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韓熙載夜宴圖 部分畫面出現反透視?

時間 2021-06-06 22:14:19

1樓:餘英武

中國藝術和西方完全不是乙個邏輯思維,不要拿所謂的透視的標準來看中國畫,而且正確的透視是什麼? 近大遠小只不過是我們現階段的「正確」答案,50年後是否正確都不知道。

中國畫在那個時候是主要人物大,不是根據所謂「近大遠小」標準。

中國畫的視角是根據我們的經驗標準來創作的,舉個例子: 在一堆人群眾,乙個熟悉的朋友必然是優先看到,甚至比眼前的陌生人更先看到,顯得更大,而不是西方「科學」的透視法。

2樓:甯兒

韓熙載夜宴圖是皇帝為了監視韓熙載派顧閎中去他家畫的。南唐皇帝認為韓熙載會謀反,所以派顧閎中去參加一些他的聚會。回來畫出當時的情形。

所以韓熙載肯定是重點了,古人就把重要人物形象放大。所以不符合我們現實的呈像規律。

3樓:Amanda Plain

國畫的散點透視,你就理解成,畫家可以在任何角度觀察。

把畫家想象成3-5歲的孩童,那些豬腳們都高高在上。

近處的東西清晰遠處的模糊,在正常視覺上,感覺是變大的。

畫家的眼睛是視窗,畫面是外面的世界。

自然能夠理解,眼前小,遠方大的體驗了。

從畫面看,畫家不是平視,像是蹲下來,同時還能懸於空中。

既能看見近處的椅子腳下,又能看見遠處的臥榻榻面。

不是全靠眼睛給的影象,還得靠「腦補」來讓畫面內容生動完整。

這幅畫有乙個歷史背景,「讀者」也可以了解一下。

畫家是作為「探子」被送到豬腳身邊去的。

畫面給人一種「窺視」感~~~

中國人的理解和領悟能力,從來不侷限於視覺資訊。

國畫歷史以來,都不是按照客觀「視覺成像」來造圖。

求「全」,必定在二維畫面上產生與現實相違和的構圖設計。

例如,此圖中近處與遠處的人物高度相同

近處與遠處的景致一樣清晰

在沒有「飛行器」的宋朝,畫家卻開的上帝視角。┓( ` )┏「腦補」能力,是歷代國畫大師的必備技能啊~~~真實的事物,一旦入了畫,便是畫中的事物。

經過畫家再創造的事物,既是物體本身,又不是它原來的樣子。

散點透視法,運用於山水畫中,尤其驚豔。

我們知道,國畫山水有很長的卷軸。

所畫的風景,必然不是一刻半日的所見所得。

畫家就算有快艇可以坐,看完這風景也得幾天吧?

而且,以當時人們的正常視角,在山下,在河流中,是如何看到山頂風光的?

必定是畫家「長住」,累年數月的「寫生」蒐集,翻山越嶺,登高觀測……最後落於紙上,都是被匠心經營的構圖與布局。

是一種,人造的自然~~~

沒有航拍技術的年代,容易嗎?

這種與現實相違背的不客觀的圖畫,在人們眼中,卻是最真實而自然的存在。

可想而知,我中國人的領會能力,槓槓的!

國畫重「精神」,「形神兼備」為上品。

只有形似的西畫,是缺了靈魂的繁華世界。但凡有眼睛的人都能享受一番。

唯有國畫,需要開「心眼」見到自己想見的世界。與前人展開一番靈魂的交流……

共鳴,是需要文化傳承與積澱的唉

4樓:寧峋

首先要注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韓熙載夜宴圖》雖然一般被認為是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但許多專家認為其真實創作時期為宋代(南宋居多)。

例如餘輝在《〈韓熙載夜宴圖〉卷年代考—兼探早期人物畫的鑑定方法》中寫到:「其真正的作者是晚於顧閎中三百年的南宋畫家,據作者對上層社會豐富的形象認識,極有可能是畫院高手。畫中嫻熟的院體畫風正是寧宗至理宗(1195——2023年)時期的體格,而史彌遠(卒於2023年)的收藏印則標誌著該圖的下限年代。

」即使以下限年代(2023年)來看,也比喬托(2023年)早幾十年,達文西也還有兩百多年(2023年)才出生,那個時候談「近大遠小」的透視觀念有些早了。此外,《韓熙載夜宴圖》是寬28.7厘公尺,長335.

