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算不算最早的人本主義史學著作?

時間 2021-06-07 15:10:14

1樓:

人本主義?古代的史書不能這麼算。

司馬遷的自述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雖然他是我個人的偶像,但很遺憾實際上他沒能擺脫某些神秘學思維的影響。

相近時代史書裡最接近人本主義的。我認為應該是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2樓:風龍雲虎

請看《左傳》中的《季梁諫追楚師》

楚武王侵隨,使薳(wěi)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

鬥(dòu)伯比言於楚子曰:「吾不得志於漢東也,我則使然。我張吾三軍而被(p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而協以謀我,故難間(jiàn)也。

漢東之國,隨為大。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

少師侈,請羸(léi)師以張之。」熊率(lǜ)且(jū)比曰:「季梁在,何益?

」斗伯比曰:「以為後圖。少師得其君。

」王毀軍而納少師。少師歸,請追楚師。隨侯將許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誘我也,君何急焉?

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淫。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

今民餒(něi)而君逞慾,祝史矯舉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quán)肥腯(tú),粢盛(chéng)豐備,何則不信?

」對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故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謂其不疾瘯(cù)蠡(luǒ)也,謂其備腯鹹有也。奉盛以告曰:

『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奉酒醴以告曰:

『嘉慄旨酒。』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所謂馨(xīn)香,無讒慝(tè)也。

故務其三時,修其五教,親其九族,以致其禋(yīn)祀。於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

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

隨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

史記到底是紀年體還是紀傳體?

史記當然是紀傳體。中國史書一般有三種體裁 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分別舉例便是 資治通鑑,史記,通鑑紀事本末。它們分別以時間 人物 事件為單位。你看一下目錄就知道了。其中紀事本末體最適合用來閱讀歷史,因為歷史就是乙個乙個故事。 你是恩賜也是劫 史記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另外沒有紀年體通史,倒是...

為什麼紀傳體史書在古代如此盛行?

維諾爾德 作為兩種敘述方式,紀傳和編年並不對立。你總不能說這篇文章你用了比喻就不能再用擬人吧。這點不再贅述。其次,修史是個浩大工程,大部分史書都是在官方指導下修訂的,像司馬遷那樣自己寫的少之又少。那麼對於當權者來說修史的意義就很好理解了,作用無非就是1.記錄重大事件方便以後參考,2.弘揚正確價值觀。...

為什麼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又為什麼將二十四史稱為正史?

amos 1.這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就像我們小時候的歷史教科書一定是階級鬥爭歷史觀。所謂正史都是政權組織編修,文官系統主導的,而文官系統遵循來自三代 公天下的理想政治年代 的史官價值導向。這是中國政治傳統的一部分,所謂煌煌青史,春秋之筆,另亂臣賊子懼。它承載了中國文明對善惡的辨析,政權功過的界定,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