受,讓來訪者感受到諮詢師並不會被來訪者洶湧的情緒感受摧毀。

同時,諮詢師可以溫柔地表述一些語言,詢問來訪者是否允許諮詢師拉動椅子,略微靠近來訪者,盡諮詢師所能讓來訪者感受到諮詢師和來訪者是在一起的,諮詢師一直在旁陪伴,TA不用乙個人去面對這些痛苦的感受,諮詢師也不會因為來訪者表現出來的情緒失控而拒絕和離開TA,讓TA從諮詢師這裡感受到安全和陪伴

隨後,諮詢師需要評估來訪者的狀態,若來訪無法涵容自己痛苦的情緒,諮詢師需要使用一些落地的技術,讓來訪者感受到現實感。如果來訪者落淚的話,諮詢師可以將紙巾遞給來訪者;也可以讓來訪者環顧四周,詢問來訪者看到了什麼,以及發現諮詢師是怎麼看著TA的嗎;還可以讓來訪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雙手上,觀察自己的雙手在做什麼,或者讓來訪者調整乙個相對舒適的坐姿,雙腳平踩在地,去感受地面給予TA的支撐。同時,不斷讓來訪者聽到、看到、感受到諮詢師是和TA在一起的。

當來訪者在情緒失控的時候,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情緒不會摧毀他人,他人願意陪伴TA一起渡過起伏的情緒感受,不會離開他時,這就是一種很大的支援。同時,諮詢師還可以根據適當的情況,讓來訪者從情緒的漩渦中,回到當下現實的狀態,也可以讓來訪者感受到自己是有掌控感和安全感的,可以在自己做好準備,並在諮詢師的陪伴下再踏入未知的情緒感受中。

答者:陸燁大魚心理諮詢師

3樓:喬晨輝

不要做太多的工作,陪伴和共情就可以。可以真誠的告訴來訪者:「聽了你的故事,此刻,我的內心似乎也體會到了你的難過(痛苦)」。

4樓:清心如蘭

當來訪者聊到自己的額創傷經歷時,往往會情緒失控,會流淚,痛哭,甚至難以出聲,這時候的諮詢師的反應就是「抱持」。什麼叫做抱持呢,就是如同母親懷抱乙個嬰兒,太緊了嬰兒會窒息難受,太鬆了,嬰兒得不到支援會摔落。 整個諮詢過程,諮詢師對待來訪者都應該是這種狀態。

如何才能做到抱持呢?這要取決於諮詢師自身足夠穩定的人格系統,以及沒有相似的自我情結。有些諮詢師會聽到來訪者的創傷經歷時,會忍不住流淚,甚至哭得比來訪者都厲害,這種反應就會給來訪者帶來二次傷害。

幾乎所有人聽到別人的經歷會流淚,其實哭的都是過往的自己。來訪者看到諮詢師流淚情緒失控,會中斷來訪者本人的心理體驗過程,會有被剝奪感和被利用感。

諮詢師在面對來訪者出情緒的時候,只要做到:我在這裡,我在聽,我在感受,我跟你一起。

5樓:Lavogue

失控方式是什麼?

如果是傷害別人的行為,

諮詢師請保護好自己。

如果是痛哭,

我覺得要看諮詢師和來訪建立的關係,

建立了怎樣的關係,

你是不是了解你的來訪。

最後還要看諮詢師個人設定的問題。

不論如何,

靜靜的等ta平復情緒,

默默的遞上紙巾,

應該沒錯。

最忌諱的就是:

不合時宜的迅速安慰,

輕聲細語的說別哭了,沒事了。

此時需要一點時間和耐心。

個人設定所指的是,

要不要給來訪肢體安慰:擁抱、握手。

這個就因人而異了。

6樓:MichelleMee0108

這個問題。你的理論沒有任何作用。

你能做的就是控場,這個場是指能量場。是你跟你的來訪者以及來訪者所諮詢內容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人物跟事情共同組成的能量場。這不是個容易的事。

7樓:曹舟力

Freud 在2023年observations on transference love

論佛洛伊德的「移情-愛的觀察」On Freud』s:Observations on Transference-Love

寫到:「不要把患者的求助行為換成我們的私有財產來決定他們的命運,不要把我們的理念強加在他們身上,不要帶著造物主的驕傲,按照我們的形象來塑造他們」

題主描述寫,不是心理諮詢師。

這會時刻,這個問題的標籤還是: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相對高深,類似飯店想搞星級公尺其林什麼,能算是精神分析,心理動力。

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

認為對方談創傷情緒失控,我們要做避免傷害這是你的幻想,為什麼你覺得對方是受到怎樣的傷害?為什麼覺得需要避免?對方在情緒化中談創傷時候到底動機是什麼,需要的是什麼,如何轉化?