5厘公尺的絹本長卷,客觀地說,這種長卷的形式本身就不易使用西方的焦點透視。

上圖穿紅袍者一般認為是狀元郎粲,右側戴高帽者為韓熙載本人,將榻上身份高貴的兩個主體人物畫的略大是比較常見的手法。這個「將重要人物畫大」的問題,古今中外均存在,並非中國畫的特色。例如下面這幅喬托的作品中,聖母作為畫面的主體,作者便刻意將其畫的非常大。

5樓:紙上影

以上朋友說的基本上都是對的,要知道「透視」和「解剖」的觀念使西方繪畫邁進了新的里程碑,而透視和解剖的觀念的出現和在繪畫上使用時技法的完善是出現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是13世紀末在義大利興起,16世紀在歐洲盛行,而中國大明王朝建立於1386,亡於1644。所以文藝復興時期對應中國是明朝和清初。

即透視的觀念誕生和技法較為完善時已經到中國明朝和清初了。而《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早於明代和清代太多了。所以那時候根本沒有透視的觀念去繪畫。

另外,中國畫歷史悠久,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繪畫觀念,注重和講究的是「謝赫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模移寫。

氣韻生動為首,簡單的說,就是重「氣韻」和「神似」,與西洋畫寫實風格不同。即使現在透視法已經普及,氣韻也依舊是中國畫的首要,為了氣韻,可以因人物、山水的重要程度而改變大小。其他的幾條,分別講究的是用筆用墨、形似(注意這個「形似」指的是單個物體、重要的物體,而不指空間)、上色、構圖以及臨摹。

由此可見從不講究透視(那時候也沒有這個觀念)因此,中國畫傳承了這麼多年,一直也是秉承謝赫六法的精髓,這也是成為了中國畫的特色。

最後,如果要講究長卷畫畫安排的方法,國畫用的是散點透視的方式,就像是邊走邊畫的方式一樣,看到什麼就畫出來什麼,中國畫長卷都是這樣安排的。如清明上河圖、擣練圖、富春山居圖等等都如此。而這幅《韓熙載夜宴圖》不僅有散點透視,全卷還按時間先後分為了六個不同的場景,每個場景都是乙個完整的場面。

6樓:邊沿遊走

中國畫沒有透視效果,過去畫皇帝或者重要人物都會誇大,實際中,那些大人物確實比一般人物體型龐大,特別是在古代,體型龐大的人更容易成為大人物,僕人庸人常規來說也確實體態嬌小………

7樓:青坡

中國古代繪畫是不講透視的,透視學科是西方流進來的。中國古代人物畫是根據人物的重要程度畫大小的,通常,重要的人物會畫得大。不存在反透視。中西著眼點不同罷了。

8樓:桫欏雙樹

國畫沒底稿沒構圖線之類的,真的會出現畫了一半發現畫面不夠了,然後只能把人畫小的情況。不要懷疑,再厲害的畫家也會有這種情況,只不過大部分時候不是畫的純人物,所以感覺不明顯罷了。

如何評價 iOS 應用《韓熙載夜宴圖》?

江狒狒 精美。應用開頭寥寥幾句文字,讓我很想跟著顧閎中暗中觀察韓熙載的夜宴。文字與維基百科的簡介相比,並不悲傷。最後結語參考資料,羅列韓熙載夜宴圖的多個版本,唐寅版本藏於重慶三峽博物館,似乎拉近了名畫與我的距離。 螺旋真理 就單件藏品來說,基本已經實現了數字博物館第二階段 重構 在仔細考證 合理想象...

怎樣評價霍尊的《韓熙載夜宴圖》?

久別重逢非昨日 別的不說,就最後一段,酒殘夢醒 那段,每次聽都是揪心得難過,本來以為以霍尊的風格,最後乙個結尾的 名 應該是乙個長音的,但他沒有那麼唱,而是以一種類似嗚咽的聲音結束,輔以乙個與節奏契合的嘆氣,太有感覺了。 親愛的佩小豬 這首歌是霍尊自己作曲,由他的好朋友田辰明老師作詞。雖然歌詞不是傳...

為什麼喜歡junjin朴忠載?

從12年開始做迷妹,第乙個男團就是神話,當年正好趕上神話回歸,愛過,從彗星開始爬過二毛,東萬,最最最心尖尖的就是junjin,有打你說jinnie的粉絲都是親媽粉,當兒子疼,真的是,因為他太乖太懂事太讓人心疼了,我心裡永遠的小孩,小天使。 大概是因為完美兼具了極致的成熟男人荷爾蒙和極致的純真男孩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