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您對孫權所說的這段話,有什麼看法嗎?

時間 2021-10-17 19:02:25

1樓:

提問截圖

1 時間?[1]

據內容推斷,此事應該發生在曹丕新亡,曹睿繼位之初,阿凡提認為是黃武五年,有道理。

吳主傳:(黃武五年)秋七月,權聞魏文帝崩,徵江夏,圍石陽,不克而還。....冬十月,陸遜陳便宜,勸以施德緩刑,寬賦息調於是(孫權)令有司盡寫科條,使郎中褚逢齎以就遜及諸葛瑾,意所不安,令損益之。

內容完全貼合。

2.陸遜上疏?

很可惜吳主傳也沒多少陸遜上表的內容,不過我們可以據孫權當時回覆來推測。

陸遜陳便宜,勸以施德緩刑,寬賦息調。又雲:「忠讜之言,不能極陳,求容小臣,數以利聞。

」權報曰:「夫法令之設,欲以遏惡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罰以威小人乎?此為先令後誅,不欲使有犯者耳。

君以為太重者,孤亦何利其然,但不得已而為之耳。今承來意,當重諮謀,務從其可。且近臣有盡規之諫,親戚有補察之箴,所以匡君正主明忠信也。

書載『予違汝弼,汝無面從』,孤豈不樂忠言以自裨補邪?而雲「不敢極陳」,何得為忠讜哉?若小臣之中,有可納用者,寧得以人廢言而不採擇乎?

但諂媚取容,雖暗亦所明識也。至於發調者,徒以天下未定,事以眾濟。若徒守江東,修崇寬政,兵自足用,復用多為?

顧坐自守可陋耳。若不豫調,恐臨時未可便用也。又孤與君分義特異,榮戚實同,來表雲不敢隨眾容身苟免,此實甘心所望於君也。

」陸遜的要點歸納起來就是「寬民寬臣不折騰。」說的更明白點,陸遜偏向當下養民,悠著點打杖,孫權則主張積極進攻。而且陸遜豈能不知曹操厲害,他應該只是以曹睿當說辭而已。

當然孫權嘴上雖然這麼說,也知道陸遜擔憂非無因,畢竟戰爭損耗民力,所以(孫權)「使郎中褚逢齎以就遜及諸葛瑾,意所不安,令損益之。」

其實可以看到,孫權並非完全拒絕陸遜的建議,還是有讓步的。

3.孫權的這段話

我們拋開陸遜上表,具體分析下孫權這段話。

① 孫權說曹睿不如曹操等人,有問題嗎?沒有,這是顯而易見的。

② 孫權說曹睿是崇小惠,悅民心。對嗎?對。不過孫權誇大了曹魏危機,至少曹睿初期,

沒到不施恩就坐不穩位置,一朝傾覆的地步。而且新帝即位,普適恩惠,常規操作。

③ 孫權說曹睿用的不是宗室貴戚就是一幫文人,怎麼打仗?

這話沒道理了,我們後見之明來看,曹真基本完成任務(雖然有些亮迷嘲諷他被諸葛亮耍)司馬懿曹休都挺不錯,陳群更善於為政,幾人都不差。而且古人除了講究用賢之外,也講」內舉不避親。「宗室如果有能力再好不過。

④ 孫權說主上幼弱,且分權易爭。

首先前提就錯了,曹睿繼位已經二十多了,比孫權執掌江東及劉禪繼位之時,都不算幼弱。曹睿也非無能之輩,在位期間也沒大權旁落,只是後來大興土木虛耗了民力,且死的太早。

所以有人就認為這裡有點奇怪,難道是陳壽怕涉及司馬懿所以把說曹芳的事安在了曹睿頭上?

三國志集解:臣松之以為:魏明帝一時明主,政自己出,孫權此論,竟為無徵,而史載之者,將以主幼國疑,威柄不一,亂亡之形,有如權言,宜其存錄以為鑑戒。

或當以雖失之於明帝,而事著於齊王,齊王之世,可不謂驗乎!不敢顯斥,抑足表之微辭

⑤ 再說說託孤的問題。

孫權說主上幼弱,分權易爭,這話有一定道理。比如漢武帝託孤的霍光與上官桀爭權,後以霍光獲勝結束。

可是後來霍光成長為了權臣,霍家盤踞朝廷。霍光歷四任皇帝,一受託,掌控2個,廢黜1個,妥妥的大權臣。即便漢宣帝這等牛人也無可奈何,只能等他死才有機會剪除。

所以皇帝託孤比起擔心爭權,他們更怕大權獨攬,以此苛責未免過了。實際上歷史上託孤於數人的,並不罕見,即便是劉備如此信任諸葛亮,也還有個李嚴。「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

」我們有後見之明,孫權說的準不准,對比下不就知道了?