(這是我們為什麼說理論和經驗的重要,這不會只是憑藉社會經驗去應對就可以那麼有效的)

重視對方的能力而不是滿足你自己成為引導者的渴望。你希望對方怎樣,不受傷?快馬上好?對方自己如何改變,怎樣的自我功能是有區別的。

(精神分析師)不做教育,不提建議,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加到患者的價值觀之上。幫助對方更好維持和增長自體和功能。

尊重對方的獨特性和想要的個人的鏈結。

所以這個問題最佳答案不是問別人是問在場的參與者。

問諮詢師或者預設救助者的勝任力,問受助者內心的動機,渴望。

如果位置不穩了,那就是一團糟的強迫性重複。

這也是為什麼心理諮詢師是受過專業訓練提供設定下專業工作收費的!

不是心理諮詢師做這樣的事情,乙個基礎穩不穩,還有乙個是這麼做對自己的生命質量有什麼好處,對對方有什麼好處。

這個問題之下避免受到更大傷害的需要,是答主,而不一定是在暴露創傷宣洩情緒化的人。而答主正式的需要,才有更大機會讓對方理解無論怎樣的創傷下,倖存下來的主體的需要是什麼,如何滿足。

這也是為什麼別的知友建議有需要去諮詢,想好好從業去督導。

8樓:

從題目來看沒法確認任何題主的身份身份。回答的人究竟帶著什麼情結就諷刺了一通諮詢師呢?

即便是諮詢師,也是個普範不涉及細節的提問。究竟是多麼的草木皆兵?還是回答人內心的惡意而已?

9樓:唱歌的石頭

我是反對直接引導來訪者挖掘創傷經歷的,因為出於自我保護,潛意識會把無法面對和處理的事件打包封印起來,貿然開啟,比如通過催眠,有可能導致來訪者的崩潰。安全的做法是,創造安全穩固的諮詢環境與關係,讓來訪者自我得以成長,當ta評估自己有能力應對時,才會將創傷呈現並進行處理,即使來訪者有強烈的情感反應,也基本是安全的,因為是自主呈現,也就隨時可以中止。此時諮詢師保持鎮靜與關注,內心做好緊急情況處理的預案即可,無需多言,沒有營養的安慰,驚慌失措或者阻止情緒表達,都有損於來訪者對諮詢師的信心。

為什麼來訪者會討厭自己的心理諮詢師?

許廷憶 我看你沒有任何說明,我就只針對你的問題,我自己看到時的感受答覆你。為什麼來訪者會 討厭 自己的心理諮詢師?討厭 這個詞,我覺得可以分主觀與客觀來說 主觀 討厭是沒有理由的,我就是討厭。可能Ta的長相 行為 談吐或者之前有類似這樣的人 行為,讓你受到傷害,你不自知,但是,內心再次看到這樣的人或...

如何鑑別是來訪者沒有認識到自己的潛在動力還是諮詢師的錯誤反移情?

浩然 從前有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和一些前輩閒聊的時候,被他們調侃 還是年輕啊,經驗不足。心理諮詢的目的是讓委託人在我們的引導下 自己找到 問題,而不是我們找到問題了讓他們去接受。 涼夜 首先,已知的和來訪者互動 溝通的過程中有種可行的方法 剖析式談話 支援行 教育性 隱喻 催眠。出現對抗情景,必然因...

來訪者是怎麼體驗跟自己的諮詢師的關係的

有個比喻,也許一路上被惡龍扁得很慘奄奄一息,但如果還沒爬到石中劍跟前就掛了,那就尷尬了。我不能死在屠龍的路上。所以,與諮詢師的關係,從長遠來看,可能是手裡的一根棍兒,支援我有能力有力量走下去 也可能是海浬的一塊木板,一條槳,我暫時還得靠他去找一塊陸地。但是自己要做的事還得自己來,千萬不要把選擇權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