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到底在說什麼?

時間 2021-06-05 22:10:57

1樓:jfjmxlml

剛看完,寫一下我的想法。

作者就是在寫關於輕與重的哲學。1.如果有「永劫回歸」一些既定的輕與重,會得出相反的認定。

2.沉重不一定悲慘,而輕鬆也不一定就是輝煌。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一種生活充實的象徵,完全沒有負擔,人變得比大氣還輕,離別真實的生活。

3.做出關於輕與重的選擇,我們不能測定我們的決策孰好孰壞,原因就是在乙個給定的情境中,我們只能作乙個決定。我們沒有被賜予第二次、第三次或第四次生命來比較各種各樣的決斷。

所以,只發生一次的事,就是壓根兒沒有發生過的事。無所謂輕,無所謂重。

2樓:zbaigao zbaigao

說一次不算數,重複就是幸福

1書的開篇說到:

1.1重

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鐘得到無限重複,我們就會像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一樣被釘死在永恆上。在永恆輪迴的世界裡,一舉一動都承受著不能承受的責任重負。這裡的輪迴不是指佛教來世的意思,而是指命運或者生活的迴圈。

迴圈是重的,負擔、悲喜劇重複上演。因為處於迴圈之中,改變徒勞無功,下乙個迴圈又要重走一遭。這是生命之重,重到你無力移動絲毫。

也才有書中所說的

永恆輪迴之說從反面肯定了生命一旦永遠消逝,便不再回覆,如影子一般,了無分量,未滅先亡...

生命改變不了迴圈,生命也就沒了分量,這就像剪裁好的電影,特定的時間,主人公會糾結,會做出同樣的選擇,生命禁錮於電影的時間軸中,毫無價值。就好像大話西遊中,至尊寶一次次穿越時空,企圖回到白晶晶自殺前的時間點拯救白晶晶。重複了5次,宿命,或者說因果的推演總是走向同樣的結局,拯救失敗,徒勞無功。

1.2輕

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乙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每乙個生命不再重複了,它可以選擇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完成自己想完成的。如果有來世,他的每一次人生都會過得不一樣。它可以很精彩。

einmal is keinmal,這是乙個德國諺語,是說一次不算數,一次就是從來沒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沒有活一樣。

這樣的生命,它的初次排練就是它本身,沒有什麼價值。

2書的中部:輕不是生命能承受的

托馬斯離婚後,過上了輕的生活,他有一群炮友,直到遇到特蕾莎才變重。他因為戰亂出國,為了追隨特蕾莎回國,此後在鄉間過與世無爭的日子。

而薩比亞則繼續過她輕的生活,最後她葬在陌生的美國,地下沒有爺爺和叔叔。

特蕾莎和托馬斯死於重之徵兆,而她卻死於輕之徵兆。

3書的結尾:

3.1幸福(牧歌)

卡列寧是最重的一條狗,它生命迴圈,很幸福。

卡列寧圍繞在特蕾莎和托馬斯的身邊,過著建立在重複之上的迴圈生活,並期望他們也這樣

人類之時間不是迴圈轉動的,而是直線前進。這就是為什麼人類不可能幸福的緣故,因為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伊甸園的生活不是直線賽跑也不是歷險,它是在已知的食物中迴圈移動,其單調並非厭煩,而是幸福。

伊甸園,伊甸園的圖景(牧歌),就是幸福。

3.2真愛(無私,無條件的愛)

這是一種無私的愛,她對可列寧無所求,甚至不要求愛。特蕾莎和卡列寧間存在的愛超越了她和托馬斯的。它本來就是一條狗嘛,一開始就沒報什麼期望。

相比起卡列寧,托馬斯是乙個更輕一點的人,她很擔心他會離開她。

特蕾莎對托馬斯的愛也是有條件的,她要找到托馬斯愛他的證據,用提問的方式,或者是逼他離開布拉格。同樣,特蕾莎總想逃離她母親,因為她母親的愛不是無私的,是有條件的。特蕾莎需要用媚俗去討好母親的,變成母親希望的樣子,才能交換母親的愛。

如果她母親也不逼著她媚俗的話,或者她會喜歡上她。

那個夢裡,特蕾莎頓悟了,托馬斯變成了乙隻兔子,像卡列寧一樣的小動物。已經夠了!托馬斯已經老了,不需要更多證據來證明托馬斯的愛了,於是特蕾莎終於擁有了他,乙個屬於自己的小動物。

3樓:輕塵

如果一定要用乙個詞形容《不能承受生命之輕》,我會選擇「華麗」。空靈的敘述與沉重的哲思堪稱完美地融合。

所以說,讀《生命之輕》並不是著重看故事本身讓你知道了什麼,而應去感受文字間浮現出的關於荒誕與遺忘、自由與死亡的那無法詮釋的悲愴。

當然,如果題主喜歡情節豐滿些的,推薦昆德拉的《告別圓舞曲》。

讀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感受?

penguin 公尺蘭昆德拉是那種不僅能精準細膩地描繪一種普遍的情緒讓很多身處不同狀況的人深有共鳴,還能對此提供精彩的邏輯分析的作家。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它的背景是當時的蘇聯老大哥強勢扼殺布拉格之春,將它所推崇的社會模式強行放在波西公尺亞這個國家。我們現在知道,這種不成熟的一刀切的平均主義對乙個社會來...

電影《告白》到底在說什麼?

飛天小鹿丸 被極致呵護,被全程拋棄,主動放棄,三種極端且典型的青春,這也正是我們每個人經歷過 或正在經歷著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與這個社會不斷的磨合 不斷受挫折,受鼓勵,又挫折,又鼓勵,不斷迴圈 從很久以前我就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影視作品裡的復仇不少是一槍把壞人崩了,有的時候壞人甚至都不知道是誰崩了他...

讀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你有什麼感悟?

木今 10年前完全看不懂,十年後又看了一遍,覺得它在現在出現在我的生活裡似乎是被安排好的,是值得一讀再讀的有跪感的書。同時也對比出了這10年來我的成長。甚至覺得自己要去補一補書中的歷史背景和哲學背景,和公尺蘭昆德拉的其他作品 李卡卡 跟文章主旨無關,只是看完之後的一些聯想。生命中無法承受的可能不是重...