再吐槽下,看到有人說西方的三權分立????我了解的不多,但也記得此「三權」非彼「三權」,不是權力分成幾份的意思。

2樓:阿凡提巴依

《吳主傳》:冬十月,陸遜陳便宜,勸以施德緩刑,寬賦息調。又雲:

「忠讜之言,求容小臣,數以利聞。」權報曰:「夫法令之設,欲以遏惡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罰以威小人乎?

此為先令後誅,不欲使有犯者耳。君以為太重者,孤亦何利其然,但不得已而為之耳。今承來意,當重諮謀,務從其可。

且近臣有盡規之諫,親戚有補察之箴,所以匡君正主明忠信也。《書》載『予違汝弼,汝無面從』,孤豈不樂忠言以自裨補邪?而雲『不敢極陳』,何得為忠讜哉?

若小臣之中,有可納用者,寧得以人廢言而不採擇乎?假若諂媚取容,雖暗亦所明識也。至於發調者,徒以天下未定,事以眾濟。

若徒守江東,修崇寬政,兵自足用,復用多為?顧坐自守可陋耳。若不豫調,恐臨時未可便用也。

又孤與君分義特異,榮戚實同,來表雲不敢隨眾容身苟免,此實甘心所望於君也。

《張昭傳》:初,(張)承喪妻,昭欲為索諸葛瑾女,承以相與有好,難之,權聞而勸焉,遂為婿。生女,權為子和納之。

《文士傳》:陸景母,張承女,諸葛恪外生。

事實上,在陸遜上書前,由於粉碎了曹丕的最後一次南征,緩過氣來的孫權已經明確下令要休養生息,所以在他看來,陸遜上書的真實用意根本不是什麼「寬賦息調」,而是「施德緩刑」和「求容小臣」,拐彎抹角的給犯事的吳地派閥開脫。

《吳主傳》:五年春,令曰:「軍興日久,民離農畔,父子夫婦,不聽相恤,孤甚愍之。

今北虜縮竄,方外無事,其下州郡,有以寬息。事情的起因,是來自北地的前任丞相孫邵被吳人整得鬱鬱而終後,孫權雖然捏著鼻子讓吳郡顧雍繼任,但為了穩固朝堂勢力的平衡。卻沒打算饒過黨同伐異的始作俑者張溫和暨豔。

因此他在給陸遜的回覆中表示「不有刑罰,何以威小人」,對於駱統等人明裡暗裡的求情不予採納,結果張溫罷官,暨豔自殺。這場黨爭,也因孫權的干預以江北派的勝利而告終。

《吳主傳》:四年夏五月,丞相孫邵卒。【《吳錄》曰:

邵字長緒,北海人,長八尺。為孔融功曹,融稱曰「廊廟才也」。從劉繇於江東。

及權統事,數陳便宜,以為應納貢聘,權即從之。拜廬江太守,遷車騎長史。黃武初為丞相、威遠將軍,封陽羨侯。

張溫、暨豔奏其事,邵辭位請罪,權釋令復職,年六十三卒。

《陸遜傳》:陸遜字伯言,吳郡吳人也。本名議,世江東大族。

《顧雍傳》:顧雍字元嘆,吳郡吳人也。黃武四年……,改為太常,代孫邵為丞相,平尚書事。

《張溫傳》:張溫字惠恕,吳郡吳人也。會暨艷事起,遂因此發舉。

豔字子休,亦吳郡人也,溫引致之,以為選曹郎,至尚書。豔性狷厲,好為清議,見時郎署混濁淆雜,多非其人,欲臧否區別,賢愚異貫。彈射百僚,率皆貶高就下,降損數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貪鄙,志節汙卑者,皆以為軍吏,置營府以處之。

而怨憤之聲積,浸潤之譖行矣。競言豔及選曹郎徐彪,專用私情,憎愛不由公理,豔、彪皆坐自殺.....權幽之有司,下令曰:

「昔令召張溫,虛己待之,既至顯授,有過舊臣,何圖兇醜,專挾異心。昔暨豔父兄,附於惡逆,寡人無忌,故進而任之,欲觀豔何如。察其中間,形態果見。

溫與之結連死生,豔所進退,皆溫所為頭角,更相表裡,共為腹背,非溫之黨,即就疵瑕,為之生論。

所以孫權跟諸葛瑾交心的意思就很簡單了:告訴你親家,大權必須獨攬,以後少扯什麼X權分立的淡,別當孤不知道他們吳郡人那點小九九。如果他們老老實實給孤賣命,孤還能學學曹丕「恩情加之」。

再敢「阿黨比周」,那就別怪老子效仿曹操了。

長文(伯言)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頭,畏操(策)威嚴,故竭心盡意,不敢為非耳。逮丕(權)繼業,年已長大,承操之後,以恩情加之,用能感義。今叡幼弱,隨人東西,此曹等輩,必當因此弄巧行態,阿黨比周,各助所附。

如此之日,奸讒並起,更相陷懟,轉成嫌貳。一爾已往,群下爭利,主幼不御,其為敗也焉得久乎?

3樓:伽道乃蛇

近得伯約書,以為孫權已死,毒亂之民,當揭竿而起,而更靜然。聞皆廣施德政,罷耳目,免關稅,薄賦省役,以悅民心,其患更深於權時。禕以為不然。

權之所行,其惟刻薄小為過差,及屢挫於合肥,以為菜耳。至於射虎,自古少有。登之於權,萬不及也。

今亮之不如登,猶登不如權也。其所以務祟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強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寧是興隆之漸邪!聞任諸葛元遜、孫子遠輩,或文人諸生,或宗室戚臣,寧能御部曲私兵以據江南乎?

夫威柄不專,則其事乖錯。如昔張耳、陳余,非不敦睦。至於秉勢,自還相賊,乃事理使然也。

又元遜之徒,昔所以能得意者,以權寵其父,愛屋及烏,故溜鬚拍馬,不敢為非耳。逮登冊立,載則同輿,寐則共帳,以恩情加之,用能感義。今亮幼弱,隨人東西,此孫等輩,必當因此弄巧行態,阿黨比周,各助所附。

如此之日,奸讒並起,更相陷懟,轉成嫌貳。一爾已往,群下爭利,主幼不御。其為敗也焉得久乎?

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離刺轉相蹄齧者也!強當陵弱,弱當求援,此亂亡之道也。奉宗,卿但側耳聽之,伯約本短於計校,何況於此一事乎?

4樓:比爾海特八世

我幾乎有點可憐二謀子了。

乙個人活到五六十歲還滿腦子御人之術,不懂得「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的道理。

這麼說吧,曾國藩和趙烈文那番對談中,所謂「君德正」、「主素威重」,理解了這兩個詞在說什麼,就解決了一半問題。

陸伯言明珠暗投。

另一半在於歷史唯物主義對於階級矛盾激化的解釋,我料三國圈對此不感興趣,就算了。

請問盧梭這段話的意思。

都廣水尉 盧梭這段話主要是解決此前 權利 權力 的錯誤理解。在盧梭之前的時代很多思想家都混淆了權利與權力的概念。盧梭用這個歸謬批駁了權利等於權力的錯誤觀念。既然強盜擁有強權力,如果權利等於權利力,他就同時擁有權利,即便我有機會藏起錢包,我也不能這麼做,否則豈非蔑視他人權利?這樣乙個歸謬,權利不等於權...

看了這段話有什麼感想?

看到這個問題我感觸頗深。我自己好像就是這樣的,但也不是這樣的。我高考的時候沒努力過,本來不想繼續上學的,但家裡不同意就這樣拖著,最後隨便考上了乙個二本院校。現在想來挺後悔的!5555 上大學以後基本就是遊戲 籃球。能逃課就逃課,但是同時也能做到不掛科。各科成績也不差。最後大學畢業了,就是找工作,挺難...

莊子這段話的原文是什麼?

出自 莊子 天運 這是故事中老子對孔子說的。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老聃曰 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 未得也。老子曰 子惡乎求之哉?曰 吾求之於度數,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 子又惡乎求之哉?曰 吾求之於陰陽,十有二年而未得。老子曰 然。使道而可獻,則人莫不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