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意圖作為犯罪要件之一,它的侷限性是什麼?

時間 2021-06-09 12:00:04

1樓:法振昊

德中國人並不怎麼採用馬克思的哲學理論作為他們的法學指導理論,相反是採用康德的理論,就算是蘇聯的刑法,也並不是那麼接受馬克思的犯罪觀點。換句話說馬克思的觀點是錯誤的。

本身來說刑法是對行為自由的一種嚴酷的限制,這種限制是不符合現代民主思想的,但是刑法的存在是為了保障法益和保障人權,故公權力的制裁必須是犯罪行為人具有可苛責性。(通俗來說,法律不能管得太寬,除非你太過分了),而且,法律實證體系(可以認為是法律的適用)不可能像哲學體系(即立法時遵守的哲學理念)那樣忽略實踐性。法律學和哲學的聯絡是靠法理學,而部門法律絕對不能脫離道德實踐。

殺人為樂的人和被長時間壓迫的人定罪量刑相似,是不符合道德的。自然而然就推翻了馬克思的刑法觀點。

2樓:沉鱗競躍beloved

意識影響行為不錯,但是刑法在判斷犯罪意圖是是否具有他的侷限性?意識看不見摸不著,犯罪意圖有時也很難把握。而馬克思所說的:

"對於法律而言,除了我的行為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調整的物件。"這種觀點與現行刑法理論格格不入,不強調主觀意圖,而注重行為本身,這也是刑法理論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怎麼通俗易懂的理解刑法四要件中的犯罪客體和犯罪的客觀方面?

宋思源 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所侵害的社會主義社會關係。它是以蘇俄及中國為代表的稱為四要件的犯罪論體系的其中一環。例如 故意殺人罪侵害的是人的生命權,而人的生命權是刑法所保護的,人的生命權便是被侵害的客體。而被殺害的具體的人是犯罪物件 盜竊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財產權,而財產權是刑法所保護的,財產...

耦合式四要件犯罪構成理論本身在定罪方面是否具有「行為無價值論」傾向?

嗆司 對於四要件理論來說,滿足四要件就構成犯罪,四要件根本就不關注什麼是 不法 而三階層理論中行為無價值與結果無價值最大的爭議都源於對 不法 的不同理解,例如 不法 的本質是規範違反性還是法益侵害性,心情要素是否屬於 不法 的內容,諸如此類。 葉白夔 是的 傳統的四要件理論更傾向於行為無價值。畢竟在...

犯罪構成中不作為與作為的等價性應當如何解釋?

PowStanley 一般而言,作為形式的犯罪存在積極的違反法規範的身體動作,其直接違反了禁止性的刑法規範 不作為形式的犯罪則是消極地對賦予規範義務的法規進行違反,進而直接違背了刑法的命令性規範並因此獲得可罰性。不作為與作為的 等價性 顧名思義,意味著法對該不作為的負價值評價必須及於其作為形態。